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清初年第80部分阅读
穿越大清初年 作者:肉书屋
军容,来此之前对自己麾下关宁铁骑的一些自傲情绪不觉消散殆尽,自己那算什么骑兵?对方那些看着就叫人眼馋的骑兵,才是真正的骑兵哪
还有自己打开山海关城门的举动,早先还以为这功劳多么多么大,眼下见到对方后营若隐若现的重装火炮,才知道对方未必就看重他这份功劳,也难怪当初多尔衮抵达之后,第一时间想的竟然不是入关,而是好整以暇地在关外扎营,歇缓兵士的力气。
从辕门到王帐,距离其实不算太远,但吴三桂初来时的傲气,却在短短的一段路程中很快就消失不见。
站到王帐外头,听到里头多尔衮的禀报声,知道大清国主皇太极就在里面,吴三桂不由深深吸了口气,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当上这个桀骜不驯的民族的头领,掌理着关外偌大的一片基业?
多尔衮很快带笑出来,伸手掀开门帘子,对他点了点头:“皇上有请吴兄请入内”
吴三桂头一低,神态恭敬地步入帐内,依照新学的满人军礼,趋于案前,单膝点地,行了个标准的千礼:“臣吴三桂,叩见陛下”
“吴爱卿免礼”头顶传来一个醇厚里带着宏亮的声音,标准的汉语,一下子就让人心生好感。
“谢陛下”吴三桂多年镇守边关,满人的语言还是会说几句的,进帐以来,他一直都是说的满语。
“呵呵吴爱卿满语说的真不错”皇太极仍然坚持说汉语,态度亲切的道:“但朕知道吴爱卿会说的满语不多,吴爱卿不妨说汉语,朕能听懂,爱卿也能畅所欲言”
“多谢陛下面恤”吴三桂连忙道谢,说回了汉语,倍感轻松之余,对皇太极的汉语造诣也是暗暗佩服。
“爱卿献城开关,此乃大功一件,理当重赏”皇太极微微一笑,又道:“不知爱卿有何心愿?你尽管开口财帛美人、宝剑良驹、功名利禄,任君取舍,朕定不吝赏赐”
吴三桂吸了口气,认真道:“闯贼阵前杀害我父于前,再回京师杀我满门上下三十四口于后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臣惟愿将闯贼追剿殆尽,手刃亲仇,此外别无它求”
皇太极起身走下龙案,踱到他身前,赞了一个“好”字,爽快答应:“既如此,朕便封你为平西大将军领十万大军,替朕追剿各路反贼,平定天下,立不世之功绩望爱卿莫负朕望,奋勇征战,朕就在京中,等候你的好消息”
吴三桂视线微抬,就见到皇太极亲手将一纸圣谕以及刻有平西大将军字样的狮杻大印递到了他眼前。
“臣遵旨臣谢陛下隆恩”吴三桂不敢怠慢,连忙撩袍子双膝跪地,双手举高过顶,接下了封赐和诏令。
借着接过令信的机会,吴三桂迅抬头瞥了一眼,总算将皇太极面目看清,心中不觉为之恍惚了一刹。
见到了多尔衮那样俊朗儒雅的相貌气质,还以为身为其兄长的皇太极也差不多是那副容貌,却原来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皇太极固然也是相貌堂堂,却威仪天生,眼眉鼻口雍容大气,英武过人,那气度较之多尔衮,要更加慑人得多,帝王之相,果然不同寻常。
自有内侍领着吴三桂去校场点兵,皇太极大大方方一口气给他十万兵马,其中不到五万固然是他自己原来就有的关宁铁骑,另外五万多,就要从皇太极的军中另外调拨了。
看着吴三桂恭恭敬敬的告退离去,多尔衮靠近皇太极身边,皱眉道:“皇上臣弟观此人,表面虽然恭敬,但私心甚重,且心狠手辣,乃父落入贼手也不能动摇他的心志,咱们只怕是难降其心”
皇太极淡淡一笑:“否则你以为朕为何助其一倍兵力?此人若乖乖听用便罢,如若不然,朕立马能叫他手下再无可用之兵”
“皇上英明”多尔衮赞了一句,对这个哥哥,他一向敬佩近乎崇拜,能在武力和头脑上都赢得了他的不多,皇太极大概是唯一一个。
“十四弟,朕有另外的事要你去做”皇太极又开口。
“皇上请吩咐”多尔衮连忙恭敬等候。
“崇祯有三个儿子,被闯贼软禁于京师。”皇太极双眼微眯,沉声道:“朕要你抢在闯贼与吴三桂之前,将此三子控于手中”
多尔衮微微一愣,不明白皇太极要留这三个人干什么,大清铁蹄只要入关,那必定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平定四海,改朝换代完全不是什么难事,何必管明朝那三个王子的死活?
皇太极也不解释,淡然笑道:“去吧务必要找到这三个人,好生对待,不可怠慢记住,动作要快,越快越好”
“是臣弟领命”多尔衮不再疑惑,大声答应而去。
皇太极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唇角勾起了一抹笑意,多尔衮在他的影响下对汉学也有涉猎,能识汉字,能通汉语,可是这深入的程度还是赶不上他,不能知道该怎么去对付汉人才能不留后患。
在中原汉人的世界里改朝换代,可不像征服蒙古或朝鲜那般简单,稍有一个考虑不周,那就是今后绵绵不绝的麻烦。
比如崇祯的三个儿子,代表的就是汉人的正统,若不能全部控制在手,将来随便有人出来打着他们的名义招摇撞骗谋朝篡位,大清就算满身是嘴,到时又要如何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光明正大讨伐逆党?
按汉人的说法,就是凡事必得师出有名,正统合法,方能堵天下悠悠众口,将改朝换代带来的各种弊病减低到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这些,多尔衮大概是一辈子也不会想得通罢?
京城,唾手可得,大明的江山,很快就要是他的掌中之物,无垠的海岸线,广袤的大海,将任由他处置兰儿,你喜欢看海,想坐海船的愿望,爷必能在三年之内让你实现
想到那时的风光,以及苏浅兰惊喜的笑脸,皇太极眼中划过一片得意和温柔,唇边带出了甜蜜的笑意。
此时的京城,一片混乱,跑得掉的纷纷往南逃窜,跑不掉的只好紧闭门户,只盼街上随处可见的土匪大兵不要砸开自家房门jy掳掠。
现在其实也分不清谁是兵、谁是匪了,百姓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战战兢兢地捱日子,捱过一刻是一刻。
前些日子闯王宣布称帝,祭天告庙,搞得声势浩大,硬是没有几个人敢去看看热闹。可现在吴三桂引着关外的鞑子兵一起兵临城下,闯王连打都没打,就匆匆弃下京师退回西安,临行还要四处放火,真是苦了京城百姓,惶惶不知终日。
就在这样紧张气氛的京城某条街巷内,一辆马车却在两名男子的策马护送下穿过萧索混乱的街头,停到了一处因破败逃过火灾之劫的院子外面,推开虚掩的破门,径直闯了进去。
无人的院落中,一颗半死的枯树落下几片败叶,轻风吹起马车的门帘,一只纤美的玉手掀开帘子,从马车中钻出了一名十六七岁的美丽少女,跳落下地,疑惑惊奇的转头打量起这个院子来。
这院子真的很破败,实在不像能住人的样子,到处都落满了厚厚的灰尘,但是送她来到这里的那个男子却站在树下,满脸都是思念,从他身上透露出来的寂寞和萧索,叫人看了心头酸软。
“师兄”另一名男子从马车那头转出来,出声呼唤。
树下男子回过神来,望了他一眼,淡应道:“想不到方隔半个多月,京师局势便已急剧变化,连闯王也弃了皇宫,仓惶离去”
院子里的三人一时沉默无声。
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循方师兄弟和陈圆圆,南方避祸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返回了京师,却不料眼前所见已物是人非。
“师兄咱们现下怎么办?”
李循方看看师弟李岩,对他说道:“这样,麻烦师弟代为打探一下外界的消息,尤其是吴府的情况若是吴府还有人在,你便回来,咱们先把陈姑娘送回去再说”
“是我这就去”李岩点头应允,迅闪身离开了院落。
陈圆圆好奇走近李循方身边,轻声询问:“李先生这里……是什么地方?是你过去的宅子么?”
“不是”李循方简单回答,转头望住了她:“如今闯王已撤离京师,而吴三桂正领兵近逼京师,不日便到稍候在下便将姑娘送回吴府,威胁已去,姑娘很快便可与将军重聚”
“多谢李先生”陈圆圆口中道谢,面上却并无多少喜意,只感到深深的失落,她不知道李循方思念的是谁,却知道那个她定然在他心目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不单李循方,连吴三桂也是
她不觉轻轻叹了口气,若得世间有一男子如此思念于她,便是让她粉身碎骨,或是即刻死了,她也是甘愿的,满心充实的,但可惜,这份幸福从来都不曾属于她
想了想,陈圆圆忽然对李循方冒出了一句:“圆圆也祝愿李先生,愿李先生能早日和心上人重聚”
李循方怔了一怔,眼底却划过了一抹失落,重聚?可能么?就算真有那天,自己整个面容已毁,这般恐怖的脸孔,怎么舍得去惊吓她?
出去打探消息的李岩很快回到了院落,可是他带来的却是个令人浑身冰冷、气愤震惊的消息:吴府上下三十四口,已在闯王离京之际全数被杀老弱妇孺、奴仆犬马一概不曾放过
陈圆圆吓得脸色苍白,呆若木鸡。李循方却是神色剧变,又惊又怒这是闯王会做的事么?这还是当初那个率真纯朴、热血要为百姓出头的闯王李自成么?他什么时候竟变得这般残狠暴虐了?
是自己的疏忽全都是自己的疏忽竟然来迟一步,眼睁睁看着老友满门遭了残害,而未及出手相救是自己的错
李循方遽然握紧了手里的宝剑,往昔的淡定消失不见,两眼定,只是悔恨无边,左掌拍出,身旁的枯树顿即轰然倒塌。
“师兄”李岩对自己师兄的脾气还是十分了解,忙开解道:“这事不能怪你两军交战,极少有延家眷,谁又想到闯王会迁怒于无辜百姓?更何况当初的闯王,也不像这般丧心病狂之辈”
李循方慢慢冷静下来,目中露出了浓浓的哀伤和失望,是自己瞎了眼,以为李自成是个人物,才会投身军中,辅佐于他。却原来此人心志这般不坚定,稍有挫败就性情大变,完全不配坐拥江山。
“师兄?”李岩又出声询问。
看看眼前两张等着自己拿主意的面孔,李循方定了定神,声音沙哑的问:“吴三桂那方可有消息?”
李岩答道:“据知,他率领十万大军已迫近京师,最迟今夜便可进京。师兄,用不用我去给他送信?或者直接将陈姑娘送去?”
李循方点点头:“那就麻烦师弟再跑一趟,给他送个口信,把陈姑娘身在何处告诉他,让他派人来接咱们,还是不必露面了”
“好”李岩会意,再度出门而去。
李循方吸了口气,对陈圆圆说道:“将军知道你还活着,一定非常欢喜,会以最快度派人来把你接走此刻离天黑尚有大段时间,姑娘不妨留在车中歇息等候,饿了就先吃点干粮。”
陈圆圆咬了咬牙,诚恳的望着他道:“将军爱才,求贤若渴,李先生身手高绝,又救了圆圆,此番见到将军,只要先生肯开口,将军一定会好好重用先生,赏赐先生的”
李循方不禁笑了一下,拒绝道:“陈姑娘好意,在下心领了但在下解救姑娘,并无所图见到将军,还要请姑娘守口如瓶,莫向将军透露了在下的姓名,不知姑娘可肯做到?”
陈圆圆愕住,一直以来,她都以为李循方出手救她,既然不是为了她的美色,那多半就是想藉此搭上吴三桂这条线,谋求功名利禄,哪想到李循方竟然什么都不要?
“李先生不考虑圆圆的建议么?”陈圆圆不甘地问。
李循方望着她,坚决的摇了摇头。
“那……好吧圆圆会依照先生的要求,不会把先生的名号告诉将军”陈圆圆只好答应对方,心头却油然多出了一些莫名的感动。
这一等,就等到了天黑。
陈圆圆待在车上,倚在车窗边上望着悬挂高空的圆月,耳边传来李循方悠扬寂寞的笛声,竟是感到了几分不舍和心疼。
想不到世间还有如此奇男子,身手绝,品德高尚,兼且精通音律是什么样的厄难伤到了他的面部,才令他不得不遮以假面?是什么样的奇女子,才令他这般深深思念,默默去爱?
不知不觉中,笛声忽住,李循方宛若惊鸿般从高处落下,悄无声息停立院中。陈圆圆莫名其妙看了他一眼,随即听到了有人拍门的声音,还伴随着焦急的呼唤声:“吴夫人?吴夫人你可在里边?”
“陈姑娘,接你的人到了”李循方朝陈圆圆说了一句,将手背递了过去:“请下车吧”
陈圆圆心头泛起一抹喜意,连忙扶着他的手背跳下了车子。
恰在这时院门打开,一队亲兵很快冲进院中,团团围住了他们,为一人正是吴晚,他是认得陈圆圆的,一见真是陈圆圆站在院子里,喜得连忙上前见礼:“夫人可安好”
“我很好全赖这位……先生相救,才保住了我的名节清誉”陈圆圆连忙回答,极力表明李循方相救的恩情。
李循方朝吴晚点点头:“人已送到,某告辞了”说罢便打了个呼哨,将马儿唤到身边,飞身上去,就在众亲兵的瞠目注视下从坍塌的一处矮墙上跃出了庭院,消失于黑暗深处。
陈圆圆怔怔望着他消失的方向,想到此后或许再无重见的机会,仿佛心中有什么地方一空,竟是说不出的惘然难过。
正文 第三百零六章 江山易主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1615 23:19:18 本章字数:4510
第三百零六章 江山易主
等陈圆圆再见到吴三桂,奇异的心境竟有了些微的变化,尽管吴三桂疼爱的把她抱入怀里,承诺再也不和她分开两处,她感受到的也不再是单纯的欢喜甜蜜,而是淡淡的辛酸和感叹。
吴三桂果然没有食言,他真的让陈圆圆改换男装紧跟在他身边成了一名亲兵,带着她率兵离开京城,一路向闯王追杀过去。
一开始陈圆圆真是很不习惯,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怕被人现,但一段时间下来,竟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行伍生活。连带的对战争、死人、受伤等等现象也麻木起来。
吴三桂却很喜爱这样的生活,陈圆圆能明显的感觉到,他比以前更喜欢自己,甚至自己对他脾气,他也甘之若饴。
就这样,私自带着陈圆圆,吴三桂的足迹紧追闯王,渡黄河、打西安、战蓝田、商州、走武关,一直到过潼关,入四川,杀张献忠,再经襄阳杀入湖北,追到武昌,才在通山九宫山附近失去了李自成的踪迹。
整个过程,耗时一年多,闯王军队屡败屡退,战到最后已不剩多少人马,往深山老林里一钻,竟是消失了影踪,从此下落不知。
与此同时,京城也风云变幻,多尔衮不负皇太极期望,果然在乱军中搜寻抓到了崇祯的三个儿子,押到了皇太极面前。
让他意外的是,皇太极却好言好语宽慰了这三个惊弓之鸟,下诏宣布扶持太子为明光历皇帝,自己以盟国皇帝的身份留在京中辅政,并宣布当年即恢复科举制度,许多大明原来的朝臣也都官复原职。
连已经投降大清的文臣武将,比如吴三桂之流,皇太极也都归还新的明朝,并让光历皇帝颁恩诏,大赦天下。之后便以国内事多为由,返回了关外,只令多尔衮、多铎等十几员大清的亲王旗主,领着总数约二十万的军队,以借兵替光历皇帝平定江山之名,留了下来。
鉴于闯王拷掠明官杀害了很多原来的明朝大臣,朝堂空缺太大,缺少主事之人,皇太极连范文程等几个大清的文臣也一并借给了光历皇帝,并与光历皇帝签下协议,借用三年,三年后归还。
原崇祯朝太子朱慈烺,现在的明光历皇帝,实在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没有什么管理朝政的经验。
好在整个明朝都是内阁制,一切军政大权都握在文臣集团手里,由内阁拟定策令再颁天下,所谓天子就好像傀儡一样,只起个盖印的作用,顶多在礼仪制度上代表皇室,代表天下正统。
因此皇帝是昏庸或贤明,都没有太大关系,这天下实际作主的,是士林集团,是世家大族,以及因袭下来的将门武官。
但在大清横插进来之后,这种情况却迅改变,大半个朝堂都落入了大清官员们的掌控,明朝的士林集团和他的代表官员虽然看着也掌了半壁江山,说话却再也不如往日有用。
明知道皇太极留下这么多文臣武将和军队不怀好意,可难办的是,皇太极却是正统的光历皇帝的扶持人,谁要不承认光历皇帝的统治,他的军队就会光明正大打着讨逆的旗号杀过去。
也有些明臣私下里劝说光历皇帝努力摆脱大清的摆布,不要事事都看皇太极的脸色来办。
可是朱慈烺却对皇太极心怀感激,认为连自己的外公都不肯在艰难时刻收留自己,反而是这位盟国皇帝替他赶走仇敌闯王,还给了他安定富裕的生活,无人可及的地位,因而并不肯听那些朝臣的话。
明臣越劝,他越反感,他落难的时候这些家伙个个当他是瘟疫,闭门不纳,现在皇太极帮助他坐上宝座了,却又一个个跑来劝他疏远皇太极,这是什么意思?
结果没两个月,这事被大清留下来的文臣武将们知晓,当廷跟明臣激烈辩论之后,多尔衮一个怂恿,朱慈烺干脆下诏认皇太极为义父,对大清自称儿皇帝,气死了好几个明朝的遗老。
明朝的士林集团不甘失败,又另辟蹊径,千方百计想把大清留下的文臣武将和他们的军队逐步挤兑出去,赶回关外。却忽然现,原来皇太极的帮忙并不是免费的赶走闯王之后,皇太极就把刮自李自成的所有财物都当作自己的战利品运回了关外。
而明朝新收上来的税赋又要按照协议先行大量供给了大清的官员和军队,剩下来可怜的一点,才会流到明官的手里。
可是皇太极的人马却只管讨逆打仗,不管自然灾害,各地旱灾、水灾什么的,向朝廷急报求赈济,都要明官来处理放。
于是明官悲哀地现,皇太极一手把住了大明的军政两大命脉,离开他留下来的官员,单靠他们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更呕的是,大清的人在各地的名声越来越好,原因是手里无钱的明官开仓赈济什么的,都显得很小气,不如大清的官员,出手大方,责任还都不归他们扛,赈灾完全是义助。
此外还有更奇的事随着清军入关,攘助新明王朝,许多西洋传教士也跟着过来,在各地办起了西学和教堂,新奇的科学,先进的技术很快传遍了中原,令老百姓们大开眼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学习热潮,慢慢地,孔孟之道不再是读书人唯一信奉的经典子集。
在皇太极的影响下,光历皇帝带头改变了科举的试题,一纠死读书的风气,重视策论、懂现代科学、更加务实的读书人得到重用,慢慢取代了那些古董般的八股学究、呆板之士。
按照协议,光历皇帝又把海岸线上几个重要的港口都借给了皇太极,让他可以以这些港口为跳板,跟周边的国家搞贸易,巨大的利润不但使得大清的官员更加富裕,连许多逐利的汉商也都被绑上了大清这条船,成了大清最有力的支持者。
不到一年半,在大清所向无敌的铁蹄下,整个大明境内的乱党贼匪就被清剿殆尽,不到两年,大清的一切都成了大明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包括他们的强大、富裕、仁义,以及贤明的皇帝皇太极。
很快,三年之期眼看就要到来,皇太极宣布开始收回留在大明境内借给光历皇帝使用的官员和军队。
这下可不得了,花费三年时间按照皇太极的计策在大明深深扎根,跟当地世家大族搞得关系盘根错节的大清上下官员们把要走的消息一透露,立即牵动千丝万缕的利益,一场呼吁挽留他们的运动迅展起来,联名信什么的雪片般飞向朝廷,要求朝廷妥善解决此事。
与此同时,大清借来跟各国展贸易的各港口受不住大清停止使用港口以及各国威胁着表示只跟大清交易,不同意明朝接手继续贸易的压力,提出了港口永久归属大清的意见。
坊间更是开始传言大清的皇后是天命之人,大清国主皇太极手握真正的传国玉玺,私下传说着这才是真正的天子,正统的皇帝。
好不容易熬到协议期满,皇太极没有理由再把他的人马留在大明境内把持军政大权的忠明官员们气得吐血,可惜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大清的富裕、先进、强大已经折服了许多年轻一代的明臣。强硬保守派的明臣已所剩无几,再也掀不起更大的浪潮。
一场外人看不见的逼宫好戏在多尔衮、多铎等大清的亲王们导演下悄悄上演,没两天,光历皇帝便公布了禅位的诏令,走下宝座,派出仪仗,往盛京恭迎皇太极入关登基为帝,从此掌理清明两国。
然而事情总是有明暗两部分,有人愿意让皇太极入关称帝,就有人不愿意改朝换代,于是在大清力量颇为薄弱的南方,一股股反清力量纠集起来,悍然宣布脱离光历皇帝和皇太极统治,拥立崇祯堂弟朱由榔为帝,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朝廷,称永历帝。
面对经过大清官员军队梳理之后趋于统一的全国大势,南明朝廷这点反抗力量在皇太极看来犹如螳臂挡车,不足为虑。
再到紫禁城接过光历皇帝禅位的诏书,进行一系列祭天告庙的仪式,改朝换代统称大清帝国之后,皇太极便把讨伐南明朝廷的任务交给了吴三桂。而光历皇帝则改封和硕宋亲王,成了满清铁帽子王之一,留在京中继续安享荣华富贵。
对于朱慈烺,以及他两个弟弟——现在的定亲王和永亲王而言,胸无大志又饱受战乱惊吓的他们,拥有眼前这份尊贵富裕安定的生活实在比什么都强,再加上皇太极有意联姻,让他们都娶了满人的女子为妻妾,更是让他们都对大清失去了抵抗意识。
为了免除祸患,不要被利用和枉死,他们比别人更害怕跟明朝的官员亲近往来,更维护皇太极接管大明江山的正统合法性于是他们全都成了皇太极的养子,并甘愿地承认了福临皇太子的地位。
瞧着这大异于原来历史上多尔衮摄政下血雨腥风的夺朝篡位,显得以退为进,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的新历史、新气象,苏浅兰好不感慨,原来还可以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法来成就大事
不过纵观皇太极一生的思想、胸襟气度和高瞻远瞩的谋略,也只有这样,才是他的手笔,是他能想得出来的棋局。
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 迁居紫禁城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1615 23:19:24 本章字数:4757
第三百零七章 迁居紫禁城
青草苍苍的原上,几座洁白的蒙古包在蜿蜒崎岖的河流附近点缀,马匹和羊群闲暇地在距离蒙古包几百码外啃吃地上青草,一两个牧民扬着鞭子,偶尔驱赶离群的牲畜。
但有几个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不之客,从白云悠悠的天际一路走来,很快就到了这片地域。
牧民们惊讶的上前探问来意,赫然得知这几个人都是红教的喇嘛,专程到这一带来寻找他们的转世灵童,并且他们已经寻找了好几年,尽管疲累,仍然在坚持找着。
这个惊人的消息迅传到了这片地域的领面前,他连忙以高规格的礼仪隆重接待了这一拨红教喇嘛。
休息过后,红教喇嘛请得领的同意和配合,开始了寻找转世灵童的程式,部族的牧民们挤满了空地,一个个伸长脖子好奇的关注着这些从未接触过的神秘事物。
原来确认转世灵童也并不容易,在规定好年龄范围之后,所有的孩童和少年先聚集在一处,由喇嘛根据他们的容貌气质举止谈吐筛选出来相似的一批,再把一些杂物分别端到他们面前,请他们从中挑选出上一世用过的物品,这又筛选出一批拿对了的。
最后就是对暗号了很奇异的暗号游戏,由上一世的弟子或师兄弟分别跟每一个筛选出来的准灵童对暗号。也就是说些上一世只有两人知道的东西,看对方是不是能答得丝毫不差。
这三个环节,可没那么容易过关,许多人都卡在第二关上,而能够闯过最后一关对上暗号的,一个也没有
可是这一次,这里的牧民们却终于大饱眼福,一直看到了结局因为这几个喇嘛终于找到了他们的转世灵童这个神奇的少年,带着淡定的微笑,连过三关,正确对上转世暗号,被惊喜万分的喇嘛们宣布确认,他就是他们要找的转世活佛
部族的牧民们人人都惊讶的望住了那位少年,难以置信他会是活佛转世,因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位少年并未展现出什么神通,他或许比较喜爱佛法,为人比较善良宽厚,但实在没有其他更特殊的地方。
对此,喇嘛们的解释是,转世之后,活佛会被封印住大部分的记忆,必须再经过很长时间的修炼,才能慢慢恢复前世的神通。
于是这位被确定为转世灵童的少年拜别他这一世的父母,在亲人不舍和恭敬的目光中跟着前来寻他的师兄弟和弟子们离开了这个地方。
望着他们渐渐远去、消失,部族的领不由热泪盈眶。
这个部族,就是科尔沁,领便是塞桑,被带走的转世灵童,便是他的小儿子、大清国后的弟弟满珠习礼。
时间很快过去,一个月后,远在山海关的苏浅兰终于接到了来自家乡的这个惊人消息,呆愣了老半天。当初她就觉得这个小dd也叫满珠习礼,实在太巧合了想不到,这原来不是巧合,这个小满珠习礼,真的就是那位给了她十六字真言的前活佛满珠习礼。
但是身份的羁绊,使她仅仅在这个弟弟三岁的时候回去探望过一次科尔沁的亲人,一直到现在,除了父母亲都曾经到过盛京看望两个女儿,其他时间都是天各一方,她竟不知道满珠习礼长大到了什么模样。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却是再没有机会跟满珠习礼建起姐弟之谊了。
黄幄的车子在看不到头的护卫拥簇下缓缓驶过京东关隘,一路奔赴京师,苏浅兰收起家乡的信件,瞧着外头的景色,心中又欢喜又惆怅。
崇德十八年了皇太极终于实现了他的宏伟目标,定鼎中原,把关内关外的疆域连成一片,生生把他治下的版图扩大了一倍多。
长城成了国内的一道风景,而不再是阻隔两个民族的人工天险。未来华夏雄鸡模样的国土渐渐有了它的雏形。
阿娜日和姗丹还好,最激动的是梅妍,崇祯死了,大明没了,她大仇既报,又再度踏上了故土,看着外头的远山,只差没有热泪盈眶。
“李大哥如果还活着,就好了……”梅妍喃喃低语。
苏浅兰也是心中默然,李循方,在她的心底始终还是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她忘不了他的叶笛声,也忘不了他的好。
没一会儿,有个小丫头忽然跑来,给苏浅兰献上了一方刺绣精美、制作软和蓬松的大靠枕,说是她的主子挂念苏浅兰身子容易疲累,怕她路上颠簸不适,特地亲手做了这个送给她。
苏浅兰正好觉得有些困顿,笑着接过靠枕打赏了她。
阿娜日忍不住赞道:“格格这位鄂硕家的格格,还真是个可人儿您的眼光真厉害,早早便定了她做福临阿哥的福晋,瞧她对您这份体贴细心孝顺,真个是羡煞旁人了”
苏浅兰面上笑意更深,不知不觉,福临也十五了,原来历史上的小董鄂也逐渐长成,性情宽和,识大体懂礼仪,极有皇后的范儿,能够改变历史的悲剧,改变董鄂的人生,是她心中最得意的事情之一。
姗丹也笑:“要我说,那是格格会调教早早的就把这位小格格带在身边,不但成功让她喜欢上了福临阿哥,还教会了她许多许多东西,全都是能让她当好未来皇后的知识”
“其实不用我教,她天生就适合福临”苏浅兰摇头一笑。
“我还记得,当初博穆博果尔阿哥忿忿不平的,多次想强拉着怡顺格格跟他去玩呢好在小格格就是个懂事的,格格您让她在关雎宫待着,她就不敢随便离开,博穆博果尔阿哥失败几次,只好认了”
姗丹乐哈哈的回忆着,苏浅兰不动声色帮儿子追女孩,一切仿佛水到渠成般,小董鄂就慢慢疏远了博穆博果尔,跟福临越来越亲近,以至如今两情相悦,这份心机手段,一直令她佩服不已。
“说起来也怪的,福临阿哥过去多风流的性子,见到稍有姿色的漂亮女孩子就要去招惹,弄得格格头疼不已可是自从认识了怡顺格格,福临阿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对别的女孩子都不屑一顾了”
阿娜日说着,摇了摇头,却是想到了当今皇上皇太极,也是专宠苏浅兰一人,十数年如一日,没见他去别的宫里留宿,也没有再搞选秀纳妃,深宫中除了定时选进一些宫女,主子娘娘却是越来越少了。
福临阿哥应该是随了皇太极的性子吧?而怡顺格格对于福临阿哥来说,恐怕就是他心目中的关雎宫主人了
不独皇太极,连多尔衮也是,只爱着布木布泰一个,哪怕布木布泰只给他生了一个女儿,令他没有儿子后嗣,他仍然对她宠爱如昔,不考虑纳妾生儿之事,如此独特的感情,实在令人感动。
阿娜日羡慕的想着,回头探问:“格格如今福临阿哥也大了,怡顺格格虽然还小些,但也不妨让他们完婚的,不如……”
话还没说完,她却现苏浅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抱着董鄂送给她的大靠枕,眯着眼睛陷入了沉睡。
阿娜日连忙收声,对姗丹和梅妍都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翻出凤銮里带着的黄|色丝薄被,轻轻盖到了苏浅兰身上。
三个早已年过三十,甚至不再被下面的小丫头喊作姑姑,而是喊作嬷嬷的侍女互相望了一眼,都朝苏浅兰投去了忧虑的目光。
沉睡中的苏浅兰,仍然保持着二十几岁的样貌,眼角没有一丝皱纹,皮肤光洁如玉。可是她的精神却越来越少活跃的时候,困顿睡眠的时刻越来越多,吃了多少提神补气的药物,都没有效用。
这实在让人禁不住的担心,又害怕又焦虑地想,她会不会有一天就这样睡过去,再也不会睁开眼睛?
三人之中,最恐惧的是梅妍,她想起自己曾经偷偷给苏浅兰灌下了祖传的独门秘药五日醉,这药物能使人醉卧五天不省人事,后遗症则是让人再也不会被酒灌醉。
但现在,梅妍已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五日醉不会再有其他的副作用可惜的是,她手里存世的五日醉本就不多,给苏浅兰用去大半之后,其后她又为别的事把剩下的用了个精光,只有药物没有配方的她,实在拿不出样本去给太医分析,是不是这东西造成了苏浅兰的状态?
虽然苏浅兰只是精神越来越差,又出于对她的维护不允许她对任何人坦白曾经对自己用过五日醉这样的奇药,可是梅妍望着苏浅兰早已下定了决心,哪怕被砍头问罪,只要苏浅兰再稍有其他的不妥,她也要去向皇太极坦白一切,向太医详述药物的性能特征。
傍晚时分,皇后的銮驾终于在一干文武官员和八旗将士们的迎候下驶入京城巍峨的城门,进入了京师。
“格格格格到了您醒醒啊咱们到啦”阿娜日在苏浅兰耳边不断轻呼,终于唤醒了沉睡的苏浅兰。
苏浅兰睁开眼睛醒过神来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坐直身子,欣喜的微微笑问:“咱们到了?真的吗?”
“是的”梅妍激动的抢着回答:“格格前面就是紫禁城了皇上还有福临阿哥,都在那儿候着您呢”
听到丈夫和儿子都在前面等着她,苏浅兰精神大振,赶忙让阿娜日帮着整理衣饰头,唇边的微笑里更是溢满了幸福甜蜜。从今日起,她就要和丈夫儿子,生活在前世只能当作景区来游览的故宫里了
正文 第三百零八章 最后诺言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1615 23:19:29 本章字数:4947
第三百零八章 最后诺言
等苏浅兰走下凤辇,一同迁居到京城来的各宫妃子及其宫女内侍也已经下了各自的车子,在后头静静的排好了队列恭候。
一抬头,经过了火灾又重新修葺好的宫殿便出现在视野里,比数百年后的故宫感觉还要更加庄严肃穆、巍峨雄壮,也更加有生气。
通往前方大殿的道路上,铺着厚厚的红毯,一直延伸到宫殿大门处,两边依着品秩的高低,则列满了宫女太监,以及金殿卫士。
尽头处,皇太极一身明黄|色的龙袍,大气雍容的含着坏笑站在那里。左则站着英气逼人的福临,见到母亲苏浅兰,他不禁面现激动欢喜之色,不过他的目光在触及苏浅兰之后没有多久,便又移了开去,投注在苏浅兰身后几步之外的小董鄂身上。
苏浅兰把这一对父子的神情都瞧在眼里,暗觉好笑,可也满怀温馨,只感到人生幸福,不过如是
皇太极并没有马上迎上前来,而是摆了摆手,顿然间除他之外,包括福临都立刻跪了下去,轰然如山的呼声随即传了出来。
“恭迎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恭迎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恭迎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
跟在苏浅兰后面一同迁来的妃子们反应也快,也都纷纷跪了下去,不过这呼声倒也不用她们来喊,低头跪伏就是。
苏浅兰被这出其不意的一幕差点给吓了一跳,瞧着满殿前齐刷刷地忽然跪倒这么一大片,不由嗔怪的掠了皇太极一眼,这个家伙自傲自大喜欢炫耀的脾气还是半点没变
看到皇太极遥遥的向她伸出了手掌,就像往常那般等着和她牵手,苏浅兰心中一荡,却是再也顾不得旁的,轻移莲步向他走了过去。
一开始,她还保持着优雅的步态,可后面却不由加快了度,看得皇太极都怕她穿着花盆底鞋难以掌控平衡摔倒了,本想维持九五之尊的架子不动弹的,这会也只得自己往前迎了几步。
苏浅兰才刚刚把手递给他,被他稳稳握住,就听到他低声笑了一句:“爷的兰儿,还是这么年轻美貌、让爷心动”
苏浅兰不能确定他这句话有没有被旁边跪着的人听到,抿着嘴儿先瞪了他一眼,赶忙提高了声音回身道:“列位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皇太极微微一笑,高声吩咐:“来人啊把诸位娘娘送往各自宫室略事歇息,今晚再列席家宴”
早已事先安排好的内侍和宫女们都起身朝各自的主子行去,各宫妃子又一同拜别皇帝皇后,这才在宫女内侍们的拥簇下纷纷离去。
“额娘”福临笑嘻嘻的跳到苏浅兰面前,涎着脸问:“儿子可不可以送怡顺回府?”
苏浅兰看看远处低着头有些局促的小董鄂,笑着准了儿子的请求:“好啊正愁没人护送怡顺呢那你就去送送人家吧”
“嗻儿臣遵命”福临喜滋滋的连忙向皇太极和苏浅兰各行了一礼,兴冲冲的赶到小董鄂身旁,陪着她告别苏浅兰,相偕而去。
瞧着这个活力十足的儿子一到小董鄂身旁,就好像无形中长大了几岁般,举止变得沉稳起来,脸上也没了皮态,苏浅兰不觉摇头失笑。看来男人要长大,还是得经历一些东西,比如爱。
被皇太极握着的手上忽然紧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