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第12部分阅读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作者:未知
杜爹也被杜妈抓了壮丁,负责把剩下的四五斤的五花肉全部都剁成肉馅。hubaowang杜妈自己从后院里挖了两棵大白菜,又泡上了一些木耳和香菇。杜爹叮叮当当的剁着肉馅,杜妈也没有闲着,把准备好的白菜、木耳和香菇都细细的切成丁,杜奶奶则负责和面。和面可是技术活,面太硬了包饺子时不好捏,太软了煮饺子时候容易破,一般和面都是杜奶奶负责的。
等饺子馅剁好后,杜爹则被杜妈赶出了厨房。杜家的男人虽然也算勤快,但没有一个会做饭的,而且都坚守着君子远离庖厨的原则,杜妈也不指望杜爹能帮忙包饺子,能帮着剁馅就算是很不错了。
芽儿见杜妈拌好的满满一大盆的饺子馅,也搬着小板凳准备帮忙,她包饺子可是很快呢,要是光她们俩包不知道要包到什么时候呢。杜妈见芽儿也坐了过来,以为她是凑热闹的,也没有管她,和杜奶奶一个擀饺子皮,一个包饺子忙活了起来。
杜奶奶一手拿着擀面杖擀一手转面皮,三五秒的工夫,中间厚边上薄、大小一样的饺子皮就擀好了。看的芽儿对奶奶是佩服的不得了,简直比用机器加工的饺子皮还要圆。
杜妈见芽儿也拿起一张面皮,以为她学着玩,还跟杜奶奶开玩笑说,“娘,你看,芽儿也想学着包饺子呢。俺看呐,咱们芽儿将来肯定是个手巧媳妇,娘你说是不是”。杜奶奶抬头一看芽儿似模似样的夹上饺子馅,用胖嘟嘟的小肉手从两头用拇指和食指一捏,一个元宝形的饺子就包好了。
“芽儿娘,我看芽儿包的比你都好,你看那小手灵活的。我就说咱们家芽儿真是个聪明的,包饺子也是一看都会呢”,杜奶奶高兴的不得了,在她朴素的思想里,手巧的会做饭的姑娘将来才容易嫁人。
杜妈还不放心的拿起芽儿包的饺子看了看,一个个都捏的紧实的很,果然包的比自己都好,心里也是美的不得了。有了芽儿的加入,包的速度明显快了起来,就是这样,也包了两个多小时才把一盆子的饺子馅包完。
中间,来厨房倒水喝的杜爹见芽儿也有模有样的包着饺子,嘴巴半天都没有合上。后来甚至还喊来杜爷爷和张泽远来看芽儿包饺子,把芽儿给羞的,不就是会包饺子么,爹爹怎么能这么大惊小怪的。最后还是杜奶奶把几个光看热闹不帮忙的人赶出了厨房,芽儿才松了一口气,在火热的视线下包饺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的。
这边饺子刚包好,那边几个半大小子也放学了。看到满满四盖帘的饺子,几个皮小子都快乐疯了,包了这么多的饺子,今天中午肯定能吃个饱。想着好吃的饺子的皮小子们,还七手八脚的忙活起来,刷锅、添水、烧火,以前他们可没有这么勤快的时候。
当水沸腾起来的时候,一盖帘的元宝样的饺子下进去,开三滚之后,白胖胖的饺子都浮了起来,香喷喷的饺子出锅啦。杜奶奶先盛出来两大盘子,趁热让芽儿大哥赶紧去给二叔一家送去,剩下的才端到桌子上让几个小子先吃着,还要继续下饺子呢,一盖帘哪里够吃。
39 鸡飞狗跳(下)
俗话说的好,“好吃不过饺子”,猪肉鲜美,白菜淡甜,再加上香菇的清香,香而不腻,那叫一个好吃。娘子军吃的还算比较斯文,老中少的男子汉们则基本上都是一口一个。本来杜奶奶还觉得吃不完那么多,特意留了一盖帘的饺子没有煮,不过见了这群人的吃相,又起身把剩下的饺子也给煮了。
最后一盖帘的饺子煮好端上来的时候,大家也都吃了多半饱了,吃相也斯文起来。杜爹看了看几个吃的正欢的傻小子,从盘子里挑出两个饺子,神神秘秘的说道,“你们几个看看这两个饺子有啥不一样的地方,猜对了我奖励他5毛钱”。
5毛钱啊,可以买到5根冰糖葫芦呢,几个傻小子都兴致勃勃的用筷子拔拉来拔拉去的研究那两个饺子,可谁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看看明显是知道答案但笑而不语的杜爷爷和张泽远,几个人心里是越发的好奇,最后只好央求杜爹宣布答案。
“这样的长一些的饺子呢,是你们大舅母包的,这样像元宝一样的是另外一个人包的,这次要是能猜对的话,我奖励他一块钱”,杜爹巴不得别人都知道自家宝贝闺女能干,这会竟舍得下一块钱的赌注呢。
“大舅包的”,“张叔叔包的”,“外公包的”,几个傻小子说出自己的答案,他们可是都想着那一块钱呢。还是浩宇、皓轩哥俩比较了解自家老爹,要是是这些人包的话,老爹才不舍得拿出一块钱作奖励呢,那么,虽然有点不能相信,但是答案肯定是“芽儿包的”,哥俩异口同声的喊了出来。只有是芽儿包的,爱显摆自家闺女的老爹才会舍得拿出一块钱来做为奖励。
杜爹十分高兴,当即从衣兜里掏出两张五毛的递给哥俩,看的江海四兄弟眼馋的很。杜爹的幼稚行为引得杜妈一声笑骂,“看你显摆的,有本事你来包包试试”。
江海四兄弟虽然失望没有答对,但对芽儿包的饺子很是感兴趣,个个都挑那些胖胖的饺子吃,还边吃边点头,“嗯,芽儿包的饺子就是比大舅母包的好吃”。天知道,一样的饺子皮,一样的饺子馅,为啥芽儿包的要好吃呢。
杜爹见江海四兄弟如此捧芽儿包的饺子的场,乐得找不着北,接着又从兜里掏出了两块钱,让哥四个分了。这下把哥几个给乐得,一个人能分五毛钱呢。
小小的插曲,没有影响到大家伙消灭饺子的速度,最后满满四盖帘的饺子是一个不剩,几个大人还好一些,都吃个8,9分饱。六个半大小子这会都腆着肚子哼唧着呢,还不停的打个饱嗝,明显的是都吃撑了。
下午不用去上课,几个小子也不愿意现在就去写作业,刚才吃的太多、肚子太涨实在是坐不直啊。
“芽儿,走,哥哥带着你去挖泥鳅,一会给你烤着吃”,这边肚子撑的还弯不下腰呢,又开始想着吃了。
芽儿听到,很是感兴趣。以前村里的半大小子每到深秋,不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到村子附近的沟渠、小溪里挖泥鳅烤着吃。清河湾不缺水,小沟渠、河道、沼泽到处都是,这里可是泥鳅、黄鳝最佳的生存环境。而且大人们一般也看不上这些小沟渠什么的,当然里面也没有什么大鱼,顶多有一些巴掌大的鲫鱼瓜子什么的。
俗话说的好,“秋风起,泥鳅肥,初冬泥鳅赛人参”。这时候的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还富含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另有俗话说,“天上斑鸠,地上泥鳅”。虽然刚刚过正宗的野猪肉饺子,芽儿觉得自己又开始有点肚子饿了。
哥几个见芽儿很有兴趣,也都按耐不住,今天一定要让芽儿见识见识他们的本事,他们虽然不会包饺子,但是会瓦尼器。杜妈见芽儿高兴,也不阻止,又给芽儿套上一件衣服,深秋的野外,秋风可是凉的很。刚刚十八岁的小叔虽然也很意动,前几年他可是没少带着四个侄子挖泥鳅吃呢,但是一想自己还有好多学习上的问题要问张哥呢,只好放弃了。
哥六个从家里拿了一个铁桶、一个旧盆子、一把铁锹,这可是他们挖泥鳅的必备工具呢。兄妹几个又特意拐到二叔家里,叫上两个文昊、文博哥俩。文昊、文博哥俩也是刚吃过饺子,这会正无聊想去芽儿家找哥几个玩呢,这不一听说要去挖泥鳅,正和他们的意,顺手提起一个旧桶就走。
他们这次去的小水坑离芽儿家不是很远,水坑面积也不是很大,里面的水最深的地方估计也只能到他们脚脖子,大多的地方都露出了淤泥,正是挖泥鳅的最好环境。兄弟几个都是上山掏鸟蛋,下河捞鱼的好手,沿着小水坑四周观察一番,嘴里还不忘给芽儿显摆,“芽儿,你看那里,那里有好多出气孔,说明那里泥鳅多,那些孔都是泥鳅吸气用的”。
选定地方,兄弟几个也不罗嗦,挽起裤脚,脱掉鞋子拿着盆子和铁锹就下去了。芽儿也很意动,但是看了看黑乎乎的烂泥,想了想还是算了,她可是爱干净小姑娘呢。
深秋的泥鳅肥得很,天气越来越冷,它们这时候都躲在烂泥里呼呼大睡呢。忽然受到兄弟几个的打扰,都蠢蠢欲动起来。芽儿见大哥用铁锹挖开一铁锹的的淤泥,里面竟然有好几条黄亮亮的、青亮亮的泥鳅。浩宇把淤泥甩到上面,几条泥鳅即刻无藏身之处,芽儿看的心里痒痒,忍不住伸出小手去抓,结果泥鳅滑的很,没等抓牢就又从手缝了钻了出去。芽儿不死心,继续抓,结果还是没有抓到。
芽儿的笨拙样子,看的哥几个直乐。最后还是小海和小江俩个年纪小一些从水坑里上来,专门抓甩上来的泥鳅。哥俩的小手就跟铁钳子似的,食指和中指作钳子状,一抓一个准,绝对没有跑。
浩宇负责往上甩,剩下的哥四个就直接在淤泥里抓了。用脚踩一踩,沿着新冒出来的气孔,一手下去,一条泥鳅就抓住了。里面的黄鳝也有不少,但黄鳝要比泥鳅还要灵活,溜走后就很难再找到。不过,这可难不住他们几个,只要抓住黄鳝,就别想从他们手里逃走。芽儿见到泥鳅倒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看到黄鳝心里就发麻,实在是因为它们长的太像蛇了,她最怕的就是蛇了。
小水坑不大,但里面的泥鳅黄鳝绝对不少,也就一个来钟头的工夫,每个桶里都装了大半桶的泥鳅和黄鳝。哥几个见收获不少,再说了现在也冷的很,时间长了脚有点受不了了。
哥几个上来,就在附近扒拉了一堆的树叶子和干草,用从家带来的火柴点着,准备给脚丫子取取暖再穿鞋。正在烤火的浩宇觉得自己的脚底板是越来越痒,抬起脚丫子一看,脚底板上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卷成一团,正往里面钻呢,立马知道是啥东西了。也顾不上说话了,直接抄起旁边的鞋子,“啪啪啪”的抽起自己的脚底板来。
芽儿他们几个都被浩宇的动作给吓了一跳,这是干什么呢,怎么自己打起自己来了。直到那团黑乎乎的东西被皓宇给打了下来,众人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芽儿看着地上的那团东西,头皮发麻,亏得自己没有下去,想想就打寒战。另外几个倒是没有什么反应,这东西生命力特别强,经常能在水沟、池塘发现,常下水的他们可是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的。一般到了冬季蚂蝗都蛰伏进入冬眠,没想到淤泥里的温度不是很低,这会它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冬眠呢,就被浩宇给带上来一只。
浩宇看了看自己被自己抽的有点肿的脚底板,又看了看那团东西,直接用手捏起来扔到火堆里报一吸之仇。芽儿虽然知道这东西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素有软黄金之称,但是实在是怕的很,就看着那团东西被大哥扔进火里面给焚尸灭迹了。
烤完脚的几个人可不想现在就回家,回去之后肯定要先写作业。看了看水桶里的的那堆的泥鳅,哥几个都心照不宣的穿好鞋子,去附近找了一些树枝回来。用比较细的树枝串了十来串泥鳅,粗树枝就堆到刚才的火堆上,一人手里拿着一两串,直接就这么烤起泥鳅来。
等把圆滚滚的泥鳅烤到金黄|色,才算是烤好了。芽儿虽然人小,但是手艺也不错,比小海烤黑了的泥鳅强多了。金黄|色的泥鳅,去掉外面一层薄薄的皮,一口咬下去,肉质鲜嫩,果真是人间美味呀,肯定连天皇老子见到了都要流下口水。一人两三条泥鳅下了肚,兄妹几人才提着两大半桶的泥鳅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回到家,杜奶奶见水桶里有8,9斤的泥鳅,直称几个孙子外孙能干。杜奶奶将水桶里的泥鳅黄鳝倒进一盆水里,然后滴上几点菜油,说是让这些泥鳅把肚子里的脏物吐掉。
哥几个跟杜奶奶商量好晚上的菜干煸黄鳝、酱炖泥鳅之后就被小叔撵着写作业去了。小叔这个小老师可是当的相当负责的,现在村子里的那群皮孩子见到小叔就跟老鼠见到猫似的,乖得不得了,布置的作业绝对都按时完成。
准备晚饭的时候,杜奶奶让杜爹把那些大黄鳝摔死之后才给它们开肠破肚清理,泥鳅则是直接把头都剁了下来再清理。虽然看着残忍,但想到香喷喷的干煸黄鳝和酱炖泥鳅,芽儿也就无所谓了,这就是它们的宿命呢。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看的芽儿倒是十分好奇,“奶奶,为什么要先把黄鳝摔死后再清理啊,直接跟泥鳅一样把脑袋剁下来不行吗”。
“小丫头,这个你就不懂了吧。老话说这黄鳝血可是有营养的很,摔死之后再清理的话,那黄鳝血就流不出来啦”,杜奶奶手里边忙活边回答芽儿的问题。杜妈则忙着和面贴饼子,有了这两道菜,估计晚上肯定又吃不少,一锅饼子肯定不够吃的。
杜妈和杜奶奶俩人在厨房里忙活了大半个小时才把晚饭做好,把帮着奶奶烧火的芽儿给馋的口水都差点流了出来,这两道菜比中午的那顿饺子还勾人口水。
黄鳝的分量要少一些,就用大海碗盛了冒尖的一海碗。泥鳅量多,最后用比脸盆小一圈的饭盆盛了一盆直接就那么端了上去。浓浓的饭菜香勾的几个皮小子早就坐不住了,一个个手脚麻利的帮着摆好饭桌,分好碗筷,就等着开饭啦。
干煸黄鳝色泽红亮、鲜香味浓、口感酥软、皮脆肉嫩,杜奶奶往里面放了不少小尖椒,辣的众人边吸气边吃,那叫一个过瘾。酱炖泥鳅,酱香浓郁,泥鳅段一入口,刺段就整根出来了,这道菜也下饭的很。芽儿吃的也是十分痛快,这时她对自己敏感的五官是又恨又爱,恨的是辣的她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可是还是想吃,爱得是黄鳝和泥鳅的鲜香,浓浓的酱香也是品味到了极致。
饭菜香的连一向吃饭比较注意形象的张泽远都吃的满头的大汗,嘴里不停喝水,手底下不停的下筷子。一顿饭下来,杜妈贴的两锅饼子是吃的一干二净,还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农家饭最养人啊。
几个半大小子中午吃的那顿饺子还没有完全消化,这会又吃多了,小肚子都溜圆,嘴里还商量着明天去哪个水沟里再去挖泥鳅,看样子是还没有吃过瘾呐。芽儿也撑的小肚子鼓了起来,这会杜奶奶正给她揉着呢。
第二天下午果不其然,哥几个又去挖泥鳅去了,晚上杜奶奶做的是红烧黄鳝、干炸泥鳅。这次杜妈特意贴了三锅的饼子,结果还是一个不剩。吃过饭后,芽儿和几个哥哥都动作一致的揉着小肚子,这两天好像长胖了呢。
大小海、大小江四兄弟现在是乐不思蜀,正后悔着以前怎么没有想到来外婆家里住上几天,这里可比他们村子好玩的多。男孩子的友情来的特别快,哥几个一两天的工夫就交到了不少好朋友,每天下午不用上课的时候都会呼朋唤友的到处疯,今天挖几斤泥鳅,明天弄几斤鲫鱼瓜子,芽儿家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不少,当然米面的下降速度更快。
因为小松鼠毛毛不给他们面子,哥几个还特意从小栓家里抱来一只刚刚满月的小狗。这只小狗是典型的有奶就是娘,只要有好吃的,怎么逗弄小家伙都不恼,水汪汪的小眼睛看着你,怎么看怎么可爱。哥几个还特意给它起了一个跟毛毛相似的名字,球球。圆滚滚的球球,憨态可掬,连杜奶奶有时候都会抱上一会,逗弄一番,每天吃饭的时候还不忘特意给它弄些菜汤什么的喂它。
海江四兄弟到来后,每天杜爷爷的大嗓门的笑骂声,杜奶奶的唠叨声,哥几个的打闹和欢叫声,鸡鸣狗叫声,给这温馨农家小院更是增添了几分活力和快乐。
40 拜访(上)
愉快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星期六。上次杜爹跟李爷爷商量好的,周日带着一家人去李爷爷家里拜访,这事浩宇、皓轩哥俩一直惦记着呢。他们这是第一次去县城呢,一整天哥俩都坐卧不安的,叽叽咕咕的跟四位表兄弟表达他们的兴奋之情。
这下可把大小江、大小海四兄弟给眼馋坏了,县城呢,他们也都没有去过呢。听说县城气派的很,听说县城里有跑的很快小汽车,听说县城里有好看的新衣服。哥四个也很想去呢,但是这毕竟是杜爹他们第一次上门做客,杜爹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带着四个外甥一起登门,最后只好承诺回来的时候给他们带冰糖葫芦,带水果糖回来这哥几个才不再闹腾。他们也知道那位李爷爷家芽儿他们也是第一次去,只是想闹腾闹腾多得到一点好处而已,他们知道大舅是最疼孩子的。芽儿在旁边看着四位表哥得偿所愿的笑脸,心里暗想几个表哥也都是人小鬼大、狡猾地很呢。
杜爷爷和杜奶奶虽然有点埋怨杜爹当时说话不经大脑,亲戚哪里是张口就认的。也不知道对方是啥样的人家,能不能看得起自家是乡下人呢。不过埋怨归埋怨,但也很重视这件事情。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怎么看待自家,首先自家不能失信、不能失礼。
杜爷爷不时的叮嘱杜爹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认亲,杜奶奶则忙着准备礼品什么的。山里山货是少不了的,晒干蘑菇、木耳都带上一些,再装上几十个鸡蛋,带上腊好的一只山鸡、一只野兔子,几斤大米,零零总总的,也是一份十分体面的见面礼呢。芽儿看着一家人都忙乎着明天认亲戚的事情,再一次感叹道这个年代的人果真淳朴、热情的很。
杜爹又去村长那里商量明天借牛车的事,明天去的人多,用自行车是带不了的。说起来今年一年杜爹可是没少借村里的牛车呢,这次去的时候杜爹还特意带了一块钱交给大队,算是租用牛车了。毕竟,牛车是村里的集体财产呢,借用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就怕有人说闲话。村长虽然觉得杜爹有点小题大作,但仔细一想,小心一点总不是坏事,就怕有那眼红的,虽然村长很是相信清河湾的村民都是淳朴善良的。清河湾到目前为止还是安安静静的,不像别的村子整天的批斗来批斗去的,这可是村长一直自豪的事情呢。
傍晚的时候,浩宇、皓轩哥俩还让爷爷给他们重新剃了头,晚上又自己捣鼓着烧了热水洗了澡,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看的杜妈直笑骂两人穷讲究。平时让他俩洗个澡可是难得很,没想到这会倒是主动洗起澡来。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出芽儿所料,哥俩又要求杜妈把他们平时舍不得穿的那两套没有补丁衣服拿了出来,明天要穿整齐的衣服去呢。
杜妈虽然笑骂哥俩穷讲究,其实她自己心里也十分的紧张。听说明天要去拜访的那家人是县城的人呢,不知道对方看不看得起自家这乡下的泥腿子。要是人家看不起自家人,这个亲戚还认不认呢,杜妈越想越不安,晚上都没有睡踏实。
星期天的一大早,芽儿睡得正香着呢,就被两个哥哥又是捏鼻子又是揉脸蛋的给弄醒了。杜爹、杜妈也都是听见他俩的动静才醒的,芽儿用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朦胧睡眼,朝窗外瞅了一眼,天还还没亮,四位表哥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呢,这哥俩今天倒是够积极的。
哥俩见爹娘和妹妹都醒了,就赶紧的先去拾掇他们自己了。先去洗了脸,洗的时候哥俩还特意跟杜妈要了杜妈平时都舍不得用的香皂用。洗完脸之后,还不停的让芽儿闻闻他们的脸香不香。之后还用杜妈的梳子梳了两下比板寸还短的头发,这才换上干净衣裳。芽儿被哥俩一连串的动作给弄得哭笑不得,真是,不知道人的还以为他俩今天娶媳妇呢。
杜妈手脚麻利的去准备早饭,杜爹负责烧火。杜妈抽空给芽儿扎了一对包包头,又找出一身的浆洗干净的大红碎花罩衣给她套在外面。这么一打扮,芽儿看起来像一个大红包。
吃过早饭,杜爹先去大队里牵牛车,杜妈忙着整理那些要带的东西。两个哥哥兴奋的跳来跳去的,四位表哥则不停的叮嘱他们一定不要忘记给他们买冰糖葫芦和糖块。不能去县城也就罢了,冰糖葫芦和糖块一定要争取到。
当村里农家小院里才开始升起袅袅炊烟时,芽儿一家已经是整装待发了。浓雾也随着太阳的升起,渐渐的淡薄,仿佛给世界披上了一层银纱,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缥缈的轻纱里,连初升的太阳也隐去了它鲜艳而明亮的脸,只剩下一圈红晕。
老黄牛不紧不慢的拉着牛车,耳边是两个哥哥兴奋的讨论声、爹娘低声交谈声,偶尔有清脆的鸟鸣声,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那么的美好。
到了县城的时候,杜爹看了看日头,估计大概也就九点多钟。由于是星期天,路上的行人并不太多,偶有行人或是挎着篮子去买菜的或是带着红袖标的红卫兵,一点都不像二十一世纪周末的街头,人头熙攘、车水马龙的。
杜爹怕李爷爷等着,也不多转,直接赶着牛车就去收购站门口,上次可是商量好的就在那里碰面的。坐在牛车前面的杜爹远远的就望见李爷爷站在收购站门口来回张望呢,赶紧吆喝了两声老黄牛,让它加把劲再走快一些。
等赶到李爷爷跟前时,芽儿一家发现李爷爷的头发上明显有着少少的湿气,显然是在这里等了不短时间了。杜妈也终于放下心来,人家重视着自家呢,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一大早就在这里等着呢,这亲戚值得认了。
一大早就出来接人的李清源远远的看到杜家一家人赶着的牛车,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们真的来了呢。老伴今天一大早就催着自己来这里等着,虽说自己老两口都有些担心当时杜爹说认亲戚的话是开玩笑,但是心里还是期盼着,期盼着今天杜家一家真的能过来,这不,期望真的成现实了呢。
“李叔,等着急了吧,俺都说了要十点多钟才能到,您其实不用来这么早”,杜爹赶紧的从牛车上下来跟李清源寒暄,杜妈和芽儿兄妹几个也赶紧从牛车上下来,再坐在牛车上可就不礼貌了。
“没等多大会,我也是刚到。小杜,这是你家的两个小子吧,这身板长的可真结实,芽儿,来,看看还认不认识李爷爷啊”,李清源见到三个孩子,心里高兴的不行。两个男孩子都长的棒实的很,跟小牛犊子似的,小闺女也很可爱,漂亮的就像观音座下的小童女。
“芽儿当然认识李爷爷啦,芽儿和哥哥都盼着来李爷爷家里呢”,芽儿见李清源一大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们,心里十分的感动,任由李清源拉住她的小手。
“李叔,来,俺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俺媳妇,姓赵,你叫她小赵也成,叫小香也成。这是俺家的两个皮小子,浩宇、皓轩。您手里拉着的是俺家小闺女,小名叫芽儿,还没起大名呢”,杜爹赶紧介绍自家人。杜妈也带着俩儿子连忙上前问好,这位老先生,看着年纪比自家公公还要年长一些呢。
“好,建国,小赵,走,先跟李叔回家,我老伴、你们王姨今天一大早就去买菜了,估计这会正在家里收拾着呢”,李清源看着不卑不亢上前问好的芽儿一家,心里那叫一个高兴,拉着芽儿的小手舍不得放开。据李清源讲这里离他家不远,一行人也不再上牛车,就直接步行跟着李清源往家里走。
浩宇、皓轩哥俩自从进了县城,这眼睛都不够使得的了。左顾右盼的,看到什么都好奇的很,就想把县城的样子印在脑子里,回家后好跟小伙伴们好好的描述一番。其实这个时代的县城最为突出的就是红色世界,铺天盖地的红色革命宣传画、红色革命标语、红色大字报、黑板报,还有带着红袖标雄赳赳气昂昂的红卫兵。
一队刚好路过的小红卫兵们的威武气势,眼馋的浩宇、皓轩小哥俩差点就跟了上去,最后被杜爹、杜妈一把给拽了回来。直到人家都走远了,小哥俩才依依不舍的回过神来,嘿,刚才那些小红卫兵们可真威武。见哥哥们一副羡慕不已的样子,芽儿不由得庆幸幸亏清河湾是交通不便的偏僻小山村,要不然的话,说不定这哥俩早早的就参加了红卫兵反派了。
这时正好有一辆小吉普车从他们旁边开过,立刻又把哥俩的注意力给吸引走了,兴奋的俩人竟然还想跟小汽车赛跑。不过,十几秒钟后看着绝尘而去的小汽车,哥俩又跑了回来,激动的不行,“芽儿,这小汽车跑的可真快,比以前俺在公社见到的拖拉机跑的还快”。
李清源看看在前面跑来跑去活力十足的小哥俩,再看看手里牵着的漂亮可爱的小芽儿,还有在后面赶着牛车的朴实的杜家夫妇两人,心里庆幸万分。这回家里也可以听到孩子的笑声了,到时候老伴肯定高兴的很,谁没有想到一句类似玩笑的话,竟然真的认来了一门好亲戚,到现在他都还云里雾里还有点不敢相信呢。
李清源家确实不远就在收购站后面,大概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看样子这里应该是一片职工家属区,清一色的红砖瓦房,虽然有些狭小,但四四方方,整齐的很。胡同里有一群孩子正在玩“红小兵抓特务”的游戏,看见有人过来,都停了下来,偷偷打量着来人。
胡同里倒数第二家就是李清源家,没等他去推门,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开门的是一位年纪50多不到60岁的老太太,见到李清源后面跟着的一家人,眼神明显亮了起来,“老李,赶紧带着孩子们进家歇一歇,我还以为你们要等一会才到呢,还想着再去买些糖块回来呢”,说着连忙把门全都打开,好让牛车也进来。
院子很小,正屋只有两间,一间当做客厅,一间估计是卧室,正屋左侧是一间的简易厨房。牛车一进来,原本不大的小院显得更是狭小。杜妈领着芽儿跟着老太太进了屋子,浩宇、皓轩哥俩这会很有眼色,帮着杜爹把牛车上的礼品都拿了下来,才跟着进了屋子。
“老伴,来,我给你介绍一下啊。这是小杜同志,这是小杜的爱人小赵同志。这小哥俩是芽儿的哥哥,浩宇、皓轩,这个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小芽儿了。小杜,小赵,这是我老伴,姓王,你们叫她王姨就行”,李清源等人都进了屋子,就迫不及待的介绍起来。
一阵寒暄之后,王雅芝看着眼前有礼有节的一家,大人淳朴善良,孩子活泼可爱,心里是又酸又甜。上次老伴回家后说认了一门亲戚,周日来认门的时候,自己还不相信。人家就是一句玩笑话,还真的能来啊。但是家里太寂静,自己在心里又盼着能是真的,没想到对方果真来了。自己这么大年纪了,这么多年酸甜苦辣都经历过,也见识过形形□的人,因为一句话,对方就真的拖家带口的带着东西过来,这家人绝对错不了。
41 拜访(中)
王雅芝全神贯注地听着三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调皮话,拉着三人的手竟舍不得放开,连眼睛都有些湿润。要是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还在的话,自己现在是不是也有这么大的孙子孙女了,他们是不是像眼前的兄妹三人一样,男孩子活泼调皮,女孩子乖巧可爱呢。眼前的一切就像做梦一样,梦里祖孙三代正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李清源见老伴有些失态,忍不住开口向杜家夫妇解释道,“你们夫妻俩也别怪你王姨失态,你王姨这是高兴的,家里多少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我也不瞒你们,其实我们老两口也是有两个儿子的,但是”。
芽儿虽然在王奶奶跟前逗趣,但是拜灵敏的听力所赐,李清源的一番话也是一句不拉的全都听到了。其实很老套,而且在这个年代是屡见不鲜,战乱,家破人亡,迫害,远离。其实就连自家,不是还有两位叔爷爷到现在还是音讯全无吗。这是生活在这个年代人的悲哀和无奈,只能默默忍耐和接受,直到等到黎明的那一刻,在那之前,什么也做不了。
李清源和王雅芝二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家算是故交,那时候二人家里都算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深受新思想影响的俩人刚到十几岁的时候就一起出国留学,但没有等到两人学成回来,国内已经是战乱四起,俩家的家人也都因战乱而丧生。后来两人好不容易才回到国内,在首都安定下来,两个儿子也长大成|人。但两个儿子还没有来得及成家立业,竟然瞒着他们偷偷的参军去抗美援朝了。战争结束了,回来的只是两人壮烈牺牲的消息和烈士的称号。
饶是李清源和王雅芝经历过战乱和生离死别又心性坚强,也差点承受不住这个打击。世上最痛苦的事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夫妻二人用了几年的时间才从这沉重的打击中慢慢的恢复过来,准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没想到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又开始了。
出过国、留过洋的二人很容易成为被批斗的对象,还是儿子们的烈士称号保护了他们免受迫害。看着周围的朋友、同事不断的被批斗,朋友之间彼此陷害、夫妻离心,心灰意冷的老两口接受了儿子战友的建议,远离斗争核心,来到这个边远小县城。
由于小儿子对那位战友同志有救命之恩,而那位战友现在已经是本省驻军部队的负责人之一,由于这个原因,两人总算是安安稳稳的在这里生活了这几年。而李清源的收购部的工作也是那位战友安排的,因为李清源实在是闲不下来。以前李家也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世家,李清源虽然在国外学习的不是中医,但从小耳熏目染的,对中草药也是了如指掌,所以就有了药品收购部的这份相对清闲一些的工作。王雅芝是由于连番的打击,身体不是特别好,而且她的专长是外语,在这小县城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这样的专长容易被人攻讦,他们可不希望好不容易得来平静再受到破坏,所以一直赋闲在家专心照顾老伴的生活。
老两口除了这份工作和平静,不愿意接受那位战友太多的照顾,平时跟他很少来往。二人本来就没有什么亲人,而且由于他们是后搬过来的,在这特殊时期,周围的邻居们也是一种打量、审视的眼光看待他们,平时家里几乎没有人来,清闲下来的两人觉得日子是越发的寂寞。今天芽儿一家的到来,倒是给老两口带来了久违的温馨与热闹,这才使得老两口都激动的有些失态。
芽儿对于他们的心情有着切身的体会,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孤独的滋味。高兴时没人分享你的快乐,痛苦时没有人分担你的痛苦,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冰冷,无法取暖,只能慢慢的忍受着直到麻木为止。平时越是清闲,就越是孤独,只能不停地忙碌着,麻痹着自己。
气氛随着李清源的讲述,众人也都慢慢的静了下来,气氛一时陷入沉寂。还是整天乐呵呵、斗鸡撵狗的浩宇、皓轩哥俩先反应过来,“李爷爷,王奶奶,要是俺爹同意的话,你们也不嫌弃俺们闹腾的话,俺们以后就经常来看你们。俺们在家,俺爷爷就整天的揍俺俩,嫌弃俺俩闹腾”,正好也能见识一下县城,当然后面的一句话,哥俩没敢说出来。
李清源和王雅芝听到这话也都笑了,是啊,现在他们也是有亲人的人了,虽然离的远不能经常见到,但是总是有个盼头。“来,浩宇、皓轩,还有小芽儿,吃奶糖。这可是你们李爷爷昨天专门去百货商店买的呢,好吃的很”,王雅芝把桌子上放着的一个盒子打开,里面装满了奶糖,一人一把就往他们手里塞。
这话听得哥俩,本来是月牙的笑脸一下子变成满月了,又看了看杜爹、杜妈的脸色,这才接过王奶奶递给的奶糖,果然来县城就有好吃的,怪不得芽儿每次都要跟着爹来呢。这么一大把奶糖够吃好几天的了,回去也分给大小海、大小江他们一些。
四个大人看着三个孩子,嘴里含着糖块,腮帮子都撑的鼓了起来,嘴里含糊不清的跟众人连带比划的说着刚才见到的跑的飞快的小汽车,两层小楼的百货商店,气氛一时又热闹起来。直到慷慨激昂的声音响起,“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战友们,革命的同志们,现在是中午十二点整,下面开始广播”。
慷慨激昂的声音把芽儿一家给吓了一跳,李清源夫妇倒是司空见惯,没有多大反应。浩宇、皓轩哥俩虽然吓了一跳,但还是上蹿下跳的到处找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哥俩找了半天才在门后面发现一个小木头匣子,声音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接着两人就抓耳挠腮的研究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里面是不是有人,要不然的话怎么会有人讲话呢,如果有人的话,又是怎么呢进去的,这小匣子也太小了。
直到回家的时候,哥俩都没有研究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走之前还不忘跟李清源说,“李爷爷,要不你晚上晚点睡觉,帮俺们看看到底是谁在里面讲话呢,那么小的地方他是怎么钻进去的,学会了下次俺们也好进去广播广播”。当时一番童言稚语,逗乐了所有的人。芽儿见机会难得,“大哥、小哥,俺可听张叔叔说了,课本上有教怎么才能广播的。你们要是好好念书的话,将来肯定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到时候你们也跟芽儿广播好不好”。一番话,说的小哥俩一愣一愣的,暗下决心回家后一定要好好念书,一定要弄明白怎么回事。四个大人看着小芽儿,连蒙带骗的哄着两个哥哥好好学习,不由的暗笑,这小丫头真是人小鬼大。
其实,木头匣子里面有一个纸盆式喇叭,在这个年代被称为广播匣子、喇叭、匣子,算是这个年代的一大特色了,基本上是遍及所有人民公社的村寨、学校及家庭。每天早晚、有时中午都播放革命歌曲、□语录、报纸、本地好人好事或通知。 不幸的是,清河湾所在的公社,由于离县城很远,而且处于大山腹地,平时根本收不到信号,所以芽儿一家倒是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在这个特殊年代,文化生活可是匮乏的很,老百姓也只有通过它,一天早、中、晚三次收听广播,虽然也只能收听几个像白毛女之类“样板戏”和革命歌曲,每天晚饭后,听听广播算是当时老百姓唯一的娱乐活动了。而且每次广播都是以《东方红》开头,以《大海航行靠舵手》为结尾曲。常年听下来,几乎每人都能哼上几嗓子的“海航行靠舵手,幸福生活靠感受”。
慷慨激昂的广播声,倒是提醒了王雅芝,都中午十二点了,还没有做饭呢。连忙起身去厨房忙活起来,今天一定要给孩子们做顿好吃的。杜妈见状也连忙去厨房帮忙,哪能让老人家忙活,自己在这里闲坐着呢。俩人很快就像亲娘俩一样,有说有笑的在厨房里忙活起来,都想着大显一番身手,叮叮当当的大半个小时午饭就做好了。其实,芽儿一家来之前,王奶奶就把要做的菜都准备好了,该洗的洗,该切的切了。杜妈看见厨房里早准备好的鸡、鱼、肉,心里十分的不平静,也不由的再次庆幸,自家一家人到底是来了,要是没有来,这该多伤两位期待亲情的老人的心呢。
浓浓的饭香,把两个还在研究广播匣子的哥俩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在他俩看来,天大地大,吃饱肚皮最大。菜还没有端上来,浓浓的肉香味就勾的哥俩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也不顾的继续研究小匣子,赶紧拉着芽儿到院子里洗干净手,老老实实的坐好,实在是等不及开饭了。连芽儿都不由得咽了咽口水,?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