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
再认出她来了。
后来,是宁放从叙利亚带回了她的骨灰,葬在了山岗最高的地方。
后来,她被追封为英烈,举办了一场很大很大的追悼会。
有人说,她一生未婚,又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为不孝。
也有人说,她将一生奉献给世界,拯救了无数的伤员,是为大义。
白发苍苍的男人膝下子孙成群,拖着颤巍巍的身体来到她的追悼会,黑白相片上的她是四十岁,却又不像四十岁,她还是和三十年前他见过的最后一面一样,是戈壁滩边上永远摇曳的白杨。
“死了…真的死了…”建筑外的水泥墙上,衣衫褴褛的男人,皲裂又沾满水泥的手扒在白石灰岩砌成的外墙上,一双浑浊的眼睛透过墙体,似乎看见了什么。
第46章 (番外)宁阮同学的人
宁阮,首当其冲的“别人家的孩子”。
关于她,不同的人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在历届老师看来,是真正的祖国花朵,祖国的未来之光,扛起建设祖国大梁的人才。
这主要体现在宁阮同学小学时自从上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片课文,但凡有老师问她,“宁阮,你觉得读书是为了谁?”
小小的宁阮同学总会举起白白胖胖的右手,敬一个不大有力气的军礼,嘴里却铿锵有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总能逗笑一群人。
那时候的她还真没搞清楚什么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能记住这句话并时时挂在嘴上纯属因为老师上课不断强调,让人有一种如果立下这个旧时理想,绝对牛逼得很。
后来,随着年纪渐长,宁阮自然懂了这九个字沉甸甸的含义,不禁感到汗颜和愧疚。
在说宁阮历届同学的看法,那就是典型的父母嘴里的榜样,孩子心理的一根刺。
宁阮同学初中的成绩那叫个一骑绝尘,满分五百五的中考,她轻轻松松五百三以上,甩得第二名差点哭爹喊娘,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原来第二名才是最大的失败者。”
虽说宁阮智商高、成绩妙,但她不自傲呀。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就给报了个补习班想着能让女儿童年不孤单,最好还能找到一起玩耍的好朋友,但谁知道,进入补习班两天之后,好朋友找没找到不知道,学生倒是收了好几个。
当年被补习班里的老师誉为,最佳小助手。
当然,宁阮父母也有考虑过要不要让孩子跳级之类的,毕竟孩子真的脑袋长得不一样,但多番考虑以及问过宁阮个人意见之后,这个想法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不是所有父母都立志于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年跳一级,十五上大学的天才,对于宁父宁母来说人生每个阶段的速度都应该遵循自然。
哦,最主要还是因为跳级不跳级都不妨碍宁阮学习新知识。
所以说在宁父宁母眼里,自家孩子其实很普通,她小时候也会因为做错事被父母狠狠教训,也会在愚人节的时候做恶作剧和同学开玩笑,更会在吃不到糖的时候趴在妈妈怀里哇哇大哭,虽然不过一秒就会和那个抢了糖的孩子又笑嘻嘻地玩在一起,没心没肺。
宁阮同学的叛逆期很短很短,短到只有一个人发现,因为她叛逆期的所有脾气都用在了挖空心思欺负家里二胎宁放身上。
故而,对宁放来说,十岁以前他眼里的宁阮简直是一个黑化的恶魔,黑化起来会把他那时候还没去掉婴儿肥的脸当皮球拍,或者给他喝的果汁里洒下一大包盐,幸好这样的日子在熬了两个月之后终于结束。
之后的宁阮,变脸可谓之速度,简直成为了全世界姐姐们的榜样,作为家族遗传的健忘症此时发挥作用,宁放和他姐一个样儿。
姐姐虽然喜欢把我当皮球,但是等她不把我当皮球了,她就是好姐姐。
综上所述,宁阮同学实非平常人眼里学霸或者说天才该有的样子,她调皮捣蛋样样不少,只不过比同龄人要更早些知道自己要些什么。
小学二年级,她就盯上了当时全海平最好的初中,并且成功在四年后光荣入学。
入学后第二天,她又盯上了全国最好的高中青州一中,并且成功说服父母三年后举家搬迁到青州定居。
而高中的第一学期,她定下了未来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无国界医生。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梦想在,这要从一篇新闻报道说起,某年某月某日的晚上的七点,新闻联播准时开场,宁阮其实并没有看新闻联播的习惯,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刷几道几何解析题,但学校布置的回家作业,她不得不干。
而那个时候,新闻联播正好播到战地记者在叙利亚采访当地人民的画面,记者带着安全头盔,在镜头前转播叙利亚的近况,远处是被炮弹炸起的叙利亚土地,后来记者又跑到医疗帐篷里面去采访伤势较轻的叙利亚人民。
他们有些人伤了胳膊、伤了大腿,有些人包了纱布,有些人只能用简单的衣服碎片止血,因为那边没有足够的医疗物资,更缺少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
有个孕妇,孩子只有八个月大,因为被枪支射中了右腿,导致收到了严重的精神惊吓,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