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分节阅读_1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容禀。”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其下攻城为不得已啊”王贲压根儿就没觉得自家儿子能有什么正经事要说,收回了因王离进账而分的心思,继续在羊皮地图前喃喃自语起来。

    这段王离倒是听懂了,因为他曾经被父亲按着背了很多兵法,这句是出自孙子兵法的谋攻篇。

    当时背的时候还不解其意,此时听来,细细咀嚼,却觉得那位不动一兵一就取得赵国十几座城池的甘上卿,简直是绝世天才。

    上等的用兵之策是以谋略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才是下下策,只有万不得已之时才使用。他父亲这是在懊恼现今的局势,秦军看似占尽上风,可是综合周遭形势,实乃是步入了困局之中。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顺,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王离轻声地继续往下说着,往日被父亲逼着死记硬背塞进脑袋里的文字,现如今说出来,却字字珠玑。谋攻谋攻,少年上卿果然是谋攻高手。

    王贲很少见自家儿子主动背书,见状诧异地转过身来,虽然心情不佳,但还是欣慰地点了点头道“我这儿有兵书,你若不愿去练武,背书也可。”

    王离闻言翻了个白眼,从衣襟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锦囊,本想连锦囊一起交给自家父亲的。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抽出了写满字的布帛递了过去,把空了的锦囊重新放回衣襟揣好。迎着父亲疑惑的目光,王离气定神闲地解释道“这是走之前,甘上卿给我的锦囊妙计。”

    本想嫌弃的王贲一听到甘上卿的名字,立刻把手中的布帛打开,认真地看着上面的文字,越看呼吸就越发急促,等他来来回回看了几遍之后,怒气也飙到了极点,挥舞着帛书朝王离呵斥道“此等妙计为何不早点告诉我”

    “上卿所书之计,也直言一切要以实地为主。”王离早就知道父亲会暴怒,不慌不忙地解释着,“我这些时日观察水量后,直到今日我才确认此计确有可行之处。”

    王贲的怒火没有消弭,但总算是知道儿子不是刻意延误军机。可还是越想越气忍不住操起桌上的竹简抽了王离几下“蠢材叫你读书不读,傻子才不知道春汛二字”

    王离硬撑着扛了几下,总算让自家老爹消了气,不过还是忍不住辩解了两句“我不是怕万一计谋不成,也不用承对方的情吗。爹你不是别想站队吗”

    “哼人家都设好局了,就等我们钻套呢,就是算到了我们不得不用。”王贲早就想得很开了,最坏的结果就是久攻大梁未果,反而被齐楚联军前后围攻。现在有妙策可轻松夺城,甚至连秦军的伤亡都能下降到最低点,简直是求之不得的结果。至于政治上的事情,王贲很理直气壮地说道,“反正有事你爷爷担着”

    王离听得简直羡慕嫉妒恨他也想说有什么事他爹帮他担着而不是拿竹简抽他

    王贲也没空再考虑这些事,他打王离那几下,也是惩罚后者把这么好的计策偷藏着不拿出来。若是早些时候,攻城损伤的士兵就能少一些,而且还可以提早观察河水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不过再仔细想想,就算王离提前拿出计策,攻城战也是要打的,否则魏军就要怀疑他们的真实意图,弄不好还会直接冲出来和他们做平原战,那样伤亡会更大。好吧,就算是让他这个做父亲的焦躁心急,也值得挨这么几下,天知道这些日子他掉了多少头发

    王离自然是不知道自己挨的这几下抽打究竟是为的什么,还没等他在抱怨两句,就被王贲使唤着去找众位军官开会了。

    王贲对着那片帛书看了看,趁帐中无人,便把后面一截果断撕掉。

    因为对大梁久攻不下,军官们心底也浮躁不安,一听王大将军召集,便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主帐,本来不怎么抱希望立刻能有解决方案的他们,在看过帛书之后,立刻群情鼎沸。

    没有人会怀疑这条计策不成功。

    在中原,能称得上“河”的就只有眼前这条,而另一条可以与之媲美的就是流经楚国境内的那条江。其余都是分别冠以名称的水,例如渭水、洛水。由此可见,这河有多宽广。

    王离越听越觉得惭愧,他果然是读书读得太少了,居然最开始还怀疑少年上卿的计策是否能行得通。在营帐中大家越说越热烈,坐不住的军官们站起身奔向营外,看着那条奔腾的河水指点江山。

    不明真相的其他士兵还以为这些军官们看的是远处的大梁城,在研究攻城方略。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王贲感慨万分地说着,他只注意到了扎营是需要远离河水,却并没有意识到可以利用这条河。他与那位甘上卿的差距可见一斑。更何况,那位甘上卿连来都没来,仅凭一些水文、地理的资料就判断出了这点。

    “咦为何这帛书后面缺了一条将军,可是写了些什么”一名拿着帛书的军官,细心地发现了端倪。王贲并没有说这是谁献的计策,就有人开始怀疑后面是不是有落款,却不方便被外人看到而特意撕去。

    “非要紧事。”王贲瞪了一脸无辜的王离一眼,轻咳了一声,转移了话题,开始分配众人去做事。毕竟定下计策,现在还未到春汛之时,但先要做的事情也要开始准备了。

    王离摸了摸头,觉得自己被父亲怪责的莫名其妙。少年上卿也只叮嘱他锦囊不得轻易离身而已,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非要特意撕掉

    看着汩汩流过的郑国渠和两旁绿油油的农田,扶苏忍不住感慨道“郑国本想用此渠阻我大秦统一中原,却不承想反助之矣。”

    与他同乘一车的绿袍少年放下手中的书简,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果然见春暖花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郑国渠是韩国人郑国为了拖延秦朝大军东进的脚步,想出的消耗秦国国力的一个笨方法。开凿郑国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即使以秦国的实力,没有十数年都是完不成的。结果二十多年过去,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的郑国渠也已经灌溉了这片平原十多年了,造就了超过四万顷的良田,令秦国的粮仓足够支撑秦军开启多路战线。若没有此郑国渠,秦国所在的关中平原,定会贫瘠不堪,绝没有富余的粮草挑起战火。

    一个士兵一个月的口粮差不多要合八十斤,而秦国若是想要灭楚,至少要两年的战期,依着王翦老将军的谋划,六十万人的军队,再加上后勤储备,所需的口粮简直难以计算。完全可以说,郑国渠是秦国一统平原的基石。

    “郑先生大才。”绿袍少年颇为仰慕地赞叹道。郑国在修建郑国渠之时,就被人揭露了其心思,秦王政大怒,本想斩他的首级,结果郑国自叹之语,让秦王政平息了怒火。那句话颇为出名,绿袍少年铭记在心,此时不禁低语复述道“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万世之功”扶苏嘴边的笑意更深了一些,车队沿着那潺潺流过的郑国渠前行,让他联想到月前之事,不由得深有感触。“水能活人,亦能死人。”

    绿袍少年知道他所指的,是一个月前水淹大梁之事。

    王贲引河、沟水灌大梁城,导致城内死伤无数,魏王假出城投降,至此魏国灭亡。

    谁也想不到这条看起来最艰难的伐魏战线,居然会如此干净利落地解决而且秦军的伤亡也降到了最低点。反而是出兵前信誓旦旦二十万兵就能拿下楚国的李信,最初虽然打了几场胜仗,但随后却被楚国的项燕将军尾随三天三夜追击,最后秦军的两个军营都被攻破,七名都尉被杀,李信大败而逃。

    秦王政得知了军报之后震怒,亲自去频阳请王翦老将军重新出山,这才有了他们今日之行。只是不知为何秦王政要带着大公子扶苏和他一起,也许是让大公子说些他不好说的软话,毕竟大公子年纪还轻,没什么抹不开脸的。

    绿袍少年把视线从车外的渠水农田上收了回来,这些天来因为一直忙着处理伐楚战线的残局,还有准备再次出兵的粮草武器,他们也没有找到时间来谈论最近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也不知道大公子扶苏对水淹大梁一事,究竟是持何种态度。

    动了动唇,绿袍少年觉得此时还不是谈这种话的时候,周围的侍卫离得都太近了,只好按下心思。

    一直沿着郑国渠往南,就到了频山。此处有一座秦厉公所建的宫室,因在频山之南,故名之频阳宫。而围着这座频阳宫发展起来的郡县,便谓之为频阳。

    这里便是王翦老将军的家乡。频阳在几十年前还是属于比较贫瘠的郡县,左右都没有河流而过,直到郑国渠修到此处,才改善颇多。又因为王翦成为上将军之后,出资为族中置办了不少田产,在频阳也形成了一片王氏宗族的聚集地。频阳县乡民们今日一早就得到了秦王驾临的通知,故在道路两边列队迎接。

    车队直接就开到了王翦所居的府邸前,王翦带着全家老小在门口迎接秦王政。等扶苏和绿袍少年下了车驾,秦王政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王翦往书房议事去了。

    王家派出王翦的族弟接待扶苏,也不算怠慢这位大公子殿下。安排他们到偏厅休息,上了点心和汤羹,就体贴地离去。扶苏估摸着自家父王在王翦面前的低姿态,也不好让别人看见,就算是儿子也一样。

    若是一切顺利,说不定就没他什么事了,如果不顺利才轮到他出场。不过扶苏觉得自家父王真是多虑了,王翦老将军一心为国,理应不会推拒的。

    所以扶苏心安理得地吃着点心喝着温热香甜的汤羹,还不忘问自家小侍读“王离那家伙呢怎么刚才在门口没看到不是说被王老将军带回频阳操练了吗”

    “他随王大将军去伐魏了。”绿袍少年解释道,初临战场的王离其实并无军职,秦国的一切军功都是需要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所以扶苏不知道一个小兵的去向也是很正常的,绿袍少年也觉得特意跟他汇报有些奇怪,索性也就一直没讲。

    扶苏闻言失笑,放下手中的汤碗“那他也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失望了,大梁城这种情况他的军功也无从賺起。”

    “他说他已经去与驻扎在楚地的蒙恬将军会合,等王老将军出战后一起参加伐楚之战。”绿袍少年想起在信中王离所说的没参加真正战争的抱怨,脸上不禁带了些许笑容。他平日里脸上挂着的笑容都是经过无数次微调的,就像是在脸上覆了一层面具,此时的笑容倒是难得带出了几分真心。旁人也许分不清楚,但与之朝夕相处好几年的扶苏一眼就看出来了,不由自主地眯了眯那双遗传自秦王政的鹰目。他用手指摩挲着面前的汤碗边缘,拉长了声音意味深长地问道“哦你们互通书信”

    “同战报一起送到的。”绿袍少年倒是不甚在意,只是一张帛书而已,这点特权王家还是有的。

    “连王离都笃定自己爷爷会出山伐楚,王上今日不会白来一趟”

    扶苏略微挑了挑眉,他倒是没想到自家小侍读和王家的嫡孙居然私下还有书信往来他们不是从一开始见面就势如水火吗

    绿袍少年没想到自家殿下关注的重点完全跑偏,不过见周围没有外人在,就想旁敲侧击一下扶苏关于水淹大梁之计的看法。他一直没跟扶苏坦白此事是他所献的计策,也是因为怕被对方呵斥手段残忍。但此事虽然他想得透彻,可实际上却一直纠结在心间,让他辗转反侧,如果政见不同,以后的矛盾肯定会越来越多,他做事也会束手束脚。而此事正好是试探对方底线的一块敲门砖。

    扶苏也是想要好好问问自家小侍读何时与王家小子关系那么好了,只是两人都还未开口,外面就来人敲门说王老将军有请。

    居然还真来请人了秦王没有说服王老将军吗为何怎么快不多努力努力吗绿袍少年本想留在偏厅等候,可来人却说老将军有请甘上卿也同去。

    两人对视了一眼,满腹疑问地进了正厅。一见厅内一君一臣脸上的表情,就知道正事肯定是都谈妥了。坐在主位上的秦王政带着一脸轻松的笑意,卸下了在咸阳宫时的威严,看起来倒是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不少。这世间已经很少能有人让他如此放下戒心,而王翦正是少有的几人之一。

    秦国年迈的上将军陪坐在客位,王家都是正宗的西秦子弟,身材高大魁梧,王翦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依旧精神矍铄,坐姿挺拔,随时都能披挂上阵。果然说什么谢病而归,都只是借口罢了。

    扶苏恭恭敬敬地朝父王和王老将军见礼,才刚直起身,就听秦王政跟王翦笑问道“将军知寡人来,便说要见甘上卿,如今已经见矣,可否为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