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风华 第152节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刑部突然登门,无论怎么想都不像是一个好兆头。
祖孙两人快步来到前院,见到林尚书身后那些手持兵刃的官兵,心中皆是不由一紧。而林尚书开口的第一句话,也彻底落实了他们的不安。
林尚书拱了拱手,还算客气:“高太师,有人状告高家勾结登州官府,故意将身染疫病的流民放入蓬莱岛,致使蓬莱百姓伤亡惨重。兹事体大,我今日来此便为了请太师去刑部配合调查。”
高方清瞳孔剧烈一缩,顿时怒不可遏。他刚想出声驳斥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却瞥见祖父面色一白,整个人看上去虽然还算镇定,但那眼底的惊恐却将他出卖得彻底。
高方清再难出声,喉咙仿佛被一块坚硬无比的石头堵住了,满腔的愤怒尽数化为一种苍白的无力感。
他想大声质问他的祖父,为何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但最后一丝理智还是死死地拽住了他。林尚书还在这,纵然他有再多的怨恨和不满,也不能在此刻宣之于口。
若是说了,那就意味着他们间接认下了这个罪名。
高方清不说话,高太师却没有坐以待毙,怒声否定林尚书口中的罪行。林尚书毫不意外高太师的不配合,但若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也不会直接带人来太师府。而他们之间彼此也都明白,最开始那句“配合调查”,实际只是“缉拿审问”的另外一种说法罢了。
所以无论今日高太师认不认罪,刑部的大牢他也是非去不可的。
林尚书抬了抬手,兵刃出鞘的刺耳声顿时响起,他假笑道:“我也是奉命行事,太师还是不要太难为我了,此行就当去刑部喝杯茶罢。”
高太师脸色阴沉,猛一甩袖,终还是跟着他们离开了。
林尚书落后一步,转身望向那位年轻的大理寺少卿,慢声道:“宁王让本官给高少卿捎句话。”
高方清面无表情。
林尚书并不在意,毕竟他也没必要和垂死的秋蝉一般见识,继续道:“宁王说他并未食言,之前答应高少卿的,如今已经兑现。”
此言顿时唤醒了高方清的回忆。
“我希望王爷能把高家从蓬莱书院的事情中摘个干净。”
......
蓬莱书院是蓬莱书院,蓬莱瘟疫是蓬莱瘟疫,两者虽有密切相关,但确实不同。
高方清无声地扯动嘴角。
原来在这等着呢。
没想到他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一步。
林尚书转述完之后便打算告辞,却听高方清冷声问道:“沈时砚真的死了吗?”
林尚书脚步一顿,却是反问道:“在一艘巨船都炸得粉碎的情况下,高少卿觉得船上的人还有活命的可能吗?”
言罢,他离开太师府。
在外面候着的小厮连忙摆好轿凳,林尚书迈上一只脚,却没了动作,反而是抬头望了眼苍穹之上的旭日。
他忽然想到了今日收到的书信。
上面有句话写道:江面上的火焰灿如烈日。
林尚书弯身坐上马车。
他闭目休憩,心中却思绪万千。
没想到在这场祭祀中,最终献祭的祭品,竟然会是沈时砚。
而刑部的人走后,高方清则转身回了书房,紧接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从房中传出。府中人眼观眼,鼻观鼻,都不约而同地放轻呼吸,生怕一个不小心惹祸上身。
不一会儿,适才还整洁干净的书房转眼便是一片狼藉。最后,高方清一脚踢翻书案,颓然地坐在地上。
到底高家还是难逃一劫。
高方清耳中不断回响着林尚书临走之前所说的话,所有的不甘和愤怒统统都变成了恨意。他看着地面上被砸得细碎的瓷片,眼底的寒意愈盛。
沈时砚,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既然你要拿走我拼尽全力所守护的东西,我也要不惜一切让你付出同等的代价。
高方清猛地站起身,大步离开书房。
反正现在高家的结局已定,他再也没什么事情可顾虑了。
如此,便鱼死网破好了。
......
不出三日,蓬莱的事情便传开了。尤其是当百姓得知了蓬莱书院下建有一座石殿祭台,里面还藏着成千上百的骨瓷,他们对此等令人发指的行径,顿感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百姓都在猜测其幕后主使究竟是谁。有人说高家,因为蓬莱书院的修建乃是高家人主要操办;有人说沈时砚,因为有小道传言称那石殿内摆着沈家人的牌位;也有人说玉清宫,因为赵熙去蓬莱后,立马派人追杀岛上的道士。
朱雀大街的一个馄饨摊处,有三个汉子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此事,他们各执一词,说得有理有据,谁也不肯承认自己的猜测是错的。然而正当三人唾沫横飞的时候,十几匹骏马从街道飞速驶过,扬尘数里。
有人眼尖,立马认出了骑在马背上驰骋的人:“那不是大理寺的公差们吗?他们这急急忙忙地是要往哪里去?”
另一人探头望去,咂摸了一下嘴:“好像是玉清宫的方向。”
而后他一拍大腿,抬高了声音:“你们看,我就说吧,蓬莱书院这件事肯定是玉清宫搞的鬼!要不然官家何故命人杀那群道士呢。”
摊主端上三碗馄饨,插话道:“等官家归京,一切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三人纷纷附和。
这个讨论虽然没有得出结果,但那汉子所猜的不错,这群大理寺公差所去的地方的确是玉清宫。
高方清勒紧缰绳,翻身下马。
旁边的人犹豫道:“少卿,蓬莱那事还没有个定论,官家也没回来,咱们真要如此?”
高方清冷睨他一眼:“那你是准备在这里等官家回京,还是听从我的命令?”
那人冷不丁打了个寒颤。
往日高少卿很少动怒,整个人懒懒散散,看起来不太着调,人也随和。如今这副模样,不由让人心生怵意。
而高方清说完这句话后,直接闯入玉清宫。他没时间再去浪费了,眼下刑部正在紧锣密鼓地调查蓬莱瘟疫这件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所以他必须要赶在赵熙回京的之前,做好计划中的一切。
被留在原地的大理寺公差们,相视一眼,只能硬着头皮跟了上去,协助高方清把玉清宫的人全部带至高家。
但他们谁也不清楚这位高少卿到底想要干什么。
......
又过两日,天子归京。
楚安本想把顾九接到将军府养伤,顾九却执意去了王府。
那天楚安来得及时,顾九腹部的伤口并不深,所以回京的途中,伤口就已经痊愈得差不多了。但顾九看起来却像是愈来愈严重,面色差到极致,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
归京当晚,夏蝉让厨房备了好些顾九平日爱吃的菜肴,顾九没胃口,后来几乎是被楚安压着火吼了两句,她才勉强吃了些,但等人一走,便又吐了个干净。
口中一片酸涩。
夏蝉心疼不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娘子,您这一直吃不下去饭可不行啊。”
顾九倚靠着床栏,眼帘低垂,神情恹恹:“无事,你下去休息吧。”
夏蝉道:“奴婢去给您请郎中瞧瞧。”
顾九眉梢动了动。
她自己就是郎中,又怎会不清楚这幅身子是何情况。但见夏蝉那满脸的紧张,终还是点了点头。
然而夏蝉这一走,不到半盏茶的时间便又回来了。她犹犹一会儿,轻声道:“娘子,顾府的人又来了。”
自从今日顾九回府,不到半天的时间,顾家的人来了好几次,无一例外,都吃了闭门羹。但没想到他们如此厚脸皮,竟然还不放弃。
顾九仍是道:“不见。”
她和顾家没什么好说的。
夏蝉道:“这次来的是顾侍郎和顾家五姑娘。”
顾九微微皱眉。
五姐姐?
想到之前在顾府被那一大家子逼着去给人冲喜的时候,顾兰芳对自己的善意,顾九默了会儿,还是同意了。
夏蝉很快就把人带了过来。
一进屋,顾喻便殷勤道:“钰清,爹自从听说你在蓬莱被贼子刺伤了,真是寝食难安啊!这不,你一回来,我就赶紧让人准备好些珍贵的补品,专门给你养身子。”
说着,便扭头让顾兰芳把手里拎的东西递给旁边的丫鬟。
夏蝉却一动未动,嗤笑道:“我们王府什么没有,总不会缺这些玩意儿,难为顾侍郎费心了,您还是从哪来回哪去吧。”
顾喻顿时火冒三丈。
他对顾九赔笑脸已是屈尊降纡,哪能轮得到一个小小贱婢在他面前放肆。
然而他刚要出口训斥,却瞥见顾九掀起眼皮,淡淡地扫了他一眼,立马压下去怒火,皮笑肉不笑道:“钰清,你再讨厌我这个爹,也不能让你五姐姐难堪啊,是不是?”
闻言,顾兰芳窘迫地低下头,像是恨不能找条地缝钻进去。
顾九抿唇,让夏蝉把东西先收下,而后直接道:“找我什么事?”
见顾九问得这么爽快,顾喻心下一喜,觉得有戏,连忙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让你在官家面前替顾家美言几句。”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爹知道,你和沈时砚关系匪浅,之前还得了官家的赏识,想必定能与官家说上话。”
顾九无声冷笑。
果然啊,无事不登三宝殿。
其实顾喻来此的目的,她大概能猜到。如今高太后死了,高家又因为蓬莱瘟疫的事情彻底倒台,除了高方清,全部入狱。顾喻这个礼部侍郎的职位原先就是凭着和岑庆的裙带关系得到的,在此之后自然是竭力与高家搞好关系。现在树倒猢狲散,恰好这又是树会压死猴的情况,稍一不留神,便会受到牵连,顾喻不害怕都不行。
见顾九不说话,顾喻心中又七上八下的,拿不准她是何意思。于是,他继续打起了感情牌:“钰清,爹知道以前有对不住你的地方,但现在事关家族的兴衰,爹希望你不要耍女儿家的小脾性,要顾全大局。”
“什么是大局?”顾九眉眼冷淡得很,“在我看来,不趟这摊浑水就是顾全大局。而且顾侍郎似乎忘了,我早就被踢出顾家族谱了,你们家的家族兴衰,与我何干?”
顾喻眼底冒火,一时没压住脾气,破口大骂:“你这没良心的毒妇,当初可是你自己提出来要与顾家断绝关系的,现在却把屎盆子往你老子头上扣!而且要不是你和沈时砚里应外合,岑庆他能出事吗?!还有唐家的事情,也是因为你从中作梗,才导致唐易入狱,唐家的家产尽数充公,你姐姐兰萱现在只能靠娘家接济才能过日子!”
顾九面无表情,软硬不吃。
顾喻怒火更盛,气得踢翻了一旁的绣凳:“我告诉你,今天这忙你是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
“她现在自身难保,怕是救不了顾侍郎了。”
一道男声从外面由远及近地传来,转眼间,那人便进了屋,身后还跟着几个公差。
高方清看了眼脸色涨紫的顾喻,便把目光落到顾九身上,淡淡道:“顾娘子,别来无恙。”
顾九没说话,顾喻却立马道:“高少卿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