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
俞宇:“……”
他觉得苏燎真是一个糟糕透顶的人,总有办法诱惑自己,就像拿鲜美的金枪鱼肉去海上钓鱼。俞宇没有那些弯弯绕绕的心思,也说不出那些暧昧不清的话,他往往张嘴就是一个直球。可俞宇张开嘴,又闭上了。两人沉默着,隔着电话听着彼此的呼吸。
俞宇想了很久,才吐出一句:“我舍得啊。”
苏燎:“?”
“你自己想吧。你到底想做什么,想要什么样的未来。这是挺重要的一个决定。”俞宇说完这句话,就觉得有些疲惫,“我睡了,晚安。”
苏燎:“……”
钓鱼失败。
09. 劈波斩浪
十二月底,俞宇就南下,前往Y省某基地参加高原集训。
这是俞宇这个第一次离开海平面高度。
毕竟,普通的训练可以在任意一个游泳馆里完成,但高原集训只能去高原。包括阎正、李大涌在内,会有五个教练组,二十几个长距离、或者是马拉松运动员来这里进行整整六周的高原训练。
阎正和俞宇说,高原冬训是游泳运动员最关键的一练,基本决定了开春后的成绩。运动员的成绩能不能产生质的飞越,就看这次冬训效果好不好。
游泳训练馆建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方,所有运动员的集合日,李大涌就拉起了一面“体能优先,劈波斩浪”的旗子,拿着喇叭大喊:“咱们先来个开胃菜,热热身,从这个地方跑到山顶再跑下来,希望你们今年3000米体侧考核都能拿满分!”
俞宇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一辈子浪里来,浪里去,一口气下海能憋八分钟,竟然一头栽在了这小小海拔上。对于很多游泳运动员来说,3000m体侧是个难关,但放平地上,这项目对俞宇来说不过小菜一碟。谁知当这段路变成海拔1800m跑到海拔2500m——
俞宇没跑多久就开始呼吸急促,小腿抽筋,眼前天旋地转,跑一半就扶着树吐了个天昏地暗。
俞宇:“…………”
他眼看着那些3000米成绩没他好的,游泳似乎也没他快的运动员一个个超了过去,顿时有些怀疑人生——为什么他们一点事都没有啊啊啊?
他高三上也有在好好训练啊!
一个小运动员路过,哈哈大笑着拍了拍俞宇肩膀,开玩笑问他是不是怀孕了。小孩名叫汪成成,浓眉大眼的,才十四岁,全队年龄最小。别看他年纪小,却是俞宇后面几届里,全国最出挑的自由泳苗子,这次来参加冬训,教练带着他来长长眼。
小屁孩估计刚学到了个词“孕吐”就出来显摆,要不是俞宇现在气都顺不过来,肯定把人痛骂一顿。
俞宇:“……”
教练慢悠悠地跟在最后面。
李大涌眯起眼看了他一眼:“你还好吗?”
俞宇一张脸皱成一团,觉得四肢无力得像什么软体动物,可还不等他开口,李大涌又说:“需要抢救吗?不需要就给我快点,跑!”
俞宇:“……”
软体动物又艰难地挪动了起来。
俞宇觉得这不科学。按道理说——他擅长憋气、有氧、各种耐力项目——他在高原这种氧气稀薄的环境里,他耐受应该比常人更好才对?为什么他高原反应却比所有人都严重呢?
阎正也跟着纳闷,不过李指导教练经验更丰富,带过的学生也更多,乐呵呵地说小孩子第一次上高原,反应大一点也是正常的。一般来说,青少年参加高原训练,就是比成年运动员更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俞宇斜眼瞄了一眼满地活蹦乱跳,从一张饭桌蹭到另一张饭桌求哥哥借游戏账号的汪成成,认为李大涌老师这句话非常没有说服力。同样都是青少年,这人和人的区别,简直比鲸和鱼还大。
凭什么啊!
他现在稍微运动量大一点,心脏就“砰砰砰”地乱跳,后脑勺像是被人打了一闷棍,一直酸酸胀胀。
阎正也挺纳闷,一直监控着俞宇各项身体数据,生怕孩子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他抱着ipad翻来倒去地看俞宇的体检报告,吃饭时,阎正把俞宇的血样数据放他面前:“看看,发现什么没有?”
俞宇眯起眼睛,愣是盯着屏幕瞪了半天,脑子晕乎乎地得出结论:“……我所有数据都……很正常?”
“正常。放普通人里,你当然是健康的。”阎正拿食指点了点“血红细胞数”,以及它后面的一个正态分布曲线图,“一般来说,耐力运动员的这个数据,会比力量型运动员小很多,可在耐力运动员里,你这个数据也比较低。”
“你知道,红细胞的工作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平原上,这个数据并不影响你的发挥——可能是因为你从小潜水,家里人基因遗传,也可能是你小时候营养上有些缺乏——你单个红细胞的工作能力很强,所以你身体默认了自己不需要那么多红细胞。”
“可是在高原上,你每次呼吸所吸入的氧气浓度都减少了,每个红细胞平均载量被动下降,你那点儿红细胞数量就不够了。所以,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是通过这次高原训练,把你的这个数值提一提。”阎正解释道,“这也是为什么高原训练对耐力运动员非常重要。EPO,听说过吧?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比赛中是禁药呢。”
俞宇苦着一张脸:“那这个红细胞什么时候才会长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