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然而他没来得及动手,又一个消息传出来,皇帝允了柴熙谕。
这不啻于惊雷劈在众人头上,陈娘子都坐不住了,赶紧来找皇帝探听情况。
柴熙谕可以,那她的五郎是不是也可以?
不光陈娘子母子,众人都纳闷。皇帝向来是扶持东宫的态势,而东宫也被他培养得极好。任何人只要有一点点异心,立刻就会引起皇帝的警觉,打压下去。
这并不是坏事,尤其中原连年动荡,急需休养生息。一个地位稳固的储君就是定心丸。
皇帝却只是笑:“让他去试试未尝不可。四郎也该是回来休息的时候了。”
皇帝之前征战时伤了身体,近些年都是太子操持军务。众人听出来,他这是让柴熙谕出去长长见识,能做出几分成就,端看他的本事。至于太子,也该是回来积累仁名的时候了。
一时间,众人不知作何感受。尤其是之前想要军权未果的,更是悔断了肠子。
早知道能求到军权,他们说什么也要试一试。真不知道九皇子是如何做到的。
众人本来想跟柴熙谕打听,一时间往他寝殿走动的人多了不少。然而谁都没见到柴熙谕。再一打听,他已经动身去了军营。
第119章
皇子想要来军中建功立业, 众将领已经见怪不怪。柴熙谕只有十几岁,半大不小的少年郎,谁都没有把他当回事。更何况太子地位稳固, 谁都没兴趣给柴熙谕增添羽翼, 只是平时带着他,能做到哪一步,端看他自己。
皇帝休养生息了几年, 预备先把西蜀打下来。益州天府之国, 对于连年征战的中原来说,实在是一块绝佳的肥肉。
先前太子领兵时, 因为入蜀道路艰难,与西蜀来回拉锯, 双方都很疲倦。领兵的大将是皇帝的人,谨遵皇帝旨意, 意图保全民力, 所以根本不敢用兵, 完全被西蜀牵着鼻子走。
这次刚刚发兵一个月, 双方又陷入了之前的窘境,连入蜀的第一座城池都没打下来。
众将为难时, 柴熙谕站了出来,只要了两百人就连夜出发, 甚至没告诉众将他去了哪里。
有人问:“让殿下一个人去不太好吧?”
“那你随他去?”
将领们说话直, 叽叽喳喳讨论一番, 觉得他们无权插手皇子的决定, 便随他去了。
反正有两百人随行,只要他活着回来就好,又不是他们逼着柴熙谕去的。
话虽这么说, 这一夜却无人安寝。
柴熙谕只有十几岁,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可是他要是有个万一,皇帝那边会不会怪罪下来?
直至次日下午,有几人提前回营,神色激动,开口就要见主将。
“都死了,死了!”
这话差点将主将吓得从椅子上跌下来,“你说谁死了?!”
柴熙谕要是没了,虽说没人在意,可是皇帝要是因此怪罪下来,他冤不冤呐!
报信的小兵这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改了说辞:“是殿下一箭射穿了敌将的脑袋!”
在场诸将均是一个激灵,纷纷让小兵细说。
“殿下让我们在城外做出大军突袭的假相,小的们来回跑,腿都跑断了,引得敌将上城楼来看。殿下趁他不备,一箭过去,就把他脑袋射飞了!”
众将唬了一跳,有人不太相信:“这得多好的箭法?”
小兵肯定地道:“殿下的箭法太好了!”
多说无益,等柴熙谕回来就知道了。
小兵退下后,众将你看我我看你,有人这才开口:“先前我起夜,看见过殿下借着月光练箭……”
军中靠本事说话,柴熙谕带着敌将头颅归来,那么如何打下这座城,主将当然会听他的意见。
柴熙谕的想法很简单:“擒贼先擒王。”
主将看出了他的意图。他射杀敌将,为的就是杀对方的气焰。因此当他们再度攻城时,遇到的抵抗就比之前弱了很多。在主将拿出了条件后,对方很快就降了。
一路且进且战,以柴熙谕的智计,取下整个西蜀比预想中容易得多。
他羽翼渐丰,在军中的地位很快升高,主将亦颇为看重他。众将本以为他会犯皇帝的忌讳,然而汴京中每次来了旨意,他都遵循不误,众将才明白其中门道,一时感受十分复杂。
九皇子才多大啊……
打下西蜀后,柴熙谕回了汴京,得了许多封赏。然而他还没在汴京待多久,皇帝便让他去打南楚。
有他在,大周摧枯拉朽地一路打到南楚王都。楚王听说他不会滥杀无辜,便驱使城中百姓出来阻挡大军。
那是柴熙谕第一次动了真怒。攻入城中,下令将楚王枭首示众时,他甚至眼睛都没眨一下。
打下南楚本是大功一件,柴熙谕却在回京途中带着人手悄悄离去,找上了当初栖身的村子。
村子本来足够偏僻,却也无法逃脱兵乱。荒村空无一人,当初悉心教导过他的老猎户也不知所终。
更令他伤怀的是,他已寻不到母亲的墓在哪里。仿佛整个村子都变成了荒坟。
文竹担心地问他:“殿下,我们还迁坟吗?”
他笑了笑,“不迁了。回京后就说没寻到。”
至多带一抔黄土给皇帝做个念想,他也不想惊动了母亲。就让她在此处安睡的好。
他又去了一趟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