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清穿日子第67部分阅读
平凡的清穿日子 作者:rouwenwu
里在军中有些人脉,叫人去问问,不然就是让哥哥问一声兵部里地熟人……”她顿了顿,没再往下说。
然而佟氏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似笑非笑地望她一眼,便对顾全生说:“就答应他吧。我这就去拿银票,先付定金,等契约签好,东西都接收后,再付剩下的。回头我会写信给京里,让长福去搜罗方子和药丸。”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京中端宁帮着问了几个带过兵地人,讨了些私家方子,当中自然少不了桐英的“家传秘药”,又让长福送了些礼物给淳于太医,得了两个古方,然后连同几家大药房地成药,以及府里各家亲眷为真珍备下地补品与冬衣,一并送回房山来。
然后淑宁又提议说,山西本就有灾,只怕药材方面也不太足,干脆自家出点钱,每个方子都配了十来剂,足足装了半车。佟氏索性又加了几根有些年头的人参,让顾全生连同余款给那小石老板送去了。
结果那小石老板感动得差点没哭出来,连连说他们家“果真是信人”,当天便为顾全生引见了几位熟悉地大买家,又将一份账本送了过来,只说待他收拾好行李,便带顾全生去通州见他们大老板,顺便介绍几位粮商。
淑宁陪佟氏看那账本,心下暗暗惊叹,真是走了运了。原本以为这家粮行顶多是卖粮给本地的平民和富户而已,没想到居然还做寺院的生意。房山境内多是山地,除去几座大寺有寺田,可以自给自足,其余的寺院不过是开垦得几亩地种些菜罢了,日常食用,都要用香油钱到山下买。这笔钱却是大头。房山地方,几乎村村有寺庙,而福禄升作为本地最大的粮行,每年都会与一百多家大小寺院做交易,数目之多叫人咋舌。
想来如果不是店主遇到变故,这样赚钱的店,是不会轻易脱手的。
不过这样一来,淑宁原本的计划就要作些修改了。光靠自家父亲与叔伯的禄米,以及保定、房山两处田产的出产,未必能满足福禄升原有客户的需要,少不得还要另寻进货的渠道。她与母亲商议过后,便决定让顾全生带两个人去通州,看能不能找到可靠的粮商供货,若是能说服石家总店帮忙,就最好不过了。
过了几日,顾全生从通州回来了,带来了好消息,但还有另一个讯息:“石家总店的老板问我们,若是想从通州拿货,要不要考虑买下他们在八里桥附近的一处小分号?那里本来位置极好,只是位于背街处,又有几家大粮行在附近。所以生意一直很糟。本打算要改建一番,但眼下没那个闲钱。若是我们愿意接手,只需一千二百两银子就行。”
这话听得佟氏与淑宁都瞪大了眼:“怎么这样便宜?别是诓我们的吧?”
顾全生道:“我原本也这么想。但后来他带我去瞧过了,店面很小。房屋有些旧了,店后倒是有两个极大的院子,有十来间大屋。因生意不好,年年赔钱,他们每逢旺季。就用那里存放总号地米粮。只是今年开春前另修了库房,如今就用不上了,才想要卖掉。偏偏别人都嫌它不在大路边上,没人肯要。”
佟氏皱了皱眉:“听你这样说来,价钱倒是不贵,但我们要从那里买粮食,也用不着专门买间铺子,若是能在当地做生意还罢了,不能赚钱。要它何用?这个便宜不贪也罢。”
淑宁却想到一个主意,便问顾全生:“你说他们在旺季时拿那家小分号的屋子存放米粮,可见是原本的库房不足地缘故。通州最多粮商。象这种粮食太多自家店里放不下的情形应该很常见吧?”
顾全生不太明白她地意思,但还是回答了:“应该不少。我在那里便亲眼看到有粮商租用民房存放米粮。等粮价贵时再转卖。当地行价。一石粮食,不论存放多久。都要付一分银子。不少百姓全家挤在一间屋里,以求空出一两间房屋出租,一年下来,也有几两银子的入息。”
淑宁笑笑,心中有数了:“额娘,照我说,这小分号买下也不要紧。买下来后,咱们不买卖粮食,只把那大院子分隔成几个小院,多修几间房屋,充作库房,然后出租给粮商存放粮食。照顾管事所说,一石粮食租金一分,一百石就是一两。通州每年都有五六十万石漕粮经过,其中只要有几万石经过这小分号,我们获利就不少了。一千二百两,实在是很划算的。”这应该算是仓储业吧?
佟氏听了笑道:“原来还有这种赚钱的法子?那石家粮行怎么就想不到呢?”
淑宁也笑道:“他们自家有粮食要存放,自然不会想到要租出去。其实别人家也有这样做,只不过不会专门弄几个院子放罢了。而且这门生意又不求店面有多好,那附近不是就有几家大粮行么?我们若能与那些粮商结识,日后自家粮店里要进粮食,也很便利。”
佟氏点了点头,便对顾全生道:“既是如此,我们就干脆连那小分号也买下。照你说的,那店现在只是赔钱,若能再压些价钱就更好了,不过也不必强求。”然后又叫人唤了长贵来,道:“我们家先前监工挖地窖和盖库房地人,还在么?”
长贵有些摸不着头脑,便说:“在的,本就是我们自家的人。”佟氏把事情说了一遍,又道:“你叫那监工收拾一下行李,明后天随顾管事到通州去。这存放粮食的屋子不比其他,务必要干爽、通风,还要防鼠防虫防盗,让他经心些。回头做好了,我们从别院这边调一两房家人去看守,你先挑着,要可靠、机灵又有力气的人。”长贵忙应了。
就这样,三房一家的开源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虽然对于几个当家人而言,日子还是很悠闲。佟氏每天照管媳妇,真珍只顾着把自己养好,小刘氏仍旧天天被两个男孩子闹得头痛,小宝与贤宁依然吵闹不休。而淑宁,则每日都在管家、练字、看书、做针线、散步、陪家人聊天以及逗弄弟弟中度过。
转眼,便到了十一月。整个别院都忙起来了,因为明天就是休沐日,端宁要从京中回来。
淑宁正在收拾最近做的几件冬衣鞋袜,打算让哥哥捎回京去给人,突然听到外头传来急步声,探头一瞧,却是扣儿冲了进来,一见她,便顿住了,低了头请安。
淑宁正要问她怎么了,却冷不妨听到后头有人喊扣儿的名字,扣儿脸一红,窜到后院去了。淑宁呆了呆,便看到院外来了个人,居然是牛小四。
牛小四脸涨得通红,见了淑宁,也停住了脚,咬咬唇,扑通下声跪下,道:“姑娘,我求你个事儿,我……我想娶扣儿姐当老婆,求你成全。”
啊?
(牛小四童鞋,偶决定成全乃滴心愿)
二零六、侬侬
扣儿年纪已有十九,正是今年要婚配的丫头之一,牛小四却足足比她小了三岁,本不在这一批婚配人员名单上。而且,这两人凑一块儿,让淑宁觉得有些诧异,心想难道是常让扣儿去园子里采花采草,结果把牛小四给采了?
牛小四那边也吱吱唔唔地说了个大概,原来是扣儿平日里挺关心他的,常帮他做点衣服鞋袜什么的,先前听说扣儿对顾全生挺有好感,他就急了,后来扣儿说对顾全生没那个心,加上对顾全生好的丫环也不少,但人家没一个看得上,他才心定了些。只是一听说扣儿今年要配人了,立马就对她表白了,结果把姑娘臊得一路逃回来,他也就追了过来。
扣儿在后院听得羞恼不已,等牛小四话音刚落,顾不上淑宁还未说话,便大声驳道:“哪个要嫁你?!你少胡说!我……我……我不过是看你没人照顾……才发好心的……”
淑宁听出她的语气有些心虚,忍住笑意,板起脸对牛小四道:“就算你要求婚配,也没追着人不放的理儿,这里是内宅,你就这样闯进来,成个什么样子?还不快快退下去,回头我问过扣儿的意思,若她点头,我便成全你们;若她不肯,你可不许纠缠不休。”
牛小四却很是高兴,好像觉得十拿九稳似的,忙陪了罪退了下去。淑宁见他一走,便回头找扣儿,却不妨素馨与冬青两个从南厢里蹦出来,忙忙把扣儿从后院拉出来,七嘴八舌地就问上了。
淑宁见扣儿只是脸红不开口。但并没有懊恼的意思,相反却嘴角含笑,心中有数。便故意道:“看来扣儿你不喜欢那个牛小四,他也太过分了。竟然闯到内宅来!回头我就告诉额娘去,叫他吃个大苦头,看他还敢不敢再来缠你。”
扣儿慌了,忙摆手道:“不关他事,是我一时急了跑回来。他才会跟着来的,不关他的事……”看到淑宁调侃的目光,脸涨了个通红,呐呐地低下头去,半日才道:“姑娘别难为他……我……我没有不愿意……”声音比蚊子声大不了多少。
淑宁笑了,拉起扣儿地手道:“既然你愿意,便跟我去见额娘,求她给你做主。”素馨与冬青两个互相挤挤眼,已经打算着要给牛小四报喜讯去了。
来到正房。佟氏正在与巧云说话,听了淑宁的述说,佟氏笑了:“看来这些天要办喜事的人家很多。我们要发不少喜钱呢。”然后便叫人去唤牛小四。
那边牛小四早得了信,喜滋滋地来到正院。与扣儿一起向佟氏磕头。佟氏说了一番夫妻和穆地话。便交待巧云给他们一份喜钱,让他们择日成婚。只是扣儿家人都在府里。牛家还要先去下聘才行。
淑宁在一边盘算着要送些什么东西给扣儿添妆,佟氏叫住她,道:“正巧呢,如今还有几个小厮丫头要婚配,也有聘了附近村里的姑娘地,腊月前后要办好几场喜事。这些你不懂,还是交给我管吧。倒是杨先生那边刚刚送了贴子来,说是要娶余家姑娘为妻,明儿下聘,腊月十八就过门。”
淑宁一阵惊喜:“余家姐姐要嫁人了?那我可要送一份大礼。至于杨先生那边,请额娘一并帮我送了吧。”佟氏点点头:“本该如此。”
淑宁回到自己的屋子,从首饰中选出一对金簪子来,样式是攒心梅花的,当中嵌的不是珠宝,却是一颗红翡,看上去挺喜气,而且梅花也很衬余桐的品格。
她摸摸那梅花簪子,抬头望向墙上挂地红梅图,不由得想起了画画的人。自从六月里在皇宫里见面,她至今已有将近五个月没见过桐英了。以前不觉得,定了婚约,反而变得很想他。明天哥哥休沐回房山,不知他会不会来?
她晃晃脑袋,忘掉这些胡思乱想。只有一天假期,哥哥是因为念着怀孕的妻子才愿意匆匆来回,桐英又没那闲功夫,怎么会来?
她找出一只小匣子来,将簪子放进去,又添上一对亲手做的精制荷包和一方绣帕,拿红布裹了,再另从首饰匣里挑了一对绞丝银镯子、一对金耳环和一对溜金累丝花簪,用帕子包好,一并拿到南厢来。…匣子是要送给余桐的贺礼,交由素馨送去;而帕子包的首饰,却是给扣儿添的陪嫁。
素馨冬青和扣儿得知余桐的喜讯,都很高兴。当初她们都向余桐学过打络子,平日有空出门,偶尔也会去余家玩,便商量着要随礼。淑宁将东西交给她们,放她们自去商议,自己回到卧房,重新看着那红梅图发呆。
过了一会儿,她便起身,独自往园子里去。园子里也种了梅花,只是眼下开的,都是腊梅,没有红梅,不过总是聊胜于无。她折了两枝,带回房中用一个梅瓶插好,摆放在红梅图前,闻着那清香,心里也不知在想什么。我是转换场景地分割线
端宁本该明天回来的,却在晚上连夜赶到了,一家人又惊又喜,围着他说个不停。真珍则一直红着脸微笑,端宁温柔地望着她,叮嘱了许多话。不过他知道喜讯已有些时日,人已经镇定下来了,虽然还时不时冒出一两句傻话,但已没有了当初语无伦次的样子。
佟氏见儿子脸上有些倦意,忙催他去休息,只是私下嘱咐小两口,一个人赶路累了,另一个有两个多月地身孕,所以早些洗洗睡吧,别闹得太过,直把小夫妻俩闹了个大红脸。
这一趟跟着回来的还有长福与虎子。据说二嫫明天就会来,他们与佟氏有话要说,淑宁有些困了。便自回院里歇息。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团团坐在一起吃早饭。小宝与贤宁昨晚睡得早。直到现在才知道哥哥回来地消息,高兴得抱着他不放。端宁吃过饭,一时高兴,便一边夹一个,带着他们在走廊上飞奔。两个小子体验了一把飞翔地刺激,兴奋得哇哇直叫。小宝是只管乐呵呵地,贤宁却拉紧了哥哥地手,硬要他再带自己玩个几回。
佟氏却有些哭笑不得,扬声道:“还不快回来?端哥儿你也是的,都要做爹地人了,还跟小孩子们闹着玩。”淑宁与真珍在旁边偷笑。端宁有些不好意思,忙哄得弟弟们放开了他,才重新回到桌边来。
佟氏道:“今日杨先生往余家下聘。我要过去露个面儿。贤哥儿与小宝今日不上学,若是乖乖做功课,到时候我便带你们去玩。如何?”两个小的忙应了,然后很乖地听从姐姐淑宁地话。喝完了羊奶。又乖乖去书房背书写字。
二嫫赶到了,与佟氏如此这般说了半晌话。才宣布了一个大消息:素云将要被许给虎子。
这桩亲事却是两家商量已久了。淑宁虽不知情,但素云显然不是头一回听闻。二嫫的长子虎子,年纪比端宁还要大两岁,却一直没娶亲,大概是跟着小主人到处走,眼界高些,要求未来的妻子人选长相、性情、才干、见识缺一不可。二嫫头疼已久了,本打算外聘,但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女孩子,又怎会甘心嫁个仆人?所以只能在府里找。长福二嫫夫妻也算是大管事级别的人了,不愿将就普通丫头,便在各房地大丫环里寻,最终还是将目标定在了三房的素云头上,因她年纪相当,容貌清秀,又温柔稳重,知根知底,最是合适不过。二嫫年初便去了她家提亲。
素云自幼父母双亡,姐妹两个跟着叔叔婶婶过活。几年前她妹子做了那拉家的小妾,境况不太好,她叔婶便想着让素云再攀一门亲。无奈素云长年在外,三太太佟氏又把得紧,他们不好下手,对于虎子这桩婚事,一直拖着不松口。婉宁出嫁后,府中遣散不少家人,他们也在其中,见三房的大管家提亲诚意不变,便忙不迭答应下来,还收了一大笔礼金。素云虽恼恨叔叔婶婶,但亲事却不差,虎子也是极熟的,便爽快应承下来。佟氏已经定好待她与虎子婚后仍旧留下侍候的,很大方地赏了二十两银子和一包首饰、几匹尺头,让她风风光光出嫁。
虎子与素云两个在房山别院的小厮丫环中都极有体面,这边事情方定,便各自被人拥着离开了。佟氏也不在意,直接让二嫫去歇息,自己带着几个丫环媳妇子坐了小车,往附近村里行去。端宁也带了两个弟弟陪同。真珍有些倦怠,留在房里休息。淑宁料理完家务后,就回自己院里练字去了。
练了小半个时辰,有些累了,淑宁便停了笔,却听得门外扣儿在小声叫自己。她奇怪地走过去问是什么事,只见扣儿红着脸道:“小四……在小角门上等……说是有人找姑娘……”
淑宁心中疑惑,便随她往后院去,因不见素馨她们,问了扣儿,才知道是贺素云去了。
到了后院的小角门,牛小四正等在门后,见了淑宁,忙行过礼,小声道:“姑娘,贝子爷来了,就在我那小院里等呢,说是想见姑娘一面。”
淑宁吃了一惊,旋即感到一股喜意,惊的是桐英居然真地来了,却要私下与自己见面,喜的也是他居然真的来了,赶着来见自己一面。可是他为什么要从后门进来,又单独见她呢?是了,如果他是从前头大门进来,家里人大概不会让他们见面,就算能见,也不会有私下说话地机会。她心下乱糟糟地,也不知如何反应,只是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发鬓衣服,洗了手,才随牛小四一齐沿夹道往后院来。
路上他们并没遇上什么人,只是见过两三个丫环媳妇子往前头去,听说话是给素云道贺去的。
牛小四地小跨院位于宅子西北角,原是马三儿夫妻俩住着。一西一北两间大屋,东面是墙。挨着隔壁仆人住地大院子,有一扇小门通往连接园子的横夹道,北屋是牛小四地住处。西屋却是预备四阿哥来时随从下人落脚用的,里头桌椅床柜一应俱全。而且打扫得格外干净。
牛小四到了院门口便退下了,瞧他脸上的笑意,分明心中有数,不过因淑宁帮了他地大忙,投桃报李。不好笑话罢了。淑宁顾不上害羞,越走近西屋,心便跳得越快,只是到了门口,便开始犹豫了,不知该不该踏进去。
桐英正坐在里头,听闻脚步声,却不见人影,便先走出来。灿然一笑道:“怎么不进屋?”淑宁怔怔地望向他,心中一酸:“你瘦了。”桐英摸摸脸,笑道:“是因为我今天穿着深色衣裳。显瘦罢了。”他指指屋内:“我们进去再说话,外头冷。”然后便先走一步。
淑宁正要进屋。冷不防瞥见屋内的床。有些犹疑。虽然她本人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但身为古代人地桐英。会不会觉得自己就这样大咧咧地进屋去,不太衿持?而且今天两人是避了人私下会面,若让老妈与哥哥知道,定会一顿好骂。虽说这些都是封建思想作怪,但家人的想法很重要。她想了想,便停了脚,道:“我不进屋。”
桐英怔了怔,旋即笑了:“好,不进屋就不进屋,咱们在外头说话。”说罢提起两只凳子,往屋外避风处一放,笑道:“坐这里吧,这里没风,会暖和些。”他态度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倒让淑宁觉得自己太过矫揉造作了,难不成在古代生活了十几年,就真把自己当成是古代女孩子了?
这样想着,她深吸一口气,便象平时那样坐了过去,抑制住脸上的羞意,直接打量了桐英一会儿,便道:“你方才说谎了,明明是瘦了,比上次见你时还瘦,不是说前几个月已胖起来了么?”
桐英吱唔道:“这个……只是最近累些,兵部忙嘛。”淑宁正色道:“就算再忙,也该空出几个时辰吃饭睡觉,不能光顾着做事就置身体于不顾。若是累病了,又要看大夫吃药,又要调养身体,岂不是更浪费时间?反把身体弄垮了。桐英哥一向聪明,怎么就不会算这笔账呢?”
桐英不好意思地摸摸头:“我知道了,淑妹妹别生气。”他见淑宁脸色缓下来了,才小心翼翼地道:“那个……淑妹妹,上回你给我的菜谱和汤谱,我吃着很好,只是……吃了几个月,有些腻了。你……有没有别的菜谱啊?”
淑宁不禁哑然失笑,忙道:“当然有,上次给你地都是秋天吃的,本该给你冬天的菜谱才是,回了房山后,递送不便,一时忘了。我回头就写,让哥哥给你捎过去。”
桐英笑了,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小心翼翼地道:“那如果……我把菜谱汤谱借给别人,你会不会生气?”
淑宁有些讶异地望着他,他不好意思地道:“是这样,我嫂子自生产后,身体就不是很好,我想着你那些汤都是补身子的,让她试试也许能行。但我想着总该先问你一声,所以……”
淑宁笑了:“用不着这样客气,给你的方子,你爱给谁用都行,只是你自己别忘了吃。”
桐英嘴一咧:“这是你的东西么,未得到你同意就给人,我怕你生气。”
淑宁柔声道:“不要紧,横竖是一家人……”她马上发现自己的话有歧义,忙补充道:“我是说你跟你哥哥嫂子是一家人……”她差点咬住自己舌头,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桐英显然也想到一块儿去了,脸上带着喜意,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声音也大起来:“是啊是啊,一家人不用客气,我拿了你的菜谱去用,你如果看中了我什么东西,也可以拿去用……”
淑宁心中好笑,正想要驳他,忽而想到自己拿了他没带走的砚台与毛笔,岂不是正中了这句话,脸上顿时便感到有些辣辣地,忙低了头不说话。
这时墙外传来几声窃笑,分明是陌生的男子声音,淑宁吃了一惊,忙站起身来往声音方向望去。桐英一脸懊恼,快步穿过小门,与夹道里的人不知说了些什么话,然后便隐隐听到开门地声音和马嘶声。接着,桐英回来了。
淑宁从不知夹道里有人,感到有种被人窥探了隐私的感觉,心中恼怒,脸上便带了出来。桐英忙给她陪不是:“都怪我没说清楚,那是宫里给我派地侍卫,一向与我交好,不该说地话绝不会传出去的。而且这墙很厚,又关着门,是我刚才说话声音大了,才让他们听到了,先前地对话他们并不曾听见。”他大大地作了几个揖,模样甚是可怜。
淑宁听了,倒安心了些,只是问:“怎么宫里还派侍卫跟着你?从前都没有这个规矩啊?”桐英苦笑道:“没法子,我现在也算是机要人物了。”他顿了顿,才小声道:“我告诉你件事儿,别跟人说去。大概用不了多久西北就要打仗了,我多半要随军出征,最早这个月初,最迟明年春天,就要起程。”
淑宁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说?你不是武将啊,是要你去带路么?会不会有危险?”桐英微笑道:“不碍事,我只是跟着主帅参赞军机罢了,如果连我都有危险了,这仗也不用打了。从去年九月就开始为这件事忙,筹备了一年多的功夫了,我心中有数。”
但是打仗仍是件很危险的事,而且现在军队里也有用火器的,听说威力很大,保不齐敌军也会有这些,万一来个流弹炮弹壳飞砂走石之类的,难免会误伤啊。
她暗自担心不已,桐英见她神色,心中一动,伸手想要握住她的手,却发现天色忽然暗了下来,抬头一看,太阳仿佛被咬了一大口似的,周围渐渐风起。
是日食。
(猜猜,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
二零七、依依
周围传来阵阵惊呼声,以及仆人们争相走避的声音,淑宁虽然不怕日食,但若被人发现她在这里与桐英见面,肯定会导致母亲责怪的,心里不免慌张起来。正着急,手上一暖,已经被桐英握住了,只见他温柔地对她说:“别怕,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进屋进躲躲就好。”
她正被手上的暖意引得心跳加速,等她醒过神来,两人已经在屋里了。
桐英掀开衣服下摆,露出里头一层夹衣,面上有厚厚的黑纱罩着,他从腰上的荷包里掏出一把小刀,“嘶啦”一下扯出一块黑纱来,对折了下,抬高对着太阳,道:“你瞧,不是什么天狗食日,只不过是月亮挡住了太阳而已。我在钦天监见过老师观日。”
淑宁听说过他学画的老师供职于钦天监,其实就是清朝的天文学与历法学机构,桐英知道这些也不奇怪,便顺着他的意思,透过那黑纱去看太阳,但还是不敢久看,便掉头看了桐英那荷包一眼,想着什么时候也给他做一个。
看到桐英衣服下摆的狼狈,她还是皱了皱眉头,这衣服显然是专门找针线上人做的,外头看不出来,里面却透着华贵,就这样毁了,有些浪费,便道:“我其实不怕这日食,你就这样把好好的衣服撕坏了,未免太可惜。”
桐英摸了摸头,不好意思地道:“我知道了,以后再不会这样。”
淑宁惊觉自己还未结婚,就管起对方的事了,微微有些羞涩,正低头不语中。外头却忽然起了一阵大风,有些瓦片摔落地面碎裂的声音,还有人惊呼不已。一个人顶着外衣从小院门外跑进来,又招呼后面的人。淑宁一时慌了。往后一躲,接着手上又是一暖,转眼便被带到门后,然后门板无声无息地关上。
外头的人很快冲进北边地屋子,听他们说话。似乎是牛小四的朋友,方才只来得及在屋檐下躲,眼下是躲不过了,只好逃到附近的屋里来。至于牛小四,大概是到附近地屋子里躲藏去了。
淑宁大气不敢出一声,憋住了呼吸,直到确定那两人并没有发现自己和桐英在屋里,才松了口气,回头对桐英笑笑。正要小声说些什么,却发现桐英正紧紧盯着自己,而且他们两人离得有些太近了。她甚至能闻到对方身上的气息,不由得脸上一红。
桐英却在心中大叫:“这小丫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可爱?比上回见她时可漂亮多了。”鬼使神差地。便开口说了句:“淑儿。你真好看。”
淑宁脸上更红,见桐英离自己更近了。慌忙伸手去挡,却正好按在对方左胸上,感受到掌下那格外激烈的心跳,心中一动,没再推开,任由对方揽住了自己。
桐英醒过神来时,已经抱住了淑宁,自己的心跳更是快得不同寻常,过了好一会儿,才镇静下来。他将下巴埋在对方秀发中,静静地感受着这一刻的柔情蜜意。
淑宁依在他怀中,同样感受着那一份宁静,掌下的心跳,奇异地与自己地心跳渐渐趋于一致,到了后来,仿佛合成一体似的,一样的安定、有力。
外头刮着大风,天也越来越黑了,但在这小屋里,他们在黑暗中倾听着对方的心跳,感受着彼此的体温,周围神奇地弥漫着温馨宁静,仿佛跟外头是两个世界似的。…手机小说站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天色渐渐明亮起来,门缝里透进了阳光,风也停了。北屋的人说着话走出了屋子,离开小跨院。淑宁抬头望望桐英,只见他在那一丝耀眼的阳光展开了大大地笑容,便也望着对方笑了,不是那大家闺秀不露齿的笑,而真正开心的笑容。桐英一愣,笑得更是灿烂。
两人忽然好像有了某种前所未有地默契,若说从前总是互相试探着小心翼翼地表达着情意,现在则是对彼此的感情更添了笃定,心知对方就是自己愿与之共度一生地人了。
桐英松开了手臂,打开了一点门缝,探得外头没人了,方才将门大大打开,回头笑道:“我要走了,趁现在外头人不多,免得被人发现,有碍你地闺誉。”
淑宁问:“你不见我额娘和哥哥了么?”桐英摇头说:“还是算了,免得他们多心,我还是早点回京吧。”淑宁点点头,柔声嘱咐道:“你路上小心些,回去了,差事再忙,也别耽误了吃饭睡觉。”
桐英笑着应了,但刚走出门,又想起了一件事:“上回写信给你说的选宅子地事,你还记得么?”淑宁这才想起来,自从接了那封信,桐英便随圣驾去了塞外,她跟着家里人一直为婉宁担心,竟把这事忘在了脑后,忙道:“我看你选的几处,多是近水的,你若喜欢就找个有水的吧,只是我担心离衙门远了,你上差会很不方便。”
桐英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其实……我是想说,因为要打仗,我暂时没功夫理会这些,你若有时间,便四处去看看,远一个喜欢的地方吧。就算离衙门远些,我只要签到就好,又不用赶早去,不妨事。”
淑宁笑了:“好,我知道了。”虽然说她现在出门不太方便,但真想要去,也不是没法子,借口上香祈福什么的就行了。
桐英道:“我知道按规矩定了婚的女孩子不好随意出门,但这是我们以后住的地方,想来伯母也不会说什么。而且你向来跟别的女孩子不一样,我知道你一定有法子。”
的确是有法子,但什么叫“跟别的女孩子不一样”?淑宁问了出来。
桐英笑道:“别家女孩儿哪会自己给自己挣嫁妆的?我听你哥哥说起,心里就佩服得很。我就说嘛,我喜欢的女孩子当然会与众不同,因为我人品好啊。”
淑宁脸上一热。啐他一口:“我本来就是这样的性子,跟你地人品有什么关系?少给你脸上贴金!”说完了,才发觉好像回到从前被桐英气得跟他拌嘴的情形。不禁有些好笑。
桐英也觉得有趣,闷笑几声才道:“好了。我真的要走了,你好好保重身子,我多半没那么快出征,过些日子,我会给你写信地。”
淑宁收了笑。点了点,送他出了小门,沿夹道从侧门离开,远远地看着他骑上马,招呼了远处的两个侍卫一声,再朝自己挥挥手,驰骋远去。
直到完全看不到桐英地影子,她才关上了门,沿夹道回到自己的院子。敲了敲小角门,扣儿飞快地开了门,将她迎进后院。一脸紧张地道:“姑娘没事吧?方才天狗吃太阳了,我一个人在院里。怕得很。”
淑宁笑道:“没事的。用不着怕。”她闻到某种食物的香气,问是什么。扣儿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担心姑娘,便一直守在门边,方才天狗吃太阳,我就躲到小厨房里去了,反正无事,便做了些点心。”
淑宁道:“这样正好,我方才回来时并没见到牛小四,怕他找不到我会慌张,你带了点心去找他吧,顺便说声我已经回来了。”
扣儿脸红红地点了头,找了个食盒装了半笼点心去。淑宁回到房间,想起答应桐英的食谱,便拿过纸笔写起来。
佟氏母子几人在午饭前回来了。据说今天日食,那余家二老认为太不吉利了,还想着要退婚,但杨先生列举了许多道理,驳回了这个说法,余家姑娘也很赞成。杨先生在村里住了半年,态度温和,偶尔也带了几个蒙童,所以在村民中很有威信。最后,在官太太佟氏、大地主李大奶奶(卢紫语)以及村长地支持下,下聘得以顺利进行。
佟氏曾问过淑宁日食时可害怕,淑宁道:“也没什么,我当时正想到园子里逛逛,半路遇上这事,便找了个空屋子躲了一阵。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她看到母亲信了,惴惴的心才安定了些,但瞒着母亲私会未婚夫,她还是有些愧疚的,不过要她坦白,就更不可能了。
端宁陪着家人吃了饭,又陪妻子午休,两人厮磨许久。眼看着申时将近,佟氏催着他尽快上路,赶在日落城门关闭前进京。端宁依依不舍,但还是告别家人回京去了。
临行时,淑宁私下托他捎菜谱给桐英,结果端宁似笑非笑地道:“说起来,今儿日食过后,我远远瞧见几个人骑马往北边去了,看那身板儿怪眼熟的,妹妹可知道是谁?”
淑宁咬咬唇,扯了扯他的衣袖,端宁方才笑着放过了。
接下来的日子,淑宁白天管家、练字,晚上就做针线,而且是给桐英做的,荷包、衣裳、手套什么的。她隐约记得用丝绸做内衣,似乎能减轻箭矢地伤害,便特地用纯色的真丝料子,做了许多内衣汗衫,后来索性连中衣夹衣外衣都做了,还另外给他做了十分保暖又轻便的羊皮手套和预备春天时用地皮革手套。
直到佟氏提醒,她才想起自己应该开始为嫁妆里的绣品做准备了。虽然衣服鞋袜暂时不做,但被面、床帐、盖头、手帕、荷包之类地,也要花不少功夫,于是便匀出些时间来做这些。
虽然有很多事要忙,但她还是每天空出时间来练字。另外,画画方面虽比不上桐英,但也不能太差。倒是围棋,因佟氏发现真珍拿棋谱做消遣读物,勒令她生产前不能动任何与棋有关地东西,连累了淑宁也不能碰。所以现在淑宁把琴搬隔壁院子里,每日对着真珍弹上几曲,就当是胎教了。
这事让淑宁想起了另一件事,便从三、四十岁的媳妇子里头挑了两个生产经验丰富地出来,请了附近最有名的几个稳婆来传授经验,又请大夫教了把脉的方法,以及孕妇、产妇、新生儿分别该吃什么食物、该避免做什么事等等,想要训练出两位“月嫂”来。
其实原本府里的嬷嬷就有负责这种工作的,只是她们多数是根据传统做法,有许多不合理的陋习,比如产房不能通风,内衣尿布都要阴干等等。淑宁从父亲的书房里找出一本半残的医书,相传是宋朝王驸马亲传弟子所著的《平民医馆产科手札》,指出那些不科学的做法,让月嫂们改正。
本来那几个女人都觉得淑宁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怎比得上她们经验丰富,均对她的话半信半疑。幸好稳婆中有一位是学过些产科理论的,大夫也有些见识,支持了她的做法,方才让月嫂们接受了。
佟氏见状,便觉得这法子不错,媳妇子们与嬷嬷们相比,至少年轻有力气些,脾气也更好,而且学的东西更多。于是她又再挑了两个年轻的媳妇子去学。淑宁有些奇怪,觉得本来的两个人就足够了,这又不是一次性的。佟氏也不多说,只道日后还有贤宁与小宝呢,多培养两个人也好。淑宁便应了。
月嫂们上手很快,虽然医学方便进展慢些,但要照顾真珍的饮食起居却已没有问题了。佟氏觉得身上轻松了,家里又没什么事,便在回京参加了絮絮的婚礼后,交代女儿照顾好家里,带着几个人坐马车到保定去了。
这一去,就是大半个月。她在保定与丈夫团聚,又帮着料理了年前迎来送往的人情。等到放年假时,夫妻俩一起回京,路过房山,捎带上女儿媳妇,回他他拉府去了。
桐英并未随军出征,但有风声说皇上会御驾亲征,想必桐英也会跟着去。淑宁听说后,稍稍松了口气。虽然不记得历史上的这场仗打得怎么样,但应该没太大问题,因为康熙还有几十年好活。桐英跟在他身边,自然也是安全的。
然而这个新年,他他拉一家过得并不算好。先是年前族中大会,晋保在张保、容保两兄弟力撑之下,勉强保住了族长的位子,但威信已经大大受损;二是那拉氏派去接婉宁回府过年,却没得到四福晋的准许,因为婉宁已是贝勒府的一员,没有在娘家过年的道理;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正月里皇上下诏,要亲征噶尔丹,晋保与容保都在随征名单上。容保身为侍卫头领,会在御前侍候倒也罢了,晋保却是要在外头领兵,难保会有些凶险。一家子都为他担心不已,但晋保本人却不在乎,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挣军功的好机会,若是做得好,先前因教女不严而降的爵位官品,一定能升回去的。因此他只交待妻儿要照顾好家里,好好等他回来。
庆宁第一次领悟到身为长子的重责,整个人变得成熟稳重多了,一再向父亲保证会照顾好母亲妹妹们,顺宁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晋保见他们如此懂事,倒也放了些心。
容保则拉了三哥张保与侄儿端宁去喝酒,托他们帮着照看妻子儿女,张保与端宁也一一应了。
淑宁将做的所有衣服鞋袜荷包都打包好了,托哥哥给桐英送去。端宁回来时帮桐英捎了一把象牙柄的匕首,外鞘上刻着一行蒙古文,淑宁问了哥哥,方知是“与你同在”的意思。她收下匕首,默默为桐英祈福。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皇帝告祭宗庙社稷,命皇太子留守,亲自带兵出征西北。
大军出发那天,淑宁与母亲随着那拉氏、沈氏等人坐着马车到了城外,与其他为家人送行的女眷们一起,送走了出征的亲人。
二零八、家务
却说今年新年时,张保回家,与妻子儿女一起商量了几天,决定改变过去的田地种植计划,不再仅仅种稻米,而是以小麦为主,稻米、玉米、大豆、花生、土豆等多种作物为辅。
从前张保在奉天和广州时,所管农事,都以稻米为主,其他作物只是沾个边,但小麦却从未种过。因此在房山一见那余家的地有一半是种稻的,便买了下来,索性全部改为稻田。
然而他在直隶做了一年多的官,对北方的种田方式也有些了解了,知道小麦亩产更高,更适合自家地里的土质,便改了初衷。又因在山东做官的苏万达写信来时,曾说起当地百姓种田,爱将小麦与大豆轮番套种,说是大豆能肥田。张保于是便与家人商量过,给自家田地置定了新的种植计划,春耕大豆、玉米、花生等物,秋种小麦,仅留一百亩田种稻,挑的还是近水又在山边不怕冷风的肥地,选出最擅长精耕细作的佃户去料理,以搏高产。
淑宁还建议加种油菜,不过是在林间开垦出的小块田地上种,不占用大片的土地。
她年前问起保定庄子上的出产能不能交由自家粮行出售时?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