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分节阅读_10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稷为重,不教陈老及老师失望。”

    陈以勤不避不闪,也受了他礼“你有玲珑剔透心肝,一点就通,朝堂如战场,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你好自为之,珍重保重。”

    说罢上马。

    “好了,前方就是折柳亭,不必相送了”陈以勤轻踢马腹,扬鞭疾走,留下一声大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大明天下,就看你们了”

    身后辘辘车马,也忙加快步伐,跟上前方主人。

    秋风飒飒,独留赵肃一人牵马伫立良久。

    107

    107、第 107 章

    三日之后,内阁议事,如期举行。

    文渊阁内,肃然一片,静寂无声,内侍们来来回回端着茶水,却都屏息不敢出声,心里不免嘀咕今日氛围着实古怪。

    皇帝端坐上位,手里拿着举荐名单正在阅览,其余各人分列入座,张居正目光灼灼盯着皇帝,赵肃面容淡漠平视眼前,张四维看着桌案,似乎要把桌面瞧出个窟窿来,王国光则东张西望,旁边吕调阳白了他一眼。

    “这里头所写,就是张先生要举荐人选”

    “回陛下,正是。”

    朱翊钧扬眉,看向赵肃“那末赵师傅呢,可有举荐人选”

    “回陛下,臣亦有人选举荐。”

    “好,说。”

    “臣所荐者有三,礼部侍郎申时行,吏部侍郎许国,前兵部侍郎魏学曾。”

    张居正眯起眼,他这是要和自己唱对台戏

    赵肃呈上自己折子,里头列举了举荐此三人理由,言罢便闭上嘴,不发一言。

    他在来前,就陈以勤推荐那三个人,和吴维良讨论过,两人一致认为王家屏资历太浅,眼下才只是翰林院日讲官,没有担任过实职,就算举荐了,十有八九也不会被通过,便选择了许国与魏学曾。这两人都是与张居正不和,虽然他们过往没什么大功绩,偏偏官职资历又足够入阁,可以让张党挑不出毛病。

    气氛实在过于诡谲,朱翊钧却如同未见,神色依旧和蔼“众位爱卿都说说罢。”

    张居正看了张四维一眼,后者会意,起身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魏学曾不妥。”

    “因何不妥”

    “此人因反对考成法被罢黜,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朱翊钧笑了笑,问赵肃“赵师傅怎么看”

    他面色不变,却在望向赵肃时,眼底闪过一抹不易察觉温柔。

    “臣不敢苟同,新事物出现,自然不易为世人接受,魏学曾反对也是出于公心,而非私欲,臣与他并无深交,之所以举荐他,乃是因为此人勇于任事,不辞劳苦,而如今朝廷之中,正缺这样人才,若是只因一言不合而罢黜,外人愚昧无知,只怕会误会了陛下与元翁良苦用心。”

    赵肃见张四维张了张嘴,不让他有开口机会,又接着道“想当初臣也是赞同考成法,陛下与诸位,当知臣所言,句句出自真心,为陛下计,为内阁名声计,魏学曾不但不能罢黜,反而该起用,如此方显朝廷泱泱气度,兼容并包。”

    张四维脸色一阵青一阵红,什么话都让赵肃说完了,他哑口无言。

    口才最好张四维都败下阵来,吕调阳和王国光自然更无二话。

    朱翊钧几乎要笑出声来,他家肃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若论打嘴仗,只怕这内阁里,没有一个是对手。

    他心下虽然差点压抑不住满腔柔情,恨不得坐过去握着对方手不放,可面色依旧滴水不漏,只赞道“赵师傅所言,发人深省,不知诸位爱卿还有何异议”

    皇帝都发话了,张居正也不好再反对,只是自己只举荐了殷正茂一人,赵肃倒好,一口气说了三个,可不正是要与自己分庭抗礼。

    他面色沉沉“臣一片公心,就事论事,对这几人并无异议,只是他们到底入不入得了阁,不在陛下,也不在内阁,而在朝廷公议。”

    言下之意,是指入阁之事要通过廷推才算数。

    廷推是明朝任命官员一种方式,说白了,就是上面提出人选,下面上折子同意与否,类似于现在民主选举投票,上回赵肃入阁,因有先帝遗命,加上当时百废待新,高级官员在京察中被清理了不少,就省了这个环节,如今却是越不过去了。

    张居正执掌大权,满朝上下有大半是他人,他自然有信心在廷推中让赵肃推举人选落马。

    谁知赵肃一笑,从容道“元翁所言,少雍赞同,自然是以廷推为主。”

    他答应得如此干脆,反倒让张居正有些意外。

    朱翊钧心下已有腹案,见状便道“既然诸位都赞成廷推,那就自明日起,让底下各上折子,只不过,这廷推方式,朕想稍作更改。”

    张四维皱眉“陛下,廷推自成祖沿用至今,一直未出岔子,岂可轻易更改”

    朱翊钧淡淡道“凤磬,你这性子要改改了,朕话还没说完,你就急着说话,礼数何在,你眼中可还有朕了”

    他虽然年轻,可登基三年有余,平日倒也罢了,如今沉下脸色,自有股上位者威仪,凛冽迫人,不怒自威,不似他父亲隆庆帝,倒有点神似祖父嘉靖帝。

    那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帝王已非吴下阿蒙,他有主见有想法,不是可以随意左右,张居正也想到了这一点,脸色更是阴霾。

    张四维忙道“臣莽撞,请陛下恕罪。”

    “罢了,说正事。”朱翊钧也不看他“以往廷推,都是以署名折子方式呈上来,许多人想法,都为时势左右,朕看不到真正想看到东西,这次就以匿名方式来推举吧,而且为了防止以字体识人,朕会先让人把所有候选人名字写上并分发下去,届时只要在名字下面划一道横线即可,如此才能为国家选拔真正有用人才。”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料到皇帝居然想出这么个法子来,不记名也就罢了,后面划横线法子才更绝,连让宦官誊抄程序也用不上了,直接杜绝了各种可能滋生弊端。

    张居正再迟钝,也知道皇帝这个法子是针对他了,何况他绝顶聪明。偏偏朱翊钧此举又无可诟病,他想反对也不知道说什么。

    又说了会旁事情,众人这才散去,皇帝在张居正出门当口喊住他“张师傅,且留步,朕有话与你说。”

    张居正憋着口气,他自执掌权柄以来顺风顺水,从没遇到过被人当面忤逆情况,眼前之人虽是皇帝,可在他看来,也是他从小看到大学生,但这个学生,现在却一步步脱离他掌控。

    “陛下有何要事”

    朱翊钧看着这个脸色不佳首辅,“怎么,你可是觉得朕没事先与你商量,受冷落了”

    张居正道“臣不敢。”

    虽是这么说,脸色仍不好看。

    朱翊钧起身,负手在屋里踱步。

    “先生受先皇之命,辅佐于朕左右,数载以来,呕心沥血,朕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考成法功在社稷,不容抹杀,可同时也为先生树下不少敌人,先生可知”

    张居正道“臣一心为公,些许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朱翊钧话锋一转“听闻先生妻妾成群,起居用度超越官阶所限,可有此事”

    张居正愕然抬头,对上皇帝清明双目,断然否认“是谁在陛下面前口出妄言,诋毁微臣”

    朱翊钧摆手,示意他不要激动“是谁说并不重要,重要是说这些话人还不少,古往今来岂有完人朕只看重大节,只要大节不亏,小节略有瑕疵也不算什么,先生不必如此愤慨。但是先生当知,人言可畏,堵不如疏,如果记名廷推,以先生之威,当然无人敢掠其锋芒,如果是匿名举荐,也好让那些有怨言人,发一发心中怨气。”

    张居正道“难道陛下不信臣为人匿名廷推,无疑是给别有用心人,以可趁之机。”

    朱翊钧反问“若先生问心无愧,即使匿名,又有何惧”

    张居正不语。

    朱翊钧见他听不进去,心里未免有些失望,仍苦口婆心劝道“朕正是不愿看着你日后陷入群臣攻讦境地,才单独留下你,说了这一番话,如果朕与先生过不去,又何必多费唇舌朕苦心,难道先生就不能体察一二”

    张居正道“臣惶恐。”

    他面无表情,让人摸不清情绪。

    朱翊钧看他这副模样就来气,但也不好发作,只淡淡道“罢了,你先回去歇息吧,此事既已定下,静待结果便是。”

    张居正“臣领命。”

    言罢便退了出去。

    朱翊钧叹了口气,疲惫地揉揉眉心,至此方体会了祖父和老爹当皇帝时感受,能臣是有,主意也强,各有各派系,听这边,那边不满意,听那边,这边又要跳脚,尤其是碰上张居正这种,九头牛也拽不动,任他这么下去,迟早被群起而攻之,自己纵然想保他一条后路也难。

    也罢,这次匿名廷推,就当是敲打,也让这位张师傅知道轻重。

    他静坐半晌,门口传来张宏声音“陛下,赵大人已奉命在宫外等着了。”

    朱翊钧捺下心事,振作起精神“知道了。”

    换上骑射罩甲常服,匆匆带了数骑出宫,便见赵肃已经牵马等待那里,一袭青衫风流倜傥,看得皇帝片刻失神。

    待皇帝驰马过来,赵肃上前行礼“见过陛下。”

    “走,上马,今日我们去瞧瞧三大营训练成果”皇帝笑说一声,当先驰骋而去。

    赵肃失笑,没想到他让自己赶紧回家换了衣服再过来,竟是这般用意,他还当皇帝玩心一起,又想微服出访,看来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遵命”

    108

    108、第 108 章

    京师三大营,即神枢营、五军营、神机营。

    神枢营原名叫三千营,因成祖皇帝收编三千蒙古精兵来命名,后期以骑兵为主。

    五军营以步兵为主,分中军、左右两掖,左右两哨,所以叫五军。

    神机营顾名思义,自然是装备了火器部队。

    这三大营是朱棣所创,作为皇帝亲军,具备了非凡战斗力,所向披靡,敌人闻风丧胆,足足领先了欧洲数百年,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部队,可惜后继者没有发扬优势,太平日子过久了,对军事也不那么看重。土木堡之变时,瓦剌逼近京城,于谦调集兵马迎战,把三大营精英主力都消耗殆尽,在那之后,三大营就再也不复当年盛况。

    后来嘉靖帝经过俺答之乱后,惊弓之鸟,才想起这支已经被改名换姓三大营,又把名字改了回来,但因国库空虚,即便想改革,也是只换汤不换药。

    到了隆庆年间,又改了制度,换成三武官三文官主事六提督制,结果好了,大家意见不同,天天吵架,文官说要这么训练,武官说你们文人懂什么,要这么训练,真遇上点事情,十天半个月也决定不了,隆庆帝只好又恢复旧制。

    总而言之,京师三大营血泪史,就如同一部缩小明史,经历无数坎坷,由盛而衰,他们高于同时期所有国家,可最终却落后于欧洲甚至日本。

    所以朱翊钧登基两年之后,就开始着手改革三大营现状,这个决定得到了朝廷众臣支持,但是究竟怎么改革,各有各意见,曾经争论过一段时日,后来还是朱翊钧拍板,谁也不要管此事了,朕来筹划,先把方案定下来再说。

    若换了刚登基皇帝,只怕众人都不会信任,可朱翊钧一直以来沉稳表现,都渐渐让人信服,张居正和赵肃都是赞同改革军事,首辅次辅都没意见,其他人更无二话。

    三大营因是皇帝亲兵,混杂了许多靠关系吃闲饭,朱翊钧一接手,首要就是淘汰老弱病残,引入精锐新兵,为了奖罚分明,还制定了推荐制度,规定各地军队若有表现优良,战功卓著,可以推荐入三大营充任参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