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重生小地主第81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小地主 作者:biquges.us

    算。人家一高兴,点了头,就够咱们在别处忙活半辈子的了。爹这辈子,就不爱求人。为了你,爹把这脸也舍出去了。”

    “老四说的话也没错。这事,咱就求不着人家。老四也确实开不了这个口。”连老爷子说完,叹了一口气。

    “爹,老四就懂得种个庄稼,一点灵透劲都没有。这官场上的事,不管你多大的能耐,也得有人提携着。咱都跟老四把话说透了,也就是让他在沈六爷跟前递个话,他就不答应。饭都没咋吃,他就走了。爹,他那是给你甩脸子那。”连守仁有些激愤地道。

    连老爷子的眼神暗了暗。

    “老四不是那样的人,他就是倔。”连老爷子道。连守信拒绝了他的要求,连老爷子是不高兴。但要说连守信跟他甩脸子,那他也不信。“那孩子,老实是老实,平时也能听进人劝。就是也有个倔脾气,认准了的事,还真是谁都说不听。”

    连守仁见老爷子这样说,就忙冲着周氏眨了眨眼睛。

    “老头子,这事,再找老四来说说咋样。我也求求他,不就是他说句话的事吗。他只要好好去说了,成不成的,那都另说着。也不是说,咱老大的这个官,就指着他了。就让他说句话。咱养活他这么大,就一句话……”

    “我说了,这事就到此为止。”连老爷子朝着周氏摆了摆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哎!”

    连老爷子打了个唉声,就穿鞋下地,出了外屋,到后院园子里去散心去了。

    “你爹都这么说了,那我也没法子了。”周氏就对连守仁道,“照我说,这事也不能成。老四他就种地,开个铺子,他的话要那么值钱,他也不是现在这个样了。”

    连老爷子和周氏都放弃了,那么这条路算是彻底走不通了。

    连守仁和古氏对视了一眼,都垂头丧气起来。

    第二天,连蔓儿在院子里见到了连老爷子,依旧笑着打招呼。连老爷子也和往常一样,没有任何的异样。这件事情,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连蔓儿也没有觉得奇怪。

    连老爷子大体上还是个爱面子、懂道理、讲究体面的老人,只要她们站住理,连老爷子是不大可能强逼着他们做什么事的。反而是周氏,这次没有闹腾,有点出乎连蔓儿的意料。

    …………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正是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

    吃过了晌午饭,连守信就和五郎、小七三个,将大木床抬到铺子后院外面,这里通风、背阴,还有一排杨树,背靠着铺子的后院墙,前面就是她家的菜园子,正是乘凉的绝佳所在。连蔓儿就跟在后头,一只手上拿着只大蒲扇,一直胳膊下夹着个凉席卷,等连守信将床放安稳了,她就把凉席铺上去,然后爬到床上坐了。

    这张床是连守信将盖铺子剩余的零碎木料搜集起来,连守礼每天从山上回来,就借了木工的工具,几天的工夫,打了这么一张矮脚的大木床出来,又弄了点漆料上了漆。

    每天忙活完了,张氏就会带着连蔓儿几个就将木床搬到阴凉处,娘几个坐在上面乘凉。

    “还是这凉快啊。”连蔓儿坐在床上,扇了扇蒲扇,惬意地道。

    小七也爬到床上坐了,不过他只能坐一会,就又要跟着五郎去私塾上学了。

    连守信也只歇了一会,就被人找走了。

    张氏和连枝儿将铺子收拾妥当,就抱着针线笸箩出来了。

    “蔓儿,给,你把枕头给忘了。”连枝儿就将一只凉枕递给连蔓儿。

    连蔓儿笑嘻嘻地接了,放在凉席上。

    张氏和连枝儿也都在大木床上坐下来,娘三个一边闲聊,一边做针线。其实,是连蔓儿看着张氏和连枝儿做针线。

    连枝儿正在绣一个肚兜,是小七的。张氏则是从笸箩里取出针线和一条剪好的布条,给手里的一只蒲扇沿边。

    这只蒲扇,连同连蔓儿手里拿的,都是连蔓儿从锦阳镇的集市上新买的。这个季节,扇子最热销。锦阳镇集市的扇子摊上,也摆满了各种扇子。有文人墨客最爱的纸折扇,闺阁中的姑娘们最爱的绢扇、纨扇,还有乡野风味十足的各种草编的、竹编的扇子,而最受庄稼人欢迎的是蒲扇。

    蒲扇也叫葵扇,是用蒲葵草编制而成的。不管是用料、还是加工都很简单,价格也便宜。蒲扇个大,结实耐用,稍微夸张点说,托住一个出生几个月宝宝,是不成问题的。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两三把蒲扇,即便用的年头多了,扇叶子开裂,也舍不得扔掉,拿针线用布条缝上,还可以接着用。

    连蔓儿一家是去年秋末分家出来的,她们分家的家当里可没有蒲扇,只能去买。

    庄户人家买回来的蒲扇,都会用布条将蒲扇的四周边都缝起来,叫做沿边,能够防止蒲扇边破损、开裂,让蒲扇更经久耐用。

    ………………

    送上二更,求粉红。!!!

    第三百五十三章 洋辣子

    连蔓儿手里摇着的这一把,是张氏已经用粗布沿了边的。

    连蔓儿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忍不住笑。张氏就问她笑什么,连蔓儿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她总不能说,在她前世的印象中,都是乡村的老大爷、老大娘们才会用这种蒲扇。将自己的样子,与那些老大爷、老大娘们重合一下,她就忍不住想笑。

    在树下乘凉,是很惬意的一件事,尤其是五郎和小七将附近树上的知了都粘走了之后,没有了知了的呱噪,更是如此了。

    但是美中不足,有树的地方,还有洋辣子。

    就比如说现在,连蔓儿抬起头,就在她头顶上方,离着她的头不过一尺的距离,就有一只灰黄颜色第三百五十三章洋辣子的洋辣子,吊在一根细丝上,荡荡悠悠地,而且有进一步往下落的趋势。

    连蔓儿很讨厌洋辣子。这些小家伙五颜六色,什么青绿色的,黄|色的、灰色的、甚至还有黑色的,样子丑怪,而且无一例外,身上都布满了毛刺。一到夏天,它们简直无所不在,在树下面经过,都要担心会有洋辣子掉在头上,更可怕是掉进脖颈子里。

    像这种从树上吊下来的,有的地方俗称做吊死鬼。洋辣子也叫做刺虫,细讲究起来,品种很多。庄户人家不大区分在红方格,毛毛虫、洋辣子,到了夏天,就将这些东西统称做洋辣子。

    普通的毛毛虫落在身上,最多是吓一跳,并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但是有的品种的洋辣子,它的毛刺是有毒的,落在人身上,就会用毛刺在人皮肤上留下一道子,刺痛发痒。有一种扁扁浑身翠绿的洋辣子最毒,人如果碰到它,皮肤上立刻就会瘊起来一块。奇痒难忍。

    这就是庄户人家俗称的被洋辣子给辣了。(这里的辣,读第二声)

    知了可以粘干净,但是洋辣子却除第三百五十三章洋辣子不尽。这里的几棵杨树算是好的,看那叶子都很完整。就知道洋辣子不多。但是不多,不代表一个没有。

    连蔓儿就挥了一下蒲扇,这头顶的洋辣子扑到地上,又咕咕咕地叫了两声,就有一只高脚大公鸡从不远处的跑过来。

    连蔓儿家在铺子的后院搭了鸡圈和鸭架,将家里的鸡鸭都搬过来了。白天,将鸭子放进河里。将鸡也松开,让它们庄园的菜地、杂树林随便走,到了晚上再将它们轰回院子里。

    连守信现在每天都住在这边,照料起来也方便。

    连蔓儿经常喂鸡,家里的鸡听惯了她这咕咕咕的叫声,只要她这么一叫,附近的鸡听到了都会跑过来。

    这只大公鸡跑过来,没看到美味的野菜拌糠皮。也没有成串的蚂蚱,只有连蔓儿用蒲扇指着地下一只洋辣子。

    这大公鸡也生冷不急,颠颠地跑过来。一伸脖子,就把洋辣子给吞了。这洋辣子,和蚂蚱一样,对它来说是美味。

    吃了洋辣子的大公鸡没有走,而是绕着大木床,又绕着几棵杨树悠闲地转悠起来,洋辣子味道不错,它还想找几只打打牙祭。

    连蔓儿也没撵她,只和张氏、连枝儿说话。

    说了一会话,她就有些犯困。

    “困了。就睡一会。娘给你看着洋辣子。”张氏就道。

    “嗯,那我睡一会。”连蔓儿说着,就躺在凉席上,枕着凉枕,一开始她还时不时地和张氏搭两句腔,一只手也慢慢地摇着蒲扇。过了一会,她就不说话了,手也垂在了身侧,只是手里还松松地握着蒲扇柄。

    张氏做着针线,扭头看连蔓儿是睡着了,就笑了笑,轻轻地将她手里的蒲扇抽走。她和连枝儿就都压低了说话的声音,做一会针线,就看连蔓儿一眼,又拿了蒲扇替连蔓儿扇几下。

    凉风习习,即便不用蒲扇扇风,连蔓儿也睡的很舒服。

    不知睡了多久,连蔓儿听见细细的说话声,这才睁开眼睛。

    连守信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搬了个凳子,坐在大床的对面,正在和张氏说话。

    “……偷青杆喂家里的牲口,……抓住了……想让我出个面,说是折了玉米杆子,给送县衙去严办他,……我没应承。 ……这是他不对,按着村里的规矩,打一顿,赔钱,教训他以后别再这么干了,就了事了。 要真送县衙去,县太爷正盯着这,怕不好给沈六爷交代,到时候还不得扒了他一层皮。 偷青杆是让人恨,该咋地咋地。咱也不能借着六爷的势……”

    “那应当,一是一,二是二。”张氏就道。

    听到这,连蔓儿才算完全清醒过来,她一动,张氏坐在旁边就感觉到了。

    “醒了,起来洗把脸去吧。”张氏就道。

    “嗯。”连蔓儿就坐起身,“爹,你啥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没多会,地里的香瓜熟了,我摘了几个,刚洗了,吊井里了,现在该凉了,要吃不?”连守信问。

    连蔓儿就知道,连守信这是刚从地里回来。春耕的时候,连守信在地头种了一小片的香瓜,现在正是香瓜成熟的季节。

    “我洗脸去,顺便吃瓜。”连蔓儿就从大木床上下来。

    连枝儿也放下针线,跟了过来。

    铺子的后院里,有一口井,井口用石块砌了一圈井台。这井是这两个月里新挖筑出来的。铺子里用水多,以前在庙前门房的时候,都是用的庙里的井,后来搬出来了,她们就想着还是自己挖一口井方便。手里有了闲钱,又腾出工夫来,就挖了这口井。

    三十里营子的水土不错,地下水很丰富,一般的井挖到六七米就有水了,为了得到更好的水质,连蔓儿家这口井挖了整整九米。

    夏天的瓜果清洗干净,就用篮子吊在井里,沁凉了再吃。就是剩下了饭菜,也可以用篮子凉在井里,即便过了一碗再吃,也不会变质。

    这口井,简直就是一个保鲜冰箱。

    连蔓儿和连枝儿走到井边,连枝儿就去摇辘轳。

    “蔓儿,你洗脸别用井里新打上来的水,用那边缸里的水,温和的。娘说了,就是大夏天,咱最好也别贪凉。”连枝儿告诉连蔓儿,这是怕她刚睡醒,就打井里的凉水洗脸,冰着了。

    连蔓儿就点头,从旁边缸里舀水出来洗了脸,这个时候,连枝儿已经将吊在井里的篮子提了上来。篮子里,放着几只椭圆形状、翠绿花纹的香瓜。

    连枝儿就拿了一个小盆,捡了几只香瓜进去,连蔓儿擦干净手脸,另外也拿了一个小盆,姐两个走了回来。

    一家四口,就都拿了香瓜吃。

    连蔓儿坐回到大木床上,拿了一个香瓜,看外皮上的花纹,就知道是熟了的。不过,她还是将香瓜拿到鼻子前闻了闻,等闻到了香甜的瓜味,她才满意了。

    没有刀,连蔓儿小手小脚地,要将香瓜掰开,还真不容易。她就笑嘻嘻地将香瓜递给了连守信。连守信接过来,两手一用力,便将香瓜掰成了两半,里面黄|色的瓜瓤和瓜子就流了出来。

    瓜瓤和瓜子就都甩进连蔓儿带来的那个小盆子里,不能扔在地上,即便这是院子外面。

    这是她家的规矩,连蔓儿提议的。不能随地扔垃圾,屋子里这是肯定的,但是一般的庄户人家到了院子外面,就不这样了。连蔓儿家,不管是在屋里,院子里,还是院子外头,都是一样。所有的垃圾,都要及时地、统一地扔到离院子比较远的一个集粪坑里。

    这样就就可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减少苍蝇、蚊虫的滋生。

    吃了两个香瓜,就是傍晚时分了,五郎和小七放学回来了。

    “洗洗手,先吃个瓜,再去做功课。”张氏对扑到她怀里的小七笑着道。

    吃了瓜,五郎去做功课了,小七没去。他和五郎不同级,功课压力没有五郎的大。

    “明天休沐,娘,我先去捡鸭蛋,回来我再做功课。”小七就和张氏商量。

    张氏点点头,小七就提着篮子跑了,一会工夫回来,篮子里铺了整整一层鸭蛋。

    “今天这个,加上前面几天攒下的,又能腌一坛子了。”张氏将鸭蛋清点了一遍,就笑道。

    现在连蔓儿家的鸡蛋和鸭蛋,除了自己吃,也拿在店里卖。腌出油的咸鸭蛋、糖水荷包蛋、煎荷包蛋、煮的五香茶叶蛋、还有蒸麻蚶子肉鸡蛋羹,每天都有熟客点着要。

    张氏去腌鸭蛋,小七并没有向他所说的那样,就去做功课,而是凑到了连蔓儿身边。

    “姐,咱下地吧。”小七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看着连蔓儿。

    连蔓儿看小七的神情,就知道,他这不是想吃什么,就是想玩什么了。

    “天都要黑了,下地干啥?”连蔓儿就道,“今天的草和野菜,都够了。”

    “姐,地瓜。”小七仰着脸,笑的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来。“姐,你不是说,就这几天,地瓜就能吃了吗?”

    连蔓儿就笑了,她确实说过这样的话。

    “姐,咱刨地瓜去吧。”小七就央求道。

    …………

    先送上一更,晚上会有二更,快到月底了,求大家粉红支持。

    ps 大家投了粉红票,可以点开首页那个“粉丝召集令”去抽奖。订阅了好像也可以去抽奖。最高的奖品是手机。

    再ps,弱颜抽奖,只抽到过经验值,叹气。!!!

    第三百五十四章 呼地瓜

    二更,求粉红……连蔓儿想了想,就点了头。然后和小七一起来找连守信。

    “要刨地瓜吃?现在地瓜能吃了吗?”连守信就问。

    “能吃了,我姐说的。”小七就抢着道。

    连蔓儿笑着揉了揉小七的头。

    “爹,我算了日子,现在的地瓜肯定能吃了。”连蔓儿就道。

    王幼恒当初曾答应写信给送他家地瓜的人,询问地瓜的培植、栽种等的详细情况。后来,果然收到了回信,按照信中所说,这地瓜在栽种后三四个月,就可以收获了。连守信还曾经询问过林阿水,就是帮助他们培育地瓜秧的那个福州府的人,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连蔓儿也模糊地第三百五十四章呼地瓜记得,地瓜的生长期比玉米、高粱这些作物短,现在已经栽种了三个多月了,虽然还不到四个月,但是肯定已经有地瓜可以吃了。

    “行,那咱就刨地瓜去。”连守信就答应了。

    连守信套了小牛车,连蔓儿和小七拿了铁镐、篮子都放到车上,姐弟俩随后也爬到车上坐了,连守信赶着车,爷三个就往地里来。

    因为有县太爷立的那块牌子,玉米地周围的庄稼都得了益,即便没人看青,也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连蔓儿家的地瓜就种在玉米地旁边的地头,长势非常喜人。

    到了地头,几个人就下了车,连蔓儿和小七提着篮子跟着连守信的身后,走进了地瓜地里。至于小牛车,就放在了地头,任由小黄牛自己吃地头的青草。

    连连守信捡了一条垄,蹲下身,先将地瓜秧子拨拉开,露出地瓜垄。先轻轻地将顶层的土抛开,等看见了地里埋着的地瓜,就估摸着位置用铁镐刨了起来。

    先刨出来两个大地瓜,连守信就将铁镐放在一边。再次蹲下身,将地瓜拿在手中掂了第三百五十四章呼地瓜掂。那一个地瓜,比连守信的手掌还要大。

    “这还真是好东西,这一个,我掂量着,就算不到两斤,也差不了多少。”连守信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有什么能比高产的作物更让庄稼人高兴那?作物高产。就意味着同样的土地,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一家人能够吃的更饱,有更多的余粮能够换钱,可以过上更富足的日子。

    连蔓儿就从连守信手中接过那个大地瓜,地瓜长的饱满,外皮有一处被连守信刚才不小心刨掉了,露出里面像白梨一样雪白色的瓤。还有一丝丝的浆水泌出来,抱在手里,沉甸甸的压手。

    小七也在连蔓儿身边蹲下。两只小手抱着一个大地瓜,笑的见牙不见眼。

    傻笑了一会,连蔓儿和小七就将两个地瓜收进篮子里,然后退开了一些,让连守信继续刨地瓜。一棵地瓜秧子,通常都是下面长几个大的地瓜,然后根须继续向四周和下面扩展,地瓜就没那么大了。像这棵地瓜秧,这么大的地瓜只有三个,接下来刨出来的三四个就小了一圈。不过大都也在一斤左右,最小的据连守信掂量,也有半斤多。等再往深一些刨,就是地瓜须连着的一串小地瓜,最小的一个只有胡萝卜那般粗细。

    一连刨了三棵地瓜秧,连蔓儿和小七提着的两个篮子里就装满了。连守信就收了铁镐。不肯再接着刨了。

    “就先刨这些吧,我看让这地瓜再长长,那些小地瓜崽儿还能往大里长。”连守信就道。

    两篮子地瓜,足够她们吃上一两顿的,就当做先打打牙祭好了。地瓜长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地瓜刨出来后,并不好存放,她们家现在也不缺粮食,让地瓜再长些日子,收成会更好,这是肯定的。

    将两篮子地瓜装上车,又将扯下来的地瓜秧子也拿上车。人吃地瓜,地瓜秧则可以喂猪。连守信就让连蔓儿和小七在地头玩一会,他又去玉米地里看了一回,然后又去旁边的草甸子里割了一捆草。

    勤劳的庄稼把式往往是这样,在他们的眼睛里时时、处处都是活计。

    爷三个回到铺子里,张氏、连枝儿和五郎看了地瓜,知道这只是刨了三棵地瓜秧的收获,都是喜出望外。

    “那咱晚上,就吃地瓜了?”张氏问。

    “嗯,嗯。”小七重重地点头。自打从王幼恒那得了地瓜,小七就想着吃了。不过当初的地瓜都用来培育地瓜秧了,小七这是等了三个多月啊。

    当然,连蔓儿也等了三个多月,现在她看着地瓜,也很想流口水。

    “那行,我去刷锅。”张氏就笑着道。

    “那我们去洗地瓜。”连蔓儿道。

    地瓜上带着泥土,要好好地用水清洗过了,才能下锅里煮着吃。将地瓜篮子提进院子里,放在井边,五郎和连枝儿从井里打上水来,几个孩子就蹲在井边,开始洗地瓜。两篮子地瓜,他们一顿吃不了,就只洗了一多半,剩下的地瓜先不洗,而是放在阴凉处存放了起来。

    将洗好的地瓜又提进屋子里,张氏已经刷好了锅,将地瓜一个个地放进锅里,一层层地摆好,大个的在下面,小个放在上面,然后倒进清水,淹没地瓜。至于那些特别小的个头的地瓜,是不能放进水里一起煮的,因为那样,会将地瓜煮的太烂,就不好吃了。这些特别小的地瓜,要另外放在帘子上,隔水蒸。这样,煮的和蒸的地瓜,一锅就做得了。

    煮地瓜跟煮饭一番,都要掌握火候。张氏第一次煮地瓜,作为巧手的嘱咐,又提前询问过林阿水,这一锅的火候,张氏掌握的很好。

    大火烧开锅,然后再加一把火,等约莫一刻钟的工夫,打开裹,锅里的地瓜熟了,而且将水全部烤干了,这样煮出来的地瓜味道最好。

    在三十里营子,一般很少说煮,而是说呼,就是指的这种煮法。

    这样呼出来的地瓜,不仅熟的恰到好处,而且摆在锅底的地瓜因为水烧干了,还会被热锅烤的外皮发酥,并且冒出诱人的地瓜油,很有些像烤出来的地瓜。

    连蔓儿喜欢吃锅巴,她也同样喜欢这种呼的出油的地瓜。

    晚饭,一家人就在铺子里吃的。除了一大盆的地瓜,张氏还煮了几个咸鸭蛋,和一盆黄瓜片汤。

    “别光吃地瓜,多喝点汤。”看着几个孩子抱着地瓜吃的香喷喷,张氏就道。

    “对,地瓜一顿别吃多了。老林说了,这东西,吃多了烧心。”连守信道。老林,自然指的是林阿水。所谓的烧心,也不是说吃完了心脏难受,而是说胃会不好受。

    这是三十里营子的土语。烧心、心口这里的心,指的都是胃。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说法,没人能够说情,连蔓儿自己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地瓜,还给他爷、他奶送不?”吃着饭,连守信就问了一句。

    “我看,还是别送了。”张氏想了想,就道,“这不是舍不得给老人吃。”

    “我也这么想的。咱上房人多嘴杂,这东西在咱这又是个新鲜东西,还是先瞒着吧。 等收秋的时候,咱再给他爷和他奶送。”连守信就道。

    连蔓儿几个都没说话,其实她们根本就没用商量,就自然而然地留在铺子里呼地瓜、吃晚饭,大家伙的心中早就有了默契。

    “蔓儿,照你刚才说,这地瓜比玉米的产量还高啊。”吃完了晚饭,五郎就对连蔓儿道。

    地瓜的产量是比玉米的产量要高,连蔓儿记得她前世的时候,有的地方采用优良的地瓜品种,亩产量能够达到五千公斤以上,就是一般的地瓜,亩产最少也有两三千斤。

    而照着他们今天的收获来看,这种地瓜的亩产量,也在千斤以上。

    这个产量在这个年代是相当的惊人。

    “那要把这地瓜给推广开来,这天下,就没有闹饥荒的地方了,也没人会饿死了。”连守信慢慢地道。

    “福州府那边不是说种地瓜的人越来越多吗,就不知道别的地方咋样?”五郎道,“就是咱这周围,没听说有种的。”

    “咱们这个县肯定没有。”连蔓儿就道,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大老远把地瓜当稀罕物送给王太医。

    “那咱应该让地瓜推广开。”五郎就道。

    “这是好事,应该。”连守信道。

    要推广,就意味着收获的大部分地瓜要留作种子,能留下来吃的就少了,小七小小地叹了口气,又抓起一个呼的嫩嫩的地瓜崽儿,塞进了嘴里。

    “上次六爷来的时候,这地瓜的事咱就忘了说。”张氏道。

    “不是忘了说。”连蔓儿就道。

    “这事要瞒着沈家?”连守信有些诧异地问。

    “这倒不是。”连蔓儿摇了摇头。

    玉米她们是头一份,而地瓜,起码有福州府的人在种了,这两者之间的意义就不一样。再者,她虽然知道地瓜的亩产量更高,但沈六来的时候,她还拿不出实证来,这话就不好说。还有,这地瓜是得自于王幼恒。虽然王幼恒说把地瓜送给了她们,没有任何的条件,但是关于地瓜的事,连蔓儿还是想先问问王幼恒的意思。

    “这主意对……二更,求粉红。(未完待续)rq!!!

    第三百五十五章 商议

    第二天,吃过早饭,连蔓儿在铺子里照看了一会,就到后院,将昨天留的地瓜挑大个的拿出来,去井边用水洗干净。然后,她又去菜园子里,掰了两棒嫩玉米,又摘了些新鲜的蔬菜,都装在篮子里,打算去镇上看王幼恒。

    五郎和小七今天休沐,就说要跟着一起去。

    他们也没套车,就提着篮子,走到镇上来。进了济生堂,王掌柜忙迎上前来打招呼,知道他们是来看王幼恒的,就直接将他们领进了后院。

    “……少东家在书房读书。”王掌柜告诉连蔓儿几个。

    还是伏天里,济生堂的后院花木扶疏,书房窗下是用花砖围成的小小的花坛,里面一丛美人蕉正在怒放第三百五十五章 商议,窗台上摆放着三五盆粉的、红的月季和白的茉莉。

    王掌柜将他们领进书房,王幼恒手里捧着一卷书正在看,见他们来了,就将书卷放下,站起身招呼他们都身边坐。

    “送些点心,再将酸梅汤冰镇了送过来。”王幼恒又对王掌柜吩咐道。

    王幼恒今天穿了一件淡紫色的夹纱直缀,头发简单地拢在头顶,只松松地插了一根白玉簪子,脚下是双千层底、棉绫面的便鞋。连蔓儿认出,那正是出自张氏之手。

    王幼恒看见了五郎手里提的菜篮子,就笑了。

    “怎么又送菜来了?”

    王幼恒住在镇上,这附近也有他家的田地,但是没有菜地。不过有三十里营子的王举人,王幼恒也不至于缺了菜吃。即便如此,每隔几天,或是连蔓儿、或是五郎和小七,就会送一篮子的鲜菜、或者鸡蛋、鸭蛋的过来。她家园子里有什么新鲜菜,王幼恒也肯定是第一个吃到的。

    就比如说嫩玉米,现在身价这么金贵。但是送给王幼恒的,就一直没有断过。

    “幼恒哥,这次有好东西。”连蔓儿说着第三百五十五章 商议话,就先将玉米拿了出来。

    “蔓儿。我说过好几次了,这玉米你们还是留着卖钱吧,别总给我送。”王幼恒就道。

    “幼恒哥,你再说这话,我可就生气了。”连蔓儿就停住手,故意板了脸,对王幼恒道。

    “好吧。是我不好。我再不说了。”王幼恒见连蔓儿这样,就笑着转了口风。

    连蔓儿这才又笑了,又将几样鲜菜从篮子里拿出来,这才露出篮子底的几根地瓜。

    “幼恒哥,你看这是啥?”连蔓儿笑着让王幼恒看。

    “地瓜?!”王幼恒将手伸进篮子里,拿出一根地瓜来,放在面前仔细地打量,“还真种出来了。”

    王幼恒受连蔓儿的影响。也将番薯叫做地瓜。

    “千里迢迢地给咱送过来,幼恒哥又写信又求人的,我们也花了大力气。这地瓜当然得种出来。”连蔓儿就道。

    “没错,这叫……有志者事竟成。”王幼恒就道。

    “幼恒哥,你的学问,又进益了。”连蔓儿就学着鲁先生的强调,说道。

    “你这小丫头,又来打趣我了。”王幼恒放下地瓜,伸出手指,虚捏了捏连蔓儿的鼻子。

    连蔓儿作势闪开,小小地惊叫了一声,就笑了。

    王幼恒、五郎和小七也跟着笑了起来。他们经常这样笑闹。都觉得很有趣。

    王掌柜这时带着伙计送点心和酸梅汤进来,王幼恒就让他将连蔓儿送来的东西都收了起来。

    等王掌柜带着人退了出去,几个人才又都在桌案旁坐下。

    连蔓儿就将他们刨地瓜,发现地瓜产量极高,想要推广的事情跟王幼恒说了。

    “这是好事,我赞成。”王幼恒就点头道。

    “幼恒哥。要把这地瓜在咱这一县,更大点说,再咱这一府推广开,咱自己个能做的有限。……幼恒哥,你看这件事,咱咋办好?”

    “这件事啊……”王幼恒低下头来,沉思了一会。

    推广产量高的作物,这是造福众多百姓的好事、大事。他对这件事,是持绝对赞成的态度。就像连蔓儿所说,如果是他们私人推广,速度会很慢,要更多的人受惠,将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如果是由上至下的推广,就不同了。

    这就要他们将这件事向官员上报。

    大明朝注重农耕,推介、推广高产量的农作物,这是一件很大的功劳。

    如果真的要推广地瓜,那么连蔓儿一家是首功。但是,不用想也知道,真的层层上报上去,功劳肯定不会落在平民百姓的连蔓儿一家身上。而且要让推广的事情进行的更顺利,还要那么听取汇报的官员信任连蔓儿一家。

    王幼恒对玉米的事情,知道的比别人多,因为连蔓儿没有可以隐瞒他,只是告诉他,跟他说的话,最好不要再和别人说。

    因为有玉米的事情在前,要推广地瓜,对连蔓儿一家最有利的办法,就是依旧去找沈六。

    但是连蔓儿没有这么做,而是来找他,而且让他决定这件事情。

    连蔓儿这是为了他着想。

    “蔓儿,这事,为什么不去找沈家?”王幼恒抬起头,看着连蔓儿,轻声问道。

    “幼恒哥,地瓜这事,沈家的人都不知道。我没跟他们说。地瓜本来是人送给王太医的,是幼恒哥你特意要来,给了我们。幼恒哥,什么朝廷、官府的事,我也不大懂,不过我知道,这地瓜的事要是成了,就是件大好事。……幼恒哥,你和王太医和我们不一样。这件事,要是有功劳,我想让幼恒哥去领。”

    连蔓儿说的比较直白。当然,还有一个考虑,她并没有说出口。她认识的最有权势和本领的人,只有沈家的沈六。但是王幼恒一家,却并不一定是如此。谁知道王家是怎么想的那。她也并不知道怎么样,才对王幼恒最有利。如果她贸贸然地将事情告诉沈六,那就等于将王幼恒、王家也拉的与沈六近了。

    这么做,对王幼恒和王家是否有利,他们是否愿意?

    所以,连蔓儿想将这件事情,交给王幼恒去决定,她甚至没有提议将沈家作为一种选择。

    王幼恒听了连蔓儿的话,就笑了,看着连蔓儿的目光中满是暖意。

    “蔓儿……”王幼恒叫了连蔓儿一声,突地顿住,低笑了几声,这才又再开口,“有玉米的事情在先,这地瓜的事,还是告诉沈家的好。”

    “幼恒哥,你不用为我们考虑。反正我们是小百姓,啥都不懂。玉米种子是我从沈家要的,玉米的事我才跟他们说。地瓜不一样的,幼恒哥,你不用顾虑。要不,这事先放两天,幼恒哥你回县里,和家里商量好了再说。”

    “不用,这件事,现在我就可以做主。”王幼恒就笑道,“蔓儿,晌午在这吃饭吧。……五郎、小七,你们都留下吃饭。”

    正说到紧要处,王幼恒突然说要留她们吃饭。

    而且王幼恒说做就做,立刻就叫了王掌柜进来,让他安排厨房做饭。

    “蔓儿,你喜欢吃什么。五郎、小七,你们也捡喜欢的点。”王幼恒就道。

    “幼恒哥要请吃饭啊。”连蔓儿就笑。

    “对,爱吃什么,我让厨子去做。”王幼恒就笑道。

    连蔓儿、五郎和小七交换了一个眼色,以前王幼恒也常留他们吃饭,不过今天,总觉得王幼恒些奇怪。

    “幼恒哥,留我们吃饭行,还用点啥菜啊。幼恒哥,你平常吃啥,我们就跟着吃啥。”连蔓儿就道。

    “对。”五郎和小七都点头道。

    连蔓儿、五郎和小七都不肯点菜,王幼恒也没强求,只是向王掌柜说了几个菜名,要厨房里务必好好预备。

    小七坐在椅子上,大眼睛忽闪了忽闪,歪了头,心里纳闷,“怎么幼恒哥说的这几道菜,都是我姐最爱吃的那?”

    小七双手托着包子脸,看一眼王幼恒,又看一眼连蔓儿,心里暗想,果然,幼恒哥还是最喜欢我姐的。

    王掌柜退了下去,大家才又继续刚才的话题,最后商定,还是由连蔓儿写信给沈六,说明地瓜高产的事。

    “现在就写,一会就送到石太医家去。”连蔓儿就道。

    “也好。”王幼恒点了点头,就铺开信纸,用镇纸压了,又亲自研磨,然后将笔蘸好了墨汁,又在砚台上匀了允,这才交给连蔓儿。

    连蔓儿结果笔时,不小心碰到了王幼恒的手。

    “幼恒哥,你手上有茧子。”连蔓儿看着王幼恒的手道。和庄户人家因为做惯粗活而形成的粗糙的茧子不同,王幼恒手上的茧子不大,而且还有些软软的、凉凉的。

    “写字多了,就会有。”王幼恒道。“你看五郎手上也有。”

    连蔓儿就让五郎伸出手来,果然在相同的位置也有茧子。

    “五郎很刻苦。”王幼恒道。刻苦的超过了同龄的几乎所有人。

    小七也将右手伸出来,低头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同样的茧子。

    “我和哥一天上的学……”小七幽幽地道。

    “你自己也知道了,你看哥是咋念书的,再看看你。”连蔓儿就虎着脸道。

    “我要跟哥学。”小七两只小胖手握成?br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