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第20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 作者:肉书屋

    了嘴角,泛出了一抹冷笑。

    皇阿玛,可真有你的!

    可是你也莫忘了,你儿子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偶是分割线

    当雍正和胤礽随着宫中派来的小太监一起进了宫,到了康熙所在的大殿时,一干大臣都已经到了。

    雍正定睛一瞧,连公孙策竟然也在早朝之列。

    看起来,倒像是早朝提前了几个明辰举行了一般。

    而康熙则一身龙袍,坐在大殿之上一副勃然大怒的模样。

    雍正和胤礽见状,丝毫不敢怠慢。

    两人给了都给对方使了一个眼神之后,极有默契的齐齐跪倒在地:“臣包拯/庞统叩见皇上。臣等来迟,请皇上恕罪!”

    康熙哪里舍得怪责雍正呢,所以也顺便原谅了胤礽,忙对二人道:“两位爱卿快请起吧。”

    “谢皇上!”二人谢礼之一,分文武,各自站在了自己的位子上。

    因着见到雍正,康熙的脾气便收敛了几分,便一开口还是难掩话语中的怒意。康熙冷声道:“登州、镇阳、雄州地震山摧,贝州诸处又为蝗虫之灾。可这些都是天灾,也就罢了。可是黄河呢?那里的堤坝可是修了又修,结果还是年年闹水患,而现在更是因着黄河决堤而死伤无数,你们都说说吧,朕该怎么办。”

    “皇上!”太尉卞谋延站了出来:“臣知皇上知情心切,但是此事更该做的是救护灾民。太原府急报,横陇、商胡一带灾情严重,尸横遍野,疫症肆虐,已扩散到邻近的州县。皇上,民乃国之根本,民不聊生则民心不稳,民心不稳则易生变,变则对我大宋江山不利。还请皇上先行救治灾民,再言其他。”

    好个卞谋延,一连串的话下来,倒显得是康熙只顾着查办官员,却将受灾的百姓弃之不顾了。

    康熙眼睛微眯,看向卞谋延。

    卞谋延有些不自在,却还是强撑着。

    “好,卞爱卿果然爱国。但你要知道,朕可是先你之前便已得知太原急报,朕早在等你们进宫之时,便已下令让太原府尹开官仓赈灾,并由河北西路、永兴军路调动大米六百万担,及数十连的药材,先行解这燃眉之急了。”

    “皇上英明!”众臣一听,皆是跪下赞颂起康熙来。

    “好了,都起来吧。”康熙百无聊赖的挥了挥手,“卞太尉,河北东路年年水患,朕早在数年前就曾拨款修堤筑坝,为何还会造成如此天灾惨祸的?”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衣裳下摆处的那首诗,就是下面这首,我就不码到正文里,免得浪费字数了。

    这是雍正的诗哦。

    《赐观金莲花》

    异种遥从塞外传,香台曾为捧金仙。檀心吐艳熏风里,钿朵含芳积翠边。

    月殿桂飘难比端,秋篱菊绽不同妍。移来御砌增佳玩,千叶休夸太液莲。

    73

    73、第七十章

    “这……”卞谋延便虽不是负责此事的,但他修筑堤坝之人却是他引荐的门生亲信,此事,他是难辞其疚。

    “皇上,恕臣直言。”三廉王赵德林不待卞谋延开口为自己辩解,便先截下了话头。“皇上此言差矣!”

    “哦?”康熙略带惊讶的看着三廉王。要知道,三廉王和卞谋延的政见向来不合,此事听其说出的话竟像是要为卞谋延开脱,倒让康熙有些不敢置信起来。

    莫不是此二人一直是一党的,之前的争辩都是做给朕看?

    “此非天灾,实为人祸!”三廉王的一番话说,倒让康熙恍然大悟。这压根不是为卞谋延开脱,而是要将其的罪责更加深数倍啊!

    康熙暗暗反省起来。自己真是魔障了,当年九龙夺嫡一事,让自己每每遇事都会不自觉的阴谋论起来。

    不过,康熙也知道,这种事再发生,他也还会阴谋论起来。

    赵德林却不知康熙所想,只继续说道:“皇上,太原府尹是臣的门生。他曾与臣坦言之,臣方才知道,大坝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其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官员玩忽职守、偷工减料,这才令大坝形同虚设。”

    没错,赵德林早就知道有人在修堤坝是贪污受贿,只是当时赵德林苦于没有证据,不明明禀皇上。如此黄河一决堤,赵德林虽心中甚痛,却也知道,此时禀明,正好让皇上去查找出贪官,还朝堂一个清明。

    “三廉王何出此言?”康熙

    “皇上,是有人贪污受贿,上下其手。”赵德林义正词严,意有所指:“可是这些贪官没有想到,百年不遇的大水,会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出现。”

    “据卿所言,今年大水竟冲出一件贪污弊案来了。”康熙冷声问道。

    “禀皇上,正是!”赵德林丝毫不退缩。

    “哼!”康熙冷哼一声,拍案而起,怒道:“天灾杀千千,人祸杀万万。天灾惨不如人祸烈,若是天灾,朕无话可说,人祸则不可恕。朕一定要将祸首严惩不贷!”

    康熙让吏部侍郎董致书出列,冷声道:“如今朕要彻查堤坝贪污案,卿家务必替朕把决提元凶揪出来!”

    这事本该是由吏部尚书来管的,只是吏部尚书已是年老体弱,前些时候刚给康熙上了折子告老还乡。康熙见此,自然是准了的。所以,现在史部尚书的位子便悬了空,康熙便将此事转交到董致书的手上。

    董致书不慌不忙的跪在地上,对着康熙拱了拱手,只是说话中的中气不足表明了他此时的心慌意乱:“臣遵旨!”

    康熙看了看时辰,见到已是早朝的时候了,便也不见人歇息,只问起了今日是否有事有禀。

    众朝臣各自禀了自己的分内之事,便散朝了。

    偶是分割线

    董致书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若是自己真的下死力去杀,必会遭到或明或暗的阻拦。毕竟此案重大,定有朝中权贵在其背后撑腰,不然的话,修堤坝的银子有几十万,底下的官员哪有可能吞得下的。

    董致书在自家书房来回踱步,总也拿不出个主意来。

    董致书的夫人秦氏见着已是正午时分,自家夫君却仍是没来大厅用膳,又想到他昨儿个半夜便被叫到宫中去,回来之后神色又是晦暗不明的模样,很是有些担忧。

    秦氏是个温柔也聪明的性子,亲自来书房劝董致书。

    秦氏敲了敲书房的门,叩叩叩的三声之后,书房内却是没有反应。

    “夫君,你可在里面?”秦氏用极其温柔的语气问道,“夫君可是有什么烦心事?虽说妾身不过是一个妇道人家,但你若说出来,让妾身与您一起承担也是好的。”

    半晌,书房时一声叹气响起,之后,门便开了。

    秦氏柔柔的一笑,让跟着的婢女们在门外守着,自己一个进去了书房。

    董致书开了门后,又坐回了椅子上,一副很是疲累的模样。不过,这却是心累。秦氏上前走到董致书的身后,用自己的纤纤玉手给董致书揉起了额头来。

    见董致书状似舒服的叹了一口气,秦氏方才开口:“夫君,你自朝堂上回来便量副愁眉不展的模样,可是有什么烦心事?不知能否说出来与妾身听听。”

    董致书拍了拍秦氏的手掌,把手掌拿了下来,看着那莹白的手掌发起呆来。

    秦氏见状,又是轻声唤着夫君,才让董致书自思绪中转了回来。

    “你却是不知道,昨儿个太原府急报,说是黄河决溢,横陇和商胡一带死伤惨重、尸横遍野,然后三廉王便报说,这都是因为数年前修建堤坝的官员们贪污,以次充好,这才使得此次黄河决溢。皇上闻言大怒,让我彻查此案。”说到这里,董致书更是哀声叹气起来:

    “可是能吞下那么一大笔的银钱,必是有朝中权贵在里面同犯了此案。若是我不认真查,皇上必不会放过我,罢我的官位倒也罢了,就怕连着我那脑袋都保不住。可若是查了出来,不说皇上会不会处置这些人,可我却是得罪了人的。而且依我看,皇上必不会处置所有人,那么我就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秦氏一听,也知自己夫君所言必是真的,实是没必要拿这种话来唬自己,便不由得肃言沉思起来。

    “夫君,妾身记得你给我们的女儿欣兰订了一桩婚事,明年欣兰便要过门了,我们是不是要与那未来女婿连络一下感情呢?”秦氏神秘兮兮的说道。

    “你说什么胡话,我现在真真是焦头烂额的,哪有心思却想这些。而且前些日子包拯不是来过府里了吗?”董致书以前觉得自己的夫人很是聪明,怎么现在却说这么些不着调的事情来了。

    “夫君,你可别忘了。人家包拯包公子可是皇上眼中的红人,皇上的心思,包公子必是捉得准的。也许……”秦氏笑着斜眼看着董致书:“也许他能帮自家的未来岳父想想法子呢?毕竟我们是他未来的岳家,岳家好,他们包家也会好啊。”

    董致书恍然大悟,高兴的猛的站了起来,执住秦氏的手,“夫人果然是有好主意的。包拯这个人我也是知道的,是个心中有丘陵的人物,让他来帮帮我,想来必是愿意的。来人,来人。”

    董致书大声叫唤道。

    守在书房外的几名婢女连忙把门打开,躬身问道:“老爷有何吩咐。”

    “给我把大管家叫来。”

    “是!”其中一名婢女抬脚就走,剩下几名婢女,因着没有吩咐,便仍守在书房外。

    董致书在书桌上拿了一张兰花帖,给雍正写了几句话,请他过府一叙。没一会儿,董致书写好了请帖,董府的大管家董忠也来了,董致书把兰花帖交给了他,让他尽快送到包府去。

    见着董忠出了书房,董致书方才松了口气,整个人都觉得放松了下来。

    从董忠去包府送请帖,再到雍正接了请帖,动身赶来了董府,前后也不过才半个时辰。

    董致书这段时间也在秦氏的劝解下用了膳,吃饱喝足,也就显得精神多了。此时见着雍正一接请帖便马上赶来,很是高兴,忙让人将其带到书房,好共商大事。

    董致书让婢女奉了茶,便让众人都退出了书房之后,方才说出了自己所担忧之事。

    不过,董致书的问题在雍正看来,并不算是什么问题,但是模样还是要装一下的。

    雍正喝了一口碧螺春,装作沉思的模样,半晌方道:“这点事情,其实董大人是不用那么担心的。”

    董致书闻言一愣,问其为何。

    雍正道:“其实正如董大人所言,皇上必不会处置所有贪官。毕竟如我想的夫错的话,朝中必有大半的官员都牵扯进了此事。若皇上真要处置所有官员,那么朝庭必乱。而皇上也不会想看到此景。那么,董大人便是有功也会变成有过的。”

    “那该怎么办?”

    “董大人便依皇上所言,继续查便是了!”

    董致书不太明白,雍正所言前后矛盾,那到底是该如何是好?

    雍正也不卖关子,很快便将此中关节说了出来:“其实,这主意就看董大人你怎么查,查了之后,又怎么跟皇上禀报了。”

    “贤侄帮我!”董致书

    “董大人且莫急。其实到时你只要将元凶巨恶交于皇上,皇上哪里会不懂得董大人的苦心呢。到时候我再帮着董大人在皇上面前敲敲边鼓,想必董大人的难关很快就会过去。而且怕就很快能再升一步呢。”

    董致书闻言,登时喜出望外。

    74

    74、第七十一章

    自得了雍正的主意,董致书可谓是安心不少。有了主心骨后,对着接下来该查什么,怎么查,便都有了方向。

    既然是元凶巨恶,那必然是朝中势高权威的权贵了。

    董致书一合计,便想着从两个方向一起来查。

    第一个便是帐册。

    承办堤坝必然经过多道手续,并无数人员。但无论手续如何繁复,承办人员如何之多,钱财才是最为关键之处。而户部掌握国家的财政大权,造坝所用金钱不赀,其中必有记录。

    所以,此案若从户部着手,必然会事半功倍。

    而户部正是雍正主事负责的地方,董致书当即便请托雍正帮忙,查找当年修筑堤坝时的资料记录。

    雍正自无不应的。

    第二个便是从负责修筑堤坝的官员入手。

    毕竟,虽然修筑堤坝的相关官员众人,但没有总负责的官员的一个点头,下边的人哪里就能那么容易贪污,而不露丝毫马脚的。

    这一边,自然就是由董致书负责调查了。

    不过几天,董致书便查出了,那总负责的官员是太尉卞谋延的亲信门生,与其私交甚秘。

    董致书不敢放松,在监视那官员的同时,也顺道派人秘密查访这个卞谋延来。

    不曾想,这一查,果然就查出了问题。

    虽然卞谋延防得紧,可是谁家府中没有些喜欢碎嘴的仆从。董致书便从此处下手,好不容易才用钱撬开了太尉府上一个嘴巴不严实的下人。从他口中得知,那太尉府上虽然没见到了什么密室,却很是有一些贵重的东西。

    但是,听着那下人说的,太尉夫人穿戴的金色东珠、外邦传过来的猫眼石什么的。还有摆设用的古董字画。听着那描述,大多不是凡品。

    那下人还曾听着卞谋延与别人说起他书房里的一些玩物摆设,皆是西周或隋唐时的东西。甚至还有一些古藉善本。

    而卞谋延最为喜欢的,便是秦始皇所用过的,以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的凤钗。

    那个物件,董致书也见过,实在是精巧,而且也确实不是凡物。若是只有这一件倒也罢了,一个官宦之家,总会有一两这种贵重的东西的。

    有的是底下的官员孝敬的,有的是官家赏下的。

    可是,照那下人的话法,董致书的府上这种东西可不止是一两件啊。

    而且,那凤钗既然是秦始皇用过的,那卞谋延该做的,就应该是把这个物件献给官家方才是正理。

    秦始皇是皇帝,你一个太尉,忌能戴这种东西。

    而且,以卞谋延的奉录来算,他又是从哪里买得那么多贵重的物件呢?

    董致书听完回报,心中想着,会不会卞谋延门下有人帮着经营一些产业,这才变成巨富的?

    董致书坐不住了,马上便派人去查探一番,却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回事。

    那些挂在卞谋延名下的产业,因着卞谋延根本不善经营,所以虽然有一些很是赚钱,但大多也就是不亏本罢了。所以,根本不可能成为巨富,更没可能买得了那么多的好东西的。

    董致书这下子才回想起,当时官家要就黄河决溢一事,审问堂下官员的不作为时,卞谋延便是一副不想让皇上彻查此事,反而顾左右而言他,意图转移话题的模样。

    果然很有嫌疑。

    只是,以卞谋延的老j巨滑,要得到他贪污的证据又谈何容易。虽然有太尉府上的一个下人的证词,可这又当得了什么呢。那下人可是太尉府的下人,便是到时,让卞谋延找了个名头给害了,也不会有人说些什么。

    董致书当即便又让人去一趟,招了雍正过府一叙。

    一是问问雍正那边查帐,有没有什么进展。再来便是一起商议,这卞谋延是会不会就是那元凶巨恶?若是,又该如何才能拿到其贪污的证据!

    董致书让人去请雍正时,尚是正午刚过。但是一直等到申时,雍正方才在董致书的望眼欲穿下,来到董府。

    看着雍正黑沉没的脸,董致书顿觉不妙,小心问道:“你怎么满脸不悦的模样?可是你那边遇到了什么难题?”

    雍正点了点头,脸上让人看不出情绪来,连着说话的声音也是淡淡的:“你猜对了!这些时日,我一直在找当年修筑堤坝时的帐本子,可是不知为何,资料库里所有帐本都在,独独就那本帐本消失了。随后,我便听人来报,说是我的前任户部尚书、现在的参知政事陈也申,被发现死在了自家的书房中。”

    杀人灭口!董致书的脑中第一时间就浮起了这四个字。

    毕竟那陈也申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要在皇上下命彻查贪污弊案时死,说其中没有猫腻,谁会信?

    “这么说来,你今日便是去了陈大人家,方才拖到现在才赶来的?”董致书这才知道,雍正竟是因此才担搁了时间。

    “正是!那时我已经派人去请陈大人来一趟户部,没想到回来的人却说他死了,我便马上赶往陈大人家中。却没想到董大人竟然派来找我,竟是前后脚就来了。累得董大人在家中苦等,实是我的不是了。”雍正请起罪来。

    “贤侄多礼了。”董致书忙把躬身请罪的雍正扶住。雍正便也顺势站直了身子。

    “贤倒也太实诚了。你忙了一天,也很是累了,只要派人来说一声,便是明日再来见我也没什么话可说的。更何况贤侄也是为了我的事而东奔西跑的,哪里是你的不是呢。只是没想到那群贪官的手竟然伸的这么长,连朝庭大员都敢妄行杀害!”说到这里,董致书一副意愤填膺的模样。

    “不,不是杀害。陈大人的死因是因为中毒!而且是屠牛草的毒!”雍正摇头驳道。

    “屠牛草?”

    “是的,而且如果陈大人的管家张柄说的是真的的话,那陈大人近半个月没有出过书房半步,而且从来没有人进过书房,所以很是蹊跷。但是,听说陈大人以前曾领过兵,兵中曾经因为供应药材的商人用屠牛草当做金银草供给军中。当时永备营中有五名士兵正是因此而死,可能陈大人就是当时中了这屠牛草之毒,因为屠牛草有十年的潜伏期,所以现在才毒发身亡。不过,一切尚未可知,待我明日将此事禀明官家,让官家找人调查一下他的死因才好。”

    “那你此次去陈大人家可有发现什么线索?”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有!我在他的书房中发现了一本奇怪的帐册。”雍正说着,从袖中掏出了那本帐册。

    “帐册?”董致书闻言,马上就想到,那陈也申有可能是贪污群党中的一员,那就一定是此案的知情者,那么那本帐册:“莫非那是……”

    “不是。”雍正知道董致书在想什么,马上就否认了。“这本帐册并没有记载人一类的东西,所以有可能不是贪污的帐册。”

    “有可能?”董致书察觉到雍正语气中的不确定。

    “是,因为我怀疑这有可能是一本密码帐册。”

    董致书自雍正手上接过帐册,翻了几页,果然也觉得这本帐册很是古怪。

    只见前面几页还算可以,可是从第三页开始却是一塌糊涂。只见上面写着,大米五石七担,八十贯十一吊钱,柴十一担十九斤,九十一贯六十文当三钱。

    “果然奇怪,这怎么可能呢,这十一担柴竟然比五石米还要贵。”

    “没错。更何况米和柴根本就不是这个价钱。所以,我想这可能隐藏着什么密码。”

    “能解开吗?”“我会尽力而为的。”两人皆是满脸沉重的模样。

    “对了,不知董大人今日唤我前来,可是有要事相商?”雍正想起自己的来意,忙问道。

    董致书点了点头,把自己这些日子以来所查到的都一一说了出来。

    雍正也想起了卞谋延听到贪污弊案时,那颇为明显的不政党的表现,顿时与董致书一样,深觉有异。

    “那老狐狸不是省油的灯,要拿到他的罪证,便是经历一番波折,到最后也不一定能尽如人意。”董致书的话让雍正深有同感。

    “董大人有没有听过一句话?”雍正沉思半晌,方才缓缓开口。

    “什么话?”董致书不明白雍正为什么问起这个来。

    “人心不足蛇吞象。”雍正慢吞吞的说道:“卞谋延既然已经贪污过一次,就必然会有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你知不知道他最近还有可能插手哪个油水足的差事?”

    那还用说,自然是“军需装备!”

    董致书与雍正皆是神色一肃,决定从此处着手,摸一摸那只老狐狸的底。

    75

    75、第七十二章

    其实,几个月前,康熙要派兵去镇压苗疆时,卞谋延便百般推托。

    只说那苗缰过是个小小的地方,实在不用如此浪费人力物力,还不如随他们自己自去吧,反正闹不出什么大事来的。

    可是康熙态度强硬,指派了胤礽前去镇压苗疆。

    本来这也没什么,朝中凡是争战之事,总会有人主战,自然也会有人主和的。虽然卞谋延的理由牵强了一些,康熙却并没有怀疑什么。

    可是,当胤礽带领了一万士兵前去苗疆镇压叛乱时,却深觉有异。

    胤礽自在大宋重生之后,便一直是宋朝的一员猛将,更难得的是其智勇双全,自其领兵以来,征战无数,皆是大胜而归。本来一个小小的苗疆叛乱,用这一万的士兵,不出半个月便一定可以镇压完毕的。

    可偏偏这么一个小小的苗疆叛乱,却是久战不下。

    本以为是苗疆人善战,可是胤礽仔细一查,却发现并非是这么回事。

    而久战的原因,竟然是在胤礽随军带来的那批军需装备上。

    盔甲、盾牌、刀……竟然都是以次充好的劣质品。

    索性胤礽不是莽将,见此情景,深觉此战不能力敌,只能靠智取了。胤礽看准了一个机会,用了计谋,而不费一兵一卒,终于是将苗疆的叛党魁首给降伏了,这才了事。

    回了京城之后,胤礽在雍正府中腻歪了一天,终于在那日早朝之后,将此事一五一十的禀报于康熙。

    康熙这才明白,为何卞谋延竟然不愿让自己派兵出动镇压苗疆,竟是为了不动用这批军需装备!

    其心可诛!

    康熙下令,让胤礽暂时不动声色,令其弃以前的军需装备不用,另造一批,但要秘密行事。

    随后,又让雍正暗中调查这个卞谋延,只因这个卞谋延正是治办这批军需装备的人。

    雍正这一次听董致书说,那卞谋延有可能牵扯到修堤筑坝的贪污案中时,便果断引导董致书想到这批军需装备上。

    但没想到,雍正这边的案子还没查出个所以然来,皇宫这边却病死了一个小太监。

    皇宫之中哪天里不死上一两个人的,打死的、填井的可谓是不计其数,单是那卷进后宫阴私中被害死的,可是数都数不清。

    如今不过是病死一个小太监,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大事。

    可坏就坏在,那小太监之所以会病死,是因为时疫。

    皇宫之中,一个出不了皇宫半步的小太监,竟然会染上时疫?这下子可是炸了锅了。

    皇宫中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宫女小监皆无不如临大敌的。

    康熙得了消息,连忙下令清洗皇宫的每个角落,尤其是那小太监所当差的上清宫,以及其睡觉的地方更是要洒上烈酒,烧了那小太监的一应铺盖并私人物品。

    把那小太监的尸体烧了之后,又找了个地方草草埋了。

    康熙又让太医院的众位太医们,给宫中的所有人看病开药。

    得了时疫的宫人们一律迁出皇宫。康熙在京城郊外划了一个地界,让他们只在那处呆着。以后若是好的,仍回宫当差,若是死了,便在那儿随便找一处埋了。

    而没病的,也要吃一些药,防止染上时疫。

    把事情一一处置完了,康熙深觉自己仍不能放松。

    要知道那染上时疫死去的小太监,向来是在上清宫做那扫洒的工作的,从来没有出过皇宫半步。

    那,他到底是怎么染上这时疫的?

    康熙神色沉重的做出了判定!

    那疫症的源头,十有八九就在这皇宫之中。

    胤礽已经被自己指派秘密再监造出好的军需装备来,雍正则去调查那卞谋延了。这个查疫症源砂的事情,只能交到十三或是十四的手上了。

    只是,康熙一想到雍正与十四的不合,不由得感慨一声:

    十四啊十四,怪就怪你不讨你四哥的欢心吧。在朕追到你四哥之前,你便再委屈一阵子,让朕再将你冷藏一段时间吧。切莫要再出现在你四哥面前,惹得他越发生朕的气,朕便更难讨他的欢心了……

    这么一想,康熙便理所当然的舍胤祯,而重用起胤祥来了。

    康熙却不知,其实这疫症的源头也跟这卞谋延有关。如今他指派了胤祥调查,再加了雍正和吏部侍郎董致书,三管其下,很快便找到了真相。

    偶是分割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暂且压下雍正那边心碌的收集着卞谋延贪污受贿的证据,先说说那卞谋延。

    卞谋延这些时日以来,很是有些心神不宁。

    今年,可真是个多事之秋。

    几个月前,官家让飞星将军庞统前去苗疆镇压叛乱时,卞谋延的心就吊到了嗓子眼。索性这一场战打得很是顺利,不出一个月便是大胜而归。

    随后横陇、商胡一带决溢,三廉王禀报官家,是因为有人玩忽职守,偷工减料,才害得黄河决溢。官家听后大怒,令吏部侍郎董致书严查。

    此项还好。因为卞谋延深信,当年涉及此案的官员占了朝中大半的,董致书但凡聪明一点,便不可能认真调查,免是得罪所有人。

    而不认真调查,官家发起火来,顶多是撤职而已。

    而认真调查,那涉案官员便不会坐以待毙,下杀手也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卞谋延根本就不用出手。

    不过,因为陈也申深知卞谋延的心计,担心事发之后,会被卞谋延推出去做替罪羊,便想要反水,还特意做了一本密码帐本来。

    索性,卞谋延觉得陈也申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再加上陈也申本性胆小,卞谋延便收卖了陈也申府中的一名贴身仆从。

    当陈也申这些日子以来很是不对劲的消息传过来,卞谋延便明白了,陈也申是想背叛自己了。

    卞谋延毫不犹豫的让那名仆从在陈也申的茶水中下了毒。

    好不容易把意图背叛的陈也申毒死了,卞谋延也就安心了下来。

    但是,随后又一件事,让卞谋延措手不及——宫中出现了时疫。

    卞谋延自然知道宫中为什么会出现时疫,因为当年皇宫的下水口需要重修,刘太后便是将此事交到他的手上的,让他总监查的。

    卞谋延深知此时不能作以待毙,因为官家大怒,要查疫症源壮举的话,他必然没个好下场的。尔今,卞谋延能选择的,只有两条路。

    第一个,便是投靠襄阳王赵爵。

    第二个,则是投靠丞相傅宗书。

    两个都不是好选择,因为这两个人都想谋朝篡位。而卞谋延,虽然有贪污的胆子,却没有谋反的胆子。

    一个是死,另一个则还要诛九族。

    但卞谋延却不得不在此二人中做出一个诀择,只因为以上三件事,只要有一件东窗事发的,官家必然容不下他。

    而卞谋延,不想死!

    其实真要选的话,卞谋延还是愿意投靠赵爵多一点的。

    因为赵爵姓赵,是大宋皇族,便是篡位,争议也是比较小的。都是姓赵,那就是一样是赵家江山,反对的人也会小些。

    而傅宗书则不然。傅宗书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不是皇族,而且也不是当皇帝的料子。虽然有野心,但也只有野心,却没有相应的心胸和才能,卞谋延很是有些看不上他。

    但是,卞谋延权衡许久,还是决定投靠傅宗书。

    襄阳王向来有心计,他可以花上十来年的时间,收卖了朝中好些大臣,以及江湖上众多好手,而且滴水不漏,很是不简单。

    卞谋延掌握不住襄阳王,襄阳王也不会为了他而冒然起兵。

    但是傅宗书,卞谋延却有十足的把握能劝其造反。

    那傅宗书也是个傻的,以为招揽了几个武林人士便能成事吗?朝堂之事若是这么容易就能轻易推翻,那他这个作臣子的也得意不了多久了。

    便是那傅宗书饶幸成事,可那皇族中人如此之多,哪里又真轮的上他一个外姓人登上那帝位呢。

    傅宗书真的成了帝王,又哪里抵得过赵家皇族手上的兵马呢,不到几日便会被推翻的。

    所以,卞谋延纵然要投靠傅宗书,也只是偷偷的,不让人发现,然后再怂恿着傅宗书赶紧去谋朝篡位。

    如此一来,卞谋处便可以混水摸鱼。

    不管到时结果如何,官家必无心再管自己的那些子破事,那自己便可以安然无恙了。

    卞谋延神色阴沉。

    虽然不算是个上策,却也只有这样才能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了。

    “来福,你快把这张帖子送到傅丞相家中,就说老夫有急事相邀。”

    作者有话要说: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20402 03:28:28

    感谢没有名字的亲投的地雷~

    来,亲一个~

    话说,评论越来越少了……没有动力啊!

    76

    76、第七十三章

    作者有话要说:评论越来越少了,正在考虑要不要断更三个月。

    傅宗书本就想着要拉拢卞谋延的,得了信儿,自然是赶着来了。

    卞谋延面上一副和气的模样,心中却是一团坏水儿,和这傅宗书还真是有些想像。

    卞谋延见着傅宗书这么快就过来了,心中便有了一丝鄙薄。便是上赶着谄媚拉拢,也没这么殷勤的模样。

    心中越发看不起这傅宗书了。

    只是,自己要混水摸鱼的事儿,还是得靠着这个傅宗书,便不在面上显了出来。反而极其热情的拉着傅宗书聊了好一会儿闲话,又留着用了晚饭,之后二人方在书房中商议事情。

    傅宗书听了卞谋延担心自己的事情事发之后,官家不会放过他,所以要投靠于他的事情,心中不由自得的一笑。

    卞谋延这个老狐狸向来j滑,自己多次拉拢都不为所动,一副仁人君子的模样,其实自己却在干这些不得见人的勾当。

    怪不得自己多次拉拢,他虽然拒绝了,却从来不去告诉官家,原来竟是打着这个主意,怕是早就谋划了好几次了吧。

    书房内翡翠莲花造型的熏香炉里散发出一阵阵香气,那甜腻腻的香气,熏的傅宗书有点神魂不舍。

    不行不说,傅宗书在听闻卞谋延让他提早举事时是有些心动的。毕竟前些时候,自己给辽国写信,秘谋的不就是要做皇帝嘛。

    辽国同意之后,傅宗书与辽国频频通信,就是为了计划更详尽一些。

    没想到,却被那个叫李龄的将其中一封密信劫了去,藏在了他的逆水寒剑中。

    傅宗书因大事还未成,便担心会被皇帝知道,当即便让人去追杀李龄。谁知道半路杀出个戚少商,救了李龄不说,还得了那把逆水寒剑。

    傅宗书知道,自己的手下大多是江湖中人,不服管教。这时,那顾惜朝便入了傅宗书的眼了。

    那顾惜朝有着一身好武功,虽然有些高傲,难以亲近,但到底是个人才。同时他又是新贵,得了官家的青眼,便是如此,就值得傅宗书去费心拉拢的了。

    正好顾惜朝年轻有为,傅顾书又有个年岁相当的女儿,当即便说要将女儿配给顾惜朝。

    顾惜朝见过傅晚晴后,便对傅晚晴颇为爱慕,甚至于上门提亲。

    傅宗书如何不称愿呢,当即便应了下来。

    昔日里难以亲近的顾惜朝,也变得越发和风细雨起来。此时傅宗书再一提,边关的连云寨有一群人要通敌叛国,让顾惜朝秘密前去捉捕时,顾惜朝想也未想便同意了。

    傅宗书自然不可能让官家知道,自己派顾惜朝去做什么事的。可是顾惜朝毕竟是朝庭命官,不能随意的擅离职守,便只让顾惜朝上奏折,说是要回乡祭拜父母。

    顾惜朝问为什么,傅宗书自然是找了个理由敷衍道:“虽然说连云寨的人通敌叛国,但毕竟没有过硬的证据。你此去就是去捉捕他们,然后拿到他们通敌叛国的证据,然后再行计较也不迟。”

    顾惜朝还欲再说什么,傅宗书却是不耐烦解释,打发他走了。

    后来,傅宗书到底是不放心,又派了自己的十八尊前去连云寨看看情况,又指派了自己的侄子黄金麟,令其自主行事。

    可是,前些日子,黄金麟来信说,因为顾惜朝捉捕戚少商时动静太大,竟是惊动了诸葛那厮,现如今,已经派了四大名捕中的铁手前来探查呢。

    傅宗书到底是不安了。

    现在,卞谋延向傅宗书伸来了橄榄枝,心中忐忑的傅宗书又哪里不应呢。当即便答应修书一封,让人快马加鞭的送到大辽,帮助自己行事。

    而卞谋延得了准信,心中自然也是欣喜的。

    两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倒真真是狼狈为j了。

    这边厢,两人在秘谋造反。

    另一边,康熙、雍正和胤礽、胤祥等人都已经知道他们所说的一字一句了。

    雍正冷哼一声,嘲讽道:“真是一群不怕死的,就这么点本事就想着要谋朝篡位了。”

    “老四且稍安勿躁。”康熙见雍正为自己担心,不由得心中暖洋洋的。眼角不自觉的看向胤礽,见胤礽一副懒得与其理论的模样,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偏其只能深深的忍了下来,继续道:“虽然这傅宗书有意造反,偏其一向是与江湖中人来往,与朝臣们的关系反而不大,朕一直苦无把柄可捉。现如今那傅宗书按纳不住,要与卞谋延合谋起来,却不正是个机会嘛。”

    “皇上说的是,正好将这群反贼一网打尽!”胤礽笑嘻嘻的说道。

    康熙却不愿理会胤礽,但也不能在面上表现出对胤礽的不喜来,只偏过脸,不说话了。

    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