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3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些羡慕地看着他们,并不拆穿他们孩子气的贫嘴。我们越聊越投缘,甚至,就连我那久已不用的乡音都冒出来,再次支配起我的舌头。不一会儿,我便也嘛啊,嘛啊地开起玩笑。这时候再叫人回去听学术话语便成了酷刑,我们一致同意,干脆出去找地儿坐下来吃饭,喝酒。
    我们走出了学校。他们没有半点要奉承我的意思,自顾自走在我头里,两个人肩并着肩,孟时雨话多而密,叽叽咕咕,贫起来没完没了;陈献云则是见缝插针,在一片绵软的“是吗”,“可说”,“原来如此”中不时刺出一根针,一句话便能戳破孟时雨话里快活的小气泡。我几乎能想象出这两个人穿着校服走在滨江道的样子,孟时雨大概是连校服拉链都不拉的那类学生,敞着怀,露出里面花里胡哨的T恤,手里举着炸鸡排或是蛋筒,书包只背一个肩带,吊儿郎当地,边走还边踢易拉罐。至于陈献云,大约是规规矩矩地穿着全套校服,规规矩矩地背著书包,规规矩矩地走着路。但好学生会放学就逛滨江道么?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觉得陈献云会陪孟时雨一起在午休时晃在操场上,放学又一块儿压马路。他们看起来这样亲,但凡孟时雨买了一枝糖堆儿,总有两三颗红果得进了陈献云的肚子。在我的虚构中,他们就是这样的关系。
    我想得大概有些太过入神,以至于陈献云只好拉住孟时雨,停下脚步来等我。他亲切而柔和的目光叫我浑身不自在起来——男性长辈的角色我几乎没有扮演过,但面对这样来自故乡的年轻朋友,叫人又不能不勉强支棱起著名作家的的派头。我回忆着别人的做派,扬言说要请客,陈献云笑着推辞,倒是孟时雨,也不和我客气,随手在路边挑了一家吃海鲜的餐厅。
    海外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坐在一起,好像不谈论政治就吃不下饭,喝不了酒。什么民运人士啊,政治异见者啊,仿佛人人都被国安抓进去过,但他们又或者支持川普,或者支持哈耶克。
    幸好孟时雨似乎对政治完全不感兴趣(我是从他的衣着看出来的),而陈献云又惯爱迁就着他。于是我们默契地绕过了宪法啊运动啊一类的话题,我讲了些文坛上的八卦,然后言语便一路向着东方奔去,直奔进天津市里。他们听说我久未回国,忙叽叽喳喳地讲这些年的变化,什么老城拆迁,海河治理,还有细细碎碎的早点价格,花鸟鱼虫,说相声的谁谁谁老了退了,老城里的钙奶汤圆搬去了何处。
    我们尽情地怀旧,躲进温暖的回忆,时间往回一直流,流到梦一样不真实的过去。
    或许我到底老了,一个不留神,便讲出一句陈词滥调:“你们年轻一代到底比我们幸福。”
    “我们幸福?”孟时雨冷笑了一声,“物质上或许吧,我承认,我没饿过肚子,也没受过冻。但要说幸福,那可不见得。”
    他的语气那样尖刻,让我不由得好奇起来,“人想要获得完全的幸福,当然很难,”我说,“但要说不幸,你们90后的不幸能有什么?爱情上的挫折,再不就是学业上的压力。网上不是说,你们是随着国家崛起的一代,是享受到经济腾飞红利的一代。”
    孟时雨大声说:“那您呢?您这一代人,大概早年在物质上稍稍吃了点苦,但你们至少还上过广场,还做过些民主自由的美梦。我们……嗨,算了,您不在国内也不明白。”
    “说吧,”我恳求道,“说下去。”
    孟时雨却不说话了,一个劲挤柠檬。
    “不如这样,”白葡萄酒的酒精比我想的要强烈,它偷偷解开了我那件名为成熟大人的戏服扣子,“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一人说一个不幸的事。”
    孟时雨撇了撇嘴。
    陈献云切了口龙虾,咽净了,放下刀叉。他开口笑着打破了冷场:“那我先来?”
    “我就说个不幸的爱情吧。我年纪小,到现在也才交往过一个对象。他比我年长很多,成熟又有见识,而且他对我很好,有时候简直像宠爱一个孩子,无论我想做什么他都不反对,如果我真的想要天上的星星,”陈献云顿了顿,自嘲地扯了扯嘴角,“说不定他会冠名一颗给我。”
    “只是有一点——他不止对我一个人这样好。今天张三明天李四后天王二麻子,没完没了,来者不拒。”
    “我刚发现时,气得想死,但他说,哎呀,宝贝,年轻人不要老古董,老封建,这都正常的。我也搞不明白,这哪里正常了?他就给我举例,这个总那个总,谁不是养一大堆人。又不是当真要谈恋爱,他说我实在没必要较真。”
    “我有时气得狠了,夜里躺在他旁边,甚至想一刀捅死他算完。我就不明白,要是人人都和我一个想法——‘大不了一命换一命’——他们怎么敢随随便便和这么多人睡一个枕头。他们不怕吗?我真不明白。”
    他的声音渐渐听不到了,我仿佛看到他那双漂亮的桃花眼红了起来,他低下了头。
    “这还不是因为你没动手嘛,”孟时雨叹了口气,把几乎熄灭的话题又吹着起来,“要我说,暴力革命就是最好的。”
    “行,我等你哪天付诸行动,我就下手。”陈献云没好气地说,他再抬起头,脸上又是春水一样温和。
    “轮到我了,”孟时雨放下生蚝,开言说道,“我呢,我不幸的原因都是我老生气,哎呀,忍不住。”
    “有一回,我们学校要新建一栋教学楼。他们工期太急,太紧,您知道,北京的夏天又热得不行,快封顶时,有个河南来的师傅,才收工回到集装箱宿舍,就猝死了。工头说不是死在工地的,不算工伤,就是不赔钱。我们一些学生听说了,就讲这样怎么行,太欺负人了。然后是他——”他指了指陈献云,“挑头说要帮忙维权。”
    “我们又是找法律系的老师,又是找社工专业的老师,联系媒体,联系学校,折腾半天,一点用没有。后来,我们就想,嘿,去他的吧,咱就中国特色,拉横幅,写大字报,闹事谁不会呢?”
    “当然后来我们才知道,闹事也是技术活。不过这也不重要啦,反正我们就举着牌子跑到这个建筑公司的大楼前头去。结果还好,我们毕竟是名校,他们顾虑着影响不好,虽然还是没鉴定成工伤,到底庭外和解,让河南师傅家里拿了钱赔偿。”
    “可是您猜怎么着,那个公司老板就记住了我。可能是我太优秀了……人群里最闪亮的崽。”他开了个玩笑,“后来我去酒吧,正好碰见他,他就找人把我揍了一顿,打折了左面这条腿。不过我家普通市民,能有什么办法……本来我妈还不太乐意我留学,天津人嘛,去北京已经算去外国了,去发国可还行?结果出了这档子事,她天天就在家看机票,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