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全)第31部分阅读
宋帝江山(全) 作者:未知
,走到半路的时候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昏倒在路中央,赶紧上前去看,才认出来是萧将军。 秋读阁他只跟我说了一句让我保密就又昏了过去,正准备出门给他弄点药,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所以刚刚见到殿下也不敢乱说。”
赵瑗紧紧的攥着自己的手,听到“浑身是血”“昏迷不醒”几个字,指甲几乎要掐进手掌的肉中。
虞允文将其带到小巷中的一户不起眼的人家中,推开门,道:“这是家父往年进京的时候,买下的一处房屋,里面简陋粗鄙,殿下不要介意。”
赵瑗点了点头,走入院中,果然见到院中只有三间平方,也不过是个尺寸见方的小院。临安地价比金子都要贵,能够买得起这里,也需要有些家底了。
赵瑗命自己的两个侍卫在外等候,自己伸手,推开唯一间亮着灯的偏房,走了进去。
虞允文则不进房,自己在院中跟赵瑗的侍卫闲聊,询问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赵瑗走入房中,房中布置也很简朴,仅有一张小床,床头摆着一张小桌,除此之外别无它物。
床上躺着一人,身上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换,依旧是那套太监的衣服,上面血迹斑斑,头发散乱,有的黏在脸上,有的散落在枕头上,双目紧闭,嘴唇上没有丝毫血色,赵瑗看的清楚,正是萧山!
赵瑗只觉得心中一痛,走上前去,伸手握住萧山垂在床外的手,只觉得他手心冰凉,脉搏微弱。
赵瑗低低的叫了一声:“阿猫!”
听到这声呼唤,昏迷中的萧山眼珠转了转,却没有睁开。
赵瑗的声音都变得有些哽咽,他将萧山黏在面上的头发拢到脑后,紧紧的握着他的手,只觉得内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撕裂了一般。
萧山有些失血的唇动了动,似乎在说什么,赵瑗凑过去,只听得对方发出一个含混的“水”字。
赵瑗四顾,见一旁的桌子上有着一碗凉水,便端了过来,想要喂萧山喝下,但其嘴唇紧闭,沾到上面的水都流到了脖子里,混着血迹刷出一道道的灰痕。
赵瑗害怕这样强灌会把水灌倒萧山的气管里,便将他扶了起来靠在床头,自己喝了一口,心中微一犹豫,便将唇凑了上去,用舌头撬开萧山的牙齿,将水哺入萧山的口中。
水依旧是漏出大半,但总算是有些抵达了萧山的胃中,如此三四次之后,赵瑗听到了一声低低的咳嗽,是从萧山的喉咙中冒出来。
萧山终于缓缓的睁开眼,眼前只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他不知是谁,只是对着那影子露出了一个笑容,却冷不丁那影子猛然扑到自己怀里,将自己死死的抱住。
萧山本能的伸手,回抱住在自己怀里略微有些颤抖的身子,这个动作已经让他颇费力气,想要再去拍对方的脊背已示安慰,却已经是不能。
赵瑗的声音中带着哽咽和颤抖:“你……你吓死我了……”
萧山听到这个声音,浑身一震,略微低头,看见赵瑗的脸就在自己面前,对方眼神中流露出的担忧焦急一览无余。
萧山有些难以置信:“殿下……怎么……是你?”
83、扇动翅膀
萧山难以置信:“殿下……怎么……是你?”
赵瑗咬着唇没有说话,萧山道:“身上脏……莫要弄脏了殿下的衣服……快松开手吧!”
赵瑗觉得萧山这句话特别欠揍,萧山说了这句话后,已经有些喘不过气来了,他靠着床头喘了一会儿,见到赵瑗非但没松手,反而把自己抓得紧了一些,搞得赵瑗身上的淡褐色袍子也有了血迹。而赵瑗正瞪着自己,显然是在恼怒刚刚那句听起来有些疏离的话。
赵瑗就这样一直瞪着萧山,萧山歇了一会儿,才能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是因为……因为你等会肯定要去上朝……弄脏了……不好……”
赵瑗这才明白过来,萧山原来是在担心自己衣袍沾了血迹会在朝会的时候引起旁人的攻击,即刻转怒为喜,又问道:“你伤哪里了?找大夫看过没有?”
刚问完这句话就即刻醒悟,看萧山这个样子,肯定是没找过大夫了。
赵瑗伸手就要去解萧山的衣服,萧山想躲也躲不了,只得听之任之。时间有些长了,有些受伤的地方血都和衣服沾到了一起,拉扯起来都会很疼。赵瑗看到萧山的手臂,大腿,背后都有刀剑的伤口,甚至左股还插着一支被折断了的羽箭。
萧山见赵瑗眼眶微红,便道:“没有伤到要害,应该只是失血过多,休息几天就会好。”
赵瑗听到这句话,只觉得心中一阵钝疼,他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平时很会安慰人的现在反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半晌才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萧山看了赵瑗一眼,他现在并没有什么力气说话,赵瑗却以为是萧山有所顾忌不肯说,便道:“你细细的告诉我,我好想对策!”
萧山有些吃力的开口:“没力气……都是些外伤,不用去找大夫……你帮我把伤口包扎好……我歇一会跟你细说。”
赵瑗点了点头,站起身出门让虞允文去弄点吃的,自己拿了干净的绷带和衣物,再次返回房中。
等他将萧山浑身上下清洗干净,又帮他换上干净的亵衣后,虞允文端着一碗稀粥走了进来,面有难色:“本来是想弄只鸡,但半夜找不到,只有这个。”
萧山道:“稀粥就行……”想要伸手去接,接过来却手都在发抖,根本拿不住。
赵瑗见状便从萧山手中接过碗,一勺一勺的喂他吃了,萧山闭上眼睛养神。
赵瑗将外衫脱下,上面果然沾了一些血迹,还有灰土,他自去院里井中大水,将灰土抖掉,沾了血迹的衣角用皂角洗净,将外衫凉在院中,又颇为焦急的看着外面的天色,启明星已经出现在东边的天际,马上就要早朝了,而萧山到底出了什么变故,自己却还一点都不知道。
他在屋外站一会儿,又回房看一看,如此三四个来回之后,萧山睁开眼,脸上已经红润了不少。
萧山对着赵瑗招手:“过来,我现在没力气大声说话。”
赵瑗忙走了过去,虞允文一直坐在萧山身旁,此刻萧山却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
虞允文哈哈的笑了一笑,知道有些事情自己还是不要知道的好,便转身出去。
待到虞允文出去了,萧山才简要的将发生在秦府的事情说了一遍,又道:“我想,官家可能是想要灭口。”
赵瑗一开始就猜到这事情肯定和赵构有很大的关系,但没想到赵构居然又来这一手,心中不觉涌起一股愤怒,但随即将愤怒压下去,低头沉思了片刻,道:“不!灭口的话根本不急在这一时。我想他大概是……”
赵瑗说道这里的时候,便有些说不下去了。赵构为了对付秦桧,这两年来大力的扶植自己的势力,现在秦桧已经倒台,赵构恐怕不见得会希望去了豺狼又来猛虎。明面上看着是要将萧山丢去灭口,恐怕实际上的考虑还是害怕自己威胁到他的皇位。
萧山并没有赵瑗想的这么远,只是看着赵瑗低头不说话,自己也正好养神休息。
赵瑗在心中琢磨了半晌,觉得如果要保住萧山,趁着秦桧倒台的这个时候,是最佳的确定地位的机会。
他伸手,将萧山的手握住,对方手掌的温度也回升不少,掌心十分粗糙,但摸起来有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赵瑗道:“你能不能走路?”
萧山歇息了大半夜,又吃了东西,身上虽然一动还有些疼,但却不似之前全无力气,便点头道:“可以。”
赵瑗定了定神,道:“好,你等一会儿跟我一同上朝!官家在早朝的时候就要颁旨,让秦桧子孙致仕。他担心朝中秦桧爪牙的反对,肯定还会命许多秦桧的政敌一同上朝,只要官家一颁旨,那那些人必定会当场数落秦桧的罪状,更会趁机要求给当年那些蒙冤的官员平反,你也是其中之一,只要当朝说出你如何被秦桧迫害,又如何剿灭叛贼而被打压,官家在众人面前,也只能对你无可奈何的正名!”
说道这里,赵瑗微微的顿了顿,道:“不过我猜他随后会对你有所调动,可能会被调到不起眼的地方做一个不怎么要紧的将领。但……总比你这样一直不明不白的好。”
萧山点了点头,却还是有些担忧,尚未等他发话,赵瑗便道:“你放心,有我在,你绝不会有事!到时候你千万不要露出任何受伤的状况。”
萧山道:“好,只要站着不动,还是能够坚持!”
赵瑗又打量了萧山一眼,温言道:“你好好休息一会吧!”
萧山也觉得精神有些疲惫,便闭上了眼,过了一会儿觉得赵瑗似乎拿着什么东西在自己脸上蹭来蹭去,他也懒得理会,慢慢的沉入梦乡。
等到天光微亮的时候,赵瑗才叫醒萧山:“我雇了一顶轿子,让他们把你抬到宫门外,你可以现在里面休息,需要的时候,我会派人来叫你!”
萧山觉得自己周围有些奇怪的香气,又伸手往自己脸上一摸,只摸下来些胭脂水粉,问道:“这是什么?”
赵瑗生怕萧山有些不太高兴,却还是解释道:“你脸色有些不太好看,这东西暂且能够遮掩。”
萧山极为反感涂脂抹粉这种行为,自行站起身,在房中转了一圈,看到一旁的水盆边还搭着一块湿毛巾,便走过去将脸上擦干净,道:“我还不用去像秦桧学这一套,已经休息好了,现在就走吧!”
赵瑗见萧山不肯,也没有办法,又拿了干净的普通长袍给萧山换上。他手臂动作的时候疼的微微蹙眉,赵瑗便上前帮他将衣衫穿好,又低头给他把衣领处的衣袋系好。
萧山看着赵瑗这样认真的样子,心中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感觉,低声道:“不用劳烦殿下,我自己来就行了。”
赵瑗没说话,只是瞪了萧山一眼,只这一眼,萧山就乖乖的闭嘴,再也不说什么了。
等到两人一齐走出房间的时候,赵瑗偷偷的朝萧山的脸上看去,他虽然面色有些泛白,但双目炯然,非常有神。
当即赵瑗便和虞允文先走,萧山坐了轿子随后而行。
一众人来到宫门处,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大臣,有不少都是秦桧这些年培植起来的鹰犬,此刻差不多所有人都听说了昨夜的变故,都有些心惊胆颤,见到赵瑗来了,便忙围上去问道:“殿下从何处来?”
赵瑗装作毫不知情:“当然是从王府来,诸位大人在这里站着做什么?马上就要上朝了,一同进去吧!”
有消息灵通的都已经打听到昨夜赵瑗曾经和杨存忠一齐去了秦桧府上,现在见他矢口否认,都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盘,知道这背后恐怕多有猫腻,多半都是这位普安郡王的指使,尚且不知道皇帝赵构是个什么意思。
众人等候片刻,宫门就缓缓的打开了,所有大臣都鱼贯而入,进入大朝会所用的太极殿。
正在众人都按照班次站好,等待赵构的时候,忽然见到杨存忠和秦熺一同前来,看秦熺的表情如丧考妣,心中又是一阵惊异不定,有些没眼色的还上来和秦熺说话,更多的人则是站立不动,两边观望。
随着殿前诸班值的一声呼喝,赵构身穿红色绛纱袍,头戴通天冠,在诸多侍卫的拥簇下,从后殿转入前面,在龙椅上坐定,众位大臣齐贺万福,又依次上来问安。
等到所有升朝礼毕,往日赵构都会直接退朝,这次却坐在龙椅上巍然不动,问道:“诸位卿家可听说了?秦相公昨夜病逝,国家又少了一个栋梁之材!”
秦熺即刻上前,道:“陛下,家父死的蹊跷,还请陛下做主!”
赵构默然不语,即刻便有秦桧的死党亦上前,为秦桧歌功颂德一翻,又符合秦熺说秦桧之死必有蹊跷云云。
赵构心中微微冷笑,忽然说了一句话:“秦相公病逝,此乃天意。蹊跷之言不可信,此等谣言若是传到了金国,恐怕会引来金主闻讯啊!”
众位大臣都是一愣,觉得今天赵构这态度有点奇怪。
正在无人作答的时候,班次中忽然站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对着赵构行了一礼,缓缓的道:“陛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然病逝也很正常,臣以为不必为此事过多纠缠,如何善后才是当务之急!”
赵构朝着这位中年官员看去,认得是新上任的校书郎陈俊卿,他平时不肯依附秦桧,多被其打击,此刻这番话,倒是很符合自己的心思。
然赵构依旧不表态,下面的官员想要交头接耳私下讨论一番,无奈官帽的璞脚太长,尚未凑近耳朵帽子便撞上了,只得放弃。又在此时,却有当年被秦桧阴过的万俟思忽然出列,大声道:“秦贼误国,这些年来倒行逆施,死了正好!”
众人皆侧目,知道此人反正已经是这样了,趁机战队表态说不定还能够有咸鱼翻身的一刻。
但赵构却依旧不表态,等着众位臣子表态。
又有史浩,辛次膺,叶义问,汤思退等人纷纷表示秦贼误国,生时不能追究其罪,现在已死,当清楚其余党。
秦桧余党自然不肯干休,互相吵了起来,却在这个时候,赵构手持龙胆,在龙案上重重一拍,四下即刻安静下来。
赵构头也不回,对身边的太监道:“宣旨!”
太监即刻捧出圣旨,按照前夜所拟缓缓的念了出来,秦桧子孙全部致仕,其党羽一百多人皆罢官。
太监念完之后,殿中静的连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够听见,赵构又道:“刚刚吴铭议亦赞成朕的旨意,当不是秦党。”
此话一说,堂下官员面面相觑,即刻便有秦党官员出列陈奏:“陛下,秦贼误国……”
赵构直到此时,脸上才微微的露出一丝笑容,却不料赵瑗忽然出列,道:“陛下,当年秦桧专权,所成冤案甚多,赵鼎被其逼死,李光亦被贬黜,陛下当广泽圣恩,为其恢复名誉,使其感念陛下圣德。”
赵构微微点了点头,道:“不错!”
赵瑗见基本基调已定,便又道:“当年臣府上有一人,亦被秦贼逼迫的无路可走,先听说陛下广布恩泽,请容许其上殿谢恩。”
赵瑗的话一落,众位大臣则纷纷商议,不知道这位得普安郡王青睐的究竟是什么人,赵构脸色微变,盯着赵瑗,赵瑗恭谨垂头。
赵构把玩着手中的龙胆,心里却在飞速的权衡这一件事情。
赵瑗既然这样说,那么就是说萧山没死,还能上殿谢恩,那就是说恐怕也没有受伤。
萧山是当日秦桧事件的主要当事人,当时没死成,现在却也根本不好再找借口公然杀之。
特别是赵瑗在朝堂上说了这番话后,如果萧山一旦出事,恐怕就会有不好的流言传出。国内流言倒是不怕,怕的是金国完颜亮借此挑衅。
赵构的目光落在了赵瑗的身上,这个儿子,竟然会对一颗没什么大用的棋子这么上心?他随即想起来几年前萧山离京的事情来,似乎赵瑗也曾经极力维护过这颗棋子。
赵瑗道:“陛下,那人就在殿外,是让他进来谢恩,还是让他离开?”
赵构的目光缓缓的从赵瑗身上移开,看向朝中众臣,那些人脸上都纷纷露出好奇的神色,若是拒绝,未免显得太奇怪,反倒有损声誉。
赵构道:“宣他上殿!”
即刻有小太监跑出去传旨,还未到宫门便已经有赵瑗的侍从得知,告诉萧山,萧山便下了轿,叉手等候在宫门处。
在众人的猜测之中,萧山缓缓的走到殿中,跪下行礼道:“吾皇万岁。”
赵构心中有种十分别扭的感觉,道:“平身吧,朕认得你,你本是秦桧义子,怎的会被他逼迫?”
萧山道:“都是多年往事,臣今日进城,刚刚得知陛下英明之举,能够重见天日,心中感念陛下恩德,特意前来叩谢。”
赵构注意到萧山说的回京时间是今天早晨,心中略安,朝着萧山看去,只见他面色如常,双目有神,走路脚步稳健,没有半点受伤之相,心中暗暗的诧异。
赵构尚未开口说“不必多礼”,却不料早已蔫死的秦熺忽然双眼放光,跳起来叫道:“秦山,你这个吃里扒外的王八蛋!你昨夜是怎么害我爹?咦,你不是受伤快死了吗?”
他一句话尚未说完,便被萧山打断,萧山的话声音浑厚:“我是今日早晨才刚刚抵达京城,不知秦少监这番昨夜的话是什么意思?受伤云云更是不知所谓!”
赵构眉头微蹙,盯着秦熺,说话也不客气的指名道姓:“秦熺,朝堂之上,岂容你放肆?”
秦熺便再也说不出话来,只恨恨的盯着萧山。
赵瑗道:“启禀陛下,我这位侍从,本名叫做萧山,当日被秦桧逼迫所害,无处可逃只有前去投军,曾经平定荼陵茶寇,宣州妖贼,却因为秦桧打压,一直都未能有任何提拔。”
众位大臣立刻附和,道:“当给萧将军平反!”
“如此人才,当提拔大用!”
“此乃彰显陛下圣德之意”
“……”
赵构刚刚搞定了秦桧,他也不是很方便在众臣面前公然驳回赵瑗的请求,他在心中转了一个圈,见萧山一口咬定是今天早晨才抵达临安,那么这个人也算是知情识趣,便看向赵瑗,问道:“普安郡王以为呢?”
赵瑗道:“他本是我王府侍卫,现在已经正名,依旧当我侍卫好了!他一直很忠心,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虽当过秦桧义子,也是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还请陛下明鉴。”
赵构在心中衡量片刻,便装模作样的问道:“萧山,你现在任何职?”
萧山道:“是镇江府统制邵宏渊属下的一名部将,下辖三百人。”
赵构点了点头,对众人道:“王府侍卫谁人都可以当,但萧卿既有领兵之才,做侍卫太大材小用。这样吧,朕将你调往鄂州,此乃长江上游,国家紧要之地,就做……”赵构想了半天,给萧山找了个全然没任何实权也不能随便跑京城的差事:“去刘锜手下当名正将吧!原先的部将依旧驻扎原地,不可随意轻动!刘卿是当世名将,你跟在他身边会受益良多。”
赵瑗早就知道赵构恐怕会是这番布置。赵构这个皇帝做什么事情都爱躲在背后,很少自己出面。如今他已经当着众臣之面褒奖过萧山,一时半会萧山不会有事了。只不过,恐怕决不会得到重用,也很难回京了。
赵瑗想到这里,心中有些黯然,但随即觉得总比之前一直藏着掖着要好很多。而且赵构不愿将萧山留在京城,大概也是不愿看到自己和萧山走的过近。
说完这些,赵构又转过头来,好似征询意见一般,问道:“普安郡王觉得如何?”
赵瑗躬身行礼:“陛下恩典,臣牢记于心。想必萧山亦是对陛下感恩戴德,当尽忠职守以报圣恩。”
赵构点了点头,又将万俟思,汤思退等几个老资格的臣子留下,商议怎么处理秦桧的事情,如何发配他的子孙。
秦熺是被秦党搀扶着出宫的,等他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家里也受到了圣旨,让其静坐家中,不得随意外出。
三四天过后,赵构便再次下旨,将秦桧的罪状找出来数条,让其后人流放各处,又将其党羽罢官流放,情节轻的贬官至地方,不再录用。
时值此刻,秦桧一事总算是尘埃落定,天下都拍手称快。更有韩世忠原本卧病在床,眼看熬不过这个盛夏了,岂料听闻秦桧之死的消息,精神大振,居然又好了过来,能够再次出游西湖了!
萧山掰着手指头算了算,秦桧倒台的时间,比历史上足足提早了八年,自己的蝴蝶翅膀,已经在慢慢的扇动历史的走向,在这种连锁效应下,赵构会不会也跟着提早退位呢?
萧山的心思赵构根本不可能知道,他现在正享受当皇帝的快乐,他下旨恢复了一些被秦桧陷害的官员的名誉和官职,允许其后代出仕,亦将当年秦桧抢占的田产又归还它们。一时间对赵构歌功颂德之声再起,都以为赵构这一次,是要重振雄风了。
萧山在京城静养了三天之后,也该前往鄂州赴任,期间赵构倒是将他叫过去了一次,他已经当着众人之面称赞过萧山,此刻便极力解释抚慰:“萧山,当日将你留在秦府,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若非你在秦府打乱了秦熺的步伐,让他无暇它顾,事情怎么会进行的如此顺利,你是这件事情的大功臣。当晚回宫,朕想起你身在狼||狂c|生死难料,真如利刀刺心一般难受。幸得上天保佑,你武艺高强能够脱身,不负朕之所托,到了鄂州要尽心竭力效忠朝廷,朕对你期望很高!”
作者有话要说:我只想说:九哥你雄起一把,就是把萧山抓去砍了又怎样,乃说的再天花乱坠情真意切,萧山也不会爱你这白莲花渣受啊!!!
84、御赐美女
赵构道:“朕一想起你深陷狼||狂c|,就觉得心如刀绞!”
萧山看着赵构的嘴脸,只觉得心中想吐,但现在自己没有丝毫和赵构叫板的本钱,只得暂时忍耐,躬身道:“臣心中知道陛下将臣留下,必然有深意,臣感激陛下能够委以重任,想的都是如何效忠陛下,怎会有别的念头?”
赵构点了点头,对于萧山这番回答还算是满意,又忽然问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朕看瑗瑗这孩子不错,打算立他为嗣,你和他一直关系不错,觉得怎样?”
萧山一个冷噤,即刻道:“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敢多言。”
赵构对萧山这个回答非常满意,称赞了两声,便将他放走。
等待萧山走了之后,赵构回到宫中,忽吴皇后求见。
赵构这些年早就没有去吴皇后宫中过夜过了,但对这个女人却还有着一份尊敬,便问道:“圣人前来,是有什么事情么?”
吴皇后问道:“官家,臣妾听说近日大臣上表,催促官家早立皇嗣,官家如何打算呢?”
赵构默然不语,他今年已经四十三岁,努力了大半辈子,太医王继仙的灵丹妙药吃了一箩筐,女人找了无数个,也没能生出个孩子,也渐渐的不再指望自己有那能力了,开始认真的考虑起皇嗣的问题来。
赵瑗和赵琢都是他的养子,现在分府而立,赵构自己是比较看好赵瑗的,这次干掉秦桧赵瑗亦出了不少力气,比赵琢这个和秦桧走的比较近的皇子要好多了。
但赵瑗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能不能坚持自己的议和路线,又在自己年迈体衰的时候,对自己好呢?
这个问题赵构在心中衡量了许久,依旧没有任何答案。倒是朝中顶替秦桧党羽位置的那些大臣,却大部分倾向了赵瑗。
秦桧之死的幕后黑手是谁?这种街头巷尾的流言,对赵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为人人都说是他干的,而不免背后遭人议论是非。
但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政治名望,使得一些致力于恢复河山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认为其胸有大志,为国锄口茭,纷纷倾向于他。
在秦桧死后的三个月后,赵构几乎每天都要收到大臣请求及早立皇嗣的折子,还有一些将赵构迟迟不立皇嗣的原因推到秦桧身上,说秦桧阻挠陛下立嗣,其实是狼子野心,陛下为了国家安定,当早做决定以安民心。
赵构心中有些动摇,可还是觉得赵瑗有些时候的举动也不是那么让自己完全满意,有待再继续考察。
韦太后见外廷形势都倾向于赵瑗,也出来表示了自己的观点——她更喜欢赵琢,因为这孩子从小就在宫里,孝顺的很!
赵构有些头疼,头发又多白了几根,如何考察两位养子成了他最近最头疼的事情。
他在心中划定了几条自己接班人的标准:听话孝顺绝对是第一位的,这保证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沉稳老实中规中矩不要去挑衅金国,这是第二位的,这保证了自己后半生的安全;至于其治国才能等等,倒是排在了最后。
可如何知道两个儿子谁更听话?赵构觉得自己前半生犯了不少错误,被很多人坑过,完全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才能一次次的从坑底爬出来,这一次一定要睁大眼睛看仔细,千万别再掉坑里了。
一日,赵构玉津园游宴,搂着自己的新宠刘贵妃时,忽然想起天下所有的事请,莫过于色最能迷人心窍,即便是现在看起来听话孝顺的人,也难保将来有一天不会被美色所迷,违背自己的意志。想到这里,赵构当即召两位养子进宫,将身边的宫女赐给两人,每位养子分派了十名chu女。他说的含混,只说是听说你们身边无人服侍,朕看着不像话,便挑了朕身边的暂时给你们用。
赵琢自然喜不自禁,当夜回去就搂着十名美女共度春宵去了。
赵瑗却十分的为难,不知道皇帝此意究竟为何。
陈俊卿自从上次朝会出面给赵构第一个解围以后,也颇得赵构的欣赏,此刻被赵构指派给赵瑗当王府的教习官。听闻此事便极力的劝说赵瑗:“殿下,你这么多年来,仅有一名子嗣,后院虽有一名夫人,却不见动静。陛下此举,恐怕是在为后代子嗣考虑,一面皇嗣步了自己的后尘。依臣之间,殿下当在官家所赐之人中,挑选两名中意的,纳为妃嫔,及早诞下后嗣!”
赵瑗有些烦躁,他接受夏氏是因为韦太后所赐,不敢不要,可现在赵构又塞进来十个女的,难道真的是想考察自己的生殖能力?
要和这些完全没有半点感情,更谈不上爱的女人上床么?
赵瑗心中微微叹气,往日这件事对他来说也不算太难,只是……
赵瑗坐在书房内,面前的书案上摆着一封萧山写来的信,他只要一看到这封信,便想起当日萧山离开京城的情景。
那天是清晨,萧山经过三天的修养,身上的伤口基本已经结疤,也不肯在京城多留,说地方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能够行动自如就要走。
赵瑗挽留无效,便独身一人前去送他出城。
那天正是夏日清晨,天边的朝霞绚烂无比,晨日的光辉射在萧山的身上,他的浑身都镀了一层金光似的。
赵瑗心中有些舍不得萧山,但也知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两人立于西湖边上,天色尚早,也没有人前来游湖,周围只听得见鸟叫声和盛夏花香。
萧山看了赵瑗许久,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神色让赵瑗十分熟悉,带着一丝不舍和迷恋。
赵瑗不敢和萧山的眼神相接,只是看着别处,却听到萧山声音中带着忐忑:“有件事情,我一直都想问你,但是怕你生气,现在要走了,即便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你应该能够原谅的吧?”
赵瑗只觉得心虚得厉害,他隐隐的知道萧山想要问什么,可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萧山见赵瑗许久不说话,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问出了隐藏在心中多天的疑问:“那天,我从秦府出来,被彬甫救走,昏迷之中,有人……”他停了一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有人亲过我……”
赵瑗转过头来,看着萧山,他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那时候虽是无奈之举,可是现在想来,心中竟有着一阵荡漾。
萧山的双目,看着赵瑗,缓缓的道:“那个人,是你么?”
赵瑗不说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萧山的双眼渐渐变得黯淡,自觉这句话问话实在太蠢,刚刚靠近一点的关系,就这样又被自己推远了。
正在萧山觉得有些灰心的时候,却听见赵瑗用着几不可闻的声音道:“是我。”
这两个字声音很小,但却足以震破萧山的耳膜。他心中的欢喜全然表现在脸上:“你没经我同意就偷袭我,现在要讨回来!”话音未落,萧山便伸长了脖子,在赵瑗的脸上轻轻吻了一下。
只是飞快的一啄,便即刻翻身上马跑的远了,连扇耳光的时间都没留给赵瑗。
萧山跑出上百步之后却又转身回来,在马上对着原地神情恼怒的赵瑗,声音诚挚:“虽然你不情愿,也可能想给我耳光,但……我喜欢你,再给两个耳光也是喜欢。尽管知道永远不可能,但说出来心里痛快多了。”
赵瑗一时愣住了,脑袋有些嗡嗡作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好。
萧山脸上的笑容却渐渐的变得凝重:“那天多谢你了,我这就去了,殿下多多保重!”
赵瑗开口:“好。”过了一会儿又补上一句,“你也多保重!”
萧山却已经骑马走远了,只留下一个背影。
赵瑗看着萧山离去的身影,耳边始终回荡着萧山临走前所说的那句话。
他竟用了喜欢,竟是那样的高兴。那么,自己的心里,有没有那么一点喜欢他呢?
此时萧山已经离开京城快有半年,虽然偶尔有书信来往,但再也没有提过那天离别时候的事情,夏日早就过去,又是一年冬季。
赵瑗些微有些失神的看着外面,因为有了赵构所赐的十个美女,后院变得不那么安静,间或会有女子清脆的笑声隔着后院的墙传来。
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
本是一副让人神往的景象,赵瑗心中却对此没有半点的憧憬,他只是神差鬼使的提起笔,将赵构赐了十个美女给自己的事情写到了书信中。
当用火漆印玺将信件封好的时候,赵瑗心中暗想:他对事情的预见一向比较准,不过是问问他对这事儿的看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心中虽然这样想,却不免揣测萧山会如何回信。
上一次韦太后所赐宫女,那个人说有美人在怀当高兴享受;那么这一次呢?在他对自己说出了喜欢之后,还会很乐意看到自己抱别人吗?
85、相亲
上一次韦太后所赐宫女,那个人说有美人在怀当高兴享受;那么这一次呢?在他对自己说出了喜欢之后,还会很乐意看到自己抱别人吗?
萧山当日离开临安后,便一路赶回了镇江,邵宏渊等人早已得知秦桧倒台的消息,萧山一回去就被邵宏渊奉作上宾,周宏、金胜二人直到此时才直到萧山的真实身份,让他们又惊又怕的当年那个跟自己一同前去平定宣州妖贼的赵公子竟然是普安郡王,还很有可能成为皇嗣!在未来的皇帝面前兵溃的兵溃,逃跑的逃跑,乱开玩笑的乱开玩笑,都是心中十分忐忑。
唯有李虎臣等人得知赵瑗的真实身份之后,都欢喜不尽,自己和未来的皇帝走的近,有了非同寻常的交情,将来高升只是时间问题。
萧山接下来就要交接防务和处理自己嫡系了。
交接防务倒还简单,处理自己的队伍就有点麻烦了。
他名义上的部属只有三百人,可是原先在剿灭宣州妖贼的时候就增至了九百多人,又历经两年,多有收编,现在部属已经有一千多人。虽然说这个军队的数量正符合他正将的身份,但这一千多人中,将近八百余人是黑户,他们的去留成了最大的问题。
回来之前赵瑗也和他就这个问题商量过,这些年萧山不仅自己屯田,而且还派了专人出海跟随秦老爹做生意,来回倒卖倒是赢利不少,原本以为只要秦桧一倒台,这比军费马上就会变成由朝廷下发,声势一定会大振。岂料赵构根本没这个意思,只承认收编军队,却把萧山调往别处,基本架空——虽然其本身也没什么太大的势力。
临走的时候邵宏渊问萧山他走之后谁可代之。萧山想了想,推荐了一个人——伍峦。
这两年伍峦十分的努力,也成长的非常快,在多次的演习的训练中,隐隐成为军中翘楚,其人平时比较沉默,不太爱说话,但所带的小队却作战勇猛。在经过多方考察之后,萧山希望能够让其代替自己,管理自己曾经花费过心血的队伍。
萧山本以为伍峦得知这个消息会很高兴,毕竟这对于他来说算是越级提拔了,但结果却出乎萧山的意料,伍峦执意不肯,愿意从新做一个小兵,也要跟随萧山一同前去鄂州赴任。
萧山劝了他两次,希望他改变主意,可不论萧山怎么说,伍峦却始终不肯留下替萧山照看队伍,萧山只得另找人选。他以前的副将按理说是合适人选,可萧山也有点私心,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亲信接替自己走后的位置,况且他之前的副将能力也十分普通,有有些胆小怕事,萧山觉得一旦出了什么状况其很难照应过来。
萧山在自己的军中转了一圈,最后选中了李虎臣。
李虎臣天生力大,武艺高超,军中有人很喜欢他,也有人很讨厌他,让他接替算是第二等的选择了。但也有一个方面是别人比不了的,就是李虎臣大胆心细,且很忠心。不单单是自己的亲信,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布置也会更加令赵瑗满意,毕竟最开始李虎臣是作为赵瑗的亲兵过来的。
军饷方面已经全然不用萧山操心了,朝廷既然承认了这些队伍,便会发下军饷,虽然用不着在派专人出海,但李虎臣却不愿意断了这条路。萧山既然将自己的接替人选中了他,也只能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见。
至于秦重那边,萧山也会去过一趟,秦重这些年出海做生意也算小小的赚了一笔,又想要尝试着投些钱去造船,这种事情萧山知道了也是点点头而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建议可以给。
倒是王美娘十分的不高兴,一天到晚念叨萧山当年在婚事上出尔反尔的事情,说那样好的姑娘萧山不要,结果让她嫁给了别人。
萧山心中觉得有些过意不去,问何采薇到底嫁给谁了,王美娘把萧山数落了一顿,才说是嫁给当地一个姓张的秀才了。他心中微感愧疚,本想要去看看,但现在人家以为□,也不方便去探望,只能就此作罢。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后,萧山就挑了十名亲兵,从镇江出发,前去鄂州上任了。
鄂州原本的统制官是岳飞旧部李道,自赵?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