PO18脸红心跳

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 第12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事真的成了?”井熙忍不住捂着嘴笑。
    “可不是,”井媛平时一派云淡风轻,难得在妹妹面前显出几分得意,“那个什么吉拉本来就想跟咱们厂打价格战,这么一大批便宜肉放出来,他们不动心才怪,正好还帮我一口气抓出两个奸细,这下子厂长也没话说了,那个曾部长辞职跑到吉拉去了,孙主任断得不够干净,现在正被公安调查呢,我看那个姓曾的也跑不掉,迟早查到他头上去。”
    “可是这些肉卖出去,人家的成本不就更低了?”井熙其实也不太懂,只下意识问道。
    “你还考我呢!”井媛笑,“你之前不是跟我说过嘛,像咱们这种食品厂,品质稳定才是最关键的,可千万不能把消费者当傻子看,那批肉就算检验合格我也不敢用,就是担心影响味道,至于那家厂子,不用我动手,只要那批肉一用,自然别想有什么好果子吃。”
    井媛之前就觉得,以吉拉这种做派,对品控肯定没有多在意,果不其然,稍微试探一下就上钩了。
    “姐你可真厉害!”井熙对姐姐佩服不已。
    “我还不是不想被你落下太远嘛,我妹妹可是一个大科学家!我怎么也要给你长点脸!”井媛喜滋滋道。
    第111章 加人
    从第一条用昂贵铜线铺出的电话线路开始, 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替代方式。
    光纤就是获胜者之一。
    六十年代,就有华裔学者提出利用这种用玻璃或者塑料制成的纤维, 实现光通信的可能, 很快, 就有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家实验室做起了光纤通讯的研究, 成果也颇为喜人。
    低损耗石英光纤,砷化镓铝半导体激光器, 大幅度降低传输损耗的汽相沉积法,一个又一个新成果的问世,帮助光纤通讯在77年就成功投入商用,我国也在79年自主研发出了第一根实用光纤, 到八十年代,还为此开展了重点科研工程“八二工程”,迅速拉近了和国外的差距。1
    到这时候, 光纤这种材料的研究已经十分成熟, 限制它推广的最大问题,就是光信号在传输中的损耗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也有很多种, 其中最被看好的, 一是找到更高效的新型光源,二就是找到更好的光纤中继器,补偿信号衰减,对失真的脉冲信号进行整形。
    而edfa, 就是这么一种对传输链路中的信号光进行功率补偿的神器。
    这东西的原理井熙还有印象,就是制造一种掺入铒离子的光纤,使其在信号光诱导下,产生受激辐射, 形成对信号光的相干放大。掺铒光纤放大器+密集波分复用+非零色散光纤+光子集成,正是未来长途高速光纤通信线路的主要技术方向。2
    这东西虽然大多数人不是那么熟悉,但也是一个有极高利润率的市场,而且相比起白光led未来只会越来越低的门槛,这却是地地道道的高科技项目,又涉及到通讯安全,绝对属于各国资金重兵囤积的领域。
    “说起来,这个项目其实可以和国内实验室合作一下的……”井熙摸着下巴,又开始琢磨能不能从哪个部门搞点经费过来花花——她现在虽然不缺钱,架不住搞研究实在太烧钱,不提前未雨绸缪,要是真等到钱不够用那就彻底抓瞎了。
    “合作?我以前那个实验室挺穷的,不过国内大多数也差不多,估计搞不出多少经费。”虞英帆瞬间就明白了井熙的意思,特别直白的说。
    井熙:这家伙说话也太直接了,也难怪他以前的领导都欢送他辞职。
    “邮电部还缺钱?”井熙不太相信。
    虞英帆无奈:“现在全国上上下下,哪个研究所不缺钱的,要不然我跳出来做什么。”
    或许做做日常研究还没什么,可但凡想要追求高新尖,想做出世界性成果,哪个不是用钱砸出来的?
    现在国内还在烦恼穿衣吃饭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也只能关注几个重点领域,至于其他,大多都是自力更生,看能不能用手里少得可怜的资源做出成果,这样才有希望申请到更多的经费。
    虞英帆以前呆的那个研究所,也是类似的情况。
    虽然也是八二工程的相关研究所之一,但是所里人穷志短,实验做得扣扣索索,经常被迫拆东墙补西墙,甚至从家里摸来材料,只为了把手里的实验顺利做下去。
    要不然,研究所的领导也不会对虞英帆这个科研能力出色的下属这么深恶痛绝了——自己的实验都快做不下去了,还要被讨经费的家伙堵在家里,这事搁谁身上不暴躁?
    其实对以前的领导,虞英帆也有些对着老家穷亲戚的心态——人都不坏,可惜兜里空空荡荡,榨也榨不出几滴油水。
    对这个科研怪人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褒奖了——当然,人家愿不愿意接受,还要另说。
    井熙却是另一种想法。
    那可是邮电部的相关工程啊!
    1997年,邮政电信分家,然后电信又分成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家,1998年,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合并成为信息产业部,总而言之,无论哪边,都是一条条实实在在的粗大腿,未来财大气粗,经费滚滚那种。
    对于可以预见的金大腿,科学家也不需要在乎什么节操,及时用力抱住不松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再说了,即便现在的邮电部钱袋子不是那么厚,但是人多系统大啊,不少大型实验,要是能借助大型国企的力量,可就容易多了。
    背靠着对方充足的人力物力,经费能节省不少,一进一出,不也跟赚了一样嘛。
    不过现在这事倒也不急。
    井熙决定先做出掺铒光纤放大器以后再去接触对方——面对这种庞然大物,要是手里没什么东西,很难硬气得了,也不好谈条件。
    “铒离子掺杂光纤?”虞英帆也是一个聪明人,马上就想起去年刚发表的一篇论文,就是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组发现,在1.5m波段上,稀土掺杂光纤可以表现出激光放大作用。
    “对,就是按照这个方向来做,我觉得铒离子是比较理想的稀土元素,可以朝着这个方向试一试。”井熙说。
    “激光放大器啊……”虞英帆摸着下巴,觉得新项目确实挺有趣的。
    他又问:“那泵浦光源呢?用哪种?”
    “这就要一个个去试了。”托了以前刷论文的福,井熙对某些重要成果有点印象,但是也仅此而已,很多技术细节她知道得也不太清楚,只能重新去做。
    但这不正是实验的乐趣?
    要是什么都知道,按部就班毫无创意,那有什么意思。
    基本上,除了一个铒离子,井熙的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的进度也差不多——当然,光是知道一个正确的方向,就已经是最大的好处了。
    八十年代的稀土资源还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但是提纯过后的铒元素,已经被国外相关机构卖出了天价,关键还不得不找人家买,国内的稀土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论起提纯技术,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一边花着大把外汇,一边把出国的廉价资源再高价买回来,井熙咬牙切齿,想着等自己什么时候有钱了,就搞一家国内的类似机构,卷死那些外国佬。
    但是转念一想,若干年后,国内还真在不少领域,把原来价格能上天的高端材料卷成了地板价,不由又暗自有点爽,就连大把大把的花着外汇,好像也没有那么心疼了。
    做起实验来,当然也更有劲了。
    确定了实验方向,其他基本就是类似于搬砖的工作,无外乎一种材料一种材料的试,一点剂量一点剂量的调整,顺便再对着各种仪表上的数据琢磨,从而能稍微减少几次不成功实验的次数——毕竟每一次实验都很不便宜。
    还好虞英帆对这种枯燥重复的搬砖工作并不抗拒——或者说,在以前的研究所穷惯了,忽然可以大笔大笔的花着经费,他的幸福指数直接拉满,心甘情愿被当成苦工使唤。
    经过前期几天调整方向以后,井熙就放心的把绝大多数工作交给了这位实验狂人,自己继续去其他几个项目组转。
    李文远和邹诗飞那边,仍旧在完善着白光led的工厂化流程,目前看起来进度很不错,比井熙预想的还要快了点。
    真正叫井熙头秃的,还是光电实验室那边。
    王聪已经叫了好几次要加人了,光是冲着井熙的论文水平,愿意过来的也不少,问题就在于,想过来的人,实在是多了点。
    挤挤攘攘的项目组门口,每天都聚着几个伸着脑袋张望的无聊人士,一看见王聪,就笑呵呵的跟他打听项目组招人的事,怎么申请递出去这么久了,一直都没得到回复。
    说实话,这事还真怪不了王聪拖拉,主要是,那些申请如今都堆在钱教授的办公室里,就连这位,也一样头秃着呢。
    “不就是一个本科生的项目组而已,这种资历挂出去也不好看啊,怎么人人都趋之若鹜的。”实验室里,一个学生助理忍不住跟师兄犯嘀咕。
    “你懂什么,”师兄摇头,“科学自然的资历挂出去,哪个会不好看?别说研究生能靠着这个直接留校了,就算是教授,拿着这个资历也能舒服一年了。”
    那个助理还不服气:“可是她以前能发又不意味着以后还能发,再说了,教授也不可能愿意屈尊降贵去一个学生的项目组吧?”
    “怎么没有,钱教授烦的,可不正是这件事。”师兄苦笑。
    那边,钱教授正在和蒋芸谈心:“你今年刚升的教授,手里的项目也不错,怎么突然想跑到人家项目组当副手去了?”
    他也想不通,蒋副教授才刚刚成功把那个副字摘掉,手上能带研究生的数量也加上去了,怎么就这么想不通,要跑到一个本科生的项目组又去当副手。
    钱教授当然不是质疑井熙的水平问题,他就是觉得……有点说不出的古怪滋味。
    蒋教授的态度倒是很坦荡:“我本来是想合作的,但是人家看不上啊,那个新项目我也挺感兴趣,他们又正好缺人,我就干脆毛遂自荐咯。”
    “不至于不至于,”钱教授连连摇头,“你要是想要合作,我去跟井熙提,她不会拒绝的。”
    “没必要,”蒋芸却直接拒绝,“这样就欺负人了,我对极紫外光这个课题感兴趣,过去本来就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再说了,除了那点唬人的学历还有年纪以外,井熙的水平本来也比我强。”
    她话说得太坦荡,钱教授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劝了。
    确实,井熙那边已经婉拒了合作,如果钱教授这边再靠着威望强压下去,一次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井熙也肯定会寒心——毕竟蒋教授的资格职位在这里,两个项目组的合作,究竟谁是主导,到时候也难说清楚。
    可是问题在于……
    “你这么做,其他教授副教授那里,说得也不太好听啊。”钱教授无奈笑。
    “谁敢说什么?让他自己来跟我说,”蒋芸也很虎气,脑袋一扬,“科研本来就是成果为王的地方,仗着个头衔耍老资历,还不许别人进步,那就是又坏又蠢,我非直接把他骂一顿不可!”
    钱教授笑得更无奈了:“你说说你这脾气,哪个人敢跟你当面说?”
    “那不就成了!”蒋芸把手一摊,十足无赖,“男人好面子的多,拉不下这个脸而已,我知道心里痒痒想过去的,其实也不止我一个。”
    这话钱教授也不好接,只能在心里,默默点了一下头。
    第112章 风波
    京城机场, 一辆这时候不怎么多见的进口小轿车停在路边上,不一会就接到了等的客人。
    宋默予冷着脸坐上车,从口袋里掏出白手绢, 认认真真的擦手。
    开车的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国内的条件比外头可差远了吧。”
    宋默予哼一声:“确实又脏又破。”
    年轻人嘿嘿一笑:“管他那么多呢, 能赚钱就行, 这边赚了外头花, 滋润得很。”
    “总共才几个钱。”宋默予不屑一顾。
    “你可别小看了国内的市场,”开车的人说, “之前你跟我说的那个火腿肠厂我琢磨过了,脏是脏一点,可tm真赚钱!一年几个亿的产值不在话下,我还没多谢你带着兄弟发财呢!”
    宋默予弯弯嘴唇, 轻蔑的笑笑:“那个江流肉联厂,你什么时候能打掉?”
    “左右不过这几个月吧,”年轻人语气轻松, “那种跟不上时代的老企业, 浑身上下都是筛子,随便弄弄就问题一堆, 听说最近还弄了个年轻女的当管理, 大概也是无计可施了。”
    “年轻女的?”宋默予继续擦手,“是不是叫井熙?”
    年轻人想了想:“名字有点像……对了是叫井媛,我见过一次,挺漂亮一女的, 你说这女人也是傻,好好在家呆着多好,偏偏跑出来跟男人拼,啧啧我都有点不忍心欺负她。”
    宋默予:“她是井熙的姐姐, 初中文化,应该没什么水平,大概是借了她妹妹的势。”
    年轻人哈哈笑起来:“我就说呢,不过那张小脸是真漂亮,要不是家里母老虎太厉害,我还真想把她收进来好好哄一哄。”
    “现在先收敛一点,”宋默予看他,“免得你老丈人不给你撑腰了。”
    “不用担心,只要钱到位,老头才不在乎这些呢,”年轻人搓搓手指,“咱们还是好好想想,赚到的钱该怎么花吧!”
    他得意洋洋的拉着宋默予,就往厂子里去。
    “咱们厂就在郊区,你不是说这边土地要涨价嘛,我特地搞了一大片地方,正好建工厂。”年轻人炫耀道。
    宋默予点点头,脸上还是古井无波的模样。
    “当然跟你在国外圈地没得比。”年轻人嘿嘿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