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页
但梅青云看到他在炼丹过程中记下的满满一本笔记本,觉得此人实乃奇才,虽然看不懂,但和王守仁的“格物致知”有的一拼。于是两人就此成了好友,梅青云在了解到何冰就住在距离自己不到三十里的一处村子里时,更是又惊又喜。
考完后他跟着何冰回了家,在屋内畅谈三天三夜,差点儿错过了放榜的日子。
在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梅青云差点儿喜极而泣,但他很快就注意到了旁边何冰的沉默,反应过来这是何冰第四次参加秋闱了,却依然名落孙山。
他不知该如何安慰好友,正尴尬着呢,忽然一位官兵冲上来,一把将贴在墙上的榜纸撕了下来。
不顾在场学子们的哗然,他一边撕扯着手中的榜纸,一边大声宣布道:“平南本年乡试,成绩全部作废!”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愤怒的学子们纷纷质问他为何敢这么说,但那官兵却只是冷笑,还反问他们难道是打算违背圣旨吗?
见状,站在人群中的梅青云心瞬间冷了。
在来的路上,他和何冰才听到风声,说此次考试可能有人贿赂考官,篡改籍贯。
按照律法,这种一旦被发现,就是要被发配充军的,但是绝不至于要取消正常考试的成绩——这可是整个平南地区的乡试啊!
“到底是谁!”一位同样考中的学子红着眼睛,声音嘶哑地怒吼道,“到底是谁参与了舞弊!为什么要连累我们!”
同样的阴云也笼罩在了在场每个人心头,梅青云攥紧双拳,颤抖着呼出一口气,紧紧闭上了双眼。他知道,舞弊之事一出,朝廷取消该年乡试成绩的决定绝不会撤回,他们就算心有不甘,也只能自认倒霉。
只是……
梅青云的脑海中闪过少女灿烂的笑颜,和临别时她那满是信任和期待的双眼,只觉得胸口深处传来一阵沉闷的绞痛。
但现在最紧要的问题,已经不是他和钱小芸能不能在一起了。
梅青云可没忘记,自己之所以能来参加考试,全都靠乡亲们一分钱一分钱地给他凑够了路费和书本纸墨费用。若是考中了举人,那自然一切好说;可若是没中……
他的内心又浮现出想要弃文从商的想法,可梅青云又深知自己绝不是那块料,曾经得意学生对富商的溜须拍马在生意场上司空见惯,那种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氛围,他当真能忍受这些吗?
梅青云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人不怕失败,就怕大喜之后又突逢变故,正如现在的梅青云一样。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何冰却道:“梅兄,我倒觉得这也并非坏事。”
梅青云惨笑一声,但还是强打起精神问道:“何兄何出此言?”
“常言道,事不过三,”何冰却答非所问道,他盯着地上被那官兵撕扯成碎片的桂榜,慢慢蹲下身,拾起了那块写着梅青云名字的碎片,“我这已经是第四次考了,无论取不取消成绩,于我来说都没什么所谓。我何冰这辈子都考不中的,我清楚。”
“何兄不必妄自菲薄……”
“我不是妄自菲薄,”何冰打断他,反而轻松地笑了起来,“我只是想通了,我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准备去匠器所了。”
“梅兄,”青年正色望着梅青云,把碎片塞进了他的手中,“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我对梅兄的为人非常敬佩。但我也能看出来,你心中有怨,有不甘。距离下次秋闱还有一年时间,把这张纸给钱姑娘看看吧,或许她会给你答案。”
梅青云怔怔地与他对视,随后缓缓低下头,看着手中皱巴巴的纸片上被汗水浸湿的“梅青云”三字,只觉得何冰这句话仿佛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他究竟为何要如此拼命参加考试?
为了前途,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为了把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踩在脚下?
他扪心自问,像这样的人欲,世间每个人都有,倒也无可厚非。
可梅青云回想刚才知道自己考中后的心情,狂喜之余,便是深深的惶恐,和对前路的迷茫。“为官”两个字从前离他无比遥远,可当它真的来到面前时,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万全准备的梅青云却发现,自己就像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童一样稚嫩。
他写过无数观风题,因此在考场上面对策论时信手拈来,脑海中回顾各种经义典籍,一眼便知该如何破题立论……可这些又有何用?
现实和理论的冲击,让梅青云彻底迷茫了。
其实这种心态很好理解,放到现代就是寒窗苦读十二载,好不容易高考考完了,面对各种五花八门的专业结果一脸懵逼。除了名字以外对它们没有任何了解,也没有做好将来从事这一行业的准备,纯粹是因为吃香热门,闷头瞎选一个专业,反正先上了大学再说。
学校和课本只教知识,不会教学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或许这世上大部分都是碌碌跟从随大流,但梅青云并不是那样的人。
他总是在思考,总是在拷问自己。所以,这也是为何当初梁帝一眼便看出了这个落魄教书先生的特别之处,对乔镜说你这是写了一个圣人的原因。
这段剧情也是乔镜最卡的部分,他在这里纠结了足足半个月才把梅青云的心理路程写明白。这也是书中人物的一次重大成长经历,虽然表面看上去不动声色,但相对于一本书来说,反而是关键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