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分节阅读_12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药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批有问题的火药,恰恰就用在了当日的演练里。

    无巧不成书,事情就是这么巧。

    葛燕宜一死,线索就暂时中断了,审问经手制造火药的工匠们,甚至是演练当天负责运输火药的士兵,也没能问出个所以然来。

    但事情却没有就此结束。

    按理来说,火药是工部制造的,现在出了问题,责任当然是工部的,葛燕宜死了,一了百了,其他活着的人责任却也是连带的,就算没有直接责任,但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是跑不掉的,所以没过几天,皇帝案首就出现不少折子,上至赵肃,下至苏正、潘季驯等人,都在被指责之列。

    原本弹劾同僚,是御史的责任,但是都察院改革之后,已经不具备弹劾同僚这个职责,但他们监察百官的职能却并没有被去掉,出了这样大的事情,一干负责官员,理应承担起负责的责任,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折子出现在皇帝面前,说明至少是通过内阁同意的,赵肃是当事人,要避嫌,其他人,张居正、张四维、王国光,都署了名,申时行、王锡爵资历跟张居正没法比,也阻止不了。

    就在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又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事情。

    南京都察院监察御史赵谨,弹劾当朝次辅赵肃两大罪状

    一是明知贺子重身为鞑靼蛮子,还弃国仇于不顾,与之结拜,并公器私用,命其为边关守将,有里通外国之嫌疑。

    二是作为庶子出身,不仅不尊嫡母,还买通族长,将生母另嫁他人,以脱离本家,实乃不忠不孝之人,天下理当共唾之

    139

    139、第 139 章

    贺子重双亲早逝,除了早年收养他的王环和后来结拜的赵肃以外,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也无从考证,虽然贺子重五官长得深刻些,但除了汉人,中原也有不少夷民,有他这样的长相,不足为奇,所以这第一条的弹劾,说轻不轻,说重不重,关键在于皇帝怎么想。

    第二条反倒要更严重一些,赵肃的出身来历,他没有刻意隐瞒,有心去查也能查到,赵谨说的真假掺半,这才更让人觉得可信,本朝以孝治天下,且讲究嫡庶分明,将生母另嫁也就罢了,但怠慢嫡母这一条,却为世俗所难以接受,足以玷污他的名声,让他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

    更重要的是,弹劾他的不是别人,正是赵肃同父异母的弟弟。

    人们自然会想作为百官之首的内阁宰辅,不仅没有起到表率作用,甚至连你弟弟都起来反对你了,你这个次辅大人,还有当下去的必要吗

    “大人,您这一次啊,是被抢占先机,彻彻底底地坑了一回”

    随着话音,啪的一声轻响,棋子落下,吴维良笑眯眯地捡子儿,一边道“承让承让,又大杀四方”

    赵肃白了他一眼“坑了就坑了,还非得加上彻彻底底,嫌你家大人我不够晦气么”

    话虽这么说,语调却听不出沮丧。

    他很少在棋艺上琢磨,棋路算不上高明,加之心不在焉,两人你来我往厮杀了一会儿,赵肃的白子便大多都被围困住。

    “不下了,认输,认输。”

    吴维良摇摇头“不带这样的,每回都还没结束就认输,我赢也赢得不彻底。”

    赵肃耍赖“我都认输了,这棋局也就结束了。”

    吴维良没好气“下回我宁可去和大公子下,也不和您下喽”

    赵肃噗嗤一笑“好么,我赵少雍在你心目中还比不上一个总角小童了。”

    吴维良看了他一眼“如今外头沸沸扬扬,都在议论赵谨的折子,您看起来倒不急。”

    赵肃苦笑“急有什么用你也说了,我被人先下手为强,坑了一回,除了吃下这个哑巴亏,还能怎样折子闹到御前,在陛下决断之前,我本就该闭门自省,这是本朝的常例了。”

    吴维良皱眉“依您看,这一次,是张居正,还是张四维”

    赵肃道“无论是谁,都没有区别,他们虽然立场各有不同,但在对付我的这一点上,目前利益是一致的,所以现阶段,他们只会联手先扳倒我再说。”

    吴维良道“既是如此,那就逐个击破。只是我不明白,上回您让我在山西找到的证据,为何迟迟不拿出来,否则现在张四维怕也不会这么安生。”

    赵肃捡起白子,一个个放回棋篓里。

    “现在的情势,我若祭出那些证据,跟张凤磬缠斗起来,那么最大的受益者会是谁”

    “张居正。”

    “不错,张太岳只会看着我们厮杀,然后坐收渔利,如果我再盯上张太岳,那么就是说,我需要同时对付两个人,而他们的聪明才智,人脉资历并不在我之下,到头来,我还是会输。”

    吴维良听罢,沉吟道“那末,能否求助于陛下”

    赵肃摇头“陛下现在,只怕正为如何帮我解决赵谨的事情而焦头烂额,更何况,这种臣子之间的倾轧纷争,须得自己来解决才好,怎可依赖君王过甚。”

    吴维良想想也是,只因平日里帝王对赵肃托付信任,青眼有加,久而久之,让他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凡事都有皇帝撑场,实际上这种想法确实是很不好的,君臣有别,有些事情不能等着皇帝来干涉,会这么做的,通常只能是佞臣。

    他思来想去,不由劝道“大人,恕我直言,一直以来,张太岳虽处处针对你,但凡碰上与他有关的事情,您总有点儿不忍下手。朝堂之争,不见刀光血影,却也你死我活,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赵肃叹道“你说得不错,是我想岔了。”

    究其原因,却不足为外人道,那便是由于历史惯性,他总觉得张居正对于历史的贡献卓著杰出,一旦提前退出政治舞台,很有可能对历史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却恰恰忘了,他自己现在也属于历史的一部分,而站在他面前的张居正,不是一个符号,而是活生生,有七情六欲的人。

    他的一时大意,造成今日被围困的局面,就像棋盘上那些白子,虽不至于四面楚歌,也是岌岌可危,一旦放任自流,那么被抹杀的就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了

    “现在为时还未晚,”吴维良提振起精神,也怕赵肃就此气馁,“张居正先前父丧夺情,因此大受非议,若真论起来,也算大不孝,何不以此入手”

    他的意思是,让赵肃重提旧事,转移众人的注意力,这样一来,赵肃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赵肃把棋子都放回竹篓,盖好盖子,又拿起茶盅喝了口茶,这才道“这件事情,先前已经揭过了,现在再提起来,影响力不会那么大,对他来说只是不痛不痒,如果不能斩草除根,不如就干脆不要下手,否则只会打草惊蛇。”

    “你先听我说,”他作了个手势,阻止吴维良张口欲出的话。“如果在二张之间选择,我会选择先对付张太岳,骨头要挑难啃的下手,然而,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吴维良认为兵贵神速,现在已经处于劣势,再不出手,等到人家将你彻底打到泥地里去,还想翻身的话,就千难万难了,所以他并不赞同赵肃的想法,只是赵肃这么说,必然也有他的理由,所以他没有反驳,只是道“愿闻大人高见。”

    “容我想想。”赵肃此番虽然受挫,却还能保持稳重的心态,而非急于反击,他想的是,要如何措辞,才能和吴维良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现在敌强我弱,对方又正好占了上风,倒不如索性退一步”

    他话没说完,门外骤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敲了几下,便被人迫不及待推开,露出赵吉焦急张皇的脸。

    “大人,大人,老家来信,说是,说是夫人过世了”

    140章

    虽然天气并不热,但赵谨站在养心殿外,却连额头手心都沁出汗水。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能够觐见皇帝的那一天。

    论实力,他虽然靠着走关系当了个官,可说到底,也只有一个举人的出身,在进士如林的明朝官场,实在上不了台面,若非有人照拂,也不能一路升到那南京监察御史的位置。如今在赵氏族人里头,他也算有头有脸,掷地有声的人物,只除了那个人赵肃。

    在他心目中,那个人始终是婢 女所出的庶子,就算高官厚禄,也掩盖不了他的出身,当然,赵谨并不承认自己心底其实是很羡慕赵肃的。

    所以,当有一天,他终于能够有机会,亲手置赵肃于死地的时候,心中的激动是难以言喻的,甚至还有一丝隐隐的快意你不是一直瞧不起人吗,就让你看看,能把你从云端拉下来的人到底是谁

    一切进行得很顺利,朝野因这件事情而闹得沸沸扬扬,赵肃不得不因此闭门不出,而他与赵肃的关系,也为他博得一个大公无私的美名。

    赵谨心想自己终于能够扬眉吐气,此事一出,不但赵肃重则要被罢官问责,他自己也能因此受益,说不定还会平步青云,被当今陛下青睐,从而升迁。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快,当旨意快马发到南京,让他进京陛见时,他都有些惊愕得反应不过来。当然,惊愕过后,是狂喜。

    以常人的想法来推断,赵肃这样一个位置,出了这样大的事情,闹得天下皆知,总要把赵谨喊去,亲自问明情况,以示郑重,但纵然是帝师,皇帝也没法包庇他,君不见当年高拱高阁老与先帝多么好的关系,同样说罢职就罢职。

    所以这一次的觐见,赵谨要如何措辞,如何让皇帝对赵肃生出反感,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了,做好了,那就是他以后仕途的资本,要知道很多举人出身的官员,一辈子都未必能见上皇帝一面,除了那个犟驴子海瑞,他赵谨只怕要算第二个了。

    霎时间,脑海里已经转过无数念头,赵谨强压上雀跃的心思,摆出一张肃穆的表情。

    “赵大人,陛下宣您觐见。”少顷,从殿内走出一人,对他道。

    “啊是”赵谨说完,又觉得自己堂堂御史,面对一个内宦,未免太软弱了些,忙轻咳一声,点头道“多谢这位公公”又想起旁人说过,进宫的时候,这些天子近侍不但不能得罪,还要给银子孝敬,便从袖里拿出一个绣袋递过去。“小小意思,请笑纳。”

    张宏却退了一步,只朝他笑道“赵大人太客气了,万岁爷还在里头等着,快随奴婢进去罢”说罢转身便走在前头带路,赵谨只好把银子塞回袖子里,快走几步跟上他。

    方才匆匆几眼,张宏暗自摇头,心道此人眉宇之间倒与赵阁老有几分相似,只可惜肖其形不似其神,不单没学到他兄长为人处世的风度魄力,就连形容也多了一脸风尘沧桑,果真是一块美玉,一块泥石,不可同日而语。

    进了殿内,便见一名青年男子坐在御案后头笔走如飞,想来就是皇帝了。

    “南京监察御史赵谨,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宏早就退了出去,头顶静悄悄的,皇帝没叫他起来,赵谨自然不敢放肆,只能就这么跪着,等到膝盖开始发麻的时候,才听到一声“起来罢。”

    “谢陛下”

    “朕听说,你与赵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皇帝很年轻,声音却不失威严,这让赵谨又开始紧张起来,他定了定神,道“是。”

    “你说他不尊嫡母,是怎么回事”

    “容臣回禀,赵肃之母是婢女所出,而微臣之母乃先父嫡妻,自先父逝后,赵肃母子便镇日与臣的母亲争执不休,后来臣的母亲就另谋府邸,让他们别府另居,谁知赵肃中举之后,竟连嫡母也不放在眼里,见了面,不仅不行礼,还诸多怠慢,甚至怂恿族长,把赵肃生母嫁给族里一位早逝的族叔,结了冥婚,把名字从本家划了出去。”

    “嗯,继续说。”

    见皇帝不仅没有反驳,还摆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赵谨慢慢放下心,说得也越发流利起来。“陛下如若不信,可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