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1
也不插手,如今这样处得倒也和谐。”
她复又感叹道:“去了西边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好些个人连饭都吃不上,住的屋子漏风漏雨,想想我在京城锦衣玉食,闺阁中每日的烦恼不过是要买哪只最流行的簪子。官人他明明也不是穷苦出身,却舍得下功夫叫他治理的百姓吃得上饭,这样的人,我是佩服的。”
这样的,人品也不会差到抛妻弃子,可惜她没有早点儿发现…
颖娘道:“你们都不知道,我们离开的时候,好些个百姓来相送,有些送甜瓜,有些送红枣,场面一时热闹得很,我家大郎都说以后要做像她爹一样的好官…”
她也许没有主意,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尽是骄傲的光芒,只是这次她不再是为了她自己而骄傲,而是因为她的夫君…
有人回京,有人就准备着进京,当姜榆再次说出自己想谋个巡考的职位时,其他的表情各不相同。
洪逸可惜道:“我这好容易才回来,你又要走?”
郑瑛道:“你想出去巡考,位置肯定是有的。这样一来,正好你岳父能调回来。”
江宴在江南一带已经待了十几年了,那边卢家的党羽也清理得差不多了,如今局势稳定,想来下一次就不会再连任了,他们家一进一出,倒也合适。
不管朋友们怎么想的,姜榆都决定回老家附近了,他笑道:“到时候可以让茗郎辉郎一起到我家住住,正好和炀郎做个伴。”
炀郎什么都好,就是身边太过冷清没有几个同龄的朋友
第98章 、考官
出去巡考的职位,?必须由翰林院出身的官员担任,为了防止太早公布担任考官的官员让考官和别人泄露了自己的考题,徇私舞弊。
如今都是根据省份的远近,?直到快要考试前,?方才派任考官的。
毕竟巡考的位置少,?所以并不是谁想去就去的,?再说这可是一门美差,?谁都抢着要去的,?僧多粥少,?只好凭实力说话了。
翰林院出身,?保证了考官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是架不住有些人好些个人自从当官以后,就没多少时间再拿书。
到时候出的考卷,半桶水的水平,出了狗屁不通的考题,叫人看了笑话,给朝廷丢了人,那就完蛋了。
于是朝廷每回选拔考官,也是直接通过考试的方式。
幸好姜榆这些年,?见天儿写真题解析,这些知识压根就没放下过。
所以姜铎夫妇先带着炀郎回了老家。
他和宝娘留在京城晚些时候出发,?等老师一家回了京,?宝娘和她娘尚且还有几个月的可以多说说体己话。
在京城待到盛夏,?方才考了试拿着新鲜出炉的任命书,往广省的隔壁福建出发。
这些年,福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读书的人更是多了起来,?七月份,建州已经有很多考生提前到了。
而姜榆他们,到了建州,就被关在了贡院里,这一关就得等到八月份乡试结束,他们才能被放出来。
每个地方的乡试京城都是派出主副两个考官,说起来,以姜榆的职位,做主考官有些欠缺,做副考官又有些太低,不知道是不是太子在其中打点,直接让他做了福建的主考官。
副考官是礼部的一位年轻主事,姓朱,三十出头的年纪,这一路上姜榆发现这朱主事基本上就是啥事都听他的,凡事不冒头不激进。
乡试的考官属于公差,每个考官都有上百两的差遣费不说。
最重要的是,约定俗成的,每次考完试以后,当地的官员们还要给考官们打点的费用,这打点费足有上千两之多。
虽然这些年京城的宅子价格涨了不少,但是一千两银子还是能让人在京城安定下来。
所以对于寒门出身,家庭条件一般的清官来说,当考官是一件美差。
且从他们今儿的阵容,就可以看出,今非昔比了啊!
当初姜榆考试的时候,主副两位考官尚且是一名世家一名寒门的配置,且世家多为主考官,若是副考官不据理力争,排名的事儿基本上都由主考官说了算。
如今乡试的主考官多为寒门承担,当年谢睿亲自提拔的寒门们已经成长起来,很多身居要职。
主考官都叫寒门捞走了,去当副考官又心中有些难受,世家们有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又不好再出头硬刚,就导致了如今主副考官很多都是寒门出身的局面。
就如当初那裴大人更欣赏世家子弟一样,由寒门把持的考试,更容易被挖掘出来的就是寒门,这又促使了每三年产生的进士之中,寒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如今除了勋贵和几个尚且能出得了人才的世家,当年姓氏录上赫赫有名的世家还剩几个呢?
这姓氏录年年在改,原本的好些世家已经名落孙山,越来越多的寒门姓氏被写在了上头。
也许刚开始有些世家是骄傲不屑的,但是当他们发现,大环境乐意让姓氏录起作用的时候,他们的威望越来越小。
那些子孙尚且上进的,还可以通过科举进入赛道补救一下,那些凭借着先祖留下的威名,却整日混吃等死的家族,不过几十年的功夫,就破败了。
姜榆他们两个,一到贡院就被关起来出卷子,就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不管哪个朝代,一旦发生了考题泄露,就是一门丑事
牵扯到朝廷,不管是考官所为还是下面的人透露了题目,考官的项上人头,都大概率保不住,毕竟好多人寒窗苦读就为了这一刻,居然有人走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