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第50章 第50记:火场视角|踏火逆行护玉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前记:

    2021年4月23日16时50分,丽江市玉龙县石头乡桃花村和兰香村交界处发生森林火灾。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紧急驰援,在平均海拔3100米的玉龙群山上,连续鏖战7天6夜,终将大火扑灭。支队指战员日行数十里,长长的队伍翻山脊、越沟谷、穿丛林、战火魔……宛如一条从天而降“红纱”,缓缓的披在玉龙山上,守护着玉龙雪山的安宁幸福。

    驰援:战斗已经打响

    我从未参加过如此壮观的灭火救援行动!昆明、保山、丽江、普洱、大理五个支队齐聚一个火场,即便已站在海拔3300米的山顶,也依旧眺望不到友邻单位的身影,也听不到扑打火线时风力灭火机的轰鸣声。举目四望,能看到的只有笼罩在浓烟下若隐若现、茫茫无际的连绵群山。火场之大,让每个人都没有预想到。

    “我们的战场在路上,从手握方向盘那一刻战斗便已打响了!”得知从支队出发到丽江玉龙来回1000多公里的路程,支队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中队的驾驶员正了正神色。

    在紧张的鸣笛声中,车队开始动了。在李孝忠支队长带领下,载着200名指战员的28辆运兵车如一条长蛇,蜿蜒曲折向前开进。

    天边正泛起一抹鱼肚白,太阳从车队的后方缓缓升起。是的!我们带着太阳跑。

    大约,先行的杨仙永政委和100名战友已经奋战在火场上了吧!抬头看着天空,我心理暗想着。

    如果是自驾游,那该多好!从安宁出发,经楚雄,过祥云、穿大理、越鹤庆,最终抵达丽江。但,此时所有指战员都无心观赏路边风景。大家只是静静的沉默,在休养、在积蓄。

    “嘿!这车怎么回事!拉着警报呢,他也乱插队!”我从后视镜内瞄了一眼正在念叨的驾驶员师本森。这位入队8年的老班长、老驾驶员,正聚精会神的盯着前方,眼里闪着淡淡的血丝。

    师本森,我在驾校的“战友”。2014年,支队推荐我和师本森参加驾驶员培训。因是一个单位去的,我便改口叫他“老本森”。时隔7年,他的驾照也从c1的“萌新”升级到了a1a2的“老驾”。而我,也从驾驶员岗位换到新闻报道员岗位。而这一干便是7年。

    我赶紧打趣:“本森,可得稳住啊,还有两三百公里呢,熬不住了就换我开!”

    烟味,飘到了联指!

    接到增援命令后的第10小时,4月26日15时30分左右,我们昆明方向增援的200名指战员已全部到达玉龙县石头乡联指开设地点。

    天渐渐暗了下来,一股淡淡的火烟味弥漫着整个村庄。在黑暗中,远处的火光愈发清晰。火越烧越大,越来越亮,所有人都在车上摩拳擦掌等待着战斗命令。

    19时50分,火场联指召开作战会议。山里的夜是那么明静,皓月悬空、星光闪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联指四周各方救援力量人声嘈杂、车流拥挤。

    “哎,你说一会是不是直接开干?”

    “你歇哈,兴奋个啥劲儿,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说这话的是特勤大队的一名老班长,叫王树佳。个头不高,看着却很精干。黝黑的皮肤搭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一眼看去就是“虎将”。确实,像这样火线长达百公里以上的火场,打得准要比上得快有用得多。

    门口开始传来嘈杂的声音,一群穿着各式各样制服的人陆续从会议室走了出来。最显眼的还是印有黄色“中国森林消防”字样的橘色“战袍”!

    “支队长出来了,任务来了!”黑夜里,有人喊了一嗓子。按照联指命令,李支队长带昆明支队增援的200名战友投入到火场南线白岩村附近实施火场勘察、准备战斗,确保村庄绝对安全。

    登车!向白岩村出发!从此刻开始,我们正式向火场开启了冲锋。

    屹立在河道里的支点

    村庄连着山岚,村落散居林间。这样来描绘白岩村村落和群山的关系,也许最合适不过。27日凌晨6时,队伍缓缓离开白岩村,向火场南线徒步开进。

    “你们要小心嘞,前面要从河里过,踩不稳的话,不是崴着脚就是掉在水里头!”说话的是当地向导和志宏,另一名向导叫和建元。两人都是纳西族老乡,也是村里的“养蜂大户”,均三十出头。和志宏告诉我们,是大山赐予了他现在的生活!他在这些山上有三四十处蜂窝,眼看快到采蜜季节,却被一场大火烧了一半,他比任何人都想这场火赶紧熄灭。

    哗啦啦……哗啦啦……清澈的山涧从河道流过,一曲曲动人的旋律远远传来,好似宽慰我们这些紧张前进的灭火人。河道很宽,水位不高,雨季冲刷过的石头正好成为我们过河的垫脚石。

    “小伙子,你们要打火去,是不是?”一位纳西阿婆得知我们前去灭火时,她紧紧拽着经过身旁的直属大队一中队袁正旺说了起来。原来,年前入冬时阿婆在大山里养了几窝散蜂。年后,林子太密了,又担心野熊出没,一个人不敢进山。正好队伍要进山,她想趁着人多去看看自己养的几窝散蜂。

    阿婆说着,便和我们走到一起。在过河道时,袁正旺本想搀扶她跨过一个较宽的水流。但,哪知石头松动,一只脚滑在了水里。一不做二不休,袁正旺一只脚在水里站着,将队伍逐个搀扶过了河才从水里抽出脚来。

    “河道很多石头,看着稳,但是一脚踩上去就滑开,只能试着踩,慢慢走。”尽管有了袁正旺的提醒,很多人还是在过河时湿了鞋、崴了脚。

    战友们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用他们的话来说,没人愿意没到火线就下了火场。

    5个小时,终于走出了乱石箐

    在云南,对长势特别茂密的、坡度又陡、面积又大的山沟森林有种特别的称谓,老乡们喜欢叫它们“箐沟”。乱石箐就是那样一条,狭长狭长一眼望不到头的乱石路。走在乱石上,两边尽是巍峨的高山,葱郁的树林。

    和建元告诉我们这条沟谷叫做“乱石箐”,除了采蜜平时少有人迹。在这条布满了杂乱无章的石头路上,有的石头长着青苔,有的尖的硌脚,有的松动……在这样的路上,不少同志吃了亏。

    和我同行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的副队长罗选疆,一个幽默开朗的小伙,今天也变得少言寡谈了。起初觉得是累,直到一次休息将鞋子脱下,我看见拇指大的血泡和他的袜子紧紧黏在一起,他强忍着疼痛将袜子脱下,用山泉水简单清洗后再次穿上,起身拍了拍屁股,酸溜溜地说:“哎,我太惨了,回去一定要好好补一下!”

    无独有偶,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中队中队长柏战一直走在队伍最前面,负责提前勘查路线,而我也因为需要拍摄大队列行进紧跟着他。快爬到山顶的时候,一根巨大倒木拦住了我俩去路,不得已只能从树杆上走过去,离地面1米多高。树干尽头往下跳时,被一颗看着平整的石头晃到了脚,整个人失去重心,虽然及时用手杵在了地上,但右脚杆仍然重重磕在了乱石上,肿了巴掌大。

    “原地休整10分钟!”

    “装备重不重?”“报告首长,重!”

    “脚疼不疼啊?”“疼!”

    “还能坚持不?”“报告,能坚持!”

    支队长和实习消防员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倒也实诚,更令人敬佩!休整途中,李支队长沿途询问查看指战员的身体情况,时而闲聊几句家常,开些玩笑。一来一去,在他的带动下,队伍好似走得更快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等我们走出乱石箐时已整整过去了5个小时。再抬头远眺,已感觉不到在乱石箐丛林里的那份压抑。大家深深的呼吸。

    “滚石砸来时!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4月28日15时15分,队伍组织对南线火线全线阻击,防止林火向南继续发展蔓延;特勤大队一中队20人对火场东线和东南线交界处进行反复清理看守,我跟在特勤大队后面。他们在火线上从下午看到了次日凌晨,在火烧迹地里来回穿梭攀爬,处理复燃火和烟点。

    突然一声呐喊响彻山谷!

    “小心滚石!滚石!”

    “砰!”

    伴随着呐喊声后,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支队长急迫的喊声在对讲机里响起:“砸到什么了?砸到谁了?快回答,有没有人受伤?快说话!”说话间,便急忙朝着声响传来的林子冲了过去。

    1秒,2秒,3秒……所有人都秉着呼吸,期待着对讲机传来回答。我从未觉得一分钟有那么长,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之久。

    “支队长,没事,砸在了灭火机上!”这一刻,他才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过了十几分钟,特勤大队刘坦维背着灭火机从密林间钻了出来。灭火机的后壳上砸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若当时机具是背在身上,离后脑勺的位置也仅仅只有30厘米的距离,虽然带着头盔,但想起来仍是令人后怕!看到这个熟悉的老战友,我心里庆幸,八年前第一次见面时他的自我介绍浮现在我脑海中。

    “大家好,我叫刘坦维,文刀刘,坦克的坦,维修坦克的维。”

    白天或许还好,但到了晚上,危险系数更是加大。整夜下来,“小心滚石”这样的呐喊平均每隔半个小时就能听到,负责观察的安全员更是一刻都不敢闭眼。

    “像蜘蛛网一样裂开的水泵手”

    4月28日17时,楚雄驻防分队、晋宁驻防分队和特勤大队二中队利用沟谷植被稀疏地带作为依托,开设简易隔离带约1.5公里,特勤大队一中队在板岩河架设8台水泵,距离5公里,利用有效水源,对火场西南侧火线实施供水,全力防止林火向南侧发展。

    在几乎70度的陡坡上架设5公里长的水泵,特勤一中队仅用了一个小时。一人先徒手攀爬,下面再将水龙带抛上去,借力坡上的树杆,用水龙带将人逐个拉上去。一中队四班战斗员江晓强负责铺设水带,别看他身形有些胖,但在执行任务中也丝毫不含糊,大家都说他是“敏捷的胖子,打不死的小强。”

    “晓强,检查你负责的水带区域,上面水压不够,看看是不是漏水了?”

    “收到!”江晓强沿途拉着水龙带爬上山腰,在处理完情况后,又抓着水龙带背着身体下山,一天往返数十躺,每趟平均200米。当成功扑灭火线看守清理火场时,他缓缓摘下手套,十个手指头就像布满了蜘蛛网一样龟裂开。中队长问他疼吗?他憨憨地说:“打火的时候没感觉,现在有点疼了!”

    “告捷!山林里沸起了欢呼声!”

    截止4月29日21时15分,全线明火已灭,队伍就地转入清理看守阶段。30日,就在火场即将彻底告捷时,天空突然下起了细雨。看着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山林间一片欢呼。

    “兴奋归兴奋,要注意安全啊,下山时路滑,走慢点!”政治部主任张桢林地提醒,让大家在兴奋之余也绷紧了安全的弦,“4·23”一役,让所有人都领略了玉龙的山,没有人会小觑它。

    雨水打散了空中迷茫已久的烟,洗涮了灾难中得以幸存的树,帮了一把这群疲惫不堪的人,这莽莽群山又恢复了宁静!

    看着那棵从悬崖上斜向生长的树,如此顽强!一抹绿色,平添生机,生活如诗高调向上,一汪绿意,清新自然。这时的我,无比敞怀。真是,心情如歌声声开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