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上门女婿养成记 作者:金多
r “都是圣人的徒子徒孙,去书房描红去吧。”
张铁是个自来熟的,拉了李豆豆就一口一个兄弟叫着,金家三哥儿一把拉住张铁另外一只手,笑道:“我们一块儿去念书。”
张铁黑黑的面庞绽开笑容,重重的点点头:“好。”
书院新开张,也就十几个孩子在一块儿叽叽喳喳,孩子们脾气秉性各不相同,离开父母到了陌生的地儿还有些不适应。
金善人的这块儿荒地原本就大,盖起了书院之后,给学生们住的屋舍就有三十六间。
奈何今年只有十几个学生在书院读书,一个学生一间房还富裕二十多间。
金善人也不在意,让孩子们住得好点儿,也有利于读书进步。
他和青山县家里有点闲钱的富户商议了,每年每家贴补先生点儿银钱。
毕竟书院里虽然让学生给先生束脩,但考虑到孩子们的家庭条件,也只是让淡淡的给点儿,过过明面罢了。
学生们只要带点粮食来就好。
金善人想的周到,还特意雇了个老妈子给先生和学生们做饭。
学生给先生提供束脩之后,把自己的口粮交到大灶上,老妈妈统一安顿一日三餐。
金善人每月还出二十斤白面和五斤肉,一月一顿肉包子,算是给这群孩子们改善伙食。
也和他们的家里说妥,哪个娃娃将来有了功名,多出些银钱把这书院继续办下去。
在外面见过世面的金善人认为,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没事儿除了念叨他家三哥儿外,也没少唠叨这些孩子们。
反正而今他闲的没事,整日往书院逛逛,美其名曰闻点儿书香墨香。
万一给他肚里熏出点墨水,也写个诗做个对什么的,谁还不能有点理想?
万一见鬼了呢。
书院的小伙子们在一起念书,难免磕碰,今个好了,明儿几个掐起来了都是常事。
老先生是从外乡请来的,惩罚措施就是打手心,背书和抄写,俗称老三样儿。
教室里,先生端着鼻烟壶,和十几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一起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
这天金善人也来了兴趣,跑到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在念书的时候,扭脖子幅度过大,一下子给扭伤了。
不敢吭声怕耽误了同学们读书,他直着脖子深一脚浅一脚回家找推拿师父来正脖子。
金善人这一扭伤,就开始不大去书院了。
他还挺迷信,以为圣人怪罪他有辱斯文。
金善人不来书院捣乱,学生们渐渐原形毕露,当着先生一个个规规矩矩,背地里调皮捣蛋。
好在书院外面就是荒地,除了荒山水洼没什么人家。
当初阴阳先生也说了,这块儿荒地煞气重,建成书院还能压一压青山县的煞气。
一群男娃娃阳气最重,在这儿集中起来读书,也是造福乡里的好事。
金善人脖子好了以后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他不顾年迈外出学习造纸。
在青山县雇了不少工匠生产纸张,往外卖能赚些钱。
书院的孩子每人按月供应一些,让他们自己出钱买一些。
先生若是夸哪个孩子文章好,金善人不吝奖励。
从笔墨纸砚到衣服鞋袜,不给青山县供出一个举人老爷,金善人誓不罢休。
张铁算是书院里最勤快的孩子,他和几个强壮的轮着挑水回来给老妈妈做饭用,再担满两个大水缸,留给先生和同学们洗漱。
读书人重仪表,仪容不整是要受罚的,这群孩子来书院之前都是些乡下小子,没几个按时洗脸洗脚的。
先生每天晚上蹲院里监督,看不见这群小子倒洗脚水是要责骂的。
夏天还好说,冬天要取暖,好几个小子商议着凑合一下一个屋里住,生火容易,人多还暖和。
李豆豆平时性子不算孤僻,就是不肯和同学共居一室。
大伙儿也由着他去,张铁力气大,没少了往回砍柴火,不理同学们背地里议论李豆豆假清高。
张铁见李豆豆的穿着打扮,应该家里条件还不错,而且他房里还有个炭火盆,休沐过后会带些木炭回来取暖。
但不管如何,他还是经常分给李豆豆一些柴火,也算是他的小小心意。
就这样一来二去,李豆豆和张铁就慢慢熟了起来,关系也好了起来。
书院里,一群男孩子衣裳裤子坏了,能坚持的等着休沐回家找各自娘或是姐姐嫂子们缝补。
实在坏得有辱斯文,就麻烦做饭的老妈妈缝。
只是那老妈妈年老眼花不算,耳朵还背,半天听不见说得是什么。
逼得这群男孩子开始学着简单的缝补。
还别说,平常不出众的李豆豆针线不错。
几个男孩子发现他经常给张铁缝补那上山砍柴穿的破夹袄,渐渐这群小子们开始厚着脸皮求他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