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一品农夫 作者:凤初鸣第32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品农夫 作者:凤初鸣 作者:未知

    看了信后什么反应回来说说。 ”

    那行脚商人出了云南,只要有人问起就说云南一切大好,撤军非常顺利,把信和绸缎交给庭霜。庭霜看了信一笑,一拍桌子:“晨光,把他给我拿下。”

    作者有话要说:翻译洋夷话:“我也没有办法,现在只有少数商人能出去,其它人不行,我们用钱贿赂过,没有用的。”

    论持久战

    话说庭霜看了宝琪的情书,下令将送信人拿下,送信的大喊起来:“你相好的让你收到信后给我三千两银子做谢礼,你怎么这样对我。”

    晨光施展拳脚,几下子将那送信的商人拿下。

    庭霜脸上堆着抓到敌人后得瑟的笑:“他在云南出不来,你却能出来,你还敢说你不是吴王的探子?”

    送信人晕了,这人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的?

    不过他也不害怕,说:“我是吴王的人没错,吴王命我上京给皇上送贡品,你敢冒犯我这是欺君。”

    庭霜踹他一脚,道:“你爷爷的,吴王企图造反,封锁了云南全境,你以为我不知道。”

    看对方大惊失色,庭霜又说:“我知道,自然皇上也能知道了。我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滴,再不老实交待就死啦死啦滴。”

    送信的探子才不会被他唬出,拒不交待。晨光举起拳头,准备给他点颜色。

    庭霜制止他,拿了把菜刀,再拿根树枝,然后拿刀在俘虏脸上比划一下,然后把树枝杈子削去,一边削一边看着俘虏,转眼,树枝被削成一根棍,这是金庸大侠无偿提供的心理逼供法,很有震慑力。果然送信人被他的眼光看得发毛:“你要做什么?”

    庭霜拿着菜刀在他身上比划:“知道什么是人棍吗?就是把你削成一根棍,先削你的胳膊再削你的腿,然后切你鸡鸡,再把你身上所有突出来的东西全削掉,这就叫人棍。”

    俘虏面如土色,浑身抖如筛糠。

    庭霜又说:“你不用为我惊人的智慧和想像力而佩服,这是韦小宝首创。如果你不老实交待,我就开始削了,嗯,先削哪里好捏?”

    俘虏乞求地看他。

    “别用你那水汪汪的小眼睛看着哥,哥一恶心会手抖滴,万一削错了地方,多没面子啊。”

    俘虏咽口唾沫:“我交待我交待。”

    根据俘虏交待,接到撤藩令后,吴王一边表示拥护撤藩,一边拖延时间,派了多起密探四处活动,广西的南王,广东的尚王,福建的鲁王都是他煽动的对象,还送信给陕甘总督,贵州巡抚,黔西总兵,四川提督巡抚等等高官,以及各处亲朋故交,鼓动他们响应。

    这个俘虏负责在长平县附近活动,不料被庭霜识破。

    庭霜继续拿着菜刀在他脑袋上比划:“你是不是已经去长平县衙鼓动过杨县令了?”

    “是的。”

    “他答应了在吴王起事时起事响应了?”庭霜紧张地问。

    “是。”

    “混账。”晨光和庭芝气得痛骂。

    “先把这家伙押下去严密看管,杨县令那边我会对付他。”庭霜一挥手命人把俘虏押下去秘密关押。然后展开那匹绸缎,繁复的百蝶穿花中夹着一行行的英文花体字母,很难认。

    庭霜熬了一整夜,把这篇情报译成中文,显示的情况很紧急。

    “得赶快把这信送往京城呈给皇上。”晨光自告奋痛。“我去。”

    “不,我去。”庭芝也自告奋勇,“晨光大哥你留在这里帮大哥保护村里。”

    庭霜看着他,意思是你能行。

    “大哥,你相信我。”庭芝迫切地做思想工作,“你不是说读书人不能只顾死读书,不能光有学问不会办事么?你给我个机会,我一定想法子把信送到皇上手里。”

    庭霜考虑了一下,庭芝经过去年落榜挫折,成熟了许多,他又有眼光有计谋,应该给他个机会锻炼一下。

    庭芝收好书信,连夜动身。

    庭霜这里对付知县杨三立。

    杨三立本来不想见他,庭霜狠敲鸣冤鼓,说有紧急大事禀报,杨三立不得不在偏僻花厅接见。

    庭霜直接进入正题,道:“昨天我遇上一个人,他说他是吴王的探子,潜入内地策反朝廷命官,预备吴王起兵反叛时做内应。”

    杨三立听了手一抖,茶水泼了一身:“你,你说……”

    庭霜接过他手上的茶碗放小几上,脸上似笑非笑道:“杨大人可知我是怎么答复的?”

    杨三立镇定下来:“孟兄忠义孝悌之士,对此等大逆之言自然是痛驳。”

    庭霜摇头:“我的确是痛驳他,却不是为了忠义什么的。我只是个农夫,只求一家大小平安吃碗安稳饭能多多赚钱,大义什么的我不懂,我只知道,吴王起兵反叛必然一败涂地,身败名裂还有杀身灭族之祸。”

    杨三立冷笑:“果然是小农无知之言,吴王手握重兵,他本人又身经百战,熟知军事,手下五十万军队都是精兵强将,怎么会败?”

    庭霜哈哈一笑。

    “你笑什么?”杨三立生气问。

    “大人只知吴王手下兵马能征善战,却不知再善战的军队也得吃饭。”

    “你什么意思?”

    庭霜给他分析:“大军征战,粮草供给是个难题,两方交战与其说是拼战斗力,不如说拼整体实力,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诸葛亮六出祈山无功而返,不是他智慧不够,也不是他不会打仗,而是后方供应不足,以蜀国的整体国力不足以撑得起北伐定中原的大征战。大人请想一想,吴王以云南一隅之地供应大军征战,面对的是整个朝廷的力量,朝廷毕竟是正统力量,到时候动员所有资源和吴军拼消耗,耗也把吴军耗干了。”

    庭霜不知道怎么解释长期战争拼的是资源的道理,哪方能动员起最大的资源用于战争,哪方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毛爷爷的《论持久战》咋说的,别看日本鬼子武器先进军事力量强,但是它资源匮乏,说白了就是,你是资源小国,俺是资源大国,耗也耗死个你丫的。

    果然日本鬼子经不起长期战争消耗,急于求胜,陷入战争海洋拔不出脚来,直到灭亡。

    可是怎么让古代人领会《论持久战》的精神捏?

    这个他多虑了,杨三立也是饱读读书精通历史的学子,历史上只要中央政府对国家仍有控制力,地方政权反抗中央政权一般都没有好果子吃。细究原因,也是拼不起长期消耗的缘故,比如安史之乱就是这样。

    杨三立还不服:“你说的这些吴王深谋远略也能想到,他速战速决,不拼消耗挥军北上直捣京师,一举定鼎天下,到时候朝廷有何办法?”

    “哈。”庭霜不以为然。“杨大人可知朝廷最精锐的军队在哪里?”

    “当然是驻在京畿重地、拱卫京师保卫皇上的神武军。”这个问题很简单,任何国家都会把最精锐的部队布置在心脏地区。

    “吴王的军队再厉害,从云南打到北边,一路上消耗得也差不多了,每打下一个新地方他会损兵折将,还得分兵守护,到了京城也是强弩之末,您想这支疲兵北上京城对上全国最精锐的神武军,会是个什么结果?”

    这个结果也是可以想象到的,以前庭霜学历史时,学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居然派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北伐,就觉得姓洪的脑袋被门挤了,也不想想北方是清廷心脏地区,越是这个地方,防卫力量会越强。说到底他还是贪图眼前战果,不敢举全部兵力倾巢北上与清廷对决,缺乏战略眼光,结果白白葬送一支精兵。

    杨三立听他这么一分析,开始动摇了。

    庭霜又说:“我已经把那个探子拿下关在一个秘密地方了,他居然说他已经鼓动了大人在吴王起兵时响应,我痛骂了他一顿,我说杨大人是南宋杨统制再兴君的后代,对朝廷忠心耿耿,怎么会做这种叛逆之事为祖上蒙羞?再说,杨大人是饱学之士胸有谋略怎么会看不出吴军不成气候,怎么可能受你鼓动做那抄家灭族的事?那样做有什么好处?”

    “是啊是啊。”杨三立抹汗,说不出囫囵话。

    “就是嘛,我也觉得杨大人不会做这种事的。”庭霜对思想工作成果很满意,“所以,我来告诉大人,提醒大人警惕,早做准备。”

    “做什么准备?”人证落在他手里,杨三立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只能听他的指示了。

    这回轮到庭霜抹汗,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也没个准主意,也不知道省里的大员有没有被吴王鼓动成功的,现在只是压住杨三立不让他把整个县拖进去跟吴王造反,下一步嘛……

    当然要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先囤好粮食药品啥的。

    庭芝带着庭霜译好的书信一路急奔到了京城。

    京城仍是一片繁华,会试已过,考生们准备接下来的殿试,庭芝直接找到琴书,和他商量怎么办,琴书也觉得事情紧急,可是怎么把情报送到皇帝手里还是个问题,一国之君又不是街口卖肉的,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庭芝急问:“令尊大人呢?”

    “我爹被皇上派到福建册封闽王鲁之孝袭爵了。”琴书怕得要命,鲁家和吴王是一伙的,也是这次撤藩的对象,如果鲁王跟着吴王反了,那么沈在思在这个时候去福建宣旨根本回不来,说不定已经被扣押,搞不好被杀了也有可能。

    庭芝也不知道怎么劝慰他,拍拍他的肩,又问:“阮英大人呢?”

    “他是这次大考的阅卷官。”

    庭芝脸一垮,做考试阅卷官意味着几个月之内都要被隔离起来。再没有认识的大官可以面见皇帝。

    “我有办法,你等消息好了。”琴书有把握地说。

    庭芝疑惑,不知道他一个学子会有什么办法见到深宫中的皇帝。

    琴书自然是有办法的。会试已经结束,他又一次高中,接下来就有了殿试的资格。

    殿试是在皇宫内举行的大考,由皇帝亲自主考。宏伟的宫门洞开,考生们怀着紧张忐忑的心情进入皇宫前朝的保和殿,接下来皇帝升座接受考生叩拜。

    正要准备考试之时,琴书忽然出列叩首:“臣沈琴书有西南紧急军情,恳请皇上单独召对。”

    “好大的胆子,竟敢在这个地方捣乱,来人……”一旁的陪考大臣呵斥。

    皇帝纳闷,一听说有军情还是应请求单独召对。

    琴书把事情经过说了,皇帝眉头紧皱,问:“你说你的朋友带来情报上京?”

    “是的,因为考试不许带只字片纸,所以臣没有带来,请皇上召见他问个明白。”

    皇帝急命侍卫去沈府召庭芝入宫。

    庭芝报过家庭和姓名,呈上庭霜译好的军情,皇帝越看脸色越凝重,吴王已经整端了兵马,贮备了粮草,还软禁了云南巡抚,杀了反对他的朝廷官员,封锁了全境,什么一切平安的消息都是他派探子化妆成商人放出来的假消息。

    “既然吴王封锁云南全境,这个消息你是怎么得到的。”

    庭芝从容回奏:“是锦乡侯宝琪冒险潜入云南,掩护他的是一个英吉利商人的商队,他打探到消息送不出来,请那夷人译成洋文绣于锦缎之中带出,草民的大哥收到锦缎再译回中文,就是皇上现在看到的。”

    “你大哥居然会洋文?”皇帝很奇怪。

    “是。”庭芝也很奇怪,没法解释庭霜为什么会这些古怪的东西。

    皇帝已经相信了消息来源,沉思一会儿,从容道:“朕知道了,沈琴书,你回去考试吧。”

    琴书和庭芝面面相觑,不明白皇帝打的什么主意,到了这关口,皇帝还有心思主持考试?

    皇帝又转向庭芝,很和气地问:“看你口齿清晰,头脑敏捷,可曾读过书?”

    庭芝回奏道:“草民自幼读书,十四岁时通过府院三试中了秀才。”

    “那你学问不错,也参加过乡试?”

    “草民不幸,乡试时身体不适,最后一场没做完卷子。”庭芝说起来又想哭,如果不是他没把握住机会,现在他也可以殿试了。

    旁边的章廷敬接口说:“这是他运气不好,三年后再考就是了。”

    他看出皇帝有破格的意思,只是庭芝乡试落榜,会试没参加,直接参加殿试难以服人,这个例不能开。

    皇帝确有为庭芝破例的意思,看宰辅反对只好做罢,重新回到大殿举行考试。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大家的鼓励很鸡冻,说真滴看后台递减的点击心都冷啦,有些理解为毛不少v文坑了。

    被大伙一鼓励又温暖了一些,等这篇完结了俺要考虑下本的方向,内牛。。。

    地道战

    就在皇帝收到消息不动声色继续主持殿试之时,西南的吴王起兵了,同时和他一路的福建的鲁王,广东的尚王也跟着响应。

    跟着响应的还有吴王在四川湖北陕西的亲朋故旧,都是一些汉族将领,和满人有矛盾,对朝廷压制汉人心怀不满,所有矛盾一朝暴发,借此契机纷纷起兵造反。

    首先是贵州提督起兵响应,云贵总督一看事不对,带着几个人逃跑了。接着贵州巡抚总兵全部投降。然后四川巡抚提督总兵等官员也响应,吴王未打一仗,轻易占领云贵川三省。

    叛军占据西南三省后,吴王派大兵攻两湖,兵分两路,一路出四川攻陕甘,一种取江西。

    皇帝接到吴王反叛的消息心急如焚,表面上还是沉稳镇定照常举行殿试,一边加紧动作任命顺承王勒尔锦为靖寇大将军带着满汉骑兵开到湖南前线,不料天下太平久了,国家军队耽于逸乐久不操练,战斗力远不如吴军,刚一交锋就被打得乱荒而逃,溃不成军。

    在一边观风色做墙头草的汉官们一看阵势,顺风倒向吴军一边,长江两岸也出现了响应吴军的官员。陕甘提督王辅臣是吴王以前手下的总兵,和同僚满官有了矛盾分歧,索性也造了反,他手下的参将高成控制了豫北地区,伴随着战火四起,一些土匪乱党也趁机做乱,四处烧杀抢掠。

    伴随着坏形势的就是谣言,据说在长平县活动的匪帮有百来人,有说是上千人,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李东升一大早出村往城里送猪,不但猪被抢,人也被打得头破血流,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惧。

    庭霜虽然手里有火枪,晨光武功也好,但是只凭两人也保不了整个村子的安全,村里人很害怕,要求庭霜上县衙找知县求他派兵保护。

    庭霜心里嗤笑,你当封建旧军队是□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咩?还会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时候要这要那勒索无穷,还不得把人弄精穷,还不如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自保呢。

    庭霜虽然不赞成,但是却不过村人的期望,心想若不绝了他们的希望,只怕还对官府存着指望,自己不会开动脑筋想办法。

    去县衙见了知县杨三立说明请求,杨三立也为难:“要我派兵,哪里有兵,全省的兵都由提督统制,现在战火四起,没有战火的地方也要抽调壮丁支援前线顺承王的靖寇军。”

    “那该怎么办?”庭霜急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养了这么多军队不就是为了保护百姓吗?现在百姓遭难,让我们等死吗?”

    “那没办法,不要说现在很难抽得出兵来,就算抽得出来,那些兵搔扰地方也是个事儿。”

    庭霜被气得直翻眼,郑师爷劝他,不到不得已,地方官一般不请求上边发兵保护地方,因为官兵过境扰民太甚,而且现在战火四起匪徒做乱,分兵驻守也不是事。

    庭霜本来也没指望知县会同意他的请求,只得装了一肚子失望回村,召集全村的能人一起想办法。

    先声明指望官府派兵保护不可能,而且不划算,到时候官兵驻扎需索无度搔扰地方不说,调戏个妇女咱也没法子是不?

    官兵扰民由来已久,村人也知道请求官府派兵保护有利有弊,来了要接风,先孝敬一笔驻防费,走了要送行,再奉上一笔开拔费,至于隔三岔五的“劳军”自不必说,甚至下乡搔扰连吃带拿的当地百姓也不敢吭声,只是觉得有军队驻着可以壮壮胆,对叛军和匪徒好歹有个震慑作用。

    庭霜后悔开家庭学堂时没有教一点毛泽东思想啥的,怎么让这帮人意识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靠人不如靠自己呢?

    “乡亲们听我说。”庭霜开始进行思想教育,“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你看历史上那些闹出大动静的,不都是泥腿子吗?不要小看庄稼人的力量,只要团结起来,难道凭我们自己的力量还保不了自己的家园。”

    他的想法是练一支民兵,由自己人保卫家园,这个要发动群众。

    乡亲们吧嗒着旱烟思考着。

    村里的活宝老寿星卫显说:“没错,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要靠大家伙儿齐心,要有智谋,想当年,诸葛亮初出茅庐,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这……”

    孙生财说他:“哎呀,卫爷,咱合计正事,您怎么又说起三国了?”

    “哎,我这不是借古喻今嘛。”卫显自嘲,老头一开口,三句话不离三国。

    大家都笑起来。

    李昌富问:“上回你说把咱村的青壮召集起来,可是咱都是庄稼人,只会握锄把子,拿刀枪不中,土匪来了难道咱们得挖个洞躲起来?”

    庭霜笑起来:“就是这意思,在咱们自己的地盘上,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挖洞,匪徒或是叛军过来咱们藏在地道里,他也没法子伤害咱。”

    “好主意,挖地道。”大伙振奋起来。

    说干就干,全村男女老少齐动手,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挖地道。

    庭霜却并不满足开挖地道,《地道战》里咋演的,鬼子灌水放毒放火,把整个村都挖得惨不忍睹,毛爷的论持久战咋说的,“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的消灭敌人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

    庭霜铺开纸张划起了图纸,回忆《地道战》中看到的地道防卫方法,教村里人如何挖地道。

    “消灭敌人是保存自己是手段。懂了吗?”庭霜开始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就是说如果不能消灭敌人,只是藏起来,那是藏不住滴,再好的地道也不中用,我们要把地道挖的不仅能藏人藏粮,还要能打击敌人。”

    铺开图纸给乡亲们上课:“瞧,地道要这样挖,每家地道要联通起来,出入口要做好承隐蔽。在入口一侧挖洞,防钻,和水井连通起来防灌,安置活门板和陷阱,可以把匪徒引进来,关门打狗。这个地方,就是进村的必经之路上两边的临路房子开射击孔,我们藏起来打。”

    “好小子,行啊。”张大全重重地拍庭霜的肩,拍得他直呲牙。

    全村都振奋起来,连夜挖地道。

    庭霜还效仿抗战时期老百姓打游击战的方法,在村口四个方向放了消息树,只要有敌情就把消息树放倒,这个任务交给放牛娃和放羊的孩子们。

    “那晚上怎么办,消息树放倒也看不见。”孩子们提出疑问。

    庭霜觉得他考虑得有道理,于是做了几个哨子,分给村里的毛孩子们,说:“发现异常情况,比如有带武器的队伍什么的,就吹哨子,三声急哨代表有土匪来了,两声哨说明有陌生人进村,好生仔细着,干好了有糖哦。”

    其实不用他拿糖来奖励,孩子们也愿意为保卫家园做些什么。

    没多久,一伙匪徒进村庄抢掠,这伙匪徒是一帮无业游民和罪犯组成,趁着吴王反叛朝廷无暇顾及,四处抢掠作乱,又向参将高成投诚,接受招安,成了吴军的一部分,对于这种情况朝廷只是下令各地方办团练自保,以补正规军的不足,根本抽不出兵来保护百姓。

    在村口放牛的狗蛋站在山坡上看见这帮人,赶紧放倒消息树,村里人看见赶紧敲响村中心老槐树上挂的大钟,听到钟响,按照事先的安排,老弱妇孺躲进地道,男人躲在屋里或房顶上,抽冷子放暗箭,乡里人靠山吃山,也时不时上山打个山鸡野兔什么,箭法多少会一点,就连半大孩子打弹弓也是百发百中,张大全的箭法更是了得,基本上箭箭不空,其它人箭差些,一看没射中就赶紧躲入地道,藏好洞口,匪徒找不着人气得乱砸东西。

    庭霜用竹筒连起来,装上镜子摆好角度,可以在地道里看到上面的情境,看匪徒们乱砸东西很恼火,虽然农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那也是过日子的东西啊。

    庭霜抄起火枪准备给那家伙来一下,狗蛋和小栓提了个包袱爬出地道口。

    “哎,臭小子们,危险,快回来。”庭霜吼他们。

    狗蛋和小栓不听,麻利地爬上屋顶把手里用布包着的物件扔到土匪头上,又麻利地钻回地道。

    那大包扔出去,顿时飞出一群黑鸦鸦的东西,庭霜定睛一看,天哎,居然是一群马蜂,这帮混小子们是什么时候包了个大蜂巢回来了啊?还扔到人的脑袋上,果然小孩子的想象力很强大。

    庭霜向来注意保护儿童创造力,立马摸兜掏出糖球奖励几个小皮孩。

    只见那帮土匪抱头鼠窜,被刺得惨叫连连,屋顶上埋伏的人趁机用箭射倒几个。卫显家的小重孙二肥子也扔了个不知包了什么东西的泥巴团,土匪摸着脑袋哇哇叫。

    庭霜奇怪:“你扔的是什么?”

    “屎巴巴。”

    庭霜一头黑线,儿童的想象力不仅丰富,而且很彪悍。

    二肥子也伸出小手要糖,庭霜看那小爪上黄|色的可疑物质,一巴掌拍过去:“快去洗手,以后不许用这些屎巴巴雷。”

    匪徒们四面受袭,又被一群大马蜂包围,吓得晕头转向狼狈逃跑,连受伤的同伴也顾不上带着。

    “哦……”孩子们看见匪徒逃窜,高兴的嗷嗷叫着,排成队跺着脚高唱:“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

    女人们也很高兴,烙几张白面饼摊一张鸡蛋慰劳自家的男人和娃娃。

    庭霜高兴地也唱起来:“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主角忘词了,想听原曲戳下边)

    “你唱的是什么呀?”晨光笑得肚子疼,这家伙总是唱一些古里怪气的歌,不过他唱的村村户户地道连成片都是很有道理。

    匪徒们狼狈逃回去,匪首气得暴跳如雷,一个喽罗建议:“要不要报告高参将,请他带人马来剿灭这里?”

    “笨蛋。”匪首啪飞他,“他来了打下的地盘算谁的?”

    “老大说得对,一帮泥腿子还能翻啥天?咱要找别人打,地盘就不归自己了。”

    于是一帮匪徒定下半夜偷袭计划。

    作者有话要说:俺是这个星球坑品最好的人,谁敢怀疑俺坑了咬谁。。。哼哼╭(╯╰)╮ 哼

    地道战的五防,图没对好,看官要领会精神哦

    大乱将起

    没有月亮只有几点暗淡星光,夜深人静时分,整个村子都陷入一片黑暗寂静中,家家户户都没有一丝灯光,可见都已经进入梦乡了。

    百来人的土匪队伍悄悄地进入,光头匪首一看四周安静,得瑟地笑:“等我们杀一些人震慑其他人,再抢些粮钱,再多招些人,就可以占据县城了,到时候这一带还不是我说了算。”

    旁边喽罗立马摆出一副“大哥说得有理”的表情。

    匪徒先进入房子最好又离村口较近的李昌富家,踢门进去,只听里面一阵惊慌的声音,进去后却见里面空无一人。

    “他们肯定躲进地道了,上次我们白天来的时候,他们就是躲在里面暗算我们。”一个喽罗说,几个人上去一阵乱翻,很快在炕席子下面翻到地道口。

    匪首观察了一下,侧耳听听,然后一挥手:“先进去两个人看看。”

    两个喽罗听令下地道,过了一会儿喊道:“老大,这里藏着好些女人孩子,而且值钱的东西也藏在这啦,快下来。”

    匪首听了大喜,急命几个人下地道搬东西。

    等了好了一会儿,却只见下去的人不再上来。

    匪首觉得不大对劲,又不敢再派人下去,又下令:“灌水,淹死他们。”

    院门口就有水井,提了无数桶水灌下去,还是不见人出来,再派两个人下去查看,只听一声惨叫,再也没有动静。

    匪首气急败坏又下令:“用烟熏,熏死他们。”

    立即有人拿来火把柴草,朝着洞口放烟,正以为得计忽听外面惨叫连连,匪徒们急忙跑出去看,只见房顶树梢还有看不见的暗处射来阵阵暗箭,匪徒在明处,对手在暗处,立马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原来,匪徒们虽然定下半夜偷袭之计,但是如何瞒得过庭霜这样的万能穿越人,虽然学的是百无一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遍阅各种战争片还有征战天下的种马文又长混军事论坛,还能考虑不到这种小伎俩?想起电影《地道战》里鬼子夜袭的打法,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老寿星卫显也赞同地说:“这个不能不防,想当年,周公瑾夜袭曹营……”

    “哎哟,您老又说上三国了。”他孙子卫双全打断,“咱们在合计晚上怎么办。”

    庭霜分派人手,村口分四个方向,分头安排人手分成几班巡夜,有动静就吹哨子。

    庭霜手里只有一支单筒望远镜,只能给一处使用,而且在晚上也不好用,好在可以发动群众智慧,在地下埋了空竹筒,连接起来一直通到村里瞭望台,值夜的人趴在上面听到异常动静就可以吹响紧急哨子。

    土匪一进村子就被发现,值夜的乡人吹响哨子,按事先安排,女人孩子老人都躲进地道,有匪徒进来,放下活板门关门打狗,把那家伙先制住,刀架脖子上让他把上面的同伙喊下来,下来后躲在掩体里一枪扎死一个,其它的一个个消灭在地道里。那个地道口自然是故意暴露的。

    地道通着水井,灌进去的水又流回井里,烟火也顺着排气道散出去。箭法好的人拿着弓躲在地道射击口抽冷子射击。匪徒们找不到人,还被藏在暗处的乡人放冷箭,恼羞成怒的放火烧屋。

    这下子村里人火了,这是自己的家园,居然这样被烧毁,气得挥着柴刀锄头出去拼命,庭霜也火了,看见火光中那个光头肥胖的家伙非常嚣张,抬手对着他的脑门就是一枪。

    黑夜中一声巨大的枪响吓坏了众匪徒,再看老大已经被打了个脑袋开花,登时乱了阵脚。村里的男人们看见精神大振,怀着满腔怒火挥着柴刀樵斧和锄头照着匪徒一阵砍杀,本来这些庄稼汉都很淳朴,没想过要杀人的,庭霜带了个头,他们也被激起了血性,挥舞武器冲向敌人。

    老人孩子和妇女们都躲在地道里,大部分粮食还有贵重物品也藏在地窖,男人们没了后顾之忧,仗着熟悉地形只管放手砍杀,很快匪徒扔下几具尸首狼狈退却。

    取得胜利后,乡亲们赶紧灭火,然后检验战果,从几个受伤的俘虏口中得知那个被庭霜击毙的光头是他们的老大。

    大伙非常兴奋:“把他们的头子都干掉了,看他们还敢来。”

    “是呀,大少爷你好棒,把他们的头儿都宰了。”平安乐得眼睛眯起来,崇拜地看着他。

    庭霜脸上直抽抽,手心脊背都是汗,虽然他喜欢yy征霸天下虎躯一振震慑对手,可是要在别人的尸体上建功立业,他还是不能坦然。

    他没有杀过人,做梦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杀人,可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他真的杀了人,对于受过现代法制教育的人来说,就算对方是匪徒,但是未经审判就将其击毙,心里还是有些不自在。

    可是在别人眼里,这家伙敢杀人,可见胆量非凡,跟他干不会错。

    “就是,大哥,你把村里男丁全召集起来,我们自己保护自己。”

    “对,你领着我们干吧。”

    庭霜看着面前满怀期盼和信任的乡亲们,抹汗,他只是想做个太平农夫,种地吃饭做生意赚钱,却没有料到会杀人,更没想到会组织一支小军队。嗯,有个戏(沙家滨)不是这样唱吗?

    “想当年,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有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呸呸,这是什么词啊?

    形势象一只看不见的手,他不但生意越做越大,还拥有了一只几十人的小队伍,下一步怎么办?

    庭霜看了一眼横在地上的光头匪首,心里抱歉:“别怪我,哥们,大黑天谁叫你脑门子那么亮来着。”

    “把这些俘虏和尸首都送到县衙请知县大人来处置。”

    其它饱受匪徒残害的村子听说散花村打了两场漂亮的地道战,成功震慑了匪徒保护了自己的家园,乡人们动了心,受到了鼓励,也来学习怎么挖地道,庭霜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倾囊传授,又召集十几个村子搞联防,把外围的那些村子联合起来,力量更大。

    用毛爷的话来说,团结就是力量。

    还是老活宝卫显的话更容易让人乡亲领会精神:“想当年,刘备打曹操就是联合孙权,联合起来才能……”

    别的人不敢接茬,卫老头一“想当年”没有半时辰不会结束,如果有人接话茬,话匣子更合不住。

    长平县外围的几个村子依靠地道还可以自保,但是并不能挽救越来越坏的局势,吴军和顺承王尔锦的靖寇军在湖南一场恶战,突破了朝廷军的防线,朝廷军措手不及,几处各自为战,军需也没跟上,竟让吴军长驱北上直到长江边。

    杨三立看了最新的军报吓得脸色如土,把庭霜找来商量。

    “你看,这该如何是好?现在西南半壁易主,天下群起响应,你现在还认为朝廷肯定会胜利?”

    “当然。”庭霜不加思索说,“西南半壁丢了,可是苏浙财富地区没丢。表面上看是天下响应,其实他们的联盟并不牢靠,吴王鲁王尚王南王几个藩王都各自有小算盘,只要朝廷打个漂亮仗,墙头草们就会倒向朝廷这边。”

    杨三立听他这样分析觉得在理,他们当官的对于国家哪个县肥哪个县穷哪个缺份好早就研究过,天下最富饶的地方莫过于江苏,江苏最富的就是苏松太地区,苏松太收入比杭嘉湖好,杭嘉湖一年赋税又胜过西南任何一个省,叛军占的地方大,但是最富饶的江浙地区还在朝廷控制下,也就是说如果长期拼消耗,朝廷还是有胜算的。

    “可是……”杨三立还是害怕,“吴军已经打过来的,一过长江就直奔京师了。”

    “不用担心。”庭霜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上回不是说了么?他打过来正对上朝廷最精锐的神武军,他没有好果子吃,等吃了败仗,形势就会倒向朝廷一边的。”

    杨三立想想也是这个理,长江以北接近朝廷心脏地区,驻有重兵,吴军过来没有好结果。

    “可是,你想到的吴王也能想到,他要是停下来,不打过来停在长江南岸怎么办?”

    “那好办,就抄他后路呗。”庭霜觉得这很简单,抗战时日本鬼子打过来,越往里深入战线拉得越长,然后我军在敌后断他的粮道乱他的后方,前后夹击揍得小鬼子哇哇叫。

    “对啊。”杨三立眼前一亮,吴军过长江则对上最精锐的朝廷军队,不过长江朝廷军可以抄他后路,总之没有好果子。

    没想到这个农夫对天下大局分析得如此透彻,看来他的品级也不是只凭运气挣来的。

    庭霜一边组织农民自保,一边密切注意京里和南边的局势,齐重煜来信讲了京城的情况,经过初期的慌乱无措,皇帝已经指挥有度,囚禁了吴王的质子逼吴王投降,还分头对几个藩王分化瓦解,朝廷有不少人建议迁都撤出关外,皇帝顶住压力守在京城坚决不肯后撤。京城在皇帝的从容坐镇下一切如往常一般热闹繁华,皇榜已经放了,沈琴书高中探花,风光无限地跨马游街,他和庭芝自告奋勇请命上前线帮办军务,皇帝已经答应了。

    庭霜接到信气得骂了一句:“他妈的兔崽子,翅膀长硬了。”

    先前接了庭芝的信,说和琴书一起呆在京城,他还很放心,觉得两人呆在京城很安全,没想到庭芝这小子学会骗人了,一边在信上说留在京城,背地里又请缨往前线去。庭辉看他生气,劝他:“庭芝两个年轻气盛一方面是想建功立业,一方面也是为了他们的未来着想,如果他们立了功,得了皇上的宠信,在沈家那边就可以硬气了。”

    庭霜无奈地叹气,庭芝和琴书在为两人的未来拼命,而宝琪还远在云南敌境不知道是死死活,每每想到这里,心口就隐隐作痛,百般牵挂千般担心如看不见的蛛丝缠得喘不来气。

    正如杨知县所料,庭霜这个农夫能想得到的,吴王也能想到,如果打过长江就会接近朝廷心脏地区,遇到的抵抗力量会越来越强,如果败了,观风色的那些人肯定会背叛他。所以他下令吴军驻扎在长江南岸。

    庭霜听到消息,自觉得意,看,果然不出老子所料吧,吴军不敢过来。至于趁乱抢油水的匪徒不用担心,庭霜组织村里的青壮年组成民兵队伍练兵,至于怎么练兵他没有经验没练过,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看古今中外的战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兵贵神速,只要能抢先敌人一步占据有利地点就可以取得胜利,这和做生意要抢先一步占领市场有相通的道理。

    所以他练兵的原则是锻炼快速反应能力,说白了,就是练跑步,扛着武器粮食跑二十里,最初不要求跑这么多路还要保持战斗力,能跑下来就行了。晚上还练习紧急集合,三声哨响以最快的速度集结起来。

    乡民经常上山背山货,还要把地里打的粮食背回家,负重不成问题,但是在负重状态下跑步就有些难度了。庭霜引诱他们:“现在练好了,等到逃命的时候就可以跑得快了。”

    晨光听了一头黑线,只有教人杀敌的,哪有教人逃跑的。庭霜却振振有词,先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嘛,况且他建这支民兵队伍并不是想占地盘当军阀,只是想保护家园,不赞成乡亲送命。

    可是,吴王老j巨滑,自然不甘心这么停在长江南岸,他这一停下来,朝廷可以缓过劲召集所有力量对付他,所以不能拖,他一边写信给朝廷要求释放被扣在京里的人质,也就是他的长子和长孙,一边鼓动北边的老部下作乱,扰乱朝廷的心脏地区。

    陕甘提督王辅臣在北方起兵响应,他手下的总兵高成也拉起部队跟着反叛朝廷,第一个要拿下的地方就是长平县。

    长平是大县,也是产粮重地,拿下这个地方,可以作为据点向朝廷军施加压力,可是朝廷除了下令各地方办团练自保,居然抽不出可用的军队来保卫。

    做为一县长官,杨三立急得头发要白了几根,召集乡绅们想法子,尤其是寄希望庭霜。

    庭霜也有些紧张,他现在手里有几百人的小军队,可是都是些未经操练的农民,连象样的武器都没有,依靠地道对付一些土匪也罢了,可是要对付正规军队他也没把握。

    局势越来越严峻,高成的叛军攻下开封接着开往长平,长平城里乱成一团,一些驻守的士兵也没心思守城,差役也没心思巡逻,只寻思着打起来怎么保命。

    庭霜把家里所有铺子除了药店,其它的都关了门,又将女眷移到山上藏起来。把家里安排好,时不时上城头巡视,只见士01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