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新唐遗玉(VIP完结)第206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新唐遗玉(VIP完结) 作者:po18.de

    哭丧着脸抬起头,神情有些无助。

    李泰走到她面前,低头看了眼在她怀里睡得香甜的小雨点,微微皱眉,道:

    “是水痘?请了李太医么。”

    “嗯,请了,”遗玉把小雨点的脖子露出来,摸了摸上面的红疹,指给李泰瞧,“现在就这一片出了,还是秦姑姑发现的早。”

    李泰在她身边坐下,伸手道:“我来。”

    这么些日子李泰头一回主动要抱小雨点,遗玉愣了下,才将孩子递给他,不放心地两手护着女儿背后,待他抱稳了,才将手松开。

    见她战战兢兢的模样,李泰抱着孩子,不悦道:“不是常说自己是大夫,这点小症怕什么。”

    “这怎么能混为一谈,我是着急女儿,你难道就不担心吗?”遗玉忿忿地瞪他一眼,又朝门口看,问平彤道:

    “让人去请李太医了吗,怎么还不来?”

    “平卉跑去了,”平彤答道,但人走没多大点儿功夫,就是跑的也没这么快回来啊。

    “你也跟过去看看。”

    “是,奴婢这就去。”

    平彤挨在平卉屁股后头跑了出去,遗玉紧等慢等,还是等了一盏茶的时候,才把李太医给等来。

    李太医是被两个丫鬟催着跑过来的,亏他上了年纪,身体却实在不错,两个丫鬟都跑的气喘吁吁的,而他只是气息不匀而已。

    李太医是在皇宫里的太医署当过职的,宫里的皇子公主,少不了小时候冒过痘子,处理这种病症,他可比遗玉老练的多,确诊了小雨点不过是风热引起的痘疹,同遗玉一合计,列了一张药性温和的方子出来,平彤当即就拿去抓药煎煮了。

    这么多人围在身边折腾,声音再小,小雨点也还是被吵醒了,睁开眼睛,就觉得热,想要哭,但迷迷糊糊看见头顶上李泰面无表情的一张脸,父女两个视线对上,小家伙打了个嗝儿,愣是将哭声噎了回去。

    药熬好,遗玉亲手一小勺一小勺地喂了女儿,带她喝下药,李泰从头到尾抱着小雨点,等遗玉喂好药,要哄她睡觉,才将孩子递给她。

    等小雨点睡着了,午膳的时辰早就过去。

    “先抱下去吧,”李泰站起来,不着痕迹地甩了甩发麻的手臂,对秦琳道,见遗玉抱着孩子不肯撒手,脸色这才有些难看:

    “你当这满院子的下人都跟你一样不用吃饭么。”

    做主子的没用饭,下人哪敢先食,王府里的规矩很是严谨,三餐需得李泰和遗玉用过,敲了中庭的铜鼎,下人们才能开饭,哪个敢逾越,哪怕是半刻,饿上两天都是轻罚。

    遗玉依依不舍地将女儿交到秦琳手中,由她带到隔壁去看着,平彤才叫厨房传上早就准备好的膳食。

    遗玉挂记着女儿,胡乱扒拉了几口,便放下碗箸,只等李泰发话,就去守着女儿。

    然而李泰却见不得她这眼里没人的模样,既不搭理她,也不允她先离席。

    遗玉很快就坐不住了,没等李泰开口,便起身道:“你慢些用,我去看孩子。”

    “坐下。”

    “我吃好了,”遗玉耐着性子对李泰道。

    “坐下。”李泰给自己倒了杯酒,声音已经有些严厉。

    见他这不慌不忙地模样,遗玉脸色也挂不住了,干脆就不经他同意,闷着脸扭头便往隔壁走。

    李泰轻抿了嘴唇,仰头灌下一杯酒,

    “主子,”阿生在门外通传一声,等了两息,没听李泰应声,便自己掀帘走了进来,脚步有些匆促地走进饭厅,低声对着李泰禀报道:

    “主子,皇上醒了,派人诏您立即同王妃一同进宫。”

    (昨天招了小偷,丢了些东西,还好损失不大,提醒亲们注意,出入家里门窗要锁好,在外要看好钱包)

    第三三四章 圣心

    大明宫座落在皇城东侧,东近龙首山,是从贞观六年开始修建的,原名永安宫,为太极宫后苑,建到贞观九年时,取义大道通明,而改名为大明宫。

    李世民中秋病后,便是移驾到了大明宫宣政殿后休养。

    时至黄昏,宣政殿前,平日安静冷清的大厅里,难得有了人气,皇子公主,王公宰相,被宣入殿的人不在少数,遗玉和李泰到场时候,居住在京城的几位皇子,差不多都已候在这里,没来的也就是之官在属地的二皇子李宽,三皇子李恪,还有被贬不得入京的六皇子李谙。

    除此之外,左右仆射,长孙无忌、房乔,河间王李孝恭,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卢公程知节,都在被诏之列。

    这像极了是要交待后事的场面,让人心躁动不安,皇上还未说要先见哪个,就连处事老练的几位王公大臣都避不得当前,三三两两聚在一处,相互打听起风声,更莫说殿上交头接耳的年轻人。

    “魏王,魏王妃到。”

    领遗玉和李泰进宫的小黄门不高不低地在殿前打了个通报,夫妻俩一进门,嗡嗡低语的殿内便是一静,接着便有人竞相同李泰打了招呼,一时间殿上“魏王”“魏王”的唤声不绝于耳,李佑更是大嗓门地喊了一声:

    “四哥,你可来啦。”

    他见遗玉就跟在李泰后头,忙又侧目冲她仓促一笑,“四嫂。”

    “嗯。”

    遗玉看了眼李泰,见他走向李佑他们那边,扭头瞧见几位王妃公主坐的地方,便没跟着他,一个人朝那边去了。

    见她过来,除了目带冷笑的长乐同面色阴沉的城阳外,几乎是所有的女贵都站起身迎了。

    “四嫂。”

    “四嫂。”

    “四嫂,这边坐。”

    身在皇室,尤其懂得见风使舵,一个月前,就在平阳的生辰宴上,遗玉还是一个百般不受待见,遭人指点的角色,这才一晃眼的工夫,众人待她都恭敬小心起来,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遗玉一边暗笑,一边不亲不疏地同她们点了下头,又对长乐行了一礼,不管她回搭不搭理自己,兀自走到不住地冲她打着眼色的高阳身边,挽了裙角坐下。

    她刚一落座,高阳便扯了她袖子,凑过来抱怨道:

    “昨日我去王府找你,你怎地不在?”

    “我去了二哥府上,你来之前怎么也不先递张帖。”

    高阳撅嘴,眼睛瞟了一下两边,知道不少人都在竖着耳朵听两人说话,声音微微拔高,有些悻冲冲道:

    “我去找你还用递帖子么?”

    遗玉将她的小动作看在眼里,知道她这是在众人面前表现两人亲切,不以为她有心眼,反倒是觉得可爱,便配合着放软了语调,好言解释道:

    “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怕错了前后脚,让你白跑一趟。”

    她当日落难时候,高阳虽没能帮上什么忙,却从未有对她避嫌之举,还是她怕牵连了她,故意躲着高阳走,如今她跟着李泰翻了身,如何会计较她这点小心思。

    高阳见好就收,转眼便亲热地拉着她的手,小声嘀咕起别的事来。

    人都到齐了,才见内阁快步踱出一名内侍,臂腕上打着一把拂尘,一望殿上,高声宣了:

    “传,李孝恭,房玄龄,长孙无忌,觐见。”

    一回喊了三个人,在众人的目送下跟着那内侍进了暖阁。

    约莫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三人便又退了出来,这几位都是久经官场的大人物,刻意掩饰,单从神情上,遗玉是难以看出他们在里面听了什么教训。

    “传,魏王妃卢氏遗玉,觐见。”

    遗玉正琢磨着长孙无忌脸上有些微妙的表情,忽听人在耳边喊了,怔了一怔,左右看了两眼,确认是在叫自己,才晓得起身。

    不怪她反映迟钝,这种场合上,要被皇上宣见,是横排竖排也论不到她呀,何况还是单独一个被宣进去,这叫什么事儿?

    遗玉望了眼李泰,见他冲自己微微点头,便低着脑袋,跟上那内侍。

    这暖阁里少说堆有四只炉子,遗玉一进屋,便觉得迎面热气扑过来,夹杂着一股微腥的药草味道,又混有龙涎香,种种味道混在一起,是有些刺鼻难闻,处于习惯,她还是仔细嗅了这味道,尝试辨别当中的药材。

    “启禀皇上,魏王妃到了。”

    “嗯,到门外守着。”

    “是。”

    内侍引了遗玉到屋里,便躬身退到门边,她迟疑了一步,一个人走进去,听见帘子在身后放下的响动,也没有回头。

    七八步外,垂着层层纱帷,屋里光线并不明亮,然足够遗玉看见那纱帷后的龙床上,一道侧卧的人影,尽管模模糊糊,她也能够感觉到,对面投来审视的目光。

    “参见皇上。”

    遗玉提了裙摆,跪下行大礼。

    那卧病的君主就看着她跪下来,叩首,没有叫起,屋里安静了一会儿,遗玉才听见他暗沉又显得疲倦的嗓音:

    “可知朕为何要诏你。”

    “遗玉愚昧。”

    “朕是想看看,到底是哪一颗棋子,乱了朕整盘棋。”

    霎时间,遗玉额头浸出几滴冷汗,心道多说多错,便干脆低头不语。

    “太子心性软弱,若非是平阳同李泰一起逼迫于他,本不至于谋反,平阳到现在也未必明白她是被你当了枪使说来,还是朕的漏算,原以为李泰会勒令你不得提早归京,又有平阳保你,生不出什么乱来,没曾想你会自己一头撞上去,早知道你会坏事,当初朕用了卢智,就不该留你。”

    李世民显然身体未愈,说这么几句话,呼吸声便紧促了一些,遗玉听在耳里,非但没有觉得放松,反而有股寒气顺着脊椎往头顶上涌。

    他知道了,他什么都知道,知道她已找到卢智,还知道这一次是卢智出手帮了她。

    她该怎么办,是装糊涂还是老实地承认,面对皇上的挑明,听出他话里有一瞬间毫不掩饰地杀意,遗玉僵着脖子跪在那里,一时竟不知作何反应。

    就在遗玉忐忑不安的当头,李世民话锋却是突然一转,漫声道:

    “太子确不是一个承大业的人选,论文才武功,朕这些儿子里,他样样都不拔尖,前年又得了足疾,可以说是废了半个,然而他是朕的嫡长子,仅这么一个身份,只要肯他安分守己,没人能越得过他。李泰固然文武双全,可他生母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女人,血统低贱,朕从未想过要传位于他。”

    上不得台面,血统低贱。

    听见皇上这样冷淡地评价李泰的生母瑾妃,遗玉整个上半身都僵硬起来,对瑾妃的死,她不是一无所知,那样一个为了情爱奋不顾身的女子,尽管自己不能认同她的作为,可她更不认为皇上有资格这样侮辱一个为他丧命的女人。

    她忍了忍,没有开口辩驳。

    李世民还算满意她的卑恭和安静,继续说道:

    “十多年前,朕还在东宫之位,却被安王压于项上,忍辱负重,一朝成就大业,然心头生忌,最不得见兄弟手足相残,父子不亲不敬。朕早先原本宠爱李恪,可他伙同太子暗杀李泰,使得朕心起间隙,渐渐疏远。”

    回忆一些往事,李世民声音惆怅,停停讲讲:

    “后朕惯纵李谙,他竟以为朕偏颇李泰,将朕也记恨上了,那日击鞠会上丑态毕露,朕只得将他驱逐。阴妃家门显赫,只一子李佑,朕难免重视,常常诏他入宫小住,又让他与太子亲近,奈何他亦心有不轨,听人挑唆,竟想方设法嫁祸李泰害他性命,后自食恶果,一场大病,性情也窝囊起来。”

    “朕有十四子,最智勇双全莫过于李泰,最心狠手辣莫过于李泰,他如今不过二十四岁,却将朕有气候的子嗣,都不动声色地埋没了,偏让朕揪不出他半点过错,念他心机过重,只得将他留在京城,临近看着他。”

    闻言,遗玉脸色陡然变幻,她原本以为李泰不之官,是因皇上要留他做靶子,用对李泰的宠爱,掩护他真正属意的继承人,而这里面却还有这一层关系。

    听着李世民这番感慨,遗玉心中苦涩难当,他只将太子、李恪他们当成儿子来爱,却从头到尾把李泰当成一个外人来防范。

    这叫她不禁忆起来那年三月在宫里的击鞠会上,李恪骑马撞了李泰,两个人一样受伤,可皇上眼中却只有一个儿子,杨妃的大呼小叫,李谙的愤愤不平,他们都有父母兄弟关心,谁又来怜惜她的李泰。

    “朕实难想,若将由这天下交给李泰,朕这些子女,到头还能剩下几个。”

    “皇上这番话,恕遗玉不敢同。”

    李世民隔着层层纱幕,看着那小心翼翼岣嵝了半晌的人影突然直起腰来,有些意外,皱了下眉,不愠不火问道:

    “你是想说朕不对?”

    “遗玉六月诞下一女,如今也是为人母者,虽不能尽数体味父母心,然也有一点感念,自以为,就算是那孩子将来再不让人省心,再不招人喜欢,我可以打她、骂她,教训她,却绝不会一面对她笑,一面在心里对她警惕。”

    遗玉依旧跪在地上,两手交叠在腹前,直挺挺地盯着那纱幕后,心中不平难以抑制,使她忘记了对君主的畏惧,只想要清清楚楚地代李泰问上一句:

    “皇上有一颗为父之心,为何独独短缺了一人。”

    (回来晚了)

    第三三五章 三道口谕

    遗玉说完话,便有些后悔,可她不觉得自己有错,若说皇上对待太子和李恪他们还有几分人情父爱,那对待李泰时,就全然只是一位君主了。

    没错,皇上待李泰是不薄,为了彰显宠爱,给他修建文学馆的权利,允许他长住在京城,每年中秋还摆驾亲往魏王府一趟给李泰做面子,这是哪怕太子都没有享受过的特殊待遇。

    然而,皇上待李泰好,样样包藏着别的目的,他宠爱这个儿子,是为了让他做一只任人标准的标靶,他培养这个儿子,是为了让他做一块试金石,父母对孩子的爱,本该是无私又无偿的,这么一看,李泰更像是李世民特意打造的一件工具。

    她不想说皇上有错,作为天子,皇上本当是先君后父,但他能对其他儿子保有一份父子之情,可到了李泰这里,怎地就只剩下君而无父了?

    面对遗玉的质问,回应她的是帷幔后帝王的沉默。

    朝中固然有许多言官,谏议大夫,正如直言不阿的魏征,时常提醒且纠正着李世民的过错,可那都是朝政和作息上的事情,至于感情方面,哪怕是后宫最受宠的嫔妃,都没有一个会曾这样明目张胆地指点出皇帝的过错。

    遗玉并不知她这简单的几句话在李世民耳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她忐忑地跪在那里,直到两腿发麻,才又听皇上开口:

    “罢,你退下吧。”

    啊?这就完了?皇上没有生气也没有发火,更没有辩驳,只是撵了她走?

    遗玉晕晕乎乎地叩头告辞,晃悠悠地从地上站起来,低着头倒退到门外,又听皇上对那守门的内侍吩咐:

    “传李泰来。”

    “是。”

    遗玉心里一个咯噔,更后悔刚才自己失言,这别是皇上在她这里找了气,待会儿要撒在李泰身上。

    遗玉一从后殿出来,就被各种眼神包围了,下一刻内侍传召了李泰觐见,这探究和琢磨的目光便换到了李泰身上。

    她故意走的慢了些,同李泰搭了个错肩,被他用目光询问,只能微微摇头。

    回到座上,高阳就把她拉住了,满脸好奇地小声问道:“父皇召你做什么?”

    边上十几双耳朵竖立着,遗玉被她问住,这才想起来纳闷。

    皇上到底把她一个人宣进内殿是干什么去了,难道就是为了对她发发牢马蚤?

    遗玉自己都是糊涂的,如何回答高阳,怕她再问,便揉着额角,一脸不舒服道:

    “我有些头疼。”

    高阳还是有些眼力界的,知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便识相地闭了嘴,又倒了一杯热茶递到她手里,碰到她冰凉的手背,又赶紧扭头招来服侍的太监添了一只火盆在遗玉脚边。

    不远处的长乐见高阳这般殷勤动作,脸上的冷笑更重,侧头对心事重重的城阳不知说了什么,两人又一起转头来看遗玉。

    耳边清静了,遗玉开始揣摩起皇上找李泰进去会说些什么,太子谋逆一案是肯定会提的,就不知皇上是个什么态度。

    按说李承乾连逼宫这等大逆不道的事都做了出来,皇上再怎么念及父子之情,这一回都不能饶了他,这东宫一位,李承乾显然已经坐到了头。

    李泰也未必能在皇上面前讨了好,远征军归朝那日,他带着人马前去堵皇门一举,往小了说,那是一时冲动,情有可原,往大了说,就是意图不轨。

    但李泰在此次讨伐高昌一战中立下汗马功劳是不争的事实,再大的过错,都能被这功劳掩盖过去。

    西北这一战,可谓是李泰的翻身仗,这一仗出其不意,又打的漂亮,既让他争得了军心,又改变了朝中一些中立之臣的立场,他羽翼已然丰满,而今皇上就算是想剪他的翅膀,也已经迟了一步,总要估量一下各方面的影响。

    这么一盘算,遗玉又放下心来,想来皇上就算是不打算重重褒奖李泰,也决计不会拿他堵皇门那件事大做文章。

    “四哥怎么还不出来?”高阳不耐烦地站起身,走到殿后的过道上,被内侍拦下,悻悻地回来。

    李泰这一进去,可比遗玉刚才要久得多,约莫着将有半个时辰,殿前的众人等的都有些焦心,太子一倒台,皇上对魏王是赏是罚,就决定了今后朝政的风向。

    有人乐得见李泰顺风顺水,自也有人不愿见李泰得势,但不管人心如何,这都还要看皇上的意思。

    遗玉比这殿上大多数人都看得开,心平气和地喝着茶,也不知是过了多久,外头天色渐暗,掌灯的侍女将殿上的灯火都点燃,她还没能适应突然变亮的光线,刚才还嘈嘈切切的殿上,便突然安静了下来。

    她了然地转过头,就见东北角垂挂的帷幔处,李泰负着一只手,迈着沉稳的步子踱了出来,身后跟着的,还是那个来回传话的内侍官。

    遗玉看向李泰的时候,他已经在殿上寻找到她的位置,定定地一眼望过去,那目光,有些奇妙,便是习惯从李泰细微的表情上判断他喜乐的遗玉,此刻也说不上来,他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点奇妙的色彩,究竟是好,还是坏,她只觉得被他那样的目光盯着,皮肤下的血液涌动不觉加快,连同心跳一起。

    跟在李泰身后出来的内侍官,一到殿上,便快步越了李泰一个身子,在有人围上来之前,抖开了手上托举的简帛,清了下嗓子,锐声宣道:

    “宣圣上口谕——”

    他嗓子拔了个尖,停在那里,等众人都起身离席,上到前面躬身听旨后,一眼扫过去,才又朗朗续下去:

    “前朕病恙,卧病东苑,闻太子承乾行逆,痛心疾首,现黜其东宫之位,命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太子少师房玄龄,特进萧禹,大理寺卿刘徳威,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参鞫之,明验此案,此令。”

    一则宣罢,被点到名又在场的几个人上前领命,因是口谕,并未接旨,那内侍官显然还有后文,抬手朝前虚按了一下,禁了人声,又将简帛抖开一些,朗声续道:

    “古先哲后,咸正庶官,德优者爵高,功多者禄厚。是以经邦纬国,必俟萧曹之勋;变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司空赵公无忌,识量宏博,风度峻远,地惟亲贤,才称梁栋,现令中书省草案,晋为司徒,此令。”

    听这一道口谕,遗玉暗皱起眉头,殿上响起了不少吸气声,有人脸色明显僵硬起来,只因皇上竟是要封长孙无忌做正一品的司徒!

    三公三师,当朝一品,官场之上,再无大者,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恩典!

    半年前房乔被封了个太子少师,就引的满朝眼红,这下长孙无忌一跃成了大公,是干脆把人噎的都说不出话来。

    遗玉同在场的其他人注意的地方不同,她更在意的是,第一道口谕才明令要查太子谋逆一案,这第二道就将太子的亲舅长孙无忌升到了人臣之位,皇上到底是何意,难道是有意绕过太子,要从轻发落?

    想到这种可能,她脸色忍不住就开始难看,眼瞅着太子倒台,将要下马,皇上若是不管不顾,硬要施上一招起死回生,又该如何是好!

    遗玉忧心忡忡,抬头去看李泰,可因听旨,他站在前列,背对于她,是难看出什么端倪。

    有人愁,就有人笑,先后听罢这两道口谕,站在遗玉临近的长乐,一扫先前面上阴郁,甚至有心情开口讥诮,不高不低的声音正好传入遗玉耳中:

    “便是这山里没了老虎,也容不得豺狗肆行,一心想着攀高,也不照照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长乐没有指名道姓,但这分明是在羞辱李泰,遗玉能忍得别人指着她鼻子尖骂,就是受不了别人说李泰半句不好。

    好在她记得这是哪里,只扭头冷眼瞥了长乐一下,两手抄在袖里捏了捏隔壁上的皮肉,忍住没有发作。

    长乐见她不敢发作,愈发得意,又低头同城阳交头接耳了几句,两人神色都现出轻松来,仿佛料定了太子一案不会重刑。

    女人这边暗战,那内侍官等门下省的侍中和中书令领了旨意,将手中简帛又抖开一些,却是还有下文。

    “皇四子李泰,自少雅好文学,聪慧正气,兴文馆工草隶,集书万卷,武当国,从年战于西域,驱狄人,降于碎叶,通北道,功不可没,其母瑾嫔,然为魏晋风骨之后裔,上无兄佳过者,幼弟岁不足,有卿荐表。故朕属意其为东宫,责令中书省制令,择拟吉时,昭告天下。”

    内侍官念完最后一句,将明黄的简帛快速卷起,仍旧托在手上,像是从未打开过一样,他环扫了一圈殿内人脸,这一回没有等谁上前领命,捧着那三道口谕,折身而去,直到那通往后殿的厚重帷幔在众人面前放下,才惊醒了满堂,瞬间这灯火通明的殿内便成泾渭分明之势,一半是阴,一半是晴。

    “陛下圣明啊,魏王”

    “不、怎、怎会,不对,本宫要见父皇,本宫要见”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嫡庶有别,怎能、怎能如此草率就”

    这喜讯来的太过突然,遗脚发虚,她握住高阳兴奋地抓过来的手掌,站稳,踮起脚尖,越过人群,有些急切地,寻找着李泰的身影。

    正同李孝恭交头低语的李泰若有所觉地回过头,看到踮着脚张望他,眼睛瞪的圆圆的,显得傻乎乎的遗玉,四目相对,他不再掩饰心情,嘴角扬起。

    (昨天有事,今天才回家,对等更的亲们十分抱歉。)

    第三三六章 小舅舅

    不管众人反应如何,皇上的意思是下达过了,不满意地都耗在殿内企图见上皇上一面,当面陈情,满意这结果的都结伴离开。

    宣政殿外,李泰同李孝恭、尉迟敬德几人同行,遗玉走在他们后头,听着高阳兴奋地叽叽喳喳。

    “父皇真是故弄玄虚,明明看好四哥,还拜了长孙大人做司徒,嘻嘻,这真是像做梦一样,四哥要做太子了”

    遗玉是被这意外之喜砸晕了头,脸蛋上飘着一抹不大正常的潮红,出了殿门,被冷风一吹,脑子才清醒了许多,听见高阳大呼小叫,便攥着高阳的手肘,轻声提醒道:

    “小声一些,这还在宫里头。”

    高阳不以为然,“怕什么,等诏书下来,你们还要搬到宫里去住呢。”

    遗玉愣了愣,方想起这点,李泰真要当了太子,他们肯定是要迁往东宫,住在皇城里头。

    她是光顾着替李泰高兴了,只想着好的,没想到坏的。

    说着说着,高阳又惆怅起来:“唉,要是我还没婚配,你搬进宫里,咱们两个正好作伴,这往后我要找你,还得递牌子进宫,真是麻烦。”

    遗玉沉默,心道住在东宫,何止是麻烦,念头一转,她忽然想起来之前在暖阁中皇上亲口告诉她不之官李泰,就是为了方便将他留在京城里监顾,难不成立了李泰做太子,就是为了把人放到眼皮子底下?

    她抬起头,看了看走在前面的李泰,愈发想要知道他在暖阁这一个时辰,是发生了什么。

    在大明宫外告别了李孝恭他们,遗玉同高阳约好了明日请她到王府做客,这才同李泰上车。

    马车前进,只剩下夫妻两人独处,气氛这才有些微妙起来,遗玉早忘了两人下午出门前还因小雨点生病的事有些小争执,殷勤地将下人早就腾好的热茶倒了一杯,两手捧到李泰面前,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将好奇都写在脸上,偏李泰没有主动开口解释的意思,接过茶水喝了一口,看也未看她一眼。

    遗玉还不了解李泰么,就知道这男人对她有些小心眼,刚才在宫里还对她笑来着,瞧,这一出宫,没了外人,就又冲她端起架子了。

    遗玉这会儿倒是没了气,只觉得先前吃饭那会儿同他较劲实在没什么意思,明知对他得顺着毛捋,还偏和他唱反调,不是闲着找气么。

    想通以后,她便放下茶壶,屁股一挪,主动坐到他边上,同他肩挨着肩,一手覆上他置于膝上的手背,也不提先前闹别扭的事,只是感慨道:

    “皇上这也不知是什么打算,同我说了些莫名其妙的,又挑着这个节骨眼上立你,这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长安城最难躲过的便是皇上的算计,遗玉这一门三代人,几乎都被皇上坑了个遍,这回东宫立的太突然,谁知道这天上掉的馅饼里头,是不是藏有什么毒药。

    听出她话里的担心,李泰不再摆脸色,手掌一翻,将她有些冰凉的小手握住,宽厚的手掌传递了温度过去,低声安抚:

    “不必忧虑,凡事有我。”

    遗玉轻“嗯”了一声,侧头靠在李泰肩上,这便是他迷人的地方,皇上说的不错,这个男人是心狠手辣了些,但他确也是一个真正有担当的男人,在困难和险阻面前,他不会止步不前,更不会畏惧退缩,他说“凡事有我”,那便是做好了面对一切的打算。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李泰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固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遗玉深信,他若做皇帝,这家国,一定会稳如泰山。

    因册封的正式诏文尚未下达,李泰和遗玉回到府里,并未对下人宣布什么,依旧是正常过日子,大理寺一案被长孙无忌等人接手过去,李泰多了空闲,也就有时间回文学馆去整理《坤元录》刊印的事宜。

    杜楚客第二天来找过一次,兴冲冲地进门,咧着嘴出去。

    表面上一切都很平静,但朝中长久以来的平衡局势已经被打破,只是李泰将一切波澜都绝于魏王府门外,他每日早出晚归,遗玉心知肚明,不想在这敏感时期给李泰招惹是非,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留在府里照看女儿。

    有李太医的良方,遗玉的细心,小雨点身上的水痘,还没来得及发展,便在第三天早晨退了下去。

    遗玉抱着小雨点,摸着她还有些余痕未消的小脖子,还是一阵后怕,事情过去,才将秦琳同几个被分配去侍候小雨点的丫鬟叫道跟前训话:

    “这一回事小郡主生病,是因天冷在屋里烧的炉子太暖,出门又没穿好兜了风,才着的风热,虽是意外,但同你们照顾不周到分不开关系,我念在你们是初犯,只罚你们三个月的银钱,再有下一回,你们便不需留在北院做事,都到南院伙房去烧水吧。”

    这侍候小主子同下人房里打杂的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几个丫鬟心里害怕,都哆嗦着跪了下来,一边道罪,一边立着担保,秦琳也低着头在一旁,一脸自责。

    小雨点醒着,趴在遗玉怀里,扭头去看地上跪的一片下人,仿佛觉得这场面有意思,伸出胳膊,朝着她们的方向晃了晃,回过头,对遗玉咧嘴傻笑,露出一口粉红色的牙床,嘴里哼哼唧唧:

    “啊、嗯,嗯”

    见她这逗趣的模样,遗玉想笑,因正在教训下人,只能忍着,低咳了一声,道:

    “行了,都下去吧。”

    秦琳领了几个丫鬟下去敲打,遗玉见人一走,便将小雨点托举起来,晃了晃她的小身板,拿额头抵了她小鼻子几下,骂道:

    “你这没良心的小家伙,还乐呢,吓坏娘了。”

    小雨点以为遗玉是在同她闹着玩,偏头躲着遗玉的额头,高兴地“咯咯”直笑。

    “还笑,还笑,不许笑,看娘打你的小屁屁。”

    遗玉说着,似模似样地伸出巴掌拍在她屁股上,但她哪舍得用力,打了两下,便将小雨点重新搂好,捉了她一只小拳头,狠亲了两下,瞧她健健康康的,心里才算踏实。

    下头通报卢俊上门的时候,遗玉正在逗女儿,一听说他二哥来了,便捏了捏小雨点的鼻子,对平卉道:

    “外头天冷,不好抱她出去,她舅舅上回来就没见着孩子,你去请二公子到翡翠院来吧。”

    以往卢俊来魏王府,遗玉都是去前厅前了,将兄长请到后院是不妥当,但这王府里也没别的多余人口,哪个敢说她闲话。

    上一回卢俊来,身上还带着公务,兄妹俩说了一会儿话,他便匆匆离去了,这一次肯定是专程来看孩子的。

    平卉领了命下去,遗玉抱着小雨点挪到客厅去等,不一会儿,人就来了,还没进门,遗玉就听见一阵爽朗的笑声:

    “快让我看看我的小甥女。”

    帘子一掀,卢俊大步走了进来,因路上走的快,身上夹着一阵寒气,卢俊这一年回来,别的没多,脸上是蓄了一把黑呼呼的大胡子,至今没剔,才二十出头的年纪,看着就跟上了三十似的,加上他人高马大,乍一看就跟只学人走路的狗熊一样,有些骇人。

    遗玉抱着孩子转了个身,瞪着对着冲她伸手的卢俊,没好气道:

    “二哥先去了披风,暖暖手再说,小雨点昨儿才病好,再被你带凉了,我可不饶你。”

    被她甩了眼刀,卢俊赶紧将手缩了回去,举到面前哈了口气,搓了搓冰凉的手掌,平彤在旁端茶递水:

    “二公子,您先洗下手,喝杯热茶。”

    经过前一次教训,遗玉不敢让下人把屋里熏的太暖,就放了一只火炉在脚边,卢俊脱下氅袍,用热水洗了手,因想着尽快驱寒,便蹲在炉子边上搓手烤火,他那么大的个头,憋憋屈屈地蹲在脚边,仰头巴望着看孩子,遗玉又觉得好笑,又有些心酸,就把孩子转了半个身子,坐在膝上,露出个脸来给他看。

    “来,这是小舅舅,专程来看小雨点的,快来给舅舅笑一个,问个好。”

    这么大的人蹲在面前,小雨点想不注意他都难,大概是觉得这人长得同他之前见过的都不一样,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盯着他直瞧,看了半晌,突然身子往前一倾,伸手抓向卢俊脸上,一把揪住他的胡子。

    遗玉吓了一跳,忙揽着她的小肚皮,免得她栽下去,卢俊更是受惊,在外打仗,饮血食骨,警惕心练的十足,小雨点这么突然一动,差点就被他伸手擒住,万幸他反应快,缩了手回去,不然小雨点那汤饺大点的小爪子被他捏住,还不得折了骨头。

    小雨点不知两个大人惊吓,用力地扯着卢俊胡子,见卢俊面容扭曲,也不晓得大人疼,眼睛弯成一对甜蜜的小月牙,“咯咯”又是一阵发笑。

    遗玉曾被小雨点揪过头发,知道是有多疼,一边哄着这孩子撒手,一边轻轻去掰她笋节似的的小指头,那想才抠开一根,小家伙就不干了,嘴一撇,抽搭了两下,却是要哭。

    卢俊瞧这一双刚才还亮晶晶的大眼睛泛红,快要挤出水来,脑子里忽就浮现出很多年前,遗玉小时候坐在麦田里等他玩耍回来,抱她回家,也是这般,天真不知世事,瞅着就让人心疼,他心里一痛,连忙护住小雨点的手指,对遗玉道:

    “好好,你别动她,给她抓着,抓着就好。”

    遗玉虽不愿见她二哥疼,但更怕女儿哭,犹豫了一下,便不再强去拉她,不好意思瞅瞅她二哥。

    小雨点得了手,吸着鼻子,又高高兴兴地扯了卢俊的胡子两下,看着他疼抽的大脸,像是发现了新的玩具,咧着嘴笑,殊不知眼前这人,当是日后最宠惯她的一位长辈,就连向来疼爱她的母亲,都比之不过。

    第三三七章 有得必有失

    贞观十四年,腊月,太子谋反一案的审理落下帷幕。

    此案牵扯甚广,朝中不少高官都因此受到牵连,诸如才上任不到一年的中书令杨师道,因替其妻桂阳公主的前夫赵慈景之子赵节说情,触怒了大病初愈且关注此案的李世民,革除了其中书令的职务,暂交由房乔代领,而那赵节最后还被定为处决。

    腊月十五,朔望朝拜,李世民在早朝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行封赏了此次远征讨伐高昌的有功将士,不少人都因此得以连升三极,朝中武官阵营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随后,李世民当朝发明文罢黜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废为庶人,使其徙往黔州,另惩处了一干同犯,皇室子弟多被剥夺官爵,贬逐流放,出身低些的,有的直接被处以极刑,因年将至,故推至年后发落。

    处理完了这些事,李世民最后才询问起中书省有关册立李泰为太子的诏令,房乔就将草拟好的诏文呈递了上去。

    还不清楚内情的,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刚才没听到对魏王此次战功的封赏,这太子一位,不就是最大的封赏了吗

    尽管李世民先前已在大明宫时提过要册立李泰,在这期间,不少官员都有了心理准备,但真听皇上在早朝时候直面提出此事,还是引得一些人不小的反弹,当中尤以侯君集和魏征两人反应最为强烈。

    有反对声,当然就有赞同声,倒不是李泰人缘有多好,而是他现今足够强势,除了原本就在一条船上的,更多是想借着这一次拥立,在他面前卖个好。

    李世民任由这些人在朝上拿历代规制、礼仪孝道、文武人品,旁征博引地相互攻击,不置一评,见日头升上高空,午膳的时辰快到了,才叫内侍官喊了散朝,留了长孙无忌和李孝恭二人殿后用膳。

    今天早朝上热闹,李泰下了朝,也没往别处去,就早早回了府,遗玉刚收到卢氏送来的好消息,说是卢俊被封了从三品的云麾将军,食禄三千,由华阴府都尉,迁左威卫。

    这下,卢俊即当朝最年轻的折冲都尉之后,又顺风顺水地做上了最年轻的将军,虽在武官里只排到第七级,但已是常人难想的好事了,十六卫中,左威卫负责皇城东面固守,领翊卫同羽林军番上者,上头只有一位上将军,和两位大将军,再次就是卢俊这云麾将军了,出了事既有人顶着,因军功也没人敢小觑。

    卢俊可以留在长安,担这份美差,遗玉想来也猜到是有李泰在中间周旋的缘故,故而今天见他回家,分外殷勤了几分,跟在他身后侍候他更衣洗手,端茶送水,丫鬟们都识趣地退了出去。

    “娘让人送了信来,我知道二哥升迁啦,他府上后天要办酒席,我能去么?”

    “去吧,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