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她死后的第三十年 第11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凤阳阁、兰香、书信、郑筠,李楹完全懵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愣愣看着兰香,兰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以为她是不想收郑筠的书信, 于是小心翼翼问着她:“公主, 这书信, 是不是给郑郎君送回去?”
    她话音刚落,李楹忽从她手中抽过书信,打开,快速看了起来。
    这是约她今夜戌时,去宫中荷花池相见的书信。
    书信里,郑筠说,和她有事相商。
    对于这封想要她性命的书信, 李楹三十年来,每个字都记得十分清晰, 她看完后,大脑愈发浑噩。
    兰香又试探喊了声:“公主?”
    李楹没有回答, 兰香也不敢作声了,李楹虽然脾气温和,从不苛待宫婢,但到底是最受圣人宠爱的公主,因此凤阳阁中无人敢轻慢她,半晌后,李楹才怔怔抬眸,问兰香:“兰香,今日是哪年哪月哪日?”
    兰香愈发疑惑,但还是恭恭敬敬答道:“禀公主,今日是太昌二十年,十月初六。”
    太昌二十年,十月初六,她命殒那日。
    李楹愣了半晌,忽苦笑一声,她对兰香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兰香行了个礼,便退了出去,宫室中,静谧的连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片刻,李楹捏着薄薄的信纸,穿着重台履,恍惚走到瑶琴前,她跪坐下来,手指拨弄了下琴弦,耳边响起铮铮乐声,李楹手掌覆盖在瑶琴上,她喃喃说了声:“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鱼扶危和她说,枉死城的鬼吏,着红衣。
    她之前并没有注意到,在地府两次抓她的鬼吏,都是着绿衣,反而鬼吏在长安抓盛云廷那一次,是着红衣。
    所以,要抓她的,根本不是枉死城的鬼吏。
    她思绪回到与阿史那迦去鬼判殿的场景,鬼判殿的鬼吏,才着绿衣。
    要抓她的,是鬼判殿的鬼吏。
    鬼判殿,是关押郭勤威魂魄的地方,也是关押自尽之人的地方。
    她终于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了。
    她看着铜镜中的自己面庞,她是李楹,又不是李楹,她不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永安公主李楹,而是历经三十年磨难,拥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见过民生凋敝,也见过国富民强的大周公主李楹。
    她盯着镜中的自己,苦涩笑了声:“原来,是我自己,杀了我自己。”
    是三十年后的李楹,杀了三十年前的李楹。
    -
    手中捏着的郑筠信件已经飘落到了地上,铜镜中的明澈双眸,渐渐盛满了凄惶和痛苦。
    眼前浮现在地府时,想起前世记忆的鱼扶危掐着她的脖子,愤怒地质问她:“你害了我郑家满门!你配叫什么良善之人?”,怪不得鱼扶危那般愤怒,那般想杀了她,因为太昌血案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她。
    是她害了郑家满门,害了太昌血案中的那些无辜之人,是她让长安城血流成河。
    她算什么良善之人?
    铺天盖地的内疚席卷而来,几乎让她不能呼吸,她曾经跟崔珣说,她一生中没做过一件坏事,为什么要被困在又黑又冷的荷花池中,为什么不能去投胎转世?却原来,她做的坏事,造成的恶果,比这世上大多数人做的要严重的多。
    鬼判殿中,郭勤威曾说:“自杀之人,每逢戌、亥日,都要重现一次死前的痛苦,直到寿数尽的那日,才能得以解脱”,而她,或许是罪过太大,她不仅要一次次重复死前的痛苦,还要寿数尽的那日也不得解脱,她要被困在冰冷的荷花池中,一困就是三十年,无法投胎,无法转世,三十年后被崔珣所救,于他墓前,再回到三十年前,不断重复这个循环,永远都无法解脱。
    这大概,就是秦广王对她的判决。
    至于她为何能从三十年后,回到三十年前,许是她曾经拥有过佛顶舍利,而佛顶舍利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所以她可以回到过去,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
    她可以自己选择是生,还是死。
    -
    李楹茫然了。
    她完全可以选择生,继续做她金尊玉贵的小公主,在阿耶阿娘的庇佑下度过幸福的一生,不用经历一次又一次溺死的痛苦,不用困在冰冷黑暗的荷花池中,也不用经历那段肝肠寸断的爱情,更不用经历亲手酿成太昌血案的沉重负罪感,那负罪感太重,几乎要将她整个人压垮了。
    她以手掩面,痛苦到快要无法呼吸,她是可以选择生存,可是,牛家村的村民呢,大周的百姓呢?没了新政,他们该如何生存?
    难道还要让朱门永远是朱门,寒门永远是寒门吗?
    难道要让如鲤儿和虎奴这般聪颖的孩子永远做田舍郎吗?
    难道要让大周不能中兴,政事继续腐朽,让突厥趁虚而入,让大好山河都沦落于胡人铁蹄之下吗?
    难道还要再重复一次五胡乱华的悲剧吗?
    不,她不要这样。
    她放下掩面的手掌,眼中盈满泪光,她已经下了决定。
    -
    酉时,李楹换上绿色半臂短襦和红白间色裙,梳好双鬟望仙髻,发髻插上金丝花簪,额上点上红色滴珠状花子,肩上披上薄纱披帛,这是她初见崔珣时的装扮。
    她去了阿娘的寝宫,阿娘自从午后见过姨母后,就罕见地动了怒,李楹知道,应是姨母又向她挑唆郑皇后的事,才让她气到连晚膳都没有用,李楹进去的时候,姜贵妃正倚在矮榻上,一副恹恹的样子,李楹也躺到榻上,默默伏在她的膝盖上。
    姜贵妃抚摸着她的头发,见到爱女,她的心情都好多了,她笑道:“明月珠,怎么打扮得这么漂亮?”
    “打扮不好吗?”李楹道:“打扮的漂亮一点,阿娘瞧着高兴,阿耶也瞧着高兴。”
    姜贵妃点了点头,李楹就如儿时那般乖巧伏在她膝上,她道:“阿娘,我想睡一会。”
    姜贵妃莞尔:“好。”
    李楹闭上眼睛,似乎是沉沉睡去,但半晌后,她却似醒非醒说道:“阿娘,如果你日后,见到博陵崔氏,一个叫崔珣的郎君,无论遇到何事,求你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
    姜贵妃诧异,她不知道李楹为何会莫名说这话,她问道:“博陵崔氏,叫崔珣的郎君?”
    李楹“嗯”了声:“他字望舒,阿娘,你不要忘了。”
    “怎么说起这个?明月珠,你是做了什么梦吗?”
    李楹没有回答,只是执拗道:“阿娘,你答应我。”
    姜贵妃无奈,只好道:“好,阿娘答应你。”
    李楹心中松了口气,她其实还想跟姜贵妃,也就是日后大权独揽的太后说,能不能对崔珣好一点?不要打他,也不要罚他,但话到嘴边,却化成幽幽一声叹息,她含糊说着:“阿娘,我还要去阿耶那里,我先走了。”
    姜贵妃虽觉奇怪,仍然道:“去吧。”
    李楹颔首,她起身,穿上重台履,最后回首看了姜贵妃一眼,才慢慢走出了宫室。
    -
    李楹去了神龙殿,太昌帝这段时日一直病卧在床,郑皇后要去照料,他不许,阿娘想去照料,他也不许,李楹知道,太昌帝是被崔颂清说服,下令金祢杀她,在杀害爱女的内疚感折磨下,才会病倒,她在殿外徘徊了一会,她想起计青阳说,阿耶在讯问他之后,便放了他,而且因为内疚,十年后就驾崩了,想必,阿耶讯问时,计青阳跟他说了她死亡的真相,他才会内疚而亡。
    她其实很想进神龙殿,很想和阿耶说说话,但是后来她只是仰着头,神情复杂地望着神龙殿,望着这个大周权力的最核心,最终还是垂下头,没有进去。
    因为她与阿耶,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
    李楹转身,一步步,往荷花池方向而去。
    身边侍女全部被她借故支走,她就这样,独自一人,奔赴这一场死亡的盛宴。
    -
    夜幕低垂,月色之下,李楹缓步走着,越近荷花池,她的心情反而越发平静。
    她想,若她是三十年前的李楹,也许她也会愿意赴死,但,她的赴死,定然是带着不甘,带着委屈的,那时的她,连新政有什么条款都不知道,她没有见过牛家村的村民因为虚无缥缈的希望集体饮下圣水而亡,没有见过田舍郎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科举为官,更没有见过大周将士也能一举将突厥逐出阴山山脉,可是三十年后的李楹,她都见到了,所以她的赴死,没有一丝不甘,更没有一点委屈,而只有坦然和决意。
    路上,她也想明白鱼扶危的那句“你配叫什么良善之人”,她的确对不起太昌血案的受害者,她也的确不配叫做良善之人,但一杀多生,她只能这般做。
    所以,她愿意永远被困在死亡的循环之中,以此偿还她的罪业。
    十月的荷花池,荷花已经全部枯萎,李楹盯着黑黝黝的池水,她忽轻声道:“计青阳。”
    在荷花池边潜伏着的少年计青阳愣住。
    李楹道:“计青阳,我知道你是来救我的,但是,不要救我。”
    她听到树叶窸窣了声,少年哑声说着:“公主……是知道了圣人的命令吗?”
    李楹不置可否,计青阳咬牙道:“不,青阳会救公主的,就算要杀公主的是圣人,青阳也会救公主。”
    李楹摇头:“这是我为我自己,选择的命运,若你还记得我对你的救命之恩,就应承我,稍后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不准过来救我。”
    计青阳怎么可能答应,李楹又道:“计青阳,你应承我。”
    计青阳握紧拳头,他以为是他阿耶在逼她,他并不知道,是她主动赴死。
    但是李楹又说了第三次,他阻止不了李楹,只能含泪答应。
    李楹微微一笑:“计青阳,以后,不要做百骑司的鹰犬了,做一个好人吧,你会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好人的。”
    树叶之后,除了眼泪砸到地上的声音外,再无其余声音。
    李楹垂首,望着深不见底的池水。
    于此同时,王团儿正发着抖,前来杀她。
    郑筠正悔不当初,打马过来救她。
    沈蓉正拿起一根银针,狠狠刺入写着李楹生辰八字的木偶。
    太昌帝正揪着金祢的衣领,声竭力嘶地要金祢不准杀她。
    而他们要杀、要救的人,此刻却闭上眼,张开双臂,脑海中渐渐浮现那个昳丽如莲身影,她嘴中喃喃道:“十七郎,我来见你了。”
    她身躯向前倾去,沉入荷花池中。
    自此前尘忘却,她再次陷入无尽的循环。
    第161章 161
    丰州, 大雪纷飞的营帐中。
    班师回朝的途中,崔珣勉强支撑了十日,他只觉自己的生命在快速流逝, 到三月初十这日,他已经连一步都挪不动了,整个人昏迷的时候多, 清醒的时候少, 他知晓自己大限已至,于是在营帐中, 将何十三等人召进来,交代后事。
    当日从长安随他去北征的天威军家眷共十个,在战场上,战死五人,这五人, 都是刚满十四岁的少年, 但是他们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他们能和自己的阿兄一样,死在战场上,这是一种光荣。
    何十三眼睛红红的,崔珣身旁放着一箱草蚂蚱,手上还放着刚刚编好的最后一只,他手指已经不再灵活,这草蚂蚱编的歪歪扭扭, 甚是难看,他将草蚂蚱递给何十三, 示意他放到木箱中,第一千只草蚂蚱, 他终于编好了。
    他交代何十三,等他死后,就将这箱草蚂蚱送到长安崔宅之中,何十三忍着悲痛,问道:“阿兄,那你呢?你不回长安吗?”
    崔珣摇头,他低低道:“将我,埋在落雁岭,和你的阿兄们,葬在一起。”
    何十三听到这句,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了起来,崔珣轻轻一笑,说道:“哭什么?此身,本就天地一过客,自此魂归苍穹,无所留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