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第405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满就不满吧。”赵旸毫不在意地说道,“我不怕他们不满。他们再不满,也不能换掉我这个太子。”他之前就是太在意“名声”,所以不打算在他成年之前,让文臣们知道他要抬高武将地位一事。
    王胖胖支持赵旸的做法:“殿下做得对。”说实话,那些大臣真的太没有骨气。阳阳骂得非常对,那些大臣们白读了圣贤书,真的是太丢他们读书人的脸了。
    “朝堂上的局势早就该改变了。”文臣们不仅懦弱,还非常嚣张跋扈,早就该提高武将的地位,打压文臣们的气焰。“阿许,你现在立马回曹家,跟叔祖父说这件事情,让他们做好准备。”
    “是,殿下。”
    曹许刚出宫,宋仁宗的旨意就下达了,顿时掀起惊涛骇浪。
    晏殊原本要去东宫教赵旸读书,得知了这个旨意,他急忙转身,前往福宁宫。
    这道旨意“打”的文臣们措手不及,他们不明白宋仁宗为何会下这样的旨意。不过,对武将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收到旨意的武将们非常激动,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马就上朝。
    曹班从曹许口中得知了这件事情。他立马派人请折家和姚家他们来曹家商议这件事情。
    他们明年即将上朝参政。在上朝前,他们得商量好怎么和文臣们相抗衡。
    这些年来,武将们被文臣们打压地上不了朝,参与不了政事。还被文臣们贬低了地位,这个仇非常深。武将们对文臣们,可以说恨之入骨。如今,他们有机会报仇,他们当然不会轻易放过那些文臣们。不过,他们多年没有上过朝,对朝堂上的事情不了解,一开始肯定不是文臣们的对手。
    他们在对抗文臣们时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那些文臣们最擅长玩弄权术,挑拨离间。他们不能中文臣们的计,自己内讧起来。
    此时,宫里,文臣们反对宋仁宗让武将上朝参政。
    曹家,武将世家们正在商讨上朝后,怎么对付文臣们。
    曹班是皇后的叔叔,是太子殿下叔祖父,他被推举为武将们的“领头人”。
    “官家和太子殿下让我们上朝,一是让我们与文臣们抗衡,二是让我们为朝廷效力,造福百姓,所以我们不能只顾着跟文臣们较劲儿,也要做一些实事。”
    “说得对,如果我们不为朝廷做些实事,会被那些文臣们嘲笑的,更会被他们说我们没用。”
    “我们武将的职责就是保护大宋,守护百姓啊。”
    “除了守护江山,我们也可以做些其他的事情。”
    “那些文臣能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
    “官家和太子殿下提前让我们上朝参政,我们绝不能让官家和太子殿下失望。”
    “对对对,如果我们做的不好,说不定又要被那些文臣挤出朝堂,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只怕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团结一致,相信彼此,不能被文臣们离间。”
    “那些文臣特别阴险,他们肯定会不折手段离间我们,让我们自己打自己,然后他们再把我们一网打尽,把我们赶出朝堂。”
    “从现在起,我们必须一体。”
    武将们这边和乐融融,福宁宫里的气氛可不好。
    文臣们非常反对武将们上朝参政。他们一个个列出武将参政的害处,还搬出赵匡胤当年“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总之一句话,他们不赞成让武将上朝参政。
    宋仁宗耐心地听大臣们的话,没和他们争辩。等他们说完,他还是坚持让武将上朝。
    他声称让武将上朝参政,是为了堤防西夏和辽国。
    文臣们则觉得西夏和辽国不会攻打大宋,认为宋仁宗提出的这个理由不成立。
    宋仁宗却说,西夏和辽国的确暂时不会攻打大宋,但是以后呢,大臣们有谁能保证西夏和辽国永远不会攻打大宋。他还说武将们也是他的臣子。
    文臣们见宋仁宗坚持要让武将们入朝参政,就跪在福宁宫门口反对。
    他们还说宋仁宗这么做违背了□□定下的规矩,甚至说这会动摇国本。
    宋仁宗无视大臣们的反抗,任由他们跪在福宁宫的门口。
    赵旸得知大臣们又玩这一套,心里很是不屑。
    “这些文臣只会下跪反抗吗?”曹许嘲讽道。
    “他们也只会用这一招。”
    “殿下,他们不会像几年前那样又要有人撞柱子吧?”
    “不会,他们怕死。”赵旸讥讽道,“几年前那件事情让他们知道,就算他们有人撞柱身亡,也不会让爹爹改变主意,所以他们绝不会再去撞柱子。”
    王胖胖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一脸茫然地问道:“撞柱子是怎么回事?”
    “胖胖,我跟你说……”曹许把几年前大臣们反对宋仁宗纳陈氏为妃一事跟王胖胖说了,“你说他们要是在面对西夏和辽国的事情这么有骨气多好。”
    王胖胖听了后,非常吃惊不解:“我没想到满朝的大臣会是这样。”在他心里,大臣们应该像他爹爹一样,没想到却不是。
    “现在的满朝大臣大多数都是贪图享乐之辈,他们怕死,他们想要一直偏隅一角。”赵旸勾起嘴角嘲笑道,“你们信不信,如果西夏和辽国打到汴京城外,这些大臣们不仅不会抵抗,反而会劝说爹爹南下,跑去扬州或者金陵苟活着。”历史上的南宋就是这样。“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偏隅一角就行了,至于百姓们的死活和朝廷的尊严,他们是完全不在乎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