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
都学杨皇后,为宣元帝念经诵佛,宫里霎时梵音袅袅,一片和谐。
朝堂却是状况激烈,官员们一个个争得你死我活。
宣元帝死后,朝会上,掌朝廷中枢的尚书令谢延拒绝承认杨阶拿出的遗诏,称宣元帝死时,身边只有宗颐和杨阶二人,无法证明这份遗诏是宣元帝亲述,或者亲手所书,不做数。
特别提出不准杨皇后出来临朝称制。
谢延道:“让一个不通政事的后宫女人理政,成何体统!且说宣元帝生前从未表露出此意向,有我们在,还要杨皇后辅政,简直荒唐!皇上不可能立这样的遗诏,遗诏定然是你们伪造的。”
又质问杨阶和宗颐二人:“我问你们,皇上身死当日,你们为何会如此及时赶到,并且,沈美人为何要谋害皇上,难不成,是你们谋划的?”沈美人在勒死皇上后自缢身亡,真相如何,已无法查证。
一番话先是否定了遗诏的真实性,然后质疑杨阶和宗颐图谋不轨,甚至是谋害皇上的真凶,可谓刀刀见血,字字珠玑。
这时,在朝中任中书令,地位仅次于谢延的杨氏族长杨黎,即杨阶的伯父怒道:“一派胡言,你这是凭空臆测,遗诏在此,你难道要抗旨不尊不成?”
谢延:“你不能解释,才拿遗诏压我罢,怎么,现在就想杨皇后出来临朝称制,你好掌控朝廷?”
杨黎:“事发突然,多亏杨阶带兵赶到,才控制住局面,没让宫中出乱子,他尽职尽责,竟被你歪曲至此,还想给他定下谋害皇上的大罪,你这是要亡我杨氏啊,你才想一家独大,掌控朝廷罢!”
事实上,杨黎根本不能解释,因为谢延说的是事实。
杨黎到现在都是懵的,他没想到杨阶竟会如此大胆,不仅联合宗颐带兵进宫,还搞出这么份遗诏。
他们杨氏一族,自杨虞文一纸揭发尹笠谋乱起,就很本分。
杨黎在政事上一直以谢延马首是瞻,谢延做什么第一个支持,说什么第一个附和。
谢延对他越来越满意,把他提拔到了中书令的位置。杨氏不仅进入中央,还得重用,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只是先皇当政时,杨黎每天上朝都战战兢兢,生怕先皇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他开刀,好在先皇斗败后心灰意冷,很快就不理朝政。
到宣元帝这朝,局面好了很多,宣元帝没有先帝的抱负,无所谓杨氏做了什么,自然不会想着要报复杨氏。
杨黎本以为这辈子会顺利安稳,不想杨阶竟搞了这么一出,真是气煞他也。
但事已至此,杨黎只能换队站了,毕竟杨氏族里唯一能调动兵将的人,就是杨阶,他不可能把杨阶交出去,平息谢延的怒火。
于是接下来,杨黎死咬遗诏不放,谢延自然不可能同意遗诏的安排,两方争论了好些天,一直没个定论。
转折点在朝廷收到宗绍的奏章以后,奏章上的口气依然嚣张,说宣元帝既然留下遗诏,就应该遵守,还指责谢延想做逆臣不成?
谢延的视线一直停留在“逆臣”二字上面。
谢延知道,宗绍在威胁他。
若是他不同意,宗绍就做逆臣。
谢延敢不在意么?
谢延不敢,本来最近就把宗绍逼急了,他怕宗绍趁着朝廷不安稳,带兵攻到建康。
思前想后,谢延选择妥协。
等太子登基,朝廷安稳下来,再想办法夺权。
于是谢延给宗绍传信说,既然宣元帝留下遗诏,自然得遵守,但杨皇后毕竟从未理过政事,需要他从旁协助。
话说的委婉,其实是要与杨皇后共同理政,而不是协助。
宗绍明白,也知这是谢延最大的让步,同意。
一场危机化解。
司马妍回建康时,杨皇后就已经插手朝政多日。
守完灵,司马妍寻了个日子去栖安宫看望司马链。
宫中人都密切关注司马妍。
杨皇后已经有一年完全没管后宫事务,一年前,即使跟李贵嫔共同理事,也基本都是李贵嫔在管。
因为极少出现在人前,宫妃和宫侍几乎都忘了杨皇后这号人。
直到宣元帝过世,杨皇后宣布重掌六宫,并将权柄从李贵嫔那收回,规定后宫诸事都要事无巨细向她禀告,还插手朝堂政事,众人才惊觉后宫杨皇后原来并非她们所想,是个与世无争的人。
那么对于司马妍与司马链接触,杨皇后是什么态度?
毕竟司马链颇为依赖司马妍,想要加强对司马链的控制,就得削弱司马妍对司马链的影响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不让司马妍接触司马链。
对于司马妍的到来,杨皇后表现得颇为热情,甚至还表示司马妍可以经常来看望司马链。
司马链听到杨皇后这么说,非常高兴。
司马妍看到杨皇后明显好了很多的气色,心情复杂。
阿兄是在跟沈美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被勒死的,沈美人已死,廷尉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