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第401章 杨镐被黑的太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被杨镐这么一训,杨勇今天见杨镐的好心情,算是彻底被弄没了。
    不过,杨镐是长辈,杨勇自然不敢有怨言,况且,杨勇随杨镐征战多年,被杨镐训斥得多了,对此也是习惯,只能乖乖忍着认错。
    看着杨勇认错的样子,杨镐也不忍多训斥,只能草草说了几句,心里面,杨镐却是想着今日的局面,和他当初因为“讳败为胜”,被罢官,也差点进诏狱,何其相似。
    幸好,当时他走了万历皇帝心爱的郑贵妃的路子,再加上朝鲜和援朝的主要官员,把蔚山大败说成大捷的原因,集体陈情上奏,这才让万历帝顶住压力,只是罢免他,让他避过那场党争风波,否则,天知道他能不能活到现在。
    只是,没想到,那时候走了郑贵妃路子,后来依旧能起复做辽东经略,到了现在,误打误撞要走张皇后张国舅的路子起复,这么说起来,他这一生,还真是和皇亲国戚有缘啊!
    牢房里的训斥声音,逐渐消失,等杨镐训斥完,然后告辞离开,为杨镐从诏狱脱身,以及之后的起复做准备。
    诏狱里,随着杨勇离开,锦衣卫又一次把牢门锁上,大牢又恢复了平静。
    想到刚才让杨勇做的安排,杨镐嘴角露出笑意,要是不出意外,看来他又可以逃过必死之罪,继续当大官了。
    至于会不会因为他投靠内廷的大太监,从而被士林讥讽,杨镐却是不在乎,他本来就是犯了死罪的人,要是不抓住救命稻草,反而在乎这些,那他岂不是要把命都丢了?
    当然,要是换了其他的虚伪小人,遇到太监招揽,说不得即使心里想去,也会死要面子不受,除非他们已经确定了死刑,这些人才会露出心里真实的想法。
    对于这些虚伪的人,杨镐是看得多了,都是当官的,对他们那些人心里的小算盘,他还能不清楚?
    要说当官的里面,有没有那种真正一身浩然正气,不惧权势,为了理想舍命相随,那绝对是有的!
    然而,很显然,如今的朝堂中枢里,这种人是不存在的,要是存在的话,早就被各党群起攻之了,你保持中立都没用,因为这种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其他各党的敌人。
    很快,杨镐就想到恐怕因为他的释放,未来的朝廷上下,又要闹得一阵鸡飞狗跳吧?
    毕竟,以自己非东林党的身份,真要能从死罪里起复,那还不把那些一直没弄死自己的东林党人气死吗?
    想着想着,杨镐的思绪就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场援朝战事,回到了他这一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因党争而差点害得他身败名裂,甚至差点身死的战事。
    那时,万历二十年,倭酋丰臣秀吉侵朝,“三都守失,八道瓦解”,朝鲜三都沦陷,“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请援之使,络绎于路”,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六万余人。
    围绕着朝鲜之事,本就身处党争漩涡的大明朝廷,又不得不因为各党之间的争斗,为援朝一事争论。
    廷议再一次分为主战和主和派,朝鲜为我藩属国,因而主战者言之“朝鲜属国,为我藩篱,必争之地”,“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我救朝鲜非止为属国也。朝鲜固,则东保蓟辽,京师巩於泰山矣。今日发兵协守,为第一策”。
    有主战派,自然就有主和派,主和派如兵部尚书石星等“一意主款”,言之“诸将未得利,计无所出”。
    就在朝廷上下,因为战与不战的论题,再一次开启了争斗模式,各党相互争执之时,雄才大略、眼光独到的万历帝,直接从深宫走出,一意孤行的以皇帝之命,下令援朝,让当时拥有“东亚第一强军”浙兵的大明军队,过了鸭绿江,开赴了朝鲜战场,驱逐倭寇,保住朝鲜宗庙社稷。
    只是,战争,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战争的天平,也从来不是倒向一方的。
    战争初始,辽东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仅以身免。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总兵李如松指挥军队得平壤大捷,李如柏进复开城,援师既连胜有轻敌心,受挫于碧蹄管。
    万历二十一年四月,日军撤出汉城,于是,封贡之议起,兵部尚书石星接受沈惟敬封贡之议,并上疏朝廷,据理力争,后遣沈惟敬赴日本议和。
    期间,朝鲜水军与倭人互有胜败,而石星和沈惟敬等人,为了主和,对中日双方和谈条件两边欺瞒,并且一心欺瞒蒙混,竭力对万历帝掩盖丰臣秀吉的真实意图。
    最终,石星、沈惟敬等人事发,一直到万历二十四年,封贡失败。
    而后,万历二十五年正月,日军复大举侵朝,丙辰,朝鲜使臣前来明朝请援。
    二月丙寅,名廷,复议征倭,三月,命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随之,升兵部侍郎邢阶为尚书,总督蓟、道、保定军务,经略御倭。
    杨镐尚未到朝鲜,就积极筹划,努力与朝鲜君臣沟通,了解军情,而朝鲜君臣也很快知道杨镐为经略,他们热情欢迎杨镐,朝鲜宣祖李昖甚至接见杨镐时,行了四拜礼。
    一般而言,朝鲜国王接见明朝天使只行揖礼,而当时宣祖李昖竟然行拜礼,且是四拜之礼,非常礼遇。
    可见,宣祖和朝鲜上下对杨镐寄予厚望,并且,之后他们积极配合杨镐,并且从一开始杨镐就肆意插手朝鲜事物的不满中,很快就因为汉城保卫战和稷山大捷,而被杨镐折服。
    丁酉九月初,日军三路进攻汉城,先陷南原府,府使任铵、判官李德恢、兵使李福男、接伴使郑期斌,皆被害:明将杨元仅以身免,全州府尹朴庆新、明将陈愚衷先期弃城逃跑。
    是时,“两湖州县尽被陷没。丁壮削发,以益其众,老弱及妇女无遗斩杀,积尸如山:兵祸之惨,甚于王辰。”
    朝鲜京师震动,汉城危在旦夕。杨镐接报,由平壤紧急驰援,九月初三日,抵达汉城。
    杨镐与宣祖国王匆匆一见,宣祖十分担心日寇进攻,对杨镐说:“大兵未集,戴势如此浩大,今感已到公州:将有直冲之患,未知前头防备,何以为之?”
    杨镐回道:“贼若犯突,则当观其势,量其众寡,可战则战,可守则守。”
    看样子,杨镐似乎对于打日军,并没有准备一样,令朝鲜君臣担心无比,然而,其实他们都被杨镐忽悠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