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分卷阅读9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p
    /p
    在梦境里察觉到自己的渴望,察觉到自己期待的和唐豫进的相处。他渴望他真正回到现实中,找到他,将他侵占的同时被他占有。他渴望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和人发展出稳定的感情。
    然而梦境终究是要结束,这样的结束原本也该是他期待的事情。只是他没有想到是这样结束的方式,唐豫进瞒了他半个月的时间,只为在他的面前死去——虽然唐豫进没有将这点明说,但时停春不至于连这点都不能发现。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似乎被磨损了所有棱角的唐豫进,不过是面前男人的伪装,用来将他麻痹而已。
    好在恶作剧已经结束,他以为一切会在他触碰到真相的时刻崩塌,梦境却仍在继续进行。他面前的唐豫进更是在他走神的时刻,迈步走向马路中央,也就在短暂的一瞬间里,他突然产生一种可怕的想法。
    也许他们现在并不处于梦境——唐豫进也会在真实之中死去。
    世界没有留下太多时间让他思考,星辰原本也就不是围绕着他升起落下。他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幽灵,不慎被抛进世界,而后开始他沉沦的命运。正是在他触碰到这个感知世界的真相的时间里,他错过最后拉唐豫进一把的契机。
    他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但在他扭头看到车辆朝唐豫进撞去的时刻,他仍然感觉到一种极度的恐慌,甚至在他反应过来之前,他就伸手想去将唐豫进拉住,可惜他还是失去了这个机会,他连手都来不及抬起,就在下一个时刻,看到金属的机器扭曲了唐豫进的肉体,让一分钟前还在他手心的男人,轻而易举地成为沥青路上的一滩泥。
    他最后得到的就只有唐豫进倒在地上的身体,以及从他扭曲的肢体之下蔓延开来的血迹。
    血迹很快流到他的脚下,时停春看着它弄脏了自己的鞋子,在一种从脚底攀爬而上的恶心里,他忍不住向后退去。
    游戏就此在他对唐豫进的死亡的侧面经验中结束,唐豫进也在濒死那一刻,让时停春真正触碰到了他的存有。这是最后一个场景,他们必然从其中挣脱。死亡。时间。世界。语词。存在。所有的概念在背景世界的崩塌中走向消亡,也在面向消亡的时刻,将最本真性的存在显露。
    一切在死亡中开始。死亡作为此在之存在的终结使得开始被真正揭露,此在之存在也在这个当下得以存在。向死而生。海德格尔通过时间如此提示。时间性构成了此在的原始的存在意义,也是这个游戏正尝试传递的某种并不关心接收者是否能够理解的意义,虽然到了最后,这反而是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个梦境的唐豫进试图拉时停春一把的工具。
    唐豫进无法论证自己之于时停春的存在,但可以将他不存在的方式真正给时停春揭示出来。就生存论上的概念而言,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不确定的、不可逾越的可能性。死亡意指导向了此在的终结,此在的死亡是不再能此在的可能性。通过这种可能性,死亡通过塑造自由之为可能的限度,揭露此在本真的存在。
    此在的存在和在世息息相关。在世的终结总是要指向“死亡”这一“未来”。如果不好谈论什么是“在”,那也许可以借助什么是“不在”。而对于此在的“在”,死亡就是那个“不在”,此在的生存始终伴随着“死亡”这一最终的可能性,也正是死亡让生存的本真在相对中被剥离。此在也并非漠不关心地滑向死亡,使得此在和死亡又不完全等同于“在”与“不在”,此在每时都对自己的死亡有所作为,而并非完全是此岸和彼岸。如此此在向死生存,或者说其向死存在。
    而所有的语词都指向一个逻辑图像而非直接穿透一切指向事物本身,那么对于死亡而言,它的逻辑图像的搭建来自于他人死亡的可经验性。此在从他人的死亡中获得某种死亡经验,然而并不在本然的意义上将他人的死亡经历。就像现在,时停春站在路边,经验着唐豫进死亡的一个瞬间,身体里扭曲的感情和他的身体共同将死亡的直接图像塑造,没有那一刻比他现在更激烈地被死亡的影像和知觉填满身体,但同时,他又并不真正将这种死亡体验,只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分离,感受到他的身体在对唐豫进的模仿中趋向死亡的同时它正焕发生机。
    这样的一种错位证明一个问题。死亡只会是“我”的死亡。如果死亡存在,那必然只能是属于时停春个人的事情。但同时他却不从真正直观他自己的死亡,一切只是对他人在侧的经历,无法真正在时停春心灵之中投影,无法被他自己的理智捕捉到它的踪迹。由此,如果时停春仍继续他的怀疑,怀疑唐豫进的存在,甚至是所有除他之外的人的存在,那么他首先他根本不能将死亡把握甚至拥有,他自己无法在他存在在世的时刻将它经历,同时,他也无法从其它任何超过他心灵的存在中去确定死亡这种东西。
    死亡的经验超出他自己之外,然而死亡的体验又是属于他自己的事情。
    在时停春的怀疑里他的自我心灵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只是对于身体经验以及被经验事物的怀疑。毫无疑问,他是一种此在。那么在此基础上,死亡的体验由于超出他当下的存在而必然被他怀疑,那么怀疑的结果还原到根本就只有“是”或者“否”。此时,如果死亡确然存在,本质图像吻合现在他在他人身上经历的直接图像。那么他人就必然与他是共时性的存在,他人不可能是由他自己投影出了这种死亡的图景,因此能塑造出这样图像的必然是完全独立于他的又类似于他的存在。而死亡如果不吻合他从他人身上把握到的东西,那么死亡就将与它本质的终结性背离,本己性的存在失去,那他自我的存在也就随之消亡下去。所以死亡让他怀疑只能走向两种结果,要么是连他自己的存在都否定,要么,就是能够确定,在他之外确然有着所谓他人的存在。
    此在的整体性由作为“终结”的死亡组建起来。由此此在的存在也成为先行于自身中的存在。此在的死亡是不可能再此在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悬临”,在它真正出现之前它就被充分地指向它最本己的能在。它在时间上属于终点的同时也指向将来,向死存在只有作为将来的存在才有可能。时间性的结构在此处展现,将来的此在能够是它最本己的“如其一向已曾是”,亦即它的“曾是”。良知、决心、畏,更多的概念可以引入来说明这样的问题。
    人是在死亡导向的有限性中获得了自由的可能性。时停春能够回到他曾经和唐豫进谈论过的命题,自由意志的问题在一个时间结构上被重新提起——过去-现在-将来,在时间中自由拥有了充分的可能性。同
    /p
    /p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