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重生小地主第69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小地主 作者:biquges.us

    午从私塾回来,饭桌上就多了一道炒的香喷喷的麻蚶子炒韭菜。

    春末夏初,正是生发之际,麻蚶子炒韭菜是既美味,又顺应节气的一道养生菜。

    赵氏和连叶儿也留下来一起吃了晌午饭。虽然上房也买了蚶子,但是那多半盆的蚶子,挖出蚶子肉来,那么一大家子人,轮到赵氏和连叶儿,也就是尝个味道。在连蔓儿家,她娘俩却可以随便吃。

    “那麻蚶子,是秀娥嫂子张罗要买的。秀娥嫂子自己还出了钱。”一边吃蚶子,连叶儿一边告诉连蔓儿道。

    “秀娥嫂子出了钱?那吃的时候咋分?”连蔓儿问。

    “以前咋分估计还咋分,就是秀娥嫂子能多吃点,她不怀着孩子那吗。”连叶儿道。

    “老连家的门风要变了。”张氏就道,“我和她三伯娘那时候,怀了身子,啥都和平时一样。我们也傻,不知道自己张罗点吃的。她姥姥后来就跟我说,后悔把我嫁这么老远,这要是离家近点。想吃啥还能跟她说。”

    “娘,你这是吸取你自己的经验,才把我姐定的这么近吧。”连蔓儿就笑道。

    “那是。”自家人说话,张氏也没什么顾忌。

    “枝儿这婆家我看人挺好。以后肯定不会委屈了枝儿。”赵氏就道。

    “嗯,家兴他娘是不错。”张氏点头道,看赵氏不怎么夹菜吃,就又忙道,“她三伯娘,你多吃点菜。咱这回蚶子买的多,往饱里吃都没事。……叶儿。你也多吃点,别外道。”

    “四婶,我吃着那。”连叶儿就道,“我和我娘也就在四婶这能吃着蚶子,家里买的,我们是吃不着。我奶他们肯定是今天晌午吃蚶子。”

    庄户人家,难得吃一点好的,一般都是选人都在的时候吃。

    “要是晌午吃。你和三伯娘是吃不着,可二伯、三伯、二郎哥、三郎哥他们不也吃不着吗?”连蔓儿就道。

    自从赵氏来铺子里干活,也在铺子里吃饭后。她回家吃饭的时候,周氏分给她的食物就更少了。

    “家里口粮不够,再说咱家有啥好吃的,你再那铺子里多吃几口,就啥都有了。”周氏还曾经对赵氏这么说过。

    再后来,连叶儿在铺子里吃饭的时候多了,周氏对连叶儿也是如此。恨不得她们娘俩在铺子里吃一顿,就顶三顿,回家不再吃饭。

    按连家惯常为周氏开脱的话来说,这并不是周氏心眼不好。周氏只是心眼小,想为家里节省些口粮。

    周氏舍不得媳妇和孙女吃,却还不至于不给儿子和孙子们吃,尤其是里面还有连守义和二郎,人家还都在山上干活给家里挣钱。

    “那还不简单吗,奶肯定得给留菜。等傍晚吃饭的时候。就留那一盆,肯定得摆咱爷那一桌上,我和我娘轮不着吃的。”连叶儿道,“这也不是第一回了。”

    连蔓儿哦了一声,明白了。

    吃过了晌午饭,连守信将一桶桶的麻蚶子都提到铺子外面一棵大树下,张氏、连蔓儿、连枝儿、五郎、小七都搬了板凳,拿上盆碗,出来坐到树下开始挖蚶子肉。赵氏和连叶儿也没有走,留下来帮忙。

    挖出来的蚶子肉,就被连蔓儿放在草垫子上,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临近傍晚的时候,等五郎和小七又从私塾回来了,一家人背后的蚶子壳已经聚集成了一个小丘。连蔓儿就拿了一个小盆给小七,又数了几枚铜钱给他。

    “去豆腐坊买三块豆腐。”连蔓儿对小七道,“咱晚上吃蚶子炖豆腐。”

    小七欢呼一声,抱着盆子就跑了。

    “慢点,小心点脚下头。”张氏在后面不住地喊,“买完直接拿回家,不用过来了。”

    “哎,知道了。”小七答应着,跑远了。

    蚶子肉都挖完了,连蔓儿捡了一小盆留作晚上吃,其它经过这半天的暴晒,已经半干,都收进铺子里,打算第二天接着晒。

    晚上一家人又包包地吃了一顿蚶子炖豆腐,就聚集在一起闲话家常。

    “那些蚶子干……”连守信就提起了蚶子干的话题。

    “爹,这些天,你有没有觉得咱家炒菜做汤啥的,都比以前好吃了?”连蔓儿开口道。

    “是啊,前几天我不就说了吗。咱这开了铺子,别的先不说,你娘和你们这炒菜的手艺,就明显见长。就枝儿定亲那天的菜,和正经厨子做的不差啥。”连守信就道,很为妻儿的本领自豪的样子。

    “爹,你再好好回味回味,仔细说说呗。”连蔓儿亮晶晶的眼睛看着连守信,显然是想听到更多夸赞的话。

    “那些鸡鸭鱼肉就不用说了,咋做咋好吃,就是那炒的小油菜,还有咱平常吃的小白菜汤啥的,经你们的手做出来,就多了股鲜亮味。”连守信想了想,就说道。

    连蔓儿就笑了起来。

    “爹,那可不是全靠我们做菜的本事,……是我们在里面加了东西。”连蔓儿就道。

    “加了啥,我咋没注意到?”连守信就问。

    “虾皮。”连蔓儿起身看了看,外面没人,这才坐回到炕上说道。

    这个年代,是没有诸如味精、鸡精这样的调味料的,而他们又不是大户人家,每天都能熬高汤,为了饱口福,让饭菜更鲜美,连蔓儿就动起了脑筋。

    买回来的虾皮,晾的干干的,然后磨碎了,做菜的时候当精、味精那样放一点,既能提鲜,又保证了健康。

    这也是为什么,连蔓儿家的虾皮吃的特别快的缘故。

    “啊,是这么回事啊。”连守信恍然大悟。

    “这可是咱的机密,谁都不能告诉。”连蔓儿环视四周,正色道。

    一家人都点头。

    “爹、娘,你们想想,这虾皮粉提味的效果就这么好,那要是换成比虾皮更好吃的蚶子那?”连蔓儿看着一家人,缓缓地说道。

    “这还用说吧。”连守信笑道。

    “对,”连蔓儿点头,“所以,我打算把蚶子肉晒成干,然后磨成粉,以后炒菜做汤,咱就放这个提味。……咱家自己吃这不算啥,我想,把这东西用到咱铺子里的吃食上。”

    如果铺子里的吃食更加鲜美,那么就会招来更多是食客,带来更多的收入。

    一家人都兴奋起来。

    “姐,你让卖蚶子的大叔下次来到咱铺子里,是不是那时候就想好了?”小七问。

    “嗯。”连蔓儿点头。她是打算自家先试吃,等确定了配方,要在铺子里应用的时候,就要大量进货了。

    “咱的新铺子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就等好日子搬过去。我打算搬过去的第一天,就用上蚶子粉,争取一个开门红。”连蔓儿的两只眼睛亮晶晶地说道。

    “这个好。”连守信道。

    “就是蚶子肉晒干不易。”连枝儿道。

    “咱有火炕。”连守信道。

    “对啊,咱有火炕。”连蔓儿也笑了。万能的火炕啊,真是好物,连蔓儿很想喊一声火炕万岁。

    当天晚上,一家人就在早点铺子的火炕上,开始烘干蚶子肉。等将蚶子肉烘干了,连蔓儿又忙着将蚶子肉切碎,又放进罐子里,用捣子将其捣成碎末。

    蚶子粉和虾皮粉按照不同的比例,调出来几份,分别放进灌汤包的馅料中,包了几个包子出来,分别做上记号。大骨汤里,也是如法炮制。

    等包子和大骨汤熟了,每一样每个人都分得了一份,进行品尝,然后进行投票,哪一样得到的票数最多,就将采纳其相对应的配方。

    这是关系到她们的铺子以后生意兴隆的大事,一家人都非常认真,最后的投票结果,其中一份全票赞成。

    其实她们早点铺子现在的生意,已经相当的兴隆了,灌汤包子也卖的越来越好,连记包子的美名传了很远。但是连蔓儿并未因此而满足,固步自封,总有一天会被超越,只有不断地改进配方,做出更加美味的美食来,才能巩固和吸引更多的顾客,让她们财源滚滚。

    连蔓儿捏着选定的配方,这个配方,她还会不断地改进,做为她们发家致富的强大保障。

    “姐,这么好的东西,是不是该有个名字。”小七喜滋滋地道。

    “当然。”连蔓儿点头,“就叫鲜汤宝咋样?”

    …………

    送上一更,稍后有二更,求粉红支持。

    …………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一十一章 新铺子开张

    第二更,求粉红。

    ……………………

    鲜汤宝问世,并将作为连蔓儿一家致富的秘密武器,连蔓儿又不厌其烦地把保密的重要性说了又说,一家人都不是傻子,也懂得这件事非同小可,都发誓绝不会跟任何人提起。

    转天,那位卖麻蚶子的大叔又来了。因为是从渔村出来,直接奔的三十里营子,所以他上午就到了,先将王举人家要的蚶子送过去,他就来了连家的早点铺子。

    连守信将人请进铺子里说话,他们这才知道,这位大叔的名字叫做韩得宝。

    唠了一会家常,就开始说正题。

    “老韩大哥,我们打算从你这多买些麻蚶子,”连守信对韩得宝说道,“除了麻蚶子,要是你们村里有好虾皮,我们也打算买。”

    那天连蔓儿家一下子就买了一百多斤的麻蚶子,韩得宝已经将他们当做了大主顾,听连守信这么一说,他更高兴了。

    “太好了。……麻蚶子你们要多少,我就给你们拉多少来。保证新鲜,我们都是天没亮就捞来了,一刻工夫都不耽误,马上装车往你这送。我这一天一车要是不够,我再给你找一辆车,两辆也行。……虾皮我们那也有,都是好的,有干货铺子的人来收,你们要是要,我也给你们送来,价格啥的,就着他们收的价格给就行。”韩得宝道。

    因为交通不便,而且虽然有冰块保鲜的手段。不过那是只有大户人家才用的起的,渔民们打捞上来鱼虾,销路很不好找。像韩得宝这样自家有马车,还能走乡串镇地多赚些钱,那些没有马车的人家,只能将鱼虾晾晒成干,便宜卖给来收货的人。

    就像连蔓儿前世曾经看过的新闻。说是某个年代,某个靠海的地区穷困的,只能顿顿吃大闸蟹充饥。连蔓儿当时还想过。她好想顿顿吃大闸蟹充饥,不过也就是想想。如果没有别的饭菜,真的顿顿只能吃螃蟹。那也是相当的痛苦。螃蟹性寒,尤其是对于女孩子,真顿顿吃起来,那后果可不太美好。

    “韩大叔,我们要的量大,那这麻蚶子,是不是也给我们便宜点。”连蔓儿就道。

    “这麻蚶子价格已经够低的了,”韩得宝苦着脸道,“也就是我们有车的人家,趁着空闲拉出来几车。这披星星戴月亮的,也就是挣俩辛苦钱……”

    韩得宝说的其实不错,但是连蔓儿相信,麻蚶子还是有降价的空间的。

    果然……

    “就是便宜,也便宜不了多少。”韩得宝见连蔓儿等人都不说话。马上就道。

    “这样吧,韩大叔,三文钱两斤,我们要九百斤,你分两次、三次都行,隔三天给我们拉来。要最新鲜的。虾皮先要二十斤。以后两三个月,你给我们送一次虾皮。……要是还有啥当季的鲜货,你也拉来给我们,到时候生意咋做,咱再商量。”连蔓儿就对韩得宝说道,“麻蚶子今年过季了,明年我们还会买,到时候还是从你这买,数量上,只会多,不会少。”

    “老韩大哥,你也看见我们的铺子了,你保证货新鲜,这以后咱肯定是常来常往。”连守信也说道。

    “行,啥钱不钱的,我就交下连掌柜你这个朋友了。”韩得宝想了想,就痛快地道。

    这两天他在几个村子里卖麻蚶子,对连记的店铺也听说了一些。能交下这个主顾,那他以后就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就算每一斤的价格低一点,只要连记要的量多,所谓薄利多销,他就能多赚。

    “我们一起出来的几个人,他们都嫌远,不往这边来,就我来了。我这来的还真对了!”做成了一笔大生意,韩得宝有些得意地道。

    约定了下一次送货的日期,韩得宝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连蔓儿一家却忙碌起来,她们要准备新铺子的开张。早点铺子的生意越来越好,就算不考虑旧铺子的房子的归属,增加的人也让旧铺面越来越拥挤。

    为了新铺子的开张,连记又另外雇佣了两个跑堂,一个在厨房帮工的媳妇。五郎和小七不需要再在铺子里帮忙,连守信也不用亲自跑堂了,他真正做起了掌柜的行当,并兼做收银。

    张氏依旧在厨房领着人干活,不过新雇用了杂工,也让她轻省了不少。

    连蔓儿依旧在后面做账房记账、掌管钱财。

    在选定的吉日良辰,在一阵鞭炮声中,连记的牌匾被从旧铺子的门首摘下,由连守信亲自挂到了新铺子的门首。

    王幼恒、鲁先生、武掌柜、里正、连老爷子、老黄、吴玉贵、吴玉昌等人被请了来,当做嘉宾。另外,让村人睁大眼睛的是,王幼怀也出现在嘉宾的队列中,就站在王幼恒身边。

    这是连蔓儿的主意,她请王幼恒做说,让连守信准备了几样礼物,给王举人的太太上寿,另外写了一张帖子,请王举人参加他们新铺子的开张宴席。王举人接了帖子,就将连守信请了进去,说了几句话,就说他没有时间,答应让他的儿子王幼怀来参加连记新铺子开张的宴席。

    王举人这么给面子,当然不仅仅是王幼恒的缘故。

    新铺子开张,楼上是为嘉宾准备的席面。楼下,照常营业做早点的生意。为了增添彩头,当然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这一天实行优惠,灌汤包买三赠一。另外每一位进店就餐的食,都能获赠一小碟炒时蔬。

    灌汤包的馅料里,炒时蔬里,还有铺子卖的汤和粥里,都放了鲜汤宝。

    这一天的生意,连蔓儿不求赚钱,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加过了鲜汤宝之后的美食。她相信,这些人品尝了这一次之后,以后吃同类的饭食,都会将连记作为首选。

    “这包子的馅料又改进了?”楼上,王幼恒咬了一口包子,立刻就道,“又比以前的鲜了,好。”

    其他的人尝了包子,也都连连点头。

    楼下,连记的熟们当然更喜欢这宽敞的新铺面、崭新的桌椅,还有崭新的盘碗筷子。为了新铺子的开张,连蔓儿可是很舍得投入的。

    等汤粥入口,更是有好多人夸赞起来。

    “也怪不得人连记的生意好,你看人家这汤多鲜。”

    “真是,今天这汤比以前的鲜。……伙计,再来一碗汤。”

    “人这家做生意厚道,就这馒头,分量足,从来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连掌柜人家干净,吃进嘴的东西放心。”

    忙碌了多半天,连蔓儿坐在里屋的炕上,看着比原来大了一倍的新钱匣子,依旧装不下,落了一炕的铜钱,眼睛笑的弯成了两道月牙。

    “哎呀妈呀,这是多少钱啊!”张氏站在地下,喜的有些呆住了。

    “两千二百八十五文。”连蔓儿不用看账本,就将数字说了出来。因为今天有各种赠送,刨除各种本钱之后,今天的利润差不多有一千五百文钱。

    “那不是一两五钱银子!”张氏一屁股坐到炕上,带着些做梦的神情道。

    “我也没想到,今天来的人可真多。”连守信也坐到炕上,说道。

    “爹,原来咱的旧铺子铺面小,有那有钱的人想来吃,嫌里面挤,还有嫌铺面不体面的。咱现在的新铺子,够大够敞亮,也足够体面,那些人就愿意来了。”连蔓儿道。

    “嗯,是这个理。”五郎点头。在镇上的私塾念了这些天的,五郎接触的人面广了,知道的事情也更多了。

    “咱今天不有优惠吗,来的人肯定多,明天就不知道了。”连守信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爹,你就放心吧。今天尝过了咱铺子里的吃食,怕是以后他们就吃不惯别人家的了。一传十、十传百的,咱铺子里的人,只能越来越多。”连蔓儿就笑道。

    “对,咱可有宝贝,鲜汤宝。”小七看见没外人在场,就小声地道。

    可不是,别看这小小的鲜汤宝,今天的尝试足以证明,它将成为连记财源滚滚的有力保障。

    高兴过后,一家人又开始商量以后的打算。

    “旧铺子那边,租约还没到期,就用来存放东西吧,那里屋的炕,还能烘干蚶子肉啥的。”张氏道。

    “咱新铺子这边,除了卖汤粥、馒头、包子,咱还做点别的菜卖不,老黄还说让咱上炒菜啥的。”连守信道。

    “暂时还是这些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咱现在还是早点为主。买包子的,咱不是有几道小菜吗,这现在就够咱忙活的了。咱以后看情况,再说。”

    “不过,我的意思吧,咱这铺子的吃食,在精不在多。”连蔓儿道。

    “这话对。”五郎点头,“咱铺子的地点在这,主要还是给山上的人供应早点,要增加更多的炒菜啥的,还是以后看情况。”

    “这马上就快端午了,咱做点粽子,卖几天咋样?”连蔓儿翻了翻身边的大黄历,说道。

    ………………

    第二更,求粉红支持。粉红给力,稍后会有三更哦。

    ………………………………

    推荐弱颜完本《最妖娆》玄幻版我的野蛮女友,不到五十万字,长短适中。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

    号:2184407(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一十二章 粽子

    第三更,求粉红支持。

    ………………

    过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不分地域,共有的习俗。来山上做工的人,远离各自的家,没办法吃上应节的粽子。她们的铺子里如果在端午节做粽子卖,肯定能赚上一笔。

    “这个行。”连守信和张氏异口同声地道。

    虽然吃粽子是共有的习俗,但是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吃的粽子是不一样的。南方大都吃的是白米粽子,也就是用糯米包的粽子。但是北方就不同,比如连蔓儿所在的三十里营子,这里并不出产大米,更不出产糯米。虽然也有富裕人家过端午节的时候,会买糯米来包粽子,但是大多数的庄户人家,包括城镇的民,吃的都是黄米粽子。

    黄米粽子,就是用本地产的大黄米包的粽子。大黄米是用糜子磨的米,这种米磨成面粉,到了冬天就可以用来包饽饽,也就是粘豆包。

    本地产的大黄米,比外地运来的白糯米要便宜许多。

    那么她们铺子里要卖,是卖大黄米的粽子,还是白糯米的粽子那?

    “山上从南面来的人挺多的,恐怕他们吃不惯咱的黄米粽子,咱还是包白米粽子卖吧。”张氏道。

    “山上也有咱北方的人,我跟他们唠嗑,听他们说,家里也是吃黄米粽子。”张氏道。

    “那就白米粽子、黄米粽子咱都包一些卖吧。”连蔓儿就道。这样大家都能多一个选择,可以吃自己惯常吃的。也可以买另一样尝鲜。

    很简单的决定,大家自然都说好。

    “娘,那咱家吃啥粽子?”小七问。

    过去在连家,大家当然吃的都是黄米粽子。

    “娘,你还记得不,前年过端午节的时候,大伯从镇上拿回几个江米粽子。我奶分给我一点,那个味我现在还记得那。……比咱的黄米粽子好吃。”小七眼巴巴地看着张氏道。

    三十里营子这边,一边管从南边运来的包粽子的白糯米。叫做江米。

    自家吃的大黄米是粗粮,磨的没那么精细,比起从南方运过来经过精加工的江米来说。口感粗糙了些,也没那么好吃。虽然连蔓儿并不这么认为,但是大多数一直吃大黄米的庄户人家的孩子们,都更向往江米。

    所谓物以稀为贵,从南方远道运来的江米,在大多数人眼睛里,是稀罕、珍贵的东西。

    张氏就被小七看的心里发软。

    “小七爱吃江米啊,那行,咱今年自家也包点江米粽子吃。”张氏说道。现在家里有了些闲钱,能让孩子们吃上好吃的。张氏心中只有欢喜,是不会心疼银钱的。

    小七的要求得到满足,就喜滋滋地坐在那里笑。连蔓儿就忍不住把他揽过来,用手去捏他肉嘟嘟的脸。

    张氏就和连守信商量,要去买多少江米、多少大黄米。自家要用多少,铺子里要用多少。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突然想到一件事。

    “爹、娘,咱这两个月的口粮,是不是还没去跟我爷领来?分家的时候,我爷答应了咱一年的口粮。咱包粽子的大黄米,也该包含在这口粮里不是吗?”

    连守信和张氏听了连蔓儿的话,都沉默了。

    这两个月,她们因为铺子里生意好,又忙中种地、准备连枝儿的定亲等。张氏又考虑到几个孩子都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就很用心地改善伙食。大米、白面吃的多了,每顿饭还都会想法子做一两个菜吃,粗粮就吃的少了些。从上来要来的口粮没吃完,因此连守信这两个月,就没有去向连老爷子再要口粮。

    “口粮……我去要,就这大黄米……”连守信显然是有些话不好说。

    作为一家人,连守信在想什么,想说什么,大家伙心里都有数。

    “要不,咱现在也不缺这一口吃的。口粮啥的,干脆就这样,咱就不去要了。”张氏就道。

    这话正合了连守信的心思。连家的粮食并不是很多。而且每次从上房搬粮食,周氏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张氏则是心地善良,在钱财上很少计较,而且她心疼连守信。

    “爹、娘,这事我不同意。”连蔓儿想了想,就道,“咱分家得的东西本来就少,这口粮是咱该得的。”

    连蔓儿这话说的不错,连守信和张氏对视了一眼。就算他们俩不想再要上房的口粮,但是他们也要考虑几个孩子的意见。这个家并不是他们两个人的。

    “这口粮咱就是不要,也没人说咱好。”小七嘟囔了一句。

    五郎和连枝儿都没有急于开口。连小七这么小的孩子都明白的事情,张氏和连守信不至于不明白。

    “娘,咱就这么不要口粮了,没人说咱好不说,我怕还有人要编排咱不好。”连蔓儿又接着说道。

    连守信和张氏都没吭声,因为他们知道,连蔓儿说的对。

    上房现在人多、嘴杂,个人性情不一。如果他们就这样不再要口粮,周氏,还有上房的某些人,不会说他们是为了爹娘、兄弟、侄子们着想,而是更有可能说他们这是有钱了、发财了,不把口粮当一回事了。更有甚者,会说他们既然发财了,就只顾自己吃好的,而不照顾爹娘和兄弟们。

    “咱家现在的条件,也不是顿顿都吃粳米白面,咱今年种的粮食还没下来,要是不从上房拿咱那份口粮,咱还是得花钱买粮吃。”五郎说道。

    说到连守信和张氏的优点,比较民主,尊重自己的孩子,听得进他们的话,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一项。

    “那这样。我还是去上房,把咱的口粮要来。”连守信想了想,就说道,“咱要包江米的粽子,那大黄米咱就少要几斤?”

    “该要多少,还是要多少。”连蔓儿就道,“咱包江米粽子。也是咱自己挣钱另外买的。再说,大黄米要来,咱也有用处。又不会浪费了。”

    连蔓儿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她以自己对连老爷子、周氏、还有上房诸人的了解,觉得和他们交往,就要一是一、二是二。该怎样就怎样。免得让人觉得她们底线很低,进而想得寸进尺。

    至于这样做完之后,连守信想要孝敬连老爷子和周氏,在合理范围内,连蔓儿并不反对。即便周氏对她们很不好,做出来的一些事让她们一想起来就齿冷。但她生养了连守信,而且年纪大了,自己并没有谋生的能力。感情上,连蔓儿无法和周氏亲近,但是物质上的奉养。她并不心疼。

    所谓孝道,有时候,是对自己出生的一种尊重。

    当然,这并不妨碍她根据周氏的态度,来决定奉养的具体标准、事宜。

    连守信要回家要口粮。连蔓儿、五郎和小七都跟了回来。

    小七先跑去上房打探。

    “我爷没在家,就我奶和我老姑在。”

    “那咱就不着急,等我爷回来再说。”连蔓儿就道。

    连守信点头。

    连老爷子是接近傍晚的时候,才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的。不得不说,即便是在勤劳的庄稼人里面,连老爷子也得占头排。自从开始种地。他每天都不会闲着,吃完饭,就会扛着锄头下地,侍弄庄稼。

    “爹,”连守信就迎上去,先和连老爷子唠了几句家常,就说到正题,“爹,我们的口粮……”

    “我正要找你说这事,”连老爷子立即就接上了话茬,“你有俩月没来拿口粮了,我都给你预备好了,现在就搬吧。”

    “爷,要包粽子了,我们想要二十斤大黄米,就从口粮里出。”连蔓儿就笑着道。

    她们一家六口人,二十斤大黄米,落到每个人头上,也就三斤挂零,一个粽子用二两到三两米,一个人也就十来个粽子,正好够吃。

    “就包二十斤的,够不够吃?”连老爷子就问,“一年就这一回,孩子们都欢呼着。”

    欢呼,是三十里营子这里的土语,意思大致等同于热烈期盼。

    “够了,也就过节前后吃几天。粽子不好克化。”连守信道。

    “那倒是。”连老爷子说着,就带着连守信去搬粮食。

    分家之后,连守信曾经想一次性地将一年的口粮都搬走,但却被周氏骂了一顿,不让他搬。周氏这样做的理由,说是怕他们不会过日子,一下子拿了所有的粮食,不知道节俭,很快吃光,或是卖掉,以后就会没粮食吃、饿肚子,到时候还得到上房去讨要。

    周氏这样说,让大家都觉得她是为了连守信一家好。但是连蔓儿心里却觉得,这是周氏的控制欲的表现。

    连老爷子当时没说话,但显然也有些赞同周氏的说法,怕他们分家后不会过日子,不知道把粮食匀着吃,到后来要挨饿。

    连守信无法,只得一个月,或两个月来拿一次口粮。

    连老爷子正在给连守信称大黄米,周氏就沉着脸走了过来。

    “这是要称多少大黄米啊?”等看见大黄米装了满满的一小袋子,周氏立刻就叫了起来。

    …………

    第三更,打滚求粉红。弱颜潜下去继续码字,如果达到160粉红,会有第四更哦。

    ………………

    推荐一本温馨种田文《田园喜乐》,号:2463009,

    简介:投生农家,养父养母视如己出,小日子清贫却温馨。

    怎奈,极品亲戚一箩筐,家长里短是非多。

    还有极品生母,坑爹未婚婆家火上浇油!

    我呸!

    我家的日子我们自己过,发家致富请别眼红!

    退亲算个啥,好夫君是靠养成滴!

    农家妹子就是要幸福幸福!

    ps:女频首页pk榜有名,点击名直接到达,也可直接搜索名(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一十三章 燕子和葫芦

    第四更,求粉红。

    …………

    “娘。”见周氏来了,连守信忙叫了一声。

    周氏看也不看连守信一眼,颠着一双小脚,飞快地走到跟前。她看清了秤上的斤数,又看见了旁边的米袋子,脸色越发阴沉了。

    “老爷子,你这是干啥?你把米都称给他们,咱们不过了?你自己装好人,给人家溜须,你让咱们一家人喝西北风去?”周氏指着连老爷子,大声道。

    往常连守信来拿口粮,周氏总会对他教训上一阵。而这次,周氏却直接对连老爷子开口了。不要以为这是周氏终于打算要放过连守信了,她只是转换了战略,对连守信采取漠视这种冷暴力。

    连守第三百一十三章燕子和葫芦信越重感情、心软,越看重周氏,则周氏这一招的打击力度越大。不得不说,周氏对连守信的了解和拿捏,是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她对儿子恨得下心,下得了手,专门朝儿子的弱处和软处下手,非要让儿子完全顺从、臣服,否则决不罢休。当然,等儿子完全顺从后,她也会偶尔施舍一些温情。

    连蔓儿瞟了一眼连守信,眼神中满是同情。

    “你个老婆子,刚消停几天才,你又瞎吵吵个啥?”连老爷子不耐烦地道,“这是老四家的口粮,分家的时候说好了的,这包粽子的大黄米,也是口粮里的。”

    “你该干啥干啥去,咋就一点做老人的代价都没有,你看看几个孩子都咋看你那?”连老爷子又压低了声音,劝周氏道,“你咋就一点念想都不给人留。”

    若是换做别人,听了这些话,也就走开了。但是,周氏不是别人。

    “他现在发财了,他还在乎这点口粮?狼心狗肺地。非要从我们老的嘴里挖这几口吃的。”周氏不看连守信,也不看连蔓儿几个,故意对着对面第三百一十三章燕子和葫芦的墙拍手打掌地道,“这不都翅膀硬了吗。看见我,都恨不得我早点死了,一个个地躲着我,怕我吃了他那。心眼子狼,丧了良心的……”

    连守信张了张嘴,想要说话,最终却是无话可说。因为讲道理。和周氏是讲不通的。向周氏服软,只能让周氏进一步的压榨他们。而和周氏说硬话,这又是连守信不忍心做的。

    “爷,称好了没,称好了,我们就拿走了。”连蔓儿清脆的声音道。

    不能和周氏讲理,也不能和她对骂,那么只有无视她。将她的骂声当做山歌,该干啥就干啥。这是连蔓儿几个孩子私下里总结出来的对策。

    连老爷子的目光落到连蔓儿的身后,随后又看向五郎和小七。三个孩子样子都很平静。没有愤怒、也没有害怕,似乎没听见周氏的声音。

    连老爷子不由得一震,周氏的话是怎样的搓火,他一清二楚。就是有些城府的成年人听见了,只怕也不能忍受。三个孩子不跟周氏顶嘴,这个他并不吃惊。连守信和张氏,将这几个孩子教养的很好。可是三个孩子脸上竟然一点愤恨都没有,这让他很震惊。

    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他不是没见过,但是连蔓儿、五郎和小七,最大的五郎今年也不过才十三岁。

    连老爷子突然意识道。一直以来,他都忽略和小瞧了连守信和张氏的这几个孩子。

    “称完了,拿走吧。”连老爷子回过神来,态度更加和蔼了,“拿得动不,爷帮你们拿一个袋子。”

    “爷。不用了,我们拿的动。”五郎就道。

    大家伙谁都没有搭理周氏。

    周氏对着墙一阵吐沫横飞,却一点预期的效果也没有,她一下子就哑了嗓子。

    “你个王八犊子,你心真狼啊……”周氏可不是甘心被忽略的女人,她稍一愣神,就立刻扑向连守信。

    连家经常吵架,多只是嘴上骂的欢,看谁嘴上功力高,自家人从不动手。即便是周氏,也从没有动手打过儿媳妇,对孙儿、孙女,更不会动手。不得不说,这是比较文明的,同时也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周氏要动手,都只挑儿子动手。连蔓儿曾经仔细地分析过,周氏这些年在连家几乎能够做到只手遮天,与她本能上对家庭中权限和领地的聪明和牢固把握,有着极大的关系。

    儿子怎么打都没关系,但是要是打了孙子、孙女,那就是彻底侵犯了她的儿子做为男人的领地,也让儿子彻底跟他离心。当然,撺掇儿子打儿媳妇、孙子、孙女,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过,起码在连守信这,在这上面周氏从来没有成功过。

    也许,正是因为连守信的这一点坚守,让周氏始终不敢跨过这条界线。

    周氏扑向了连守信,但是扑的并不成功。连守信因为周氏对他的冷暴力,心里不舒服,巴不得快点拿了粮食走,所以一等连蔓儿和连老爷子说完话,他就对周氏和连老爷子招呼了一声,将粮食背到背上,往外就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