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宋帝江山(全)第44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宋帝江山(全) 作者:未知

    张浚被萧山气的浑身发抖,史浩一个劲的去拉萧山,希望他不要把两个人的矛盾搞的一再升级,但萧山根本没有理会,直盯着张浚,丝毫不肯退让。

    张浚也怒视着萧山,两人怒视片刻,众人都赶紧劝架,张浚哼了一声,甩袖道:“你以为襄阳侥幸击退完颜亮,就能够在此战中再次侥幸获胜么?等着瞧吧!”

    萧山转身离去,走到门口的时候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转身道:“那末将就拭目以待,张相公旗开得胜了!”

    张浚被萧山这句话彻底的激怒了,厉声道:“萧山,站住!”

    萧山停下脚步,张浚道:“好,你刚刚说,若是要进军洪泽,当派小股灵活兵力,前去x福扰?那本都督就依你所言,这件事情,交给你去办了!你率本部千人,前去奇袭洪泽,若是得胜归来,我向你赔礼道歉;若是战败而归,莫怪军法无情!”

    萧山也不说话,朝着张浚行了个礼,转身而出。

    史浩急的直跺脚,连连叹气,朝着萧山追了去。留在张浚府邸的众位官员都劝道:“张相公何必和一个粗鄙武官置气?他们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懂什么?”

    张浚微微昂头,心中却有计较,自己正要震慑诸军示威,萧山却偏偏撞到自己的枪口上来,活该枪打出头鸟。张浚道:“年少无知,吃了亏就知道了!诸位不必担心,到时候他铩羽而归,我会看在陛下的面子上手下留情的。”

    史浩急追萧山而去,萧山脚下不停,史浩在后面连着叫了三声萧山才停下脚步,刚刚在张浚哪里他的脸色还不算难看,但现在一张脸简直不用化装就能直接去当黑白无常了。

    史浩跺脚道:“你说你,你干嘛要和他赌气?”萧山是王府伴读,史浩也当过一段时间他的老师,急了说话也就不那么客气。

    萧山道:“我没有赌气,我只是在想怎么把损失减到最小!现在宋军本来就兵力不足,金兵在北岸,如果真要渡江,说实话随处可渡!如果真的依照张相公所说,去派优势兵力前去袭击洪泽,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史浩一愣:“随处可渡?”

    萧山心中有些烦闷,点头道:“是,当年……不,是我想金人现在要选择合适渡口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不怎么得人心,如果当真得民心天命在身,别说是战舰了,就算是在对岸赶造木筏子,都能够百万雄师过大江。”萧山说这一段的时候,不由的就想起解放战争来,g党在对岸架着大炮轰炸,也敌不过对岸tg四百万大军用木筏子过江作战。他一想到这个场景,就觉得此次在淮河都丢了的情况下守住长江实在太难,兵力不够沿岸防守,如果再送去一部分,基本就是败局已定了。

    史浩道:“张相公想不通,可以慢慢的说服他,也不用非要如此。”

    萧山道:“平时当然可以拖,但是现在金兵可容不得我们拖。再说,他就算是要送兵,能少送一点就少送一点吧。前去洪泽也不是一丝胜算都没有,实在是胜算太少。我见他意志甚坚,恐怕难以用一半的言语说服他,只有在尽量少损失的情况下,希望他能够多听听意见。”

    史浩想了想,目前也的确没有什么更好的调和办法了,张浚让萧山带少量兵力前去,而萧山肯去,也算是各退让一步了。但这件事情私下商议并没用,皇帝在这里,决不可能绕过赵瑗。

    张浚当即就去找了赵瑗,将自己的作战意图全部说了。派萧山前去偷袭金人后方,x福扰敌人,而大部队也同时渡江,到北岸去,双线开战。赵瑗沉吟许久,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涌上他的心头,他考虑的事情要比萧山和张浚更多一些,不仅是这一次的胜败,而且还有胜了之后如何应对,败了之后又如何应对。完颜亮的兵力现在已经分别往采石瓜洲两处调动,准备合击建康,这两处必然要派重兵把守的,建康江面上江心还有一座孤岛,名八卦岛,上亦有驻军和水师,八卦岛离本北岸不过二三十步的江面,从此渡江北上,应援采石瓜洲两处也是上策。

    上午已经否认了张浚的提议一次,现在他的提议已经有所改进,并无太大的不妥之处。如果又被全盘否定,朝中必然流言四起,特别是临安的赵构,肯定会伺机而动,主和派势力必然大涨,更加难以处理。

    唯一不好的是,萧山的任务,过于艰巨,过于危险了。

    张浚见赵瑗一直蹙眉不语,手指不停的轮流敲打桌面,便问道:“陛下若是觉得没什么不妥,臣就下令给各处兵将了。”

    赵瑗终于忍不住问道:“萧山深入敌境,只带一千人马,未免过于危险了。”他终究还是心疼。

    张浚道:“作战岂有不危险的?文谏死,武战死,死的其所,这是他的荣光,况且也是他的意思。”

    赵瑗点了点头,道:“你先下去吧,朕考虑后就给你答复。”

    在张浚走了之后,赵瑗便马上召见萧山,问道:“萧卿,你只带一千人马过江,实在是太过危险了。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萧山想了想,摇头否定了赵瑗的话:“没有马,只有人!”

    赵瑗吃了一惊,脱口而出:“你说什么?”萧山左右看了看,道:“事关机密,请陛下遣退左右。”

    御史王十朋尚在赵瑗身侧,听到萧山的这个要求,不觉皱了皱眉头,萧山这意思,是说自己也不可靠?

    赵瑗挥了挥手,示意所有人都出去,将门关好,萧山这才道:“陛下不用过于担心,我带人趁夜偷渡,一千人各自走路,抵达洪泽后聚集,发起突然袭击。”

    赵瑗原本还以为萧山有什么完全之策,却没想到他竟然这样冒险,连马都不用,如果一旦得手,恐怕连回来也困难。赵瑗对于张浚的做法也有些生气,他这个安排,似乎有些公报私仇了,但萧山和张浚不合,他不好在这个关节上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只得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不要渡江了,张相公那边,朕去说他。”

    萧山有些无奈的看着赵瑗,摇头道:“臣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找陛下出面,一个还没断奶的孩子,会让张相公更看不起。况且臣也已经想好了,这次前去,所带的都是平时我训练好的特种士兵,行动隐蔽,撤退的话,如果南边万一没路,也可以前去山东。陛下还记得张志雄否?他去年的时候曾经来找过臣,那时就已经有两三千之众,今年完颜亮四处征调民夫,横征暴敛,不少百姓都过不下去,短短半年时间,已经有了万余众。可以借道他处,从海路归来,也不会耽误太多时日。”

    赵瑗心中有些不好受,过了一会儿道:“也怪这些年,朝中英才凋敝,新上来的人资历威信都不够,只能委任张浚。”萧山看了赵瑗一会儿,意味深长的道:“陛下御驾亲征,当亲率六军,从善如流固然是好,但……”

    赵瑗沉默不语,过了一会他缓缓的抬起头,目光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你说的不错!”

    萧山躬身:“时间不早了,臣还要去准备,就此告辞。”

    赵瑗猛然伸手,握住萧山的手:“你若一战得胜,朕说话也会更有底气。万事小心,多多保重。”

    萧山笑了笑,猛然拉过赵瑗:“臣若得胜归来,陛下可要重重的赏赐臣。”赵瑗脸上微微红了红,道:“行,你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要不要第三更呢?好矛盾……

    115第一根 水底

    萧山笑了笑,手上用力,将赵瑗拉到自己的怀里:“臣若得胜归来,陛下可要重重的赏赐臣。”

    赵瑗脸上微红了红,也不知道想到什么地方去了,过了一会才道:“行,你去吧!”

    萧山转身而出,当夜便召集了自己这一年所训练出来的最出类拔萃的士兵,一千人聚集在江边,都身着便装,剃了头发,萧山也不例外。他站在江岸上,迎风而立,神情严肃:“这次出去,非常危险,每个人的遗书都写好了吗?”

    一千名士兵静静的站在江边,没有发出半点声音,举起右臂,在空中握成拳头,同时划下,上千人动作整齐的像是一个人所做出的一般,没有分毫误差,用着最简洁的动作,向着他们的首领和国家,做出干脆利落的回答:“死而后已!”

    张浚,赵瑗等人亦前来相送,见到如此严整的军容,不由动容,低声喃喃:“老夫统兵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队伍。只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当剃头的。”

    王十朋道:“要去金兵的地盘,不剃头不就等于当活靶子么?这些士兵在剃头的时候眼睛都没眨一下,真乃猛士。”

    萧山再次下令:“检查装备!”

    又是整齐划一的动作,士兵们的双手有节奏的摸向自己的腰间,腰间每个人携带者一枚朝廷赶制出来专用的防水手雷。又是一齐弯下腰,每人的靴子中都配备了短剑和匕首,用来肉搏之用,上千个人,同时完成同十多个动作,竟然依旧整齐划一。

    这一次张浚已经不是低声喃喃自语了,他已经惊讶的长大了嘴巴,没错,他的确领兵多年,也见识过朝廷各处的兵丁,大多都是散漫混乱,即便是一些骁勇善战之辈,也没有这样的纪律和服从。

    史浩也是第一次见到萧山带兵,他们平时只是听说其善战,但从未见过萧山所部训练,更不用说这种行动了,此刻史浩忍不住叹道:“若是我大宋所有军队,都能如此,何愁金人不灭!”

    赵瑗的嘴角微微的勾起笑容,双眼看着萧山,脸上却浮现出一股自豪的神色。这些人虽然身穿便服,但却比军人更加军人。“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军队!”赵瑗的心中默默的想着。

    夜色之中,萧山所挑选出来的一千好手,坐上运兵船,在江中央处跳下水中,悄无声息的游过对岸,一条条黑影,迅速的上了江对岸的陆地。

    按照事先的计划,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这一千人十人为一队,每队在小队长的安排下,选择不同的道路朝着洪泽湖的方向前进,五日之后,便会抵达洪泽湖附近,在趁夜发起突袭。

    而张浚等人,也会在江南岸,五日之后,同一时刻,发起大规模的攻击,再次登陆北岸。

    萧山也跟随着一名小队长从陆路而行,他江心跳入水中游泳,等到寅时敌人防备最薄弱的时候登上岸。这一千人平时经过各种严格的训练,包括伪装潜行等,登陆的时候,金人的巡逻兵不过离他们二十步的距离,都没有能够发现,他们迅速的绕过江边,进入江对岸的旷野之中。

    等到天明的时候,已经离金人扎营的地方远了,江南河道交错,这些人就在一处一人多高的芦苇中歇息。歇息了两个时辰后,再次出发,途径月塘、大仪、赤岸等地,只见这些村落已经人烟荒芜,房屋倒闭,仅剩下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太婆坐在屋檐下神色漠然。

    萧山身边有一名士兵不忿道:“今年过年的时候,我还来过这里,这里的老乡都很多,家家炊烟,现在竟成了这个样子!”

    萧山的鞋帮有些松了,他一边扎裤腿,一边说:“走路的时候小心些,不要被金兵撞到,不然会被拉去当壮丁!这里的百姓,十有□都被完颜亮抢走了。”

    只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惆怅和哀愁即刻变为了对金人的仇恨。暂作歇息后,日夜行进,五天之后,终于抵达了洪泽湖一带。

    洪泽湖的南边就是高邮湖,两个湖靠的甚进,完颜亮的大部分战舰都在分散在这两处,湖边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任何人想要接近湖,只要在百步之内就会被射杀。

    萧山在这里等到约莫半天的时间,其它的小队也陆陆续续的赶到了,萧山清点了一下人数,出来的时候是一千人,聚集的时候依旧是一千人,一个都没少!

    萧山对于这个结果非常的满意,深入敌境,为时五天,没有被发现,没有走散。

    举起人了之后,便开始研究如何破敌完成任务了。

    萧山在白天的时候已经把整个周围的金人情况都摸清楚了,两湖之间有着水道相连,完颜亮在这里足足布置了一万军队看守,还不算上水师,如果算上水师和后勤,足足有十万之众。两湖中的大船有一百艘,小型的冲锋艇有两百多,运兵船则有一百多艘,所喜的是有所的侦察船都被完颜亮拖到了长江口处来往侦查。洪泽湖的船只稍微多一点,差不多有三百余。高邮湖的不到一百艘。

    这里的船只让萧山觉得有些意外,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多,他原本预计大小船只应该不下上千,现在却只四百多。但守军比萧山估计的多,比他估计的足足多出一倍。

    想要在这么多的守军中顺利的完成任务,全身而退,决不是一件能够轻易办到的事情。

    众人潜伏在草丛中,派了十多名侦探员去查探各处兵力布置情况,以选择最佳突破地点。

    太阳已经渐渐西沉,就在萧山积极准备的时候,金人水师营寨中,大将耶律元宜亦收到了口茭细送来的一份消息。

    耶律元宜本来是契丹人,金国灭了契丹之后,他被赐姓完颜,善骑射。完颜亮篡位后将原本做符宝郎的耶律元宜提拔为兵部尚书。此次完颜亮南征,自己统帅三十二路军马,却留他在此处,赶制战舰,择日进兵江山。

    耶律元宜面前摊开的是一份秘密情报,根据可靠消息,五天前,南宋原本驻建康的军队中,有一千人不知踪影,和这些人一起消失的,还有一个叫做萧山的将领。

    耶律元宜又看到了其它各处的探宝,最近这两天,似乎有一些人在境内活动,但人数和其目的并不清楚,唯一知道的,是对方似乎都是青壮年。

    这两条消息合拢在一起,似乎已经能够有些眉目了。耶律元宜站起身,对方不过消失了一千人,或许是逃兵也说不定,自己多虑了?

    此处驻守军队十万之众,一千人是觉不敢来。再说,一千人行动需要时日甚多,这才不过过了五天,而这消息送到自己手上,也不过才一天而已。对方即便是想有什么动作,也决不会这么快。

    耶律元宜心中暗暗的分析着,虽然他不认为自己这里会出什么状况,但小心一点总是好的。他是契丹人,在金国也不怎么受待见,若非自己善于骑射本领过硬又通水师,完颜亮不会重用自己。想到这里,耶律元宜站起身,对周围的人下令道:“把巡逻的人加派一倍,这两天恐怕会不大太平。”

    左右问道:“是现在就传令下去,还是明天?”

    耶律元宜想了想,道:“现在已经晚了,明天开始吧!”

    却在此时,有军士前来通报:“将军,去征兵的回来了,这次收获不少,足足抓了有六百多!”

    耶律元宜满心都是如何开通河道顺利进驻长江的事情,对于抓到的壮丁也不怎么关心,只是胡乱点了点头便道:“知道了,把他们先关起来,明早再做处理。”

    吩咐好这一切后,耶律元宜就上床入睡了,心里在暗暗的盘算,再有三四天,前面搁浅的河道就挖通了,那个时候水陆并进,必然能够拿下长江。

    耶律元宜渐渐的沉入梦乡,却被一阵闷雷声惊醒,他在床上翻了个身,自顾自的道:“九月都秋天了,还打闷雷真是奇怪。”然而朦胧之意未去,忽然有军士前来通报:“将军,不好了,宋军偷袭!”

    耶律元宜吓了一跳,忙起身披甲,一面系铁甲一面问道:“对方多少人?”

    前来通报的军士面露茫然之色:“不……不知道……”

    “什么时候来的?”

    “不……不知道……”

    “怎么进来的?”

    “不……不知道……”

    “废物,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将军恕罪,我等是听到湖中似乎闷雷之声,才知道……宋军偷袭,他们,他们派人潜水炸船!”

    一句话差点让耶律元宜昏了过去,他提起自己的重剑,疾步朝着湖边奔去。

    只见黑乎乎的湖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木板,还有些在燃烧,到处乱成一团,而那些赶造出来的战舰,却大部分成了破碎的木板,还有一些正在缓缓的下沉,船上的士兵纷纷跳水逃生,到处都是噗通之声,好像下锅的饺子一般。

    耶律元宜心中一紧,即刻大声下令:“敌人来的不多,应该还在湖中,给我沿岸防守,务必诛杀殆尽!”

    残阳如血,萧山派出的四五名尖兵已经回来了。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的很顺利,敌强我弱,只能智取,何况还有两个湖?

    萧山派了三百多人前去下游的高邮湖,今晚四更时分行动。自己则和剩下的六百余人在洪泽湖探测。

    他先看好了地形,然后便派了五名士兵前去,摸掉了金人的暗哨后,那五人便换上金人的衣服。

    若是人少,可以尽数伪装成金人,但六百多人并不是小数目,如何蒙混过关顺利的潜入湖中,还是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决却顺利的出乎萧山的意料,也多亏了完颜亮的帮忙。

    完颜亮在当地到处抓民夫充作兵丁,不派他们去打仗,只是让他们做些后勤工作,通常都是一个士兵串着一两百民夫,今天的时间有点晚了,但还不算太晚。

    萧山等人本来就是民夫打扮,又一直赶路,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化装就活灵活现。六百多人在这里伪装成被抓来的民夫,在三五个“金兵”的皮鞭吆喝和斥责声中,大摇大摆的进了金营。

    沿路有伪军询问,用的都是汉话,那些驱赶“民夫”的“金兵”装作语言不通根本不去理会,亦偶尔有金人前来问话,这些“金兵”便用女真语回答,口音不是太地道的时候,就会骂骂咧咧上几句,抱怨完颜亮南征搞的自己连家乡话都不会说了。

    一下子抓到了□百壮丁,这可是个大消息,当即金人千夫长便将此收获汇报给了耶律元宜,但并未引起耶律元宜的足够重视,只是让把这些民夫先关起来,等明天再来处置。

    当夜萧山等人饱饱的吃了一顿招待民夫的窝头咸菜后,静静的等待着。

    月上中天,而洪泽湖近在咫尺。四更时分,约定两湖一起动手的时间到了。萧山轻易的干掉了派来看守他们的守卫,急速的奔入湖中。

    壮丁逃跑了这件事情马上就传出了消息,但当发现壮丁逃跑的这个人还在路上给头儿赶去报信的时候,萧山已经带着人,潜入湖水中,身负手雷,朝着湖中的战舰游去了。

    他这次因为目的是要炸毁战舰,所带的都是从小在江中长大的好手,而且要求行动统一,同时动手,动手完后必然会有一个时间的混乱,可以趁机溜走。但至于在戒备森严的金营,这些并未带任何拼杀武器的士兵能不能顺利的溜走,则要看他们自身的素质了。

    萧山在湖中踩水而行的时候,忽然就想到了当年西湖上,自己也曾经跟人这样生死相搏过来着。一想到那个人的影子,萧山就感觉到似乎有一股电流从自己的心底出发,流转全身,直至百骸一般。

    夜色下,湖面黑乎乎的,一切平静,从船上朝湖面看去,似乎看不出下面又什么人在动作。

    一千人在湖中散开,小船只需要一个人负责,大船则分配五个人负责,只一炷香的功夫不到,所有的战舰都已经被水下的部队包围。

    他们没有定时炸弹,只能不停的训练在水底安放手雷的时间以及在那短短的拉掉铜丝,硫酸烧破蜡纸的时间内,迅速的游开。

    呼,萧山深深的呼出一口气,再次潜入湖中,这次离的近了,所有的动作必须一气呵成,不能够有半点迟滞,否则,连带炸死的也会是自己。

    他吸气,潜水,摸到船弦,然后用钩子勾住船底,将两枚手雷安放在其上,拉开卡环,迅速的游开。

    他和另外五个人一组,在他游开离船约十多米远的时候,轰的震天巨响发出了。

    同时安装在船底的五颗手雷一起爆炸,水浪将他掀出老远,还有一块木板被炸的四处乱飞,差点砸到他头上。

    身边被炸死的鱼迅速的浮到了湖面上,于此同时,轰轰的响声不断,整个湖面上在同一时刻被完全炸开,好像煮沸的水一般。

    萧山在拼命的踩水,刚刚巨大的水压差点碾碎他的胸腔,此刻他的肺部还在隐隐作痛,但是这个时候他回过头来,看到湖面上,数百艘船同时起火,烈焰蒸腾,无数金兵纷纷跳水逃生,小型的铁皮船,运兵船等已经被炸的四处飞溅,而一艘艘大船则在缓缓的沉没,中央形成一个又一个漩涡,蔚为壮观。

    同一时刻,萧山在湖面上朝着南方看去,只见远远的天际忽的一下子被照亮,高邮湖的人也得手了!

    萧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朝着实现勘测好的撤退路线游去,然而他尚未上岸,便听到有个将军模样的人大声呼喝:“他们来的人不多,给我统统抓住了,一个都不准放走!”

    一队金兵迅速的集结到了洪泽湖上下游的出口处,将萧山理想的退路给截断了。

    这是他预料到的最糟糕的情况,没想到少数金兵加大量的伪军居然反应这么迅速。那么,只能够在这里,拼死一战,逃出性命了

    作者有话要说:理论上还有一更,应该在十二点的样子。

    最近废了,时速狂跌,从以前的三千跌成了一千嗷嗷嗷嗷。

    116第二根 仇人见面

    金兵很快的就组织了起来,纷纷朝着湖面上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好在众人都在水中,所来的也都是一些江中好手,熟识水性,能够借着水的阻力躲避。

    但这样下去,自己人的力气终究会用尽,而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萧山开始在水底琢磨定时炸弹的事情了,不过那玩意儿太过高科,自己是搞不来的。

    此刻四面八方的宋军士兵也慢慢的聚拢到了萧山周围,金人已经开始在派人下水,还有一些尚未被炸毁的小型船只也在湖面上穿梭来往,这些小型船只比岸上那些金兵的箭威力要大得多,不多时萧山这边已经有十多人中箭了。

    怎么办?难道真的死在这里么?

    萧山在水中发出口令:“抢他们的船!”

    他身边的军士迅速的分散开来,十人一组,抢去小船,或有些人躲在炸毁的木板下,用力踩水,来挡箭矢,可这样子并不能上岸,上岸就会被杀死!

    但如果不上岸,最终也是一个死字。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万全之策,只能够拼出血路。

    有宋军即刻抢到了小船,将穿上的金兵拖下水中杀死,十多名宋军不敢上船,只能依靠船为盾牌,用手推小船,用脚踩水,朝着岸边靠近。

    但这样的话,究竟这些人会在哪里登陆就会变得无比明显,又有更多的人抢了船聚拢了过来,萧山看着聚集在自己周围的十多条小船,无数的木板,还有脸上露出狰狞之色的士兵,果断下令:“如今之计,只能够用这些引开金兵的注意力,金兵必然聚集兵力等候我等登陆,然后全部射杀。谁不怕死的,愿意跟我来引开金兵,给大伙冲出去留条活路?”

    众位士兵在水中齐声大叫:“我等愿为大宋赴死!”

    “大宋!大宋!”

    萧山道:“这次出来的,都是家中有兄弟,不用给父母养老送终的。现在,有妻子儿女的,家里不缺钱的,二十五岁以下的从另外一边走!我需要五十人来伪装,想要捞一笔抚恤费的,尚未立过任何战功的留下!”

    足足有两百人都聚集在萧山身边不肯走,萧山见到其中一些人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只得强行下令:“若不离开,军法处置!”

    五百余名士兵在水中朝着萧山深深行礼,朝着相反的方向游去。

    萧山对着剩下来的人大声道:“今天唯有死战,才能给我们的队友赢得一线生机。诸位,做好殉国的准备了吗?”

    五十多条汉子齐声高呼:“大宋!”

    “大宋!”“大宋!”

    这种简短而有节奏的口号,极大的鼓舞了留下来的士兵,也完全吸引了金兵的注意力,更加重要的是,这种制造出来的混乱,给了撤退的大部分人是个极好的掩护。

    “大宋!”“大宋!”一声声的呼喊声犹如战鼓,敲响在湖面上,众人奋力踩水,有十多名士兵又在小船和木板周围,将不断飘散的木板聚集起来,用来伪装成原先的样子。

    五十米,二十米,十米!

    猛地,这些人从水中忽的站了起来,手持浮板作为盾牌,朝着岸上迅速的冲了过去。

    萧山一马当先,他急速冲刺,然后迎面便抢了一个金兵的大刀,挥舞开来,金兵迅速的将这些人包围,肉搏拼杀起来。

    耶律元宜站在岸上,见到出来的人少,心中一动,马上道:“快,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快派大批人马往对岸去!”

    却就在此时,他身旁一名经历过襄阳血战的士兵咦了一声,惊叫出来,用手指着远方:“将军,快看,那个好像是宋军的镇江军统制萧山!”

    耶律元宜吃了一惊,不可置信:“你看清楚了?”

    那金兵指着已经杀出一条血路,身上中箭的萧山,道:“是,就是他!我记得他,在清楚没有了,除了他,没人能够连杀十多名金兵还能抢到马!”

    耶律元宜心中飞转,萧山的职位可不低,这种宋军武将,绝不可能不顾自身安危,为了掩护别人的安危而冲在最前面。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这次他只带了少数人混入了民夫的队伍!

    根本没有什么调虎离山,这就是一头猛虎,一头又肥又大的猛虎。

    耶律元宜朝着已经在向对岸集结的军队大声下令:“都回来!给我活捉宋军统制官萧山!”

    萧山和他周围的十多名士兵已经抢到了马,五十多人仅有这十多人生还,他们没有穿铠甲,更加没有任何防护,全凭着平时严酷的训练和高超的武艺在这时逃生,本来已经杀出重围。正要奔逃的时候,却没想到更多的军队朝着这边聚集。

    萧山双手抖动马缰,双腿紧紧的夹着马肚子,身体尽量伏低,贴在马背上,路过一名金兵的时候,抢过其手中的一杆红缨枪,在马背上抖动开来,一马当先,杀掉拦路的二十多名金兵,朝着营寨门口冲去。

    营寨门迅速的合上,萧山催动坐下的马匹,他身边的宋军紧紧的跟在他身后,却又不断的有人中箭跌落下马。

    眼看着营寨门就要合上,萧山一拉马缰,马四蹄腾空跃起,从正在缓缓关闭的寨门处冲了出去。他身后仅有五名宋军跟了上来,其余的尽数被拦截在金营中,被乱刀杀死。

    萧山回头看去,只见到宋军的头颅一个个被挂在了营寨门上,而寨门再次大开,上千骑从里面追了出来。

    跟着萧山一齐逃命出来的士兵问:“将军,朝哪里跑?”

    萧山想也不想:“东面!哪里有自己人!”

    身后的追兵紧紧相逼,萧山疾驰一天一夜,他抢的马终于支持不住,口吐白沫,倒地身亡。

    追兵逼了上来,迅速的合围,萧山在心中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一昼夜疾驰五六百里,却还是要丧命于此了。

    却就在这是,忽然从东面山上冲下来一支队伍,各个兵强马壮,手持大刀,迎着金兵赶了上去。

    萧山认得带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先前见过,曾经去建康府做客的十四岁的少年辛弃疾。

    辛弃疾带着人从山中冲出,和金兵厮杀在了一起,又是一昼夜的拼杀,金兵终于退回,萧山这个时候才能够和辛弃疾说上一句话:“怎么是你来的?”

    辛弃疾血战一昼夜没有休息也丝毫不见任何困顿,见萧山发问,便笑道:“张大哥收到你的消息后,就派人在附近接应,但等了几天都没消息,我正好也在山上,就顺路过来了!”

    萧山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辛弃疾的脑袋,他来的太是时候了。只不知道那剩下的五百多人逃出去没有,一想到此事,便也有些担心。但这个时候再担心,也不可能回金营去看了,只得作罢。

    萧山带着逃出来的五个人跟辛弃疾上山,在半路上便碰见了张志雄,张志雄正在整装待发,召集人马,准备下山趁机和完颜亮死磕。

    两人相见,都是分外高兴,互相拥抱大笑了好久,又讲述了此次偷袭的经过,张志雄道:“你来的正好,我准备带人下山,去抄完颜亮的后路,我们一起杀回去!”

    萧山忙制止了张志雄的这个想法,完颜亮此刻尚未和宋军全面交战,这个时候动手,恐怕非但不能够对完颜亮起到毁灭性打击,反而会折损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力量。

    萧山也带来了赵瑗的口信,加张志雄为山东招讨使。

    当然只是个口信,并没有什么诏书,更别提官服了。萧山此次出行任务,非常危险,身上带什么东西都不合适,万一诏书落到金人手中,恐怕完颜亮第一个要来剿灭的就是张志雄了。

    尽管如此,张志雄还是非常高兴,将萧山留下,命山寨中的大夫给他们重新包扎好伤口,又招待了饮宴一番,萧山见辛弃疾一直留在山上,不免有些担忧,道:“你家在汴京,一直留在这里恐怕不是很妥当吧!”

    辛弃疾手一挥:“我祖父督造汴梁宫殿不力,已经被完颜亮罢官,父亲让我上山,好早日收复河山!”

    萧山等五人在山上逗留了十多天,等到身上的伤都养好之后,才准备顺着海路走。

    他从山东境内出海的时候,乘坐的是张志雄找来的一条可靠渔船,然而在几人在渔船上却发现,完颜亮还有大批的海船,足足两三千艘在山东一带,似乎浩浩荡荡的准备出海。其意图不知道是准备攻击长江出海口处的秀洲,还是准备顺海而下,攻击福建一带,直取临安。

    萧山认为这个消息非常重要,他坐的渔船小巧,走的快,不过十多天便已经抵达秀洲,到了秀州后萧山命另外五个人先行回去,自己则快马加鞭,朝着临安方向跑去。

    如果完颜亮打的注意是海陆攻击临安,从福建一带登陆的话,那宋朝的腹地就危险了,这个消息也来不及赶到建康,再有建康发命令给临安了,还是直接去临安找虞允文的好。

    萧山赶到临安马不停蹄,直奔虞允文处,虞允文现在已经住在宫中的议事堂,忙的不可开交,正在弄粮草给赵瑗,见到萧山来了,非常吃惊,等到听到萧山送回来的消息后,更加吃惊。

    他马上下令给驻守在海州的水军统领李宝,命其做好开战准备,又将这个消息送给赵瑗。

    虞允文的这些行动或许可以瞒过别人,但却无法瞒过一个人——赵构。

    赵构自从赵瑗御驾亲征后,每天都提心吊胆,这个太上皇当的比他当皇帝的时候还要关心国家大事,逼着虞允文将前线的战报送来给他看。

    当看到又是张浚主持前线战事的时候,赵构就觉得大事不妙,还是在临安更加安全。

    可现在,得知完颜亮居然派海船南下,准备攻打临安,并且很可能得手的时候,赵构坐不住了,觉得建康似乎要稍微安全一点,毕竟从哪里跑四川要方便些。

    萧山被赵构叫去,赵构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正平,老朽有些思念瑗瑗了,你也要回临安,老朽要和你同去!”

    萧山哪里知道赵构的心思,他开始担心赵构去了会添乱,但当听赵构说这次轻装简行,就是去看一眼儿子就会来的时候,终于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点头同意:“既然如此,臣当护送太上官家。”

    两人带着赵构的上百侍从,从临安出发,一路北上,在路上的时候,赵构每天都不停的四处打听前线的情况,当得知张浚这次出击,竟然获得了胜利,成功渡过北岸,杀了一回金兵后,赵构便有些郁闷起来。

    萧山对于赵构和张浚早年的过节只是知道一二,期间内情并不是太清楚,也不好多问,只是快马加鞭不停赶路。

    在萧山离开建康去执行任务的二十八天后,萧山再一次的进入了建康城。

    赵瑗在第十天的时候,就从成功返回的八百多人口中,知道了此次行动非常顺利,但萧山却为了掩护众人逃脱,自己当了靶子,生死未卜。

    张浚在萧山炸毁战船的同时,也派大将成闵渡江,但情况和他想象的有些不太一样。完颜亮的重兵并不在对岸,只是杀获了一些签军,抓到的真正金兵不过几十个。

    但饶是如此,张浚为了扩大影响鼓舞士气,硬是把小胜吹成大胜,希望能够借此战来调动全国民众的抗金热情和信心。

    赵瑗一方面要部署采石瓜洲两处渡口的兵力,又要操心朝政事物,却不论他在干什么的时候,心中来来回回的都是萧山。

    他到底在哪里?活着还是已经没了?

    在无人的夜中,赵瑗一想到当初因为自己的犹豫使得萧山身处险境,就觉得内疚自责不已,直到今日,太监甘弁不顾众臣尚在上朝,僭越通报:“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张浚见不得这些太监乱政插口,在这种时候出现,想也不想就呵斥道:“陛下正在处理朝政大事,阉人岂可随意打扰,成……”

    赵瑗打断张浚的话,看着甘弁:“讲!”这个“讲”字说的斩钉截铁,不容回转。

    甘昪喜道:“萧将军回来了!”

    赵瑗猛然站起,一句话也没说,便朝着门外奔去。

    门外空无一人,甘昪跟在赵瑗身后,道:“刚刚由南门进城,马上就到。”

    赵瑗朝着南门处奔去,街道上,那人身穿银色铠甲,头戴铁盔,策马缓缓的走在路上,脸上的神情依旧和往日一样,只是嘴唇的轮廓却无端的变得刚毅了许多。

    萧山猛然扭头,目光就落在了赵瑗的身上,他慌忙下马,刚要行礼,却被赵瑗上前一步紧紧的抱住:“阿猫,你……回来就好!”

    萧山见周围不少兵丁都朝着自己这边看了过来,有些不太好意思,低低的咳了一声,小声道:“陛下,有人看着。”

    赵瑗并不松手:“怕什么?你捣毁金人四百余艘战舰,得胜归来,朕就算是再把你抱上一个时辰,也不算失礼!”

    萧山心中一阵暖流涌过,赵瑗抱他,固然可以解释为皇帝对于立功臣子的恩赏,可他却不敢去抱赵瑗——这是逾越。

    隔了一会儿后,萧山小声道:“太上皇也来了……”

    赵瑗嗯了一声,缓缓的松开自己的手,他也看到萧山背后的马车了,里面坐的是谁并不难猜。

    赵瑗走上前去,将帘子掀开,双手将赵构扶了出来:“孩儿不知阿爹来了,太过怠慢,还请太上官家不要介意。”

    赵构心中有些不满,他刚刚看到赵瑗对萧山那是真心实意的欢喜和欢迎,不过对自己嘛……

    赵构眼睛一晃,就看到张浚也在侧,却没跟他打招呼。

    张浚主动上前:“臣见过太上官家。”

    赵构将张浚上下瞟了一眼,也没答话,就此扬长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根来了……

    话说这输入法太坑爹了。嗷嗷嗷,我好纠结要不要把第二根改成第二更。

    117、暧昧

    张浚主动上前行礼:“臣见过太上官家。”

    赵构将张浚上下打量了一眼,哼了一声也不答话,就此扬长而去。

    赵瑗便紧紧的跟在赵构?br /01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