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第21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林渊点头:“和朝政有关的,就没有不麻烦的。”

    “那两个姓孟的不算什么,地方官员,贪的虽然多,但手里的权力不大,贪了赈灾银子,砍头抄家就是。”

    “主要是省府……他们敢那么大胆,省府功不可没啊。”

    陈柏松听林渊的声音,知道林渊已经起了杀心,问道:“要不然我跑一趟?”

    林渊抬头看陈柏松:“你去?”

    陈柏松笑道:“怎么?去不得?少爷觉得我不中用了?”

    林渊皱眉道:“我原本想叫驸马去。”

    驸马也算半个林家人,就算没什么本事,也能坐镇了。

    而且本身就不是干这种事的材料,也好叫省府降低戒心。

    “那你护送驸马去吧。”林渊喝了口面汤,“驸马那就瞒着,只告诉他是代表皇家慰问各省省府。”

    陈柏松嚼着牛肉:“好。”

    第189章 189

    “将军。”亲兵从城墙下来, 走进边关守军营帐内, 他脚步匆忙,脸上带笑,一脸的喜气洋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捡了大笔钱财。

    等他通报后进了将军的营长,朱元璋才放下手里的书, 天下太平以后他就来了边关,那时林渊也来信问过他, 若是愿意就继续当将军,驻守边关,守着大明的门户,若是不愿意就回京城,爵位是不缺他的。

    朱元璋还是选了驻守边关, 他如今也和马氏成了亲, 夫妻感情很好, 又育有两个女儿。

    眼看着是生不出儿子了, 朱元璋也不急,反正他现在位子在这儿,不怕挑不到好女婿入赘。

    女儿在家招赘,生的孩子也是姓朱的, 老朱家的根断不了。

    两个女儿也自小在军营边上长大, 马上功夫很好,臂力也练出来了,骑射不比普通士兵差。

    朱元璋挺满意, 女儿这样他也放心,他百年之后,也不怕女儿管不住家。

    还有马氏,未嫁娶前他也不知道她竟是个才智不输男人的女子,前几年边关有匪寇来犯,他忙着打仗,是马氏在料理后方,给朝廷的军报也是她在写。

    家里也是一把好手,事事清楚,朱元璋回家歇息的时候,从不需要操心别的。

    朱元璋看亲兵进来,笑道:“你急什么?”

    亲兵连忙行礼道:“将军!卑职在城墙上看着,有使臣来了!”

    朱元璋站起来,这个使臣就是京城派来的人,是代替皇帝来传话的。

    这个时候来……

    朱元璋脸上也带笑。

    他以前推了回京,现在年纪也大了,想着自己戎马一生,该到回京享福的时候了。

    再说,现在边关也有几个提拔起来的,如今手里都握着权,他这个将军一当就是这么多年,再当下去,下面的人也不好出头。

    这时候走,正是天时地利人和。

    皇帝亲自派人来请,又能大方让位,回了京是有从龙之功这样的大功绩的,一个公爵是跑不掉的。

    就是不知道是辅国公还是勤国公了,但不论是哪一个,脸面和实惠都有。

    早年他也想过说不定能捞个王爵,当上异姓王,当年陛下似乎也有这个意思。

    不过现在看看,陛下这么多年就封侄子当了个王,还是个郡王,而且根据新法,这个郡王是不能传下去的,一代而止,下一代里头若是没有出众的人物,必然慢慢走向衰败。

    陛下对自家人都这样,更别说对他们这些外人了。

    有个公爵就算他运气好,朱元璋这点想的开。

    他这个公爵也传不下去,不过他在,就能守着两个女儿给老朱家开枝散叶,到时候孙子辈里有个能干的,朱家一样能起来,他们起点就比别人高。

    再说了,这几年陛下的手段婉转多了,但朝堂上的官员早就被已死的宋石昭调教好了,各个都是陛下的应声虫,让他们和陛下唱反调,比砍了他们的脑袋还难。

    使臣很快就到了,朱元璋跪在地上听旨,等使臣念完之后,他才抬头接过圣旨,站起来后对使臣说:“张大人长途跋涉,不如去我府上坐坐?喝杯热茶?”

    使臣笑道:“那就却之不恭了,朱将军请。”

    朱元璋:“张大人请。”

    两人军营离朱家宅院不远,两人也没有骑马,边走边说了一路的话。

    使臣说:“下官来您这儿,杨将军和李将军那边已有人去了。”

    朱元璋点点头。

    他们几个都是陛下还没发迹那会儿就跟着的,年纪也大了,继续带兵也还成,毕竟没老,没见那些有经验的老将军,七老八十上阵的也不是没有,就壮个声势。

    可要是真熬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别说公爵,死后估计也就是个大将军,大将军不值钱,死了一个后头还能填上来一个。

    有了爵位才不同。

    毕竟爵位是数得着的,就那几家,哪怕以后他走了,凭着公爵夫人,公爵女儿这两个名头,他的妻子女儿都能过得好。

    不过他也只能庇佑她们,孙子辈的就不成了,孙子辈得看自己的本事。

    使臣去驿馆歇息,朱元璋夜里才让妻子和女儿收拾行囊,家里的老仆愿意去京城的都带走,不愿意去的就给一笔遣散费,至于家里的家具,大件的都不必带走,京城已经备好了,体己的东西倒是可以。

    朱大娘听说要去京城,不到二十的姑娘雀跃道:“爹?真去?”

    朱元璋笑:“真去,爹到时候去求一求,看能不能给你们姐妹求个县主或郡主回来。”

    大约是求不到郡主的,但县主还是有希望。

    朱大娘连忙说:“那我明日就要去跟朋友话别!”

    她还是有不少友人的,现在男女大防没有以前严重,友人里有男有女。

    因是边关,为防意外,女儿也是要学骑射功夫的,除了身子不好的,大多骑射都好。

    朱小娘不如姐姐胆子大,她怯生生地说:“去了京城,那儿规矩大……”

    马氏在旁边笑:“规矩再大你们也是你爹的女儿,只要不犯大错,谁还治你们的罪?再且说了,等去了京城,正好给你们议亲。”

    马氏这话出口,两个姑娘都有些羞涩,朱大娘胆子大:“那我要文武双全的,可不要只会读书的酸腐书生,也不要只会卖力气的傻大个。”

    马氏一愣,无可奈何道:“咱们是挑入赘,你若是出嫁,这类的都不好找,更别提找入赘的了,只要是个老实孩子,脚踏实地,知道进退就差不离了。”

    朱大娘眼珠子一转:“那也行,长得好才好!”

    朱小娘低着头小声说:“我同姐姐一样。”

    朱元璋大笑:“必然给你们挑两个如意郎君!”

    朱家很快就上路了,朱元璋在这边挺得人心,不少人送行,朱大娘坐在马车里,掀开车帘看着后方缓缓消失的城门,不安终于涌上心头,她从小就长在这里,没有离开过。

    对于京城她是向往的,京城是什么地方?是国都,是皇帝住的地方,那里的百姓都比别地的百姓更骄傲。

    可是……

    朱大娘忽然靠近了马氏,把头靠在马氏的肩膀上,手拉着马氏的手,低声说:“娘,京城里的小姐们……会不会看不起我?”

    她不会女红,不会琴棋,书画也只是略懂,最擅长的是骑射跑马。

    她在边关所有的优势,去了京城都会变成劣势。

    朱小娘也很怕,靠到了马氏另一边。

    马氏知道自己此时说什么都没用,她只能拍拍女儿们的后背,不发一言,沉默的安抚。

    京城那边并不太平。

    最开始,只是孟大请辞,上边也拦住了,官员请辞没那么容易,朝廷不会轻易答允,当然,官员也不会轻易请辞。

    孟大的理由是父亲老迈,想要奉养父亲天年,不能再为朝廷尽忠,只想作为一个人子尽孝。

    话说的冠冕堂皇,但上头根本就不信。

    难道当官就不能尽孝吗?

    孟大这么做是什么意思?告诉朝廷的官员,谁家父母老了,就赶紧辞官回去给父母养老?

    就你是道德楷模,我们不辞官就是不孝?

    反正上面把他的折子压了,孟大着急也没用,跑了无数人家,人家都只有一句:“上头才能决定,我们做不了主。”

    于是孟大就这么等啊等啊,等到了自己二弟三弟被押送回京的消息。

    罪名只有一个,渎职。

    如果是贪腐还有救,可能关个几年或十几年。

    但渎职……这就是大罪了,代表着除了贪钱以外,他们还鱼肉百姓,官商勾结,官官相护。

    渎职是死罪。

    孟大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一懵。

    他们一家都被软禁在了府里,没有查出他是否和兄弟狼狈为奸之前,孟大和家人都不能踏出宅子一步,就连去见见兄弟也不行。

    好在朝廷的动作很快,查出孟大确实没有给他们传递消息,没有助纣为虐,就取消了禁令。

    但是孟大被革职了,今生不再被录用,他的子女三代内朝廷不予取用。

    而兄弟的孩子们则是五代不予取用。

    孟家的仕途到此为止了。

    孟二和孟三被判了死刑,家产充公。

    但祸不及家属,孟二和孟三的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孩子们也随母姓,不再随父姓。

    虽然还是不能科举,不能为官,但出门以后不必被别人白眼。

    孟大很快就带着全家离开了京城,去了一个小城生活,没人知道他曾是一个京官。

    也没人知道他曾经有什么样的抱负。

    孟大后悔了,他在收到信的时候如果想的不是明哲保身,而是大义灭亲。

    或许只是他被革职,他的孩子依旧可以科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