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唐朝公务员第115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唐朝公务员 作者:未知

    此事的一些细节,观察使大人已是如此,其他人自不必再说。hubaoer

    而此次特殊的新诗发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唐成原本只是在士林间流传的名声之间满城皆知,人们议论纷纷的猜测唐成何方人氏,年纪如何,家业如何,婚配与否……这情景就类似于当初在长安“千金摔琴”的陈子昂,原本默默无闻的人突然之间就成了众口热议的名人,这样的变化还真让唐成有些不习惯。

    大雅至正园愈发的火爆了,连带着柳林坊的人流量一时之间也暴涨了许多,就是在新诗发布的当晚,唐成当日与岳超群的约定正式开始实行,前些时候筛选出的年轻士子们的诗作,在质量上虽不够在大雅至正园发布,但有许多用在柳林坊还是尽自可以的。

    前些日子,许多年轻士子投诗大雅至正园未被采用之后遂就绝了此事的念想儿,所以当他们突然之间收到润笔时,一时之间都有些反应不过来。润笔!在大多数年轻士子的印象中这东西好像都是前辈诗人的专利,而他们自己日常写诗有人愿看都不错了,还给钱?

    愣过之后,这些人随即便开始打听事情原委,随后更亲自跑到柳林坊。用颤抖的手指找到曲目表上自己的诗作后,面红耳赤者有之,激动难抑者有之,更多的则是点了妓家。当场听她们唱奏一遍自己地诗作,原是想着只听一遍的,结果听了一遍又一遍,怎么听怎么舒服,最终拿到手的那点润笔还远不够付这花销的。

    以前自己写地诗请人看别人还不乐意,而今却已在柳林坊公开传唱,且这些被取中的诗还有润笔可拿,钱少不是问题。最让这些年轻士子们激动不已的是这份对自身才华的认同感。对于年轻的他们。这种被认同的心理满足是拿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

    当激动难抑的士子们走出各家青楼时,对于选中并推荐他们地诗作前往柳林坊地大雅至正园已是满怀感激,这一份份糅杂着知音与伯乐之感的感激汇集起来,再加之大雅至正园在新诗传播上表现出的强大力量,就使得原本还有些边缘化的大雅至正园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道城诗坛内影响力巨大地重镇。

    由是。新一轮向大雅至正园投诗的热潮陡然井喷式地爆发起来。

    “不行!浩然,这些下去不成啊”。唐成从面前小山一样的诗堆中抬起头来,“啪”的一声将手中的朱笔重重往笔洗上一扣后,长吐出一口气道:“这么多的诗,就你我两人审阅,就是累死也看不完,这还过不过日子了?”。

    “确实是累”,闻言,同样从一堆诗稿深埋中抬起头来的孟浩然使劲揉了揉眼睛后,边活动着手腕儿边道:“不过,此事虽累。但其意义深重。是以便是累些也值了”。

    “你行。我可不成了。这样地日子我是一天都过不下去了”。看着面前案头上堆积如小山一般地诗稿。唐成还真有些作茧自缚地感慨。娘地。当初开办大雅至正园地时候。他可没想过会出现这种状况。

    闻言。孟浩然笑了笑。随即伸手在诗稿堆里寻摸起什么来。片刻之后。便见他翻出一张竹纹纸。清了清喉咙朗声念道:“吾师唐……”。

    “罢了。罢了”。唐成一听这个。顿时摇头摆手道:“别寒碜人了。你别忘了。叫你孟师地可也不少”。

    孟浩然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唐成口中地“寒碜”是笑话地意思。“唐兄。这可不是笑话。自大雅至正园开业以来。凡出自你手之诗无一不是佳妙之作。一诗即出。士林传唱。尤其经那晚之后。别地倒也罢了。如今满城百姓里谁吟不得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至于柳林坊更无需再说。一到华灯初上。各家楼里最先飘出地一准儿是你地诗作。不说本道。便是放之整个天下。声名窜起之快能如唐兄者实可谓凤毛麟角。这几日我更听得不止一人推许唐兄你地诗才为开国近百年来道城第一”。

    “惭愧。惭愧呀!”。唐成这两声惭愧说地当真是情真意切。毫无半点虚言伪饰之意。

    “才华天赐。有什么好惭愧地?”。言至此处。孟浩然拍了拍身前堆积地诗稿。正肃着脸色道:“然则愈是士林赞誉。唐兄愈是要做好眼前之事。这每一份诗稿后面都是一片心血。既然他们能投诗于我等处。便是对我等地信重。万万轻忽怠慢不得”。

    “浩然,你误会我的意思了”,看着一脸正色的孟浩然,唐成笑着摇了摇头,“别的或许不好说,但于做事认真上,我倒是还有几分自诩,你我相交时日不短,浩然也该知我才是”。

    见孟浩然点头,唐成接着道:“并非是说要对这些诗敷衍塞责,我的意思是说如今投诗的人太多,量也太大,单凭你我两人来审且不说忙不过来,便是这般审着的速度太慢,导致投诗之人久久得不到结果,时日长了未免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

    “嗯”,这是实情,说到这个孟浩然也紧紧皱起了眉头,片刻后道:“那以唐兄的意思,是要增添人手儿”。

    “对!”,唐成一拍案几站起身道:“而今这一块儿也算有一份不错的稳定收益,咱们大可再请些人过来参与此事”,走到孟浩然的公案前,唐成伸着手指无意识的叩击着。脸上笑道:“浩然,你前些日子向他们索诗的那些旧友我瞅着就合适,这份差事想必也能合他们地心意吧”。

    “原来你是在打他们的主意”,孟浩然闻言一笑:“不过我那些文友里识见才华俱佳。能担当此职的最多不过两三人,这怕也不够吧?”

    “两三人?够了”,唐成重重一击掌,“有这两三人,再在道城里请些人也就尽够了”。

    “道城?”。

    “是”,点点头后,唐成转过身来,“浩然。我拟请聘道学学正及学监大人参与此事。此外,道城诗坛里的宿老也一并请他三两人”。

    “请他们?”,听说了唐成这打算之后,孟浩然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良久之后低着头地他才一声轻叹道:“唐兄可还记得当日何园文会之事?怕只怕。有了这些人的加入之后,大雅至正园再难做到如今日这般唯才是举。山南东道士林中的一片净土便要就此……”,话不曾说完,孟浩然的声音越来越低,渐至无闻。

    “何园之事我自不会忘”,唐成当然明白孟浩然的心思,见状后特意起身走到了他身边,特意伸手拍了拍他肩膀笑道:“浩然你多虑了,学正及学监大人素日公事繁忙,未必就有多少时间花费在此处。于他们而言,大雅至正园请聘的此职倒如朝廷的勋职一样。更多的只是个尊荣地虚衔儿。未必他们还能日日在此不成?再则,学正与学监大人皆是朝廷命官。随时便有可能调转另用”。

    “是以虽然这两位大人地位尊崇,浩然你倒大可不必担心审诗一事为被其把持”,手中轻拍着孟浩然地肩头,唐成侃侃言道:“舍开这两位大人,至于诗坛三两位耆老就不用担心了。园子属于咱们,柳林坊买的也是大雅至正园的账。只要这新诗发布的渠道牢牢掌握在咱们手里,他们还能翻起什么风浪?便单说审诗,你我,再加上浩然你请来的文友,与这三两个耆老比起来,咱们怎么着人数也是占优,未必还能被他们控制了不成?”。

    随着唐成满含自信地解释,孟浩然渐渐抬起头来。

    “便是他们进来之后会带来一些麻烦,但与收益比起来,这些麻烦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收益?”,孟浩然沉吟之间脸色一变道:“唐兄,你若是为了我的道学名额方才如此,那……”。

    “以浩然兄今日在道城之诗名,一个道学名额又何须费这些周章?若只是为了这个,请聘学正及学监大人就是,又何须要那些诗坛耆老?”,孟浩然地敏感让唐成很是有些无语,唐代这些伟大的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上才华天纵,然则在日常生活的做事里,他们心思却实在是有些不够用,又或者说是他们根本不愿意在这上面花心思,孟浩然也同样如此,“浩然你想想,大雅至正园如今名声虽然响亮,然则究其根底,毕竟是起自草泽的异类,而异类虽然能红火一时,但根基毕竟不稳,一遇风浪,未尝不会如暗夜昙花,一绽即逝”。

    眼前大雅至正园如此兴盛,孟浩然实难想象唐成所说的图景,“这……怎么会?”。

    “为什么不会?”,迎着孟浩然的目光,唐成也正肃了脸色道:“大雅至正园能有今日之兴旺,实因开业时借观察使大人之力极多。设若本道观察使大人易主,设若学官大人再有别样心思,设若彼时被咱们园子夺了风头的诗坛众耆老再联名上……浩然,你想想,这真不可能?”。

    “这……”。

    “既然花费了如此多的心思,我就要让大雅至正园好生兴旺下去”,随着思绪,唐成的手指在孟浩然的案上无意识地敲击出一片若合节奏地沉沉声响,“若想长久平稳的生存,那就做不得异类,既然不想做异类,那就必须向主流靠拢,或者干脆成为主流地一部分。当道学学正及学监,诗坛耆老们也都参与大雅至正园的审诗时,这道城文坛又有谁还有这个资格随意否定本园新诗发布的权威,又有谁还能说咱们大雅至正园是野路子出身?”。

    言语至此。唐成再次拍了拍孟浩然的肩膀,“从长远来看,对于道城士林来说,这是更有大益之事。浩然。世间行事终究还是如先师孔圣之遗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许多时候为了更为长远地目标,便是明知要鼓起泥,扬起波的引些浑水进来,也不得不为之”。

    听唐成说到这里,孟浩然再次的沉默了,这次沉默的时间很长很长。

    当唐成正准备任其思索而转身出房时。走到门口地他突然听到孟浩然的声音传来。

    这是有着浓浓疑惑的嗟叹。“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唐兄,要做一个屈大夫那般的天地至正之人,就真的这么难吗?”。

    “除非浩然不欲用事。就此一生退避山林,否则……是很难”。唐成没有转身,说完这句之后,也没有就走,而是陡然转了话头儿道:“在道学听那些同窗们言说处世行事之道时,常好说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此话听来固然是正气凛然,掷地有声,但真个践行起来……”。

    依然背着身子的唐成无声的摇了摇头,“明知直中不可取。为什么就不能曲中求?浩然。到底是手段重要,过程重要?还是你心中的理想重要?兼济苍生地结果重要?想明白这个。你适才地问题自然就有了适合你的答案”。

    言说至此后,唐成没再停留,迈步出门而去。与六朝时的陶渊明一样,孟浩然的一生也是充满着仕与隐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成就了他地诗歌创作时,也构成了他们人生的悲剧。

    既然与孟浩然做了朋友,唐成便无法再坐视他重复那矛盾地一生,要想改变他们的人生,最重要的便是先改变其心态,或者用后世的俗话说就是转变世界观和价值观。

    但是,唐成知道自己既无权,也无力强行的向孟浩然灌输什么,作为一个朋友,他能做的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一些作用,至于孟浩然最终将如何选择,他的人生他做主!

    礼聘道学学正及学监大人的事情远比唐成想象中地要顺利,以此时大雅至正园在道城文坛地影响力,其审诗人的影响力无庸质疑。也不知这两位大人是看中了这一点,还是因为唐成那堪称大手笔地礼聘费,或者他们仅仅是想通过这个审诗来奖掖后进,又或者是因为唐成深受观察使大人赏识,才使得两位大人卖了他这一个面子。

    不管这两位大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总之,他们最终答应了唐成的礼聘,当然,这也跟大雅至正园从开业至今从未涉足皮肉生意有绝大的关系,正是这个事实打消了两位大人最后的顾虑。

    搞定学正及学监大人之后,礼聘诗坛耆老的工作就更容易了。唐成自然没请所谓的当下诗坛砥柱中坚何仲达等人,他请来的这几位都有一个共同点——人老辈分高!在他们的龙钟老态面前,便是自称老朽的何仲达也得恭恭敬敬的执弟子之礼。

    这一晚,大雅至正园前面各厅堂及跨院照常营业,而后面的园林则谢客,盖因唐成要在此设宴款待几位礼聘来的审诗人。

    “早就听说大雅至正园的园林之美冠绝山南,连观察使大人也甚称许,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沿着麻石小径穿行园林之中,身形沃满带儒雅之气的学正大人边左右探看,边笑着颔首称好。

    陪行的唐成正手搀着一位诗坛宿老,这位许老诗人须发尽白,说话都漏风,但此时的脸上的表情却甚是高兴,旁边由孟浩然及学监大人亲搀着的两位宿老也同样如此。对于已经寂寞了许久的他们而言,这几天的经历真跟做梦一样。自打大雅至正园礼聘他们与学正、学监共为审诗人的消息传开后,这三位本已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宿老突然之间就变成了香饽饽,拜会请见之人可谓是络绎不绝,这番热闹比三人以前主掌诗坛时犹自来得火爆。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这三位老诗人此时的好心情了。

    酒是好酒。歌是好歌,便连伴乐的琵琶及软舞也无一不是精绝,在这样地环境气氛下,这顿宴饮当真是宾主之间融融泄泄。酒至半酣,执弟子之礼的唐成自然而然的说到了孟浩然的道学名额。

    今晚饮宴地歌诗乃是出自唐成的特意安排,从头到尾唱的都是孟诗,耳听着这样的诗作,再以此时孟浩然在道城强劲而起的声名,加之这融融泄泄的气氛,当日孟浩然送唐成初临道学时还觉得难如登天的道学名额便这样没费什么周折被拿了下来。

    经过正确的铺垫,然后在正确地时间。正确地环境里。与正确的人商议正确的事,原本极难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说完孟浩然的事,酒意微醺地学正大人看着执弟子之礼甚恭的唐成,笑言道:“唐成,你读明经科实在是有些屈才了。今日便由本学正做主,改明经为进士科。便直接参加今岁礼部科举”。

    “大人,这……”。

    “无需再说,端己,此事就交由你了”,端己乃是学监地字,学正大人扭头向他吩咐完后,对唐成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后,语带慨叹道:“相较江南江北诸道,本道僻处山中。文运不昌。自本官抵任近三载以来,各杂科倒还稍好。唯这士林华选的进士科却是不曾中得一人,在同僚及礼部堂官面前真是情可以堪!唐成,尔之诗才,便是连于观察也交口称赞,今科本官可是寄厚望于你了”。

    “多谢学正大人赏识”,唐成向学正深一谢礼之后,为难道:“只是,进士科既为士林华选,这考起来委实太难,便是学生能做得几首诗赋,算算这时间,到京城行卷却是来不及了,而若无行卷……”,一言至此,唐成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这两日你便将诗作整理一份出来吧”,闻言,深深看了唐成一眼的学正大人微微一笑,“如今帝京最得诗名的便是吴中四士,正好前些日本官接到张伯高的来,还不曾回复。这便替你绍介一下”。

    张伯高乃是张旭的字,此人不仅是有名的草之圣,更是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的吴中四士。在这初盛唐之交,在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等人还不曾登上诗坛时,吴中四士可谓是方今天下最富盛名的诗坛霸主,有他引荐,其行卷效果自不待言。

    正大人话刚说完,唐成适才一直搀着地那位诗坛许宿老已是用漏风地声音接着道:“昔日老朽漫游吴越时,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遗迹巧遇来此的少年张春江,此后把臂同游达半月之久,由此遂结忘年之交,后其虽离吴中而至帝京,但信往还倒不曾中断过。唐成,你那整理好地诗作也给老朽一份。”

    这宿老口中的张春江便是吴中四士中的另一人张若虚,因其《春江花月夜》太过有名,是以时人皆以“春江”称之而不名,于唐成而言,这又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了。

    人言老小老小,越是老便越是小,另两位宿老见状,赌气似的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他们的交游来。唐代读人有漫游并广泛交友的习俗,这些个宿老年纪极大,交游又广,他们刻意提到的人虽然不比吴中四士在诗坛上那么显赫,但也多是在帝京诗坛闯下些名头的,这些人援引之力或许有限,但帮着扬名却是绰绰有余。

    耳听着两位宿老的说话,唐成嘴角悄然出了一个笑容。

    这,就是辐射效应吧!

    第一百七十八章 诱惑

    所谓物以类聚,人按群分,这话果然半点不假,孟浩然的那三个朋友倒还都跟他一样是性子淡然之人,一身麻布儒服洒然而来,大雅至正园的环境,连带着这份职司本身俱都很合其胃口,做起事当真极其用心,往往一篇水平尚可的诗作便是反复揣摩,甚或为了一个对偶的工整与否及典故出处不惜穷尽类书。

    公事之余,这几人或在园中月下聚酌,或吟咏品评诗作,对月持酒,傲啸长歌,这份子飘逸的洒脱着实让唐成看着眼热,然则也仅限于眼热罢了,因是心态不同,对于参加这样的小聚,一两次时还能感受到乐趣,时间久了却终究不行。

    毕竟是个穿越人,在他的骨子里跟这些纯粹的唐代文人还是有巨大差别的,再则,唐成也不太习惯他们聚会在一起时那种目空天下的豪论,或许在当时人觉得这是有魏晋清谈遗风的大风雅,但唐成听在耳中,这些脱离了现实,纯乎理想化的高论在许多时候不仅没让他感觉到豪气,反而更多的只觉可笑。

    除此之外,唐成还有一点格格不入的便是不习惯他们对诗文作用的过度推崇,在这些人的言论之中诗文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张口就是“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事”。唐成虽然喜欢唐诗,也喜欢那些雄奇的美文,但喜欢代替不了理智,作为一个穿越人,他实在难以认同这些人的说法。

    虽则这些人口口声声便是世功业如何如何,但世功业毕竟不是坐在这儿凭嘴能说出来的。对于只相信相少种就收多少苗,好的做事结果只能从好的做事过程中得来的唐成而言,饶有兴致的参加了三两次这样的聚会之后,便发觉自己跟他们终究还是道不同,志也难合。

    这些人哪,做做文字工作是绰绰有余,也能勤力胜任,但要说到做官任事。哎!且还得历练磋磨些时候。

    唐成很少参加这样的纯文人聚会,除了志不合道不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需要整理“自己”地诗作,原本还不觉着,但这些个日子下来,猛然归总儿时唐成才赫然发现自己借来的名作竟然已多达百余首。时间跨度从盛唐到晚清,虽然他已经极力避免在同一个人身上借两首诗,以免太过于恶搞文学史,但这一百多首的数字本身就足以使他自己震惊莫名了。

    看着这一百多篇使他在短短时间里声名暴起的名作,唐成一时陷入了迷茫,当初他决定借用这些名作时,更多的是将之视为一种手段,实现自己理想的手段。但是现在仔细反思一下,实际情形真是如此?若单为求名地话。这一百多首里的三一之数就该够了吧,为什么后面还整出这么多来。

    想了很久很久,唐成最终只能无奈的承认。在这个过程中他终究还是没能抵住虚荣的诱惑,听着那么多人传唱,那么多人对署名为唐成的诗作赞不绝口,尽管心里明知道这不是自己写的,那份虚假背后的虚荣还是让人如此沉,以至于不知不觉之间就已沉迷下去。

    从这个事情引申开去,偶尔陷入反思之中的唐成突然发现自打来到这道城之后,他似乎就有了一些变化,但这变化到底是什么。自知者难,他一时也想不清楚。

    心里面的纠结在继续,但该做地事情还是要做,对于唐成而言,一件事情不仅是过程,它的结果同样重要。行百里而半九十的事情他永远也干不出来。

    一百多首诗。虽然数量少些。但也尽够做一本薄薄地诗集了。与其一份份地誊抄行卷。倒不如版印一本薄页地诗集出来。这远比单页地行卷要看着更夺人眼目。

    正当唐成忙忙碌碌着这些事情地时候。往日书香盈鼻地何仲达书房中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距离那次大受打击地文会不到一个月地功夫。何仲达就已苍老了许多。看着同样黑沉着脸色从外面走进来地王群玉时。他甚至连起身迎一下地兴旨没有。“达翁”。看着何仲达这般样子。同样是一脸郁郁地王群玉长叹一声后在他身边坐了下来。

    相对无言。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似乎就跟做梦一样。往日在道城诗坛叱咤风云。被人拍着供着地他们突然之间就已风流云散。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生活上如此。而对于素来热闹惯了。被人捧惯了地何、王两人来说。突然由无限风光堕入寂寞冷落。要想适应这样地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大雅至正园强势如此。尤其在那唐成阴险地使出礼聘审诗人这样地招数之后。对于何仲达两人而言。简直就是釜底抽薪。那三个老不死欣然受邀地那一刻。于道城诗坛来说。大雅至正园就已悄然摆脱了野路子地身份。

    出面跟那三个老东西叫板?何仲达想都不敢想,跟这三位德高望重地宿老比起来,整个山南东道不提,单是在道城的影响力他们就远远不及。更何况而今道城诗坛里到底有多少人希望钻营一个大雅至正园的审诗人资格,或者是等三个老东西死了之后往进替补?这谁也说不准。但何仲达知道的是,这样的人肯定不少。

    釜底抽薪,二桃杀三士,那个唐成真是狠毒到家了。沉默许久之后,何仲达终于开言道:“文山,此来何事?”。

    “就是来看看”,意态消沉的王群玉强打起精神笑道:“达翁,小儿辈的胡言乱语你别放在心上,没得气伤了身子不值当”。

    这话没头没尾,何仲达闻言一愣,“文山,什么小儿辈的胡言乱语?”。

    “大雅至正园的诗评会呀?”,王群玉也愣了,“此事达翁不知?”。

    闻言,何仲达不屑地一笑。“文山你说地是大雅至正园新弄出的那个名目?哼,自吹自擂,真是恬不知耻!”。

    何仲达口中所言地诗评会确实是大雅至正园的新名目,此事缘起于孟浩然,这个名目类似于文会,不过却不写诗。而是参加者对选定地诗作进行品评,推其长而论其短,于切磋之中总结作诗之法,这个名目一出,甚得年轻士子辈们所喜,尤其是道学中进士科士子几乎是倾巢而至,便是几位授课博士也到了。此次品评诗会在道城文坛影响甚大,而被评的第一人便是唐成,也正是借这次由道学进士科士子和博士们参加的品评。唐成的诗才及诗名以一种近乎官方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及肯定。

    “达翁,你说地是第一期,那已是半月之前的事了。就在昨日下午,大雅至正园有了第二期评诗,评的就是达翁你的诗作”。

    闻言,何仲达全身陡然一震,瞬时之间便觉脏腑之内气血逆窜,“我?”。

    “正是”。

    “评的什么?”。

    王群玉担忧的看了何仲达一眼,“达翁,都是些小儿辈胡言乱语,不值一哂”。

    “评的什么?”。何仲达陡然提了三分音量,“快说”。

    “那大雅至正园收集了达翁几十年间的许多诗作,以供品评”,王群玉实在有些不堪何仲达那烫人的灼灼眼神,“后辈狂妄,浑说什么达翁地诗作不过中规中矩,至多中平而已”。

    “中平”,听到这两个字,何仲达脸色猛然一白。嘿嘿一笑后,看着言语闪烁的王群玉道:“还有什么,接着说”。

    “小儿辈们还议论纷纷,说达翁前些时日的那两首诗作,就是独怜幽草涧边生那两首比之前作明显要高出一等,诗风也截然不一,此事太过反常,以是观之”,低头沉吟了许久之后。王群玉才狠狠一咬牙道:“似不是出自达翁之手”。

    “鼠辈敢尔”。“啪”地一声,随着何仲达拍案而起。他手边的那副上品越窑青瓷茶具跌落地上,片片粉碎。刚才他的脸色还只是苍白,但现在却已是煞白转红,额头之间还隐见青筋暴起。

    这年头诗贼虽然多,但越是有名的人就越受不得这个。何仲达毕竟是在道城诗坛称雄一方的人物,一任此事传扬下去,长而久之,其后果就不单单是眼下这般的冷清了,而是其一生成就的令名必将因此毁于一旦,且死后都不得安生的必遭后人唾骂。其恶毒处真堪比祖坟被挖。

    古代读书人毕生所求不过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何仲达钻营一生才博得今日的声名,尽管现在门前冷落,但以他曾主盟道城诗坛地经历,死后《地方志》里的名人传上势必要录他一笔,若是经营的好,由地方官申奏朝廷敕封一下也尽有可能。身前声名,死后哀荣尽系于此,而今……

    “老朽与他们拼了……”,何仲达在人前保持了近十年的淡然儒雅在这个时刻,终于如黄河破堤一般崩溃了。

    暴怒的何仲达脚下刚动,便被王群玉一把给抱住了,“达翁,彼辈又不曾实指,你拼什么?跟谁拼?”。

    就这一句,顿时让何仲达脚下发软,是啊,跟谁拼?再说这两首诗到底怎么来的,他自己比谁都清楚,又拿什么来拼?

    “怎么办?难道就任这谣言传扬不成?”,眼见一生令名及死后哀荣受胁,瘫坐在胡凳上的何仲达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被抽空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自然不能任这传言散布”,扶着何仲达在胡凳上坐好,王群玉边给他斟着茶水边道:“不过此事硬着辩说也是无益,达翁你最好的反击办法便是再写得几首上次那般地好诗出来,此诗一出,不仅谣言自散,还能狠狠反抽这些狂妄小儿辈一记耳光”,上次何园盗诗之事悉为何仲达一人所为,王群玉并不知晓,是以此时说到这里的他真是兴奋莫名。

    “现在我那儿还有心思写诗?”,听得王群玉所说,何仲达心头一凉。若他自己能作得出这等诗,又何需剽窃?但此事又委实关系太大,鬼使神差之下,何仲达蓦然问了一句:“昨日评诗会上,唐成怎生说的?”。

    “他没去,听说他现在正忙着版印诗集”。手上又帮何仲达斟满茶水递过,王群玉讥诮一笑道:“可笑那唐成忙张张的出诗集,却连贴身长随是个诗贼都不知道,嘿嘿,笑话,真是大笑话”。

    “他贴身长随是个诗贼?”,闻言,何仲达刚刚接到手的茶盏猛然一抖,泼出来的的茶水溅满了衣襟儿。他却浑然不觉。

    “达翁,你莫忘了当初的《蜀道难》之事”,王群玉嘿嘿笑道:“他那个长随贪钱可是在士林出了名地!”。

    随后。王群玉又说了什么何仲达一句都没记住,他脑海里翻来覆去地就是一生令名,死后哀荣,还有唐成那个贪钱地长随。

    就此一次,保全了令名之后便退出诗坛……万一这是唐成设的一个圈套……不会,不会地,那长随早就开始卖诗了……要是那长随漏了口风……多与他些钱,再吓吓他,怂恿他跑了就是……只要没证据。这一切就能坐实……

    翻江倒海,何仲达一会儿看到的是事情败落后千夫所指,身败名裂;一会儿又看到死后备极哀荣,看到他地名字被写进了《地方志》中的名人传,就此声名不朽……这两样截然反差的画面在他脑海中翻来翻去,直使其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哪里还有半点往日里循循儒雅,飘逸出尘的样子?

    大雅至正园后的书内。正在核对诗稿的唐成一时觉得口渴,伸手去提那茶瓯时,却发现里面已是空空如也,遂张口唤道:“来福”。

    往日声叫声应的来福今天却没出现,以至于唐成不得不搁笔起身,亲自端着茶瓯往水房走去。

    正走在半路上的时候,便见来福一路小跑的过来,看到唐成手中地茶瓯,来福脸上一红。忙抢上来接住了。

    “去那儿了?”。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被打断,唐成难免有些不高兴。“小的刚到前面去地时候。被一个老仆役给缠住了,非说要请我吃酒,怎么劝都不听”,看着脸色不太好的唐成,来福又狠狠骂了一句道:“坑死人的老措大”。

    来福这古怪的一骂却让唐成忍不住听得笑出声来,“罢了,我又没说要责你,对老人家,还是要积点口业的好。对了,他为什么要请你吃酒?”。

    “这老措……老何我以前也没见过”,来福沉吟了一下,“不过看他那神神叨叨的样子,八成是要买诗的”。

    “老何”,闻言,唐成猛然停住了脚步,“你说那老仆役是姓何?”。

    “是啊”,来福不解的点了点头。

    “去吧,跟他吃酒去”,唐成顺手又从来福手里把茶瓯拿了回来,对发愣的来福道:“问清楚他主子是谁,想干什么?”。

    可惜,来福带来地消息却并不好,那老仆役虽下了大本钱请来福吃酒,但不说目的了,便是自己主子是谁也含含糊糊的没说清楚,只约定了两日后再请。

    “放长线?”,听了来福的回说之后,唐成嘿然一笑,只吩咐他两日后接着再去就是。

    因这突发之事,唐成版印诗集的事情也略做了调整,衙门里,大雅至正园照旧忙活着,便是在这样一天天的时光流逝中,一个对于唐成而言,意义重大的好消息传了过来。

    金州的路马上就要修好了!

    听到这个消媳,唐成真是惊喜莫名,对这一刻他可是期待很久了,此时的他真恨不得肋生双翅地飞回去。

    对于早就打定主意,一等金州之路修好之后便暂辞职司安心备考长安科举的他而言,这个消息可能也意味着他在观察使衙门的结束。

    是啊,吏员实在是做得太久了,也是时候准备着去搏一个官身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人生啊!真是变化无常

    对于唐成而言,如今道城里的事情都在井然有序的运转着,衙门里的事情有熟悉业务的冯海洲和张相文操持着,他尽可以放心。而大雅至正园里的审诗之事在孟浩然的领衔之下,也自正常运转,尤其是在增设了评诗这样一个固定的常态化机制之后,大雅至正园在道城文坛的影响力愈发来的大了。至于唐成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忙碌着的版印诗集也最终完成。

    “来福,老何要买的那两首诗你真交给他了”,大雅至正园后的书内,若有所思的唐成边叩击着身前书案上犹自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版印诗集,边抬起头来向来福问道。

    这几天为配合造成已经“跑路”的假象,来福憋在园子里连月门都没出过。

    “那两首诗是我亲手递给老何的”,口中边说,来福还自袖子里掏出一张飞钱来,“大官人你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就是那天老何给我的飞票,还说我卖诗之事大官人必定是能发现的,届时大官人肯定饶不了我,让我赶紧拿着这钱跑了是正经。看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这八十贯飞钱又不是个小数儿,还能有假?”。

    “嗯”,闻言,唐成一拍身前那厚厚一叠的诗集,站起身来负手绕室沉吟道:“试探也试探了,本钱也下了,诗也拿了,那老何他主子为什么不用呢?”。

    前些日子在何家老仆役对来福反复的试探之后,终于提出要买诗,买唐成还不曾对外发布过的,没有人传唱,也没有人知道的诗作。听到这个消息后,唐成将计就计,给了两首此前备下但后来没用的诗作以为交易。

    为配合这个圈套,唐成甚至不惜专门版刻了一本没录入这两首诗的假诗集以取信老何。实际上,就在来福交易这两首诗的前半天,录有这两首诗作的真诗集定稿已被送到了观察使于东军及道学学正大人的案头。所用的名义自然是请他们为诗集作序。

    既能请这两位大人为诗集做序。又因时间差借他们做个何仲达偷诗地见证,这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然则,自打那天之后,日子已过去有几天了,连两位大人作好序后的诗集定稿都已版印付梓,新诗集已然送到唐成案头时。分明早就买了诗的何仲达那边儿竟然还没个动静儿。

    这些天唐成密切的关注着士林的动向,是以他可以确定无疑地知道,老何的确是买了诗,但他也的确是没用自己的名义将买去的这两首诗对外发布。

    诡异,真是太诡异了。事情发展到现在,反倒让唐成为难起来了。而今他这诗集已经印好,论说那几位宿老那里该送的也得送了,但是因这还关联着给老何下的那个套儿,此时他还没上钩就使杀器暴……

    靠。老何到底在搞什么鬼?前面分明半只脚都已经踩进套儿里了。怎么偏到临门一脚地时候哆嗦着不肯踢下去?

    手头上别地事情都很顺利。偏在这件事上犯了难。眼瞅着鱼儿咬了钩可就是不往下吞牢实。这种被动等待地感觉真是郁闷地很。负手在书内绕了几圈儿地唐成重重一拍那堆诗集。“走。来福。出去透透气儿去”。

    闻言。来福一愣。“大官人。我也去?万一被老何他们看见……”。

    “无妨”。唐成摇摇头。“何仲达直接把诗用出来固然是罪行昭彰。省了许多麻烦。但即便如现在这般情况。单凭他们在你手上买诗之事。亦足以让何仲达身败名裂。不过就是添些麻烦罢了。我还能一直等着他不成?再则。他一日不用那诗。未必你就一天不出这园子。走”。

    来福这几天也是憋地很了。闻言自然是欢喜地跟着唐成往园外走去。

    时令已是夏末秋初。天儿不冷不热地在街上逛着发散发散倒也舒爽。唐成一路闲走一路闲看。最后瞅瞅时辰差不多了。索性就在路边一个担子摊儿上甩开膀子吃了两大碗酸浆面。这个摊子上浆水和面地味道倒也不错。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理作用。唐成就觉着面地味道似乎总是比金州王老爷子做地要差点

    吃完面,出了一额头白毛细汗的唐成也懒得擦,离了担子摊儿后蓦然心头一动。“来福。咱们到何园看看去”。

    刚刚会钞完走过来的来福闻言差点一个趔趄,“大官人?”。不等他再说什么,唐成已当先往向前走去。

    当日唐成曾与孟浩然来过何园,眼下这回也算得是故地重游了,边悠闲的往前走着,唐成自然地回忆起那一天的经历来,尤其是在想到那四个“慕胡女”时,他的脸上油然浮现出一个轻松的笑容来。

    同是穿越者,看来自己的运气还是不够好啊!这要是搁在别的穿越者身上,只要一次遇见这样的豪放女,后面必然是要接二连三的再巧遇,直到把这四个富家少女统统放倒在床,胡天胡地的来一个“四飞”才算真男人,那儿像他这样倒霉催地,小腰也搂了,小脸也贴了,居然就再也碰不着了!

    脑子里不加约束的胡思乱想,没用太久的功夫,唐成已再次站到了何园前。

    青瓦白墙依旧,墙后青青垂柳依旧,但比之上次来时外面拴着的那么多高头健马,此时的何园分明冷清寂寥了许多。而上次来时还?br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