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洪荒之我是老子第15部分阅读
穿越洪荒之我是老子 作者:肉书屋
仙师愿意屈尊,在我们这里呆一段时间,可是始终是要走的。还不如早走,免得伤心。”
宋异人带着朱傲天来到赵承所住的院落,在门口喊道:“圣人,宋某带小外孙傲天前来拜见圣人。”
这宋家庄刚才发生的一切,都被赵承看在眼中。宋异人带着朱傲天来到门口之时他早都知道了,听见宋异人请见,便挥开房门,说道:“进来吧。”
宋异人将朱傲天带进来后,便对朱傲天说道:“傲天,还不快拜见圣人。”
朱傲天好奇的看了一眼盘坐在蒲团上的赵承,叩拜道:“弟子朱傲天拜见老师。”说完便磕了九个头。
赵承笑道:“你现在就算是入了我人教一脉了,待回到八景宫拜过道祖后便正式入门了。”转首又对宋异人说道:“你们真的决定今天就让贫道带傲天离开?”
宋异人并不奇怪赵承怎么知道,自己和女儿所说的话,在他看来赵承神通广大,那是无所不知的,便说道:“是。弟子七尺男儿还不如女儿看得开。”转头抱起朱傲天说道:“傲天,到了八景宫一定要好好学艺,不可荒废。知道了吗?”
“知道了,外公,我到了山上一定会好好学习老师交给我的东西。外公要告诉娘亲,我会很努力的学习,学会老师教的所有东西之后,我就下山来看外公和娘亲。”
宋异人口中应着傲天的话,让他好好修行,早日学成归来。心中却在想:“太上圣人在上古之时便为三皇之师,在这之前不知道活了多少年岁,所拥有的知识是何等的庞大,你短短数年怎么可能将圣人的东西学完。”
赵承见这对祖孙话已经说完了,便拖着朱傲天来到院中,说道:“宋庄主,贫道告辞了。”说完便见赵承脚下腾起一片祥云,缓缓升上天空。然后向远方飞去,须臾便已消失不见。
朱傲天此时不过六、七岁大小,虽然对于和父母的分离有些伤感,但此时随着师傅驾云在天上飞行,看着自己从未见过的美景和脚下七彩的祥云,小孩的心性便现了出来,一会摸摸脚下的祥云,一会对着身周飞过的飞禽大呼小叫。
赵承的祥云是何等的迅速,不多时便已到达大赤天八景宫中,将朱傲天交给前来迎接的金角道:“金角,这时我新收的弟子,朱傲天。你先带他下去住下。”然后对朱傲天说道:“你今日也有些累了,便休息一下,明日再拜过道祖,正式入门。”
金角和朱傲天答应一声便下去了,赵承见两人已走,便也转身进了静室和女娲那个去了。
金角带着朱傲天向观中静室走去,路上不禁腹诽道:“大老爷怎么又收了一个童子作徒弟,现在孔雀和猴子都不在,呆瓜在炼丹,肯定又是需要我来照顾。不过幸好这个不像轩辕黄帝,已经不是婴儿了,应该比较好照顾。”
而傲天却是被这八景宫的美景所震撼。金角笑着说道:“走吧,以后时间过得很,我们先去把你主的地方安排好。”
朱傲天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便不再看四周的景色,跟着白翎向住处走去。
第二日,朱傲天随着金角来到大殿,赵承对朱傲天说道:“傲天,来我人教教义简单,教规甚少。你前来对着道祖之象拜上三拜,就算是入我人教之门了。”
朱傲天闻言上前,对着供在大殿上的道祖鸿钧之象行过三拜九叩之礼,说道:“道祖在上,弟子朱傲天。今日蒙恩师收录,得以归于人教门下,日后自当遵守教义,将我人教发扬光大。”说完转身又对赵承拜了三拜。
赵承笑着将朱傲天扶起说道:“如此你便正式入了我人教了,日后当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将我截人教之名传于天下。你上面还有六个师兄,不过五个此时都不在门中,只有你二师兄玄都在后殿炼丹。这八景宫中除去为师和你师母,就只有你和金银二童子,还有小丽。你有何事便去找他们。”
朱傲天躬身应道:“是,弟子知道了。“
如此匆匆数年时间过去了,赵承却是未曾教授宋天奇太清大法。只是每日教朱傲天识字,对其讲解天道。朱傲天虽是不知老师为何如此,却是认真听讲,不曾有任何杂念。
这一日,赵承在讲道之后并没有让朱傲天离开,而是将他留下。
朱傲天此时依已然是十余岁的少年,由于常年以灵药为食,故身体比同龄人却是高大许多,看起来和十八、九岁的青年并没有多大区别。此时见老师讲道之后让自己留下,便问道:“不知老师为何今日将我留下?”
赵承说道:“傲天,你入我门下已然有数年时间了,这几年我并不传你道法,只让你来听为师对于天道的体悟?”
朱傲天躬身回道:“老师如此做,想必有老师的打算。”
赵承笑着说道:“你为天生道体,天生便能吸收天地灵气修炼,而这八景宫又比其他地方灵气浓厚,所以虽然为师未曾让你修炼,但这几年来,你对天地灵气的吸收并没有停止。以后你开始修炼的时候,速度也比别人要快很多。”
朱傲天却是极为惊讶,这几年赵承不曾传授半分道法于他,幼时自不有他念,稍稍年长之后,却是有些不高兴。
赵承接着说道:“你一旦开始修炼,进境会很快,所以这些年为师不传你道法,一则是你年纪尚幼,无法理解道法的精妙;二则,让你每天来听为师对于天道的体悟,对于你心境的提高还是很有用出的。”
朱傲天闻言却是想到“怪不得,这几年我的心里越来越平静,对于老师不传我道法虽有所埋怨,却是不曾起异心,原来是我的心性提高了,胸中自然开阔。”
朱傲天突然想到“那老师今日将我留下来,难道是……。”
赵承看着宋天奇笑道:“正如你心中所想,如今你的心性修为已然可以控制住你修为的增长,故为师决定从今日开始便传你道法。”
朱傲天忙跪倒叩谢道:“多谢老师!”
“呵呵,你为我弟子,我自当教授于你,有何可谢?起来吧。”
朱傲天起身后便正襟危坐,等着赵承传其道法。
赵承见朱傲天坐好之后便说道:“修道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欲全天道,先全人道,人道不全,天道远矣。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以人之心修天道。”
朱傲天听到此处,沉吟片刻。赵承也不再往下讲,而是等着朱傲天自己领悟。
片刻之后朱傲天开口说道:“天心即是人心,心不定,则一切皆是枉然,故老师这些年才会培养弟子的道心。而不是一味的提升法力。”
赵承闻言微微颔首,笑着说道:“你悟性确实不错,你三师兄袁洪随为师修道数百年,却是到现在没有看明白。”
说完便接着讲到:“修道者身与天地同造化,天玄地黄为炉,太虚六气为精,身心药火,乾坤阴阳为机,不解天地之理,不得大道之门。道本无心得之,勿以有心求之。欲求而不得,不求而自得。大道心志先,心心归一事万济,志坚天下无难事。修道之人看淡世情而非无情,自立真志而志,个中玄妙,不可言。”
“道不可见,心已明之。心不可度,道已守之。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乱心,非心乱人。”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讲到此处赵承看了一眼皱眉沉思的朱傲天,接着讲道:“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谴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谴也。能谴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讲到此处赵承便不在说话,看了闭目体悟的朱傲天一眼后,便不再理会,对金角吩咐到:“待傲天醒后让他回去,什么时候明白今日所讲,什么时候再来听讲。”说完便起身离开大殿,到静室去了,大殿上只留下闭目体悟的傲天和立于一旁的金角。
起点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36 帝辛继位封神将起 西岐阴谋谋取天下
更新时间2010912 1:29:55字数:3968
自上次赵承讲道后,朱傲天便一直呆在大殿内,一动不动,转眼一个月时间就过去了,朱傲天睁开双眼,大笑道:“哈!哈!哈!哈!哈!我明白了,修道就是修心,天心即是人心,善恶存于一念之间,善就是恶,恶即是善。”
赵承突然出现在殿内,笑着对朱傲天说道:“你悟性确实好,这么短的时间你就悟出来了,好!好!好!”说着从怀中取出一部道书,交给朱傲天,说道:“这是我人教太清大法,现在你已经可以开始修行了。”
朱傲天说道:“多谢师尊,弟子定会好好修行。”
赵承对朱傲天说道:“你在山中好好修行,为师有事出去一段时间,你不可荒废修行,为师回来后检查你的功课。”说完便驾祥云出了八景宫。
不说朱傲天在八景宫中修行,也不说赵承出山到何方而去。那姜子牙和申公豹自入阐教,拜在元始天尊,门下修道。申公豹资质本就不错,加上有圣人教导,进度极快。
可是,姜子牙却是除了对治国和治军有所建树之外,其他诸如修道、炼丹、炼器等等都是进度缓慢,到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结成金丹的修士。不要说和一众二代弟子相比,就是三代弟子中也有不少比他强。
一时姜子牙成为了整个昆仑山的笑柄,虽然碍于元始天尊面上,众人未曾说过什么,可是背地里却是腹诽不已,都说天尊此次找了一个废物,丢了阐教的脸面。
元始天尊也是极为苦恼,想到姜子牙乃是天命封神之人,这修炼的速度怎么如此之慢,这等修为恐怕一下山就会被人打死,还怎么主持封神。
而姜子牙不愧为后世传唱的人物,虽然知道一众师兄弟都看不起自己,同时入门的申公豹已经快要渡劫成仙了,可是自己却还在金丹期晃荡。这还是因为昆仑山上灵气比他处浓郁,若是自己在其他地方,恐怕连金丹还未修成。
虽然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整个昆仑山上的笑料,但是心中却是一片坦然,想到自己已经修成金丹,纵使无法成仙,寿命已然比普通人多很多了,又有什么可可惜的呢?
就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姜子牙的修为依然停留在金丹期,没有丝毫的长进。一直到上山三十年了,才勉强修成元婴。
这数十年来,申公豹已然渡过天劫达到天仙的境界,刚开始他还时常会来看看姜子牙,二人的关系一直挺好,自从自己成仙之后,也觉得和姜子牙没有什么可说的,便很少会来看姜子牙,二人的关系也慢慢疏远了。
而此时人间帝乙当政已然二十多年了,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辛受德。这三位皇子具是聪慧之人,长子、次子好文,便自幼随首相商容学习文治之术。
而三子辛受德自幼资辩捷疾,闻见甚敏,力大无穷,且喜爱武艺。帝乙边让其随太师闻钟学习武艺。多年来也是弓马娴熟,武艺不凡。闻太师后又收一徒,名为黄成虎,乃是界牌关总兵黄滚之长子。
这黄家世代为将,到黄滚时已是六世,深为商家天子所器中。黄滚生三子一女,三子名为:“黄飞虎、黄飞豹、黄飞彪。”
其中黄飞虎资质最好,被闻太师看中,收为弟子,和辛受德同时在门下学艺。辛受德长在深宫,少有玩伴,自黄飞虎来之后便和黄飞虎关系极好。食则同案,寝则同塌。
这太师闻仲,曾拜截教金灵圣母为师,乃是截教修士,身具大神通。自下山之后,便投入殷商军中,以辅助君王来机修功德。同首相商容一般,已是两朝老臣。
帝乙在位许久,年龄已长,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欲定下继位之人。可三子都极为优秀,却是不知该选谁,极为烦恼。
这一日帝乙与一众大臣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帝乙施政于民休养生息,不多收赋税,自身也是极为节俭,宫殿阁已是多年未曾修缮。不一会便来到飞云阁,飞云阁上的横梁因为年久失修,已然腐朽。
是合该辛受德当继承大统,帝乙与众人来到飞云阁时,恰好飞云阁的横梁断裂,朝着帝乙便掉了下来,众文武大惊,却是离得稍远来不及救援,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帝乙,就在这时更在帝乙身边的辛受德大吼一声,站在帝乙身前,将掉下来的横梁托起,护住了帝乙,使得帝乙免遭横祸。回宫之后帝乙以其救驾有功,封为寿王。
时有南蛮部族,不服王化,起兵反商。寿王闻之,奏请帝乙帅兵平叛。得帝乙恩准之后,寿王以黄飞虎为先锋,帅兵前往南方平定南蛮之乱。
寿王在军中与士卒同釜而食,号令严明,深得士卒爱戴。又有黄飞虎这等良将为辅,不过数月,便平定了南蛮之乱。
待班师回朝之后,帝乙终于下定决心,立寿王为储君,待自己百年之后继承大统。只因帝乙见时有部落反叛,微子启与微子衍二人虽然精通治国之术,但是不通军略,不利于殷商的大业。而三子寿王武艺娴熟,精熟战争。却是不惧此事。
至于文治之事,首相商容,自己的弟弟亚相比干,以及微子启与微子衍皆精于此事,太师闻仲更是文武双全。却是不惧此事。
恰其时又有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帝乙便顺势立寿王为太子,微子启与微子衍二人皆是贤明之人,知寿王比自己二人更适合为天子,也未有怨言,反而上寿王宫中祝贺,称自己二人定会日后会好好辅佐于寿王。
等到帝乙三十年,帝乙因病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遂立寿王为天子,名曰帝幸,都朝歌。立正妻东伯侯姜桓楚之女姜氏为皇后,黄飞虎之妹为西宫皇贵妃,杨氏为馨庆宫皇妃,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封黄飞虎为镇国武成王统领天下兵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帝辛即位后励精图治,宏振商邦,为民造福,增光先帝。他鼎新革故,废除杀戮奴隶旧制,让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为国家创造财富。
还改变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推广耕耘播种,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农业耕作技术,使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诸侯宾服,深受百姓爱戴。
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帝辛在朝歌营造了三道城垣,其中皇城城墙基宽五十丈、高约三丈、顶宽四丈。外环宽七丈、深两丈的城池。二道城垣面积达方圆而是多里;三道城垣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达四十五里,体现了当时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风貌。
当时,东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为了制服东南夷的搔扰,帝辛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办法,注重用兵策略。
以雄才大略,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由黄飞虎率领到黎地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向东夷展示其强大的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扩展疆土,帝辛还派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飞虎率兵征伐八方,使疆土面积不断扩大。终使得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帝辛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中有谚语云:“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
此时人们吃饭还是用手抓,帝辛觉得这样显得不文明,而且也不方便,便用木头做了两只细棍,用来夹住饭菜往嘴里送,觉得挺方便,便让宫中的人都这样吃饭。
后来有大臣见帝辛用这种东西吃饭,回家后自己也做了一双,发觉相当方便,便让家里人全部用这个东西吃饭。
然后,这种东西通过大臣家里的仆人,传到了民间,百姓闻听此物乃是当今天子所发明的,便争相模仿,慢慢的家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既方便又干净的东西,间接的减少了对于病毒的接触,使人得病的机会大大减少,却是一场功德。
帝辛死后能成为星君之一,恐怕与这场功德也不无关系,虽然帝辛不是有意为之,但是那些免于沾上病毒而死的人,却是因他而受益。
赵承自将太清大法传于朱傲天之后,便离开八景宫,四处游历。
先找到两位弟子——孔宣和袁洪,考察他们修为的进度,而此时孔宣已然在殷商军中,体味杀伐之意,修为也是大进,已然又斩却恶尸,成为这天地间有数的强者,不但在二代弟子中是头一个,在整个道门也是第四个准圣。令赵承大为欣慰。
孔宣虽为赵承弟子,证道之路走得却是斩三尸之法,此时已然用本体斩去恶尸,再加上赵承叫他立人教,靠功德斩却的善尸,现在的孔宣已经斩却了两尸。
袁洪虽不及孔宣进度快,但是也达到了玄仙之境。达到太乙玄仙的境界也是近在眼前。
然后赵承就隐在朝歌,仔细观察辛受德的所作所为,从他小时候随闻仲学艺,到后面出征东夷等等一切都看在眼中。
而帝辛继位之后所作所为自然也是被看在眼中,越看赵承越是纳闷,百思不得其解,以帝辛此时所做所为可以看出,帝辛乃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立志扬名万世,中兴殷商的君主,怎么会变成造宫室、建酒池、宠女色、囚贤人、害忠良的纣王呢。
而且帝辛所犯的过错,和夏桀如出一辄,恐怕其中有些猫腻。
就算是他到后面变得好大喜功,不愿听拂逆直言,和后世的唐玄宗一样。但是也不至于在女娲庙写出滛诗,惹怒圣人。
这样的事就是傻子也做不出来,以帝辛此时所作所为,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傻子啊。而且以帝辛的为人,帝辛能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取代嫡长子微子启成为储君。想必帝辛确实有过人之处,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个傻子啊。
想那女娲乃是人族之母,乃是在人族中享受祭祀最早的圣人,又是我太上圣人赵承的娘子,他帝辛不可能不知道女娲的地位,怎么会去在女娲庙题滛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自己一定要好好看着,看帝辛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而此时远在西岐的西伯侯姬昌府中,为大商统领二百镇小诸侯,贤名远播的西伯侯姬昌正在和一人商议一些见不得光的事。
“我姬姓源自于人皇黄帝之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血脉极为高贵,不想却只能作为商朝的辅臣而存在,我数代先祖无不以推翻殷商,成为天子而努力。”“
“这些年东夷、南蛮不断作乱,我以为我姬氏的机会来了,没想到那帝辛却是雄才大略,迅速将叛乱平复,而且殷商现在文有商荣、比干等人,武有黄飞虎等,我姬氏的大爷不知何时才能成功。”
“我儿不必担心,我西周上下一心,迟早能得到机会,推翻殷商,建立大周。此时却还不是最好的时机,朝歌兵强马壮,百姓依附。又有正宫皇后之父,东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侯虎为其羽翼,我西周暂时还不是对手。”
那声音停了一下接着说道:“我西周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修养生息,招揽人才,训练军队,待时机一到就起兵反商。
起点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37 广招贤西岐大治 碧游宫详说封神
更新时间2010912 1:38:29字数:3652
“不过孩儿年龄也已经不小了,那帝辛也是贤明之主,在我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我西周席卷天下,成为天下共主啊。”
“孩儿好生糊涂啊!一代不成就等下一代,我姬氏为的是成为天下共主,且已经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在乎多等一些时间,我就不信那殷商每代君主都是贤明之人。”
“母亲说得不错,他殷商在明,我西周在暗,我西周迟早会找到机会推翻殷商,建立大周,我西周现在需要的确实是民心和人才,孩儿我现在就去发榜,招募贤人,只要其人有才,我便破格录用。“说完便走出房间,去发榜了。
而房中只剩下一位面色坚毅的老妇,只听那老妇喃喃说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你殷商确实家大业大,但也禁不住我西周百年时间慢慢渗透,只要我等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推翻你殷商,建立大周。“
说完那老妇也走出了屋子,在走出屋子的一刹那,老妇立时变得面容安详、和蔼,如同邻家大妈一般,令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感。正是闻名于后世的周之三母,太姜、太姬、太妊,之中的文王之母太姜。嘿嘿,可是又有谁知这闻名后世的贤人母子二人,实是心怀不轨的乱臣贼子。
却说那姬昌自闻母亲太姜之言后便发榜招贤,声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前来,即使西周不录用其人,也会赠送金银离开。
一时西伯好才之名传于四海,到西岐应征之人多不胜数,虽多为无能之辈,但也有一些在本国未曾得到重用,且有才能之人前去,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有大才之人,却被西伯所蛊惑,投入西周帐下。
姬昌向众人询问治国之策,散宜生出班言道:“治国不过是治民,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要治下百姓衣食无忧,邦国自然安宁。所以依臣之见只要怀保小民,治国易也。”
姬昌闻言问道:“那如何怀保小民?”
散宜生答道:“臣自幼家贫,年幼之时,求得不过是每天能吃饱饭,隔数年能有一件新衣穿,如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想这世间的百姓都应该是差不多吧?”
“卿家的意思是?”
“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税收,让升斗小民能够休养生息,当小民能够吃饱饭时,自然无人会去作j犯科,主上治下自然清平。”
“那依卿家看来,这税收当为多少?”
“微臣认为,当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
“这样是不是收的太少了?”姬昌想到自己还要招募军队,收如此少的税收,自己恐怕不够用,故虽知散宜生说的有理,还是有些迟疑。
“微臣觉得已经不少了,就算纳九分之一的税,也已经足够主上宫室以及官员的用度,而且如此做还能在天下万民中彰显主上之仁德。”
姬昌此时却是被散宜生一句彰显仁德所吸引,想到自己西周要起事,首要之事便是要获得民心,收九一之税,虽然使自己扩充军队的速度慢下来了,但是相比获得民心,这点损失也算不了什么。而且自己家中数代积攒下来的财富,应该能军队扩张所需的钱财。
想到此处,姬昌便说道:“卿家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办吧。”说完便转身出了大殿,向殿后行去,找母亲太姜商议此事去了。
散宜生等人闻听姬昌真的答应了此事,不由大喜,认为自己等人确实找了一位为民着想的明主,却是不知,姬昌乃是被被散宜生最后一句向天下万名彰显仁德所打动。
而散宜生在告别诸位大臣后,便匆匆回家。
姬昌回到便去找母亲太姜,告知太姜散宜生所奏之事。
太姜闻言说道:“我儿此事做的极好,我西周数代积累,钱物不少,足以募兵。养兵所需,只要真能宣扬我儿仁德之名,就算少收一些赋税,也是值得的。这位散宜生也是一位人才,你一定要好好重用。”
姬昌道:“儿知道了。”
却说散宜生自得到姬昌首肯,开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便日夜不停的开始操作此事,直忙的翻页顾不上吃,几乎是两脚不占地的在办事。而百姓闻听西伯实行“九一而助”的政策,皆是大呼西伯仁慈,且有不少他国百姓涌入西岐。
一年后由于百姓的干劲十足,加上由他国涌入了不少劳力,西周今年所收的赋税不但未少,反而略有增加,姬昌闻报大喜,想到如此行事,不但增加了自己的仁德之名,赋税还未曾减少。更是吸引了不少他国百姓,无意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殷商的实力,便立时升散宜生为上大夫,为百官之首。
西伯侯姬昌减少百姓赋税之事传人朝歌之后,帝辛大为赞赏,发下诏书,称其为天下诸侯之表率,让天下各路诸侯都向姬昌学习。姬昌接到诏书之后,大笑不止,诸位臣下以为主上是为得到天子的称赞而高兴。
却不知姬昌乃是为自己的大业,又前进了一步而高兴。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在诸侯中的威望会更高,以后取代殷商之时,遇到的阻力也会越少。
而且帝辛见自己少收赋税,定会以为自己属下军队极少,有利于自己隐瞒实力,会更加的相信自己,自己能做的事便会更多。
仅仅一件减少赋税的事,却让他得到了这许多好处,姬昌又怎能不高兴。而且帝辛的使者就在眼前,自己表示出高兴的样子,使者定会传回朝歌,奏明帝辛,帝辛闻听自己得到他的赞赏如此高兴,定会以为自己乃是大大的忠臣,对自己也会更加的放心。
不能不说姬昌确实j诈,如此简单的一件事,仅仅是得到帝辛的赞赏,也要将利益最大化,确实是无耻之极,j诈至极。
赵承自发现,帝辛并不像后世史书上所描写的那样昏聩、无能,反而是一位有才能的明君之后,便时刻注意着帝辛的一举一动,和被后世所称颂的周文王姬昌。
自然姬昌的所作所为都未能逃脱赵承的监视,姬昌所说、所做的一切都被赵承看在眼中。待看到姬昌拥有数十位姬妾,还在阴谋反商之后,不禁生出了一种很荒谬的想法。
周文王姬发在击败殷商,成为天子之后,是不是将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都安到帝辛身上去了。不过此念不过在心中一闪而过。
话分两头,却说那多宝外出历练之后,回到碧游宫。
多宝走到碧游宫前,看着宫门口贴着的那副对联:“紧闭洞口,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台’上有名人。”不由想到“看来老师已然已然勘破天机,知道我截教但凡出山之人,都有可能成为封神榜上之人。”
“而且有一些门人会被西方教收去,但是老师为什么不阻止此事的发生,还是老师未曾想到,封神之劫截教会受到那么大的损失?。还是天道真的不可逆,我截教一定要遭此大劫,几乎陷于万劫不复之境。”
想到此处多宝便站在上清殿门口,等待老师的召唤。
不多时,服侍通天教主的水月童子,从碧游宫门中走出,对多宝稽首道:“掌教老爷让师伯进去。”说完不待多宝说话,便领着多宝向宫内行去。
多宝随着水月童子来到碧游宫上清殿,见老师通天教主端坐于碧云床上,忙上前参拜道:“弟子多宝拜见老师,老师圣寿。”
通天教主看着自己门下这位大弟子,含笑说道:“起来吧。”多宝谢过通天教主之后,便走到属于自己的蒲团上坐定。
通天教主待多宝坐好之后,便开口问道:“你不在洞府修行,来此有何事?”
多宝回到:“老师,弟子今日乃是为封神之事而来。”
通天教主说道:“为师知道你迟早会来询问此事,不过你能忍到现在才来,说明你的心性已然修炼的极为坚定。”
多宝忙回到:“多谢老师夸奖。”
“这封神之事的由来,为师已然对其他弟子说过,想必你也早已经知道。”
“是,此事由来,弟子已然从赵公明及几位师弟、师妹。口中得知。弟子今日前来乃是为上榜之人而来。”
微微一顿,多宝接着问道:“老师曾言共有三百六十五人要上封神榜,不知我截教共有几位弟子上榜?”
“此事为师也是不知。”
“老师也不知道?可这封神榜不是老师与两位师伯共同签押的吗?怎么老师也不知道究竟何人上榜?”
通天教主说道:“封神榜虽说经三商而定,其实却是未定。“
“未定?弟子不是很明白。”
“当时签押封神榜之时,为师与你二师伯元始天尊,为何人当上榜,何人不当上榜争执不下,虽经三商,也是不曾定下上榜之人。后你大师伯言道:”既然定不下来,便一个不填,三教弟子谁上榜,谁不上榜,均由天数。”故为师也是不知我截教究竟是何人上榜。”
多宝闻言一愣,又接着说道:“那这封神之事乃是我东方道门之事,与西方教有何关系,老师给出的箴言上怎么说,一旦出山有可能身投西土?”
“此事为师也是不明白,这是为师体悟天道的时候,无意间感悟到的。”
多宝闻言又是一阵沉默。
通天教主见多宝不再说话,便接着说道:“此次封神主要是,一是昊天命三教弟子俯首;二是阐教弟子身逢杀劫。而我截教自在逍遥,所以此次封神之劫与我截教关系不大,只要闭关不出,自不会惹上杀劫。”
多宝闻言知道,老师是在说前段时间,自己到各位师兄弟洞府告诫诸位师弟之事。想到:“老师还是太耿直了,以为不出山就没事了,阐教弟子要渡杀劫,若是没有人可杀,他们怎么过这杀劫。所以截教迟早会被牵扯进去。”
心中虽如此想,却是不敢说出来,只能听着通天教主说。待通天教主说完之后便起身拜道:“既如此,弟子告退,回洞府中静修去了。”
通天教主说道:“多宝,你是我门下大弟子,护着你师弟师妹我也明白,但我截教有些弟子确实不修德行,也该让他们受点教训,不然以后修为将无有寸进。”
多宝应声道:“是!弟子知道了。”说完便稽首而退。
待走出金鳌岛,多宝转身看了身后的碧游宫一眼,心中默念道:“老师啊,你是想让那些心性不定的弟子受点教训,可是别人却是想让我截教灭教啊!自巫妖二族陨落后,我截教号称碧游宫有万仙来朝,实为天下第一大教,已然遭人所妒。
起点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38 女娲庙帝辛上香 题滛诗亵渎圣人
更新时间2010912 1:53:20字数:3656
“不说二师弟不容他截教势大,压他阐教一头,落了他这位圣人的面子,就是西方教要发展,也必然要传入东南二洲,而截教为道门砥柱,必不能容西方教轻易进入,所以西方教必会趁此机会打压截教。”
“那接引道人和以前的老子相似,倒是不会轻易出来,可是准提道人一心要广大西方教,定会来东土将这潭水搅浑。由于我要教化人族,此时对于截教也不是太过看不起,想来不能轻易出山,帮助二师弟,可是师弟一人也经不住两位圣人算计啊。而且一旦阐教杀伤的截教弟子过多,也定会惹出通天布下诛仙剑阵,到时恐怕我和阿弥陀佛都不能袖手旁观。”
“这些先不管了,还是先去盯着帝辛,万一帝辛未曾做出亵渎我那圣人老婆的事,或许师弟的截教就不用经此劫难了。”想到此处,赵承便驾祥云向朝歌飞去,想一直盯着帝辛,看能否避免帝辛做出亵渎圣人之事,就算帝辛做出此事,自己也要查出帝辛为何会做出此事,并尽力弥补此事造成的影响,看能不能让女娲娘娘息去怒火。
转眼间数年时间便又过去了,这一年已是帝辛七年。到春二月,北海以袁福通为首的七十二路诸侯,突然起兵反商,朝歌闻报大惊。
帝辛欲派黄飞虎帅兵前往征讨,太师闻仲却怕黄飞虎经验不足,误了国家大事,便奏请帝辛自己亲自帅兵前往征讨,而留下黄飞虎守卫朝歌。
闻太师出征之日,帝辛率文武百官前往相送,闻太师饮完帝辛所赐御酒之后,对帝辛说道:“大王,老臣此次出征,短则半年,长则三五年便回。大王若遇大事,则多与首相商容,亚相比干商议,军中之事可尽付与飞虎。”
说完,闻仲便对帝辛拜了一拜,转身上了坐骑墨麒麟,领大军向北海开去。
转眼间已是一月之后,这一日,帝辛早朝登殿,设聚文武。但见:瑞霭纷纭,金銮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八百喷金炉,则见那珠帘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且看他雉尾低回。
帝辛向群臣问道:“有奏章出班,无事退朝。”话音刚落,便见从右班文臣中走出一人,俯首叩拜道:“臣商容位列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
帝辛问道:“这女娲有何功德?竟然让寡人亲自前往降香。”
此话一出,隐在一旁的赵承顿时大惊,自己几乎日夜守在帝辛身旁,未见帝辛有何变化,怎的帝辛连女娲娘娘都不知道了。
商容虽也面有异色,但还是奏道:“女娲娘娘乃是上古圣人,人族皆为其所造,为万民之母,且上古之时有大神共工撞倒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娘娘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故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且女娲娘娘乃是朝歌之福神,自朝歌祭祀女娲娘娘之后,风调雨顺,灾害潜消。还有,女娲娘娘乃是人教太上教主、太上圣人太上老君的娘子,乃是我人族的庇护神。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
“既如此,众卿明日可随寡人一同前往降香。”说完便卷帘退朝。
第二日,天子驾出朝歌南门,家家焚香设火,户户结彩铺氈。三千铁骑,八百御林,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随行,前至女娲宫。天子离御辇,上大殿,香焚炉中,文武大臣随在帝辛身后拜贺。上香完毕,帝辛便开始游览女娲庙。
而此时赵承却是陷入了相当危险的境地之中,原来赵承自昨日发现帝辛表现异常之后,便极为重视今日女娲庙上香之事。帝辛一出宫门,赵承便一直隐身随在一侧。
不料走在半岛之上,却突然发现帝辛一行尽皆消失不见,自己身处在一处荒野之中。赵承知道自己糟了他人暗算,而能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