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节
众人如蒙大赦。
齐王低垂着眸子,疲惫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寒凉的又说道:“权力是什么?权利不过就是一被毒酒。看着外表光鲜,实则里面都是鲜血,都是鲜血!而我,不过就是无足轻重的那个,便是死了,估计连个血沫子都看不到!”
“王爷。”
刘伯允再次上前,“王爷。成则为王败为寇罢了,既是皇上没有追究,王爷便不会有性命之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王爷万不必如此自艾!”
屋内众人的神情,都因为刘伯允这一句话里透出的冷戾而胆寒,便是齐王也轻微的颤抖了那么一下。
以后,他还有以后吗?
... ...
次日早朝,泰和帝直接下诏传位太子,并昭告天下。
泰和帝没有撑到退朝,就晕倒在了龙椅上。
朝堂上一阵忙乱,太医来了一大堆,仔细的诊了脉后,对着太子等人摇了摇头。
众人一愣,此前瞧着一向都好啊?
泰和帝身边的心腹內监哭丧着脸说道:‘此前皇上便感到有些不对了,只让奴婢瞒着。每日里服用一些丹药,不过是还有些事未了解结,强撑着罢了。"
接下来几日,泰和帝一直昏昏沉沉,宫中太医用尽了各种名贵的药材,也没让他的病情减轻半分。万幸的是,之前已经发了传位诏书,关于下任皇帝是谁这事无需再扯皮。
人人都知道皇帝命不久矣,只等着他什么时候咽了气,众人好拥立新君登基。
毕竟这会儿泰和帝病重,太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能贸然登基的。
这一日,太子正在与内阁众人商讨事情,一名太医一脸大汗的在殿外求见,说是泰和帝醒来了。
太子忙把朱笔放下,匆匆站了起来,带着身后的一大群臣子来到清心殿。
远远地便看到,几名宗室皇亲站在大殿门口。
太子看了眼,上前行了一个礼:“叔祖怎的来了?”
"皇上,是皇上下诏让我等过来的。”
太子一顿,泰和帝这样子,看着倒像是在准备后事。
众大臣随着太子进了大殿,里面伺候的內监以及太医,忙上前见礼。太子摆摆手,直接问向太医院的院正邱太医,“父皇的病如何?可有起色了?”
邱院正摇了摇头:“皇上……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回光返照......
众人心里一沉,俱都看向太子。
太子面色沉静的走进了内室,泰和帝这会看着精神还好,正靠在御榻上半坐着,身后靠着硕大的迎枕,脸上是不自然的潮红。看到太子以及他身后的众人,泰和帝微微一笑。
皇后娘娘一身家常的裳裙陪在泰和帝的身边,和左近的皇长孙一起小声的嘀咕着什么。
“太子来了。”
太子上前给他行礼:“父皇,您总算醒了。”
泰和帝一摆手,示意他不用多说。“朕都听说了,既是朕已经醒了,你就赶快准备登基事宜吧。"
太子迟疑的样子取悦了泰和帝,他温和的看了看这个儿子,什么也没说。
皇后此时递过来一杯水,“这才刚醒呢,且少说两句吧。”
泰和帝看了看站了一屋子的人,笑笑:“朕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朕知道自己没剩多少日子了。”
皇后打断泰和帝的话语道:“皇上,您今儿个这是怎么了竟说些丧气话!您这才多少寿数?”
众臣忙连声附和。
宗正撅着白胡子:“微臣还在这站着呢,皇上倒是觉得自己没几日活头了,可是嫌臣老不死了不是?”
泰和帝看着说话的人,双目微微泛红:“皇叔。"
宗正叹了口气:“既是还认我这个皇叔,便安生的养病。别一惊一乍的把我老头子喊过来,老臣年纪大了,经不得这个。”
泰和帝唏嘘了一阵子。
对着太子,泰和帝的眼神愈发的柔和:“太子。朕便将这江山交到你手上了。想当年,朕刚登基的时候,也曾有过一番雄心壮志,想着做一番伟业,为祖宗增光。只是朕这一生庸庸碌碌的,竟是没做下什么值得一说的大事。希望你能既往开来,将来便是九泉之下,我也不用觉得无颜见到列祖列宗了。”
泰和帝此时无疑同世间任一位弥留的老父亲相似,太子听得胸口堵得慌,声音里带了些哽咽:“儿臣遵命。”
泰和帝欣慰的笑了,握了握身边皇后的手,看向一众臣子。
“众卿家,日后太子登基,还需各位尽力辅佐......”
不理会诚惶诚恐的众人,又看向太子;"齐王,吴王降为郡王,你登基候便遣他们即刻出京,非诏不得入京城半步,否则,格杀勿论。"
太子点了点头:“儿臣知道了。”
“他们总是你的兄弟,若是他们安分守己,你便给他们留一条路......"
太子点头应诺。
泰和帝缓了口气,看着面前已经威严日盛的太子,还是有些反放心不下,“只要他们不谋逆造反。”
太子上前一步,"父皇,他们是儿臣的兄弟,儿臣应诺,只要儿臣在一天,便有他们一天。"
泰和帝听罢,扯出了一丝笑意。似乎了了心头的一桩大事,他之所以要在两个王爷成事之前的时候揭穿此事,便是存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