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第13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74章 直教宛转生新意
    又一个春日——天宝十一载的春日——来临时,王维结束了服丧,回到朝中。三月二十八日,吏部改名文部,他做了文部郎中。从五品上的职事官,可以说是不错了。
    在这个职位上,他安静地熬着,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无意义的活动和仪式,在皇帝赏赐百官樱桃时作应制诗。这完全是一个平庸官僚的生活常态,但我有时觉得,这大概就是他所求的。他对时局不再有什么指望了。
    夏天到来之际,他请来了一个人。那人踏进堂屋的一刻,我几乎惊呼出声。
    我没有想过李崜会瘦成这个样子。之前他完全是个小胖子,可如今却瘦到了比常人更单薄的程度,绿色的官常服穿在他身上,显得过于宽大。他的眼皮和嘴角都耷拉着,鬓发间闪现点点的灰白,后背也隐约有些佝偻。
    王维将他请入正堂坐下,寒暄一番,关心道:“李郎何以憔悴如斯?”
    李崜去了秘书省,现在是秘书郎。他原先在兵部,却去了秘书省这种不怎么紧要的部门,也不知是为什么。
    他垂头不语,最终道:“劳王兄动问。我那年失了心爱之人,至今常常无心饮馔。”
    王维望了我一眼,说:“我虽未必深知你的苦处,但我也曾丧妻。李郎之心,我或能知晓一二。”
    李崜听得此语,方才抬起头,看着他说道:“王兄懂得我的心意,再好不过。唉!我昔日也曾与她顽笑,言及身后之事,却不曾想到,如今那些景象……当真在我眼前了。”话语平淡,却是无比沉痛。
    王维又安慰了他一番,道:“再过几年,多少会好受一些。”
    李崜摇头:“也不知道要再过多少年。王兄叫我来,可是有话与我说?王兄精于佛理,我虽然粗鄙,却也喜欢听慈恩寺的阿师们谈讲……今日能与王兄这样的才子对坐相谈,我甚是开怀。”他口中虽说着“开怀”,容色却仍旧枯寂之极。
    王维端起茶盏,润了润唇:“实不相瞒,我请李郎来,是为了阿郁……李郎记得阿郁吗?”
    “阿郁……”李崜想了想,恍然,“是了,当年我将阿郁写入变文,引来好大祸事,幸亏你与你娘子寻得金刚智法师,请法师出面说话。”
    “正是。阿郁从前有一桩心愿,若是李郎肯为她了此愿心,她必定深深感激。”
    李崜慨然点头:“不知她有何心愿。”
    “她爱听晋宣帝司马懿的故事,深慕其才略,也愿天下更多人知晓司马懿的传说。李郎若能将宣帝生平写入变文,传唱于寺庙中,阿郁定然感激欣慰。”
    李崜露出为难之色:“可是自从弟心爱之人逝去,弟已立下誓言,不再写变文。”
    王维早已与我详查过李崜所历之事。是以,他听到李崜拒绝,也不意外,只笑道:“我听说过,那个女子与你甚是相得,还曾共同著作文章。她若有灵,大约也望你继续秉笔作文,让世间百姓仍有变文可听。来日你百年之后,与她团聚于地下时,也有新的故事讲与她哩。”
    换作别人,这么直言他人的身后之事,只怕是要挨揍的。但王维就是有这种魅力,能将看似不合适的话讲得温和又恰切。李崜嗫嚅道:“晋宣帝的故事么?我……我不知道没有了她,我能否将文章写好。”
    王维笑道:“不碍事,不碍事。我与李郎共同参详。”
    李崜犹豫了片刻,应允道:“晋宣帝的事,我也听过一些,只是不甚清楚他的事情有哪些可写之处。”
    “从高平陵之变写起如何?”
    高平陵之变,乃是司马懿在被架空十余年之后,趁大将军曹爽与魏帝曹芳到魏明帝之墓高平陵谒陵的机会,重新夺回权力,并处死曹爽的政变。
    “高平陵的事,我以前也读过。”李崜说,“宣帝当时虚位太傅,并无实权,却敢于趁皇帝与曹爽不在,关闭洛阳城门,屯兵洛水浮桥,以此劫取权柄,确是甚有胆色——此事至愚之人亦不敢为,宣帝却一意为之,而竟然成事,也算奇闻。若将此事写入变文,必然有趣。只是我对此事仅知大概,王兄可能为我分说一二?”
    王维笑道:“宣帝有蒋济等几位曹魏老臣支持,其子司马师为中护军,在禁军之中有些根基,手中亦有三千死士,但却远不足以与曹爽相抗。不过,宣帝及时领兵直趋洛阳武库,又命司马师与其弟司马孚屯兵司马门,再命高柔、王观各自前往曹爽、曹羲营中,统领其部众,则洛阳几处要地俱在其掌握。”[1]
    “当时禁军的兵器多半存于武库之中,他先取了武库,则既能釜底抽薪,使曹爽的兵士无兵器可用,又使自家的人马有了武备。他之成事,固然可谓天定,却也是因他自家筹谋周密。”李崜思索着。
    王维道:“正是。”取了画笔,在一张熟纸上勾勒汉魏洛阳城几处军事要地,指与李崜,“洛阳武库在城东北,而曹爽府恰在武库之南。司马懿若要取得武库,须得经过曹爽的宅邸。曹爽之妻刘怖有所警觉,使人向他发射弩箭。然而他却未在曹爽宅邸过久停留,而是勒兵直向武库,实在可谓机智。”
    李崜道:“他自家领兵去取武库,可见武库在他心中最为紧要……他又遣二子屯兵司马门,可见除了武库之外,他最为看重的当是司马门了。他夺司马门,想来是为挟郭太后以命朝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