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平凡的清穿日子第39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平凡的清穿日子 作者:rouwenwu

    经备下了一件,却因为家人看管不严,被小儿子志斌不小心打碎了。佟氏知道后,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又问她需要什么样的,但因自家只有两三件还算拿得出手的大件玉器,以后还要为端宁与淑宁的事作准备,因此只能匀出一件来。

    两位母亲在那里商量着是选那三层的绿玉熏球,白玉花卉纹瓶,还是“一帆风顺”碧玉船雕好,欣然拉了拉淑宁的袖子,两人悄然出了花厅,往欣然所居的院落走去。

    (时间往前推了一个多月,算不算是加快了进程?)

    一三零、玫瑰

    淑宁早已来过几回,又同欣然混熟了,也不象从前那样拘束,进了屋便大大方方坐下说:“欣然姐姐快把那好茶好点心拿出来吧,我今早上只吃了半碗枣儿粥,都快饿死了。”欣然笑道:“知道你来,我早已备下了,你看桌上的不是?”

    淑宁一看,果然桌子正中有一套浅绿色的玻璃茶具,那个半尺高的壶里,已泡好了花茶。她只认得其中一种是玫瑰,却不知另一种花是什么,便问欣然。欣然道:“那是苹果花,这两种花一起泡茶,最适合女孩儿喝了,听说对肌肤气血都有好处的。如今入口正温,你尝尝?”

    淑宁喝了一小口,果然觉得清馨扑鼻,口齿余香,便道:“喝一口这个,真连呼出来的气也是香的,姐姐果然好心思。”又看壶里散开的花朵,觉得实在漂亮。欣然却笑道:“只怕不是你呼的气是香的,而是这屋里的花香吧?”

    淑宁闻言打量了一下屋子,果然几个花瓶里插的都是芳香的玫瑰,便取笑道:“可见是新娘子的屋子,到处都是红玫瑰呢。”欣然轻轻啐了她一口,脸红道:“玫瑰又怎么了?跟新娘子什么的有何关系?不过是季节正好罢了。”淑宁这才想起古代没有玫瑰代表爱情的说法,便一笑置之。

    她看到欣然手里拿的杯子,见那茶跟自己喝的不一样,便问是什么。欣然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最近几个月都在喝这个,跟你那个有些不一样……”淑宁走过去瞧了瞧,只闻到一股淡淡的药味,有些吃惊:“这是药茶么?姐姐生病了?”欣然忙道:不是,这个……是人参花和三七茶。喝了它……能让人身材苗条下来……”说到后面,她的脸又红了。

    减肥茶?!!!

    淑宁忙看了看欣然的身材,的确比上次见面时又瘦了些。下巴已经尖了。回想起现代所经历过和听说过地惨痛例子,她犹犹豫豫地说:“会不会很辛苦?其实欣然姐姐你并不算胖……”银屏这时端着点心盒子走了进来。闻言便道:“淑姑娘不知道,我们姑娘原本就是个苗条人儿,只是去年春天时忽然开始发胖,是拖到冬天时才慢慢瘦下来的。如今多喝几回茶,再过两个月就跟从前差不多了。”

    去年春天……刚好是选秀前。不知有没有什么关系?

    等银屏退了下去,她才瞄着欣然道:“真巧,去年春天,可不就是选秀之前么?冬天,听说正是指婚的旨意下来地时候,姐姐可别说那只是巧合。”

    欣然淡淡笑道:“自然是巧合。”

    淑宁瞪着她,见她只是温温然地笑着,自己倒先泄了气:“算了,我要知道这些做什么?只要你觉得快活就好。”她瞅了瞅那点心盒子。拣了一个玫瑰饼来吃。这下可真是身处玫瑰屋,喝着玫瑰茶,又吃玫瑰饼。这小姑娘也不知道是不是从什么人那里听说了玫瑰的寓意,才故意这样做地。

    欣然见她没有多问。自己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瞧瞧四周没有人在,便走到淑宁身边坐下。轻声道:“你一向是个口风紧的,让你知道也没什么,只是别告诉人去。”淑宁连忙点头,她便道:“我本来长相就不出色,只是门第儿高些,不知宫里头的人会怎么想,因此提前两个月让自己胖起来,等选秀时,内务府因我家世好,不会半途就刷下去,但那些娘娘们见了我,也不会把我收进宫里。伊泰那边早已托庄亲王福晋给宫里打好招呼,指婚的事就顺利办成了。”

    淑宁先前早已听说过,这伊泰便是欣然的未婚夫,乃是庄亲王地亲弟弟原惠郡王博翁果诺的次子,但博翁果诺的郡王爵前几年就被革了,伊泰本人现在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四等侍卫罢了。

    只是淑宁吃惊的是另一件事:“你和那个伊泰原来就认识?”欣然抿嘴笑道:“你几个姐妹也都认得的,小时候常在一处玩,若你也在京里长大,也一样会认得。”原来这两人是自由恋爱啊。淑宁原本还曾感叹这样一个好姑娘要听从圣旨嫁给一个不知名的宗室子弟,为她抱屈,原来自己是在瞎操心。不过看到好朋友能嫁给喜欢的人,她心里也替她高兴。

    高兴完了,淑宁把主意打到那些花茶上,记得上回来时,欣然招待她的是另一种茶,似乎对这方面十分精通。她便直接向欣然讨要花茶方子,欣然答应了,但另有条件:“你上回说地葡萄枸杞糯米馅儿的南瓜饼的做法,还有清蒸梅果地做法,都列个单子给我送来,还有那广东卤水的方子,几十种鸡蛋地做法,排骨地菜式……”

    “停停停!”淑宁忙打断她,“照你这么说,似乎我比较吃亏啊?”欣然轻笑:“那你是答应不答应呀?”淑宁黑线了,没办法,为了那些花茶,她只好应了,但是:“等我去看你时,你要亲自下厨做给我吃。”欣然笑了:“是是。”

    正说笑着,银屏进来了,道:“姑娘们说什么这样开心?前头太太们说请你们去呢。”说罢眼含笑意的望了欣然一眼。淑宁正要问是什么事,就被欣然拉着走了。

    到了外头,富察家太太正在和管家说着什么,佟氏就坐在一边喝茶,素云却不见了。两个女孩子给长辈们行过礼,便回到各自母亲身边坐下。

    富察家太太打发走了管家,便把手里地一张纸递给佟氏,笑道:“这是他们刚刚备好的几样妆奁,你帮着瞧瞧,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佟氏谦让两句,还是笑着接过了,她其实也有些观摩借鉴的意思。淑宁便侧侧身子。就着母亲的手看了几眼。

    那单子上写着有各色上等丝绸二十匹,各色彩缎二十匹,花缎二十匹。折枝锦缎二十匹,云锦十二匹。蜀锦十二匹,各色绢纱十二匹,绒呢十二匹,金银首饰十二匣,珍珠宝石首饰六匣。还有古董、字画、书籍、文具、玉器、瓷器、名贵药材和香料以及各种日常用具等等,末了还陪嫁了一个三进的院子,位于茅家湾一带。

    淑宁暗暗吸了一口凉气,平日见这富察家行事,虽然在生活细节上挺讲究,却看不出这么有钱。佟氏仍是微笑着,对富察家太太说:“我可算是开了眼了,原来还有那么多花样?”那富察家太太只是摆摆手:“这算什么?还有些别地零碎东西呢,我就这一个闺女。自然不能委屈了她。再说,她那婆家,虽说是宗室。但早已革了爵,家里人口又多。我们多陪嫁些东西。也叫女儿女婿日后好过些不是?”

    佟氏点头称是,又道:“要是这么着。我倒有一句话,不知该不该讲。”富察家太太忙问是什么,她便道:“既然你说亲家境况不太好,为何不在嫁妆里添些田产?这单子上的东西虽多,却都是死物,有了田产,也叫他们小两口有些进益,哪怕是添些脂粉钱也是好的。”

    富察家太太忙道:“你和我想到一处儿去了,我正打算要给闺女置办个小庄呢,十来顷地便尽够了,只是眼下还在物色。听说房山地田好,若是买了那里的,以后还要托你们家多加照料。”佟氏笑道:“这是自然正说着,素云回来了,原来她是奉了佟氏地命令回伯爵府取那玉器去了。富察家太太最终选的是那玉船,寓意女婿的前程顺利,见了实物,便不停地夸那玉质和雕工,佟氏只是但笑不语。

    回程路上,淑宁见母亲总是望着自己笑,便觉得有些毛骨悚然,问道:“额娘笑什么?”

    “没什么,只是我今儿听富察家太太说他们家为了女儿的嫁妆都准备了好几年了,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粗心大意,竟然只考虑了你哥哥娶亲时要用的东西,却忘了你地那份。”佟氏轻叹,“别的还可以临时再买,可那古董字画药材香料之类的,可真的要提前几年置办才成,那可不是有钱就一定能买到的东西。”

    淑宁有些头疼:“额娘,时间还早呢,你操这心做什么?”

    “一点也不早。”佟氏驳道,“这些事都是时候办了。趁着我正给你置办日后要用的首饰,多留意好的店铺匠人吧。”她伸出手摸了措女儿的粉嫩的小脸,笑了:“果然白许多,看来那些玫瑰花水和护肤露果然有效,要继续。听说喝羊奶也不错,而且还能让人长高,等我们回去,就叫人买羊,每日早晚都要喝一碗下去。”

    淑宁都好几年没喝这玩意儿了,小时候没法自己做主就算了,现在又要忍受那股膻味,她一想到就愁眉苦脸。

    回到伯爵府,佟氏领着女儿回槐院,走到岔路口,却看到几个小丫头吱吱喳喳地向竹院方向跑,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王二家地察言观色,便大声喝道:“放肆!没瞧见三太太在这里?还有没有规矩?!”

    那几个小丫头这才发现佟氏一行,吓了一跳,忙急急跑过来跪下,道:“实在是没看见三太太在这里,求三太太饶了我们吧。”王二家的骂了两句,听到佟氏轻咳一声,便住了嘴退下。

    佟氏问:“跑那么急,是去做什么呀?”那几个小丫头你望我,我望你,才有一个胆子大些的回话道:“回三太太,我们……是听说陈姨娘和翠萍姨娘打起来了,才……才赶着去劝架地。”

    怕是去看热闹的吧?佟氏皱皱眉,那个一直很安份地翠萍,还有一向和顺怯懦地陈姨娘,居然会打起来?

    她问道:“是为了什么打起来的?大太太呢?”那丫头便道:“大太太带着二姑娘回娘家去了,听说要过了晌午才回来。”佟氏叹了口气,回头对女儿道:“你先回去吧,我要过去看看。”淑宁应了。她知道在大伯母和四婶都不在地情况下,母亲便是唯一能压住场的人。毕竟那两位堂嫂都不好插手长辈妾室的争执。

    佟氏去了相当长的时间。淑宁回房换过衣服,又练了一会儿字,觉得已经很饿了。还没见母亲回来,便遣了素馨去打探。她们这次回府。只有哥哥端宁随行,张保与贤宁都留在了房山。端宁今天出门去了,因此中午只有她母女二人一起吃饭。

    到了未时,佟氏才回来了。淑宁忙给她倒了杯温茶,又帮她换下花盆底。穿上舒适地平底绣鞋。素云侍侯佟氏换了身凉快些的袍子,又奉上洒了花露水的湿巾,供她擦手脸。

    等一番忙乱过后,佟氏喝着茶,享受着女儿地按摩服务,才叹息一声道:“你大姐姐真真可怜,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母亲?”淑宁吃了一惊,忙问是怎么回事,佟氏才把方才发生的事告诉了她。

    原来今天上午那拉氏与婉宁离府后。翠萍与陈姨娘不知为何事发生了口角,吵着吵着,那翠萍便讽刺了几句。其中就有涉及到芳宁地婚事。

    那拉氏与婉宁不在,两个少奶奶不好插手。最后还是芳宁出来劝陈姨娘的。陈姨娘自觉丢了脸面。不肯罢休,还指责说都是芳宁不争气才害她被人欺负。翠萍看到芳宁来劝。本来已经打算收手的,谁知陈姨娘扯着她不放,两人便又吵了起来。芳宁受了委屈,是哭着跑回房去的。那两个姨奶奶一直吵到佟氏来了,方才停止。

    佟氏对女儿叹道:“你大姐姐本就命苦,庶出的女儿不受宠就罢了,当年还出了那样地事。她过了几年清冷日子,眼看着有了些指望,却被亲生母亲这般糟蹋,我都替她叫屈。”

    淑宁咬咬唇,道:“记得那年我们从奉天回京,陈姨娘还不是这个样子的,怎么人就变得这么厉害呢?”佟氏道:“可不是?陈姨娘年轻时极温柔和顺,自从那年你大姐姐出事,后来又被送走,她就总是在哭,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你与你大姐姐一贯交好,多去看看她吧,让她看开些。”

    淑宁应了是。丫头们端了饭菜来,母女二人对坐吃饭不提。下午淑宁过去看芳宁,只见她一人坐在窗前,望着一瓶半谢的白玫瑰发呆,眼中隐隐有泪光。淑宁心中难过,便默默地走过去陪她坐着。过了好一会儿,芳宁才转过头来,勉强笑了笑,问:“你已听说了吧?”淑宁点点头,轻声道:“别想太多了,自己放宽心要紧。”芳宁苦笑:“不然还能怎么办呢?我现在真想回保定去,或者到水月庵里也行,虽然日子苦些,却是真正的清静。”

    淑宁张了张口,到底还是没说出什么来,只是默默地陪着芳宁静坐,直到傍晚时丫环来催她回去,方才离开。

    淑宁一路走着,心情十分沉重。芳宁本已放宽了心情,又渐渐坚强起来,面对婚姻大事,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了,没想到亲生母亲居然会给予她重重一击,让她重新消沉下去。

    走到一丛黄玫瑰旁,淑宁突然停住了脚步。刚才芳宁说想回保定或水月庵去,其实她只是想离开这个令人感到压抑的地方吧?那么……

    淑宁快步走回槐院,拉过母亲的手问:“额娘,大姐姐这样不是办法,不如我们请她回房山别院住上些时日如何?”

    佟氏愣了愣,道:“她肯么?”淑宁忙道:“她方才说想回保定或水月庵去,那还不如跟我们回房山去呢。一天到晚闷在这府里,怎么会有开怀那天?倒不如换个环境住着,说不定还能开心些。”

    佟氏想了想,觉得可行。她冷眼旁观几个侄女,芳宁的性子低调沉稳,倒不失为一个好姑娘,她也不忍心看着这苦命的孩子再消沉下去。于是她便笑着对女儿说:“我晚上去问你大伯母,若她同意,咱们就把你大姐姐请回去吧。”

    淑宁大喜。

    一三一、失踪

    那拉氏听了佟氏的提议,很是犹豫。她回府后已经知道了午前发生的事,并惩罚了那两个趁她不在就作反的妾室,但自己院里人的纠纷居然是妯娌帮着弹压下去的,让她觉得十分丢脸,此时若答应了,岂不是再次证明自己无能么?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她要独力打理整个府第,已经很吃力了,况且还有个亲生女儿要管教,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照顾一个庶女。而芳宁的情形,的确不太适合放任下去,送到保定庄子去,却担心没有长辈照管,但水月庵又太过清冷,万一真让姑娘修成个姑子可怎么办?她还要脸面呢。

    权衡再三,那拉氏叹了口气,同意了这个提议,而且还真心实意地请佟氏多多照顾芳宁,佟氏自然是爽快应了。

    那拉氏把芳宁召来,对她说起这件事,见她只是垂首不语,便语重心长地道:“我知道你心里其实更愿意去保定或水月庵,但你也得体贴家里人的想法。保定那边虽有管事仆役,却连个可以照顾指导你的亲人长辈都没有,而水月庵那里,也着实太过清冷了,不是年轻姑娘家该去的地方。你三叔三婶家的别院,听说也是好山好水,又清静,你到了那里,有长辈看顾,又有姐妹作伴,家里人都能放心。你就去了吧。”

    芳宁低低应了一声,但心里却仍有些闷闷的,到了姐妹们跟前,虽然嘴上谢了淑宁,但淑宁却看出她其实不太有兴趣。婉宁在一旁道:“大姐,你开心些吧。能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住,真是再好不过了。我也想去散心啊。”芳宁勉强笑笑,打开一本佛经。又念了起来。

    淑宁先是被婉宁的话雷了一下,后来看到那佛经。便笑着对芳宁道:“大姐姐整日在家里敲经念佛有什么用?就算能把经文倒背如流,这里头的意思可都弄明白了?”

    芳宁停下来看她,淑宁继续道:“我们家房山地庄子,山水什么的都平常,但最大的好处。便是附近多佛家寺庙,其中不乏名山大刹。大姐姐到那边住着,咱们便挑那天气好地日子,到各大寺庙里参拜礼佛。哪怕是赡仰一番诸佛法相,听人讲讲佛家故事,向那些得道的高僧们请教请教佛理,岂不比大姐姐一个人在家中闭门造车强?姐姐若有哪篇经文想不明白地,也可以趁机问问人啊。”

    芳宁听得有些心动:“我虽听说过房山多佛寺,却从未去过。那里当真有许多寺庙?”淑宁点点头:“真的很多,我们家后山就有一座小庙。附近方圆几十里之内,光是比较有名的就有云居寺、灵鹫禅寺。以及圣莲山上的胜泉寺和南北两庙等等。这些寺庙常常举行法会,想来五月十三就是伽蓝菩萨圣诞。六月还有观音成道日。咱们去听听讲经会如何?我听说云居寺存有千年前的石经、木经、纸经,还有佛祖舍利。难道姐姐不想去看一眼?”

    芳宁果然对这些很有兴趣,也开始盼望起房山之行了。淑宁虽然心里高兴,却又忍不住为芳宁地“爱好”而叹息。至于婉宁,她早在听淑宁数起各大寺庙的名字时,就没了兴致,掉头去对付她最近学做的那件袍子了事情既成,淑宁也放下了心头大石,只需考虑如何让芳宁在房山别院期间过得自在些。她想了许多,比如让芳宁与弟弟们多相处,让两个调皮鬼哄芳宁开心;又比如去寺庙参拜,当然免不了沿路观赏山景;再比如芳宁现在整天呆在室内,对身体不好,最好是多走动走动,饮食上也要注意;等等等等。

    她晚上一直想着这些事,半天还睡不着,好不容易冷静下来了,却听得外头院里似乎有人在来回散步,便爬起床来,穿上外衣,越过地铺上睡得正熟的素馨,打开房门往外看,原来是端宁。

    端宁正低着头来回踱步,还时不时地叹息几声,忽地感到背后有人,回头一看,却是妹妹淑宁,忙抬头看看天色,有些愧疚地道:“是不是吵醒你了?我这就回去。”淑宁摇摇头,道:“我本就醒着,哥哥可是有什么烦恼?”端宁笑笑:“没什么,天有些热,我睡不着,出来纳纳凉罢了。”

    淑宁不信,端宁可是在广州的炎热夏季里熬过来的人,北京的初夏天气能让他热得睡不着?她仔细端详着兄长的脸,发现他眉间隐隐藏着一抹忧色,拉拉他的手,冰凉冰凉地,回想起他晚上吃饭时,只是吃了很少,现在说不定早饿了。她不禁有些愧疚,她本该早点发现哥哥不对劲才是,只是芳宁去房山的事占据了她的整个脑子,她居然把哥哥给忽略了。

    淑宁忙拉着端宁回了房,又轻手轻脚地去厨房下了一碗面,送到端宁面前要他吃。端宁苦笑,虽然没有胃口,但妹妹地一番心意总不能白费了,只好把面都吃光光。淑宁这才开始问他在烦恼些什么事。

    端宁犹豫再三,才说了出来:“今天出门,路过简亲王府,我想着万寿节差不多到了,便去打听桐英来了没有,结果王府的人只说他没来,问什么时候到,却支支唔唔地。最后还是一个曾经跟过桐英几年地长随,悄悄告诉我说,桐英……失踪了。”“什么?!”淑宁吃了一惊,“不是说他到蒙古去了么?我还以为他早回奉天了呢,怎么会失踪呢?”

    端宁叹道:“谁知道呢?自他去年夏天离开奉天的简亲王府,家里人都只知道他去了蒙古,后来皇上巡幸塞外,四阿哥还曾经见过他。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托人捎信回家,因此他家里人虽然生气,但也没怎么担心。可是端宁握紧了拳头,深吸几口气,才继续道:“三个月前。他家里曾给他送信,催他回奉天,但他只说会尽快回去。便把送信人打发走了。那时他正在阿拉善厄鲁特附近,不管是直接从草原上走。还是借道陕甘一带,都用不着一个月功夫,却至今没有消息。那里是地广人稀地大漠,他身边又只带了一个从人……”

    淑宁不知道阿拉善厄鲁特在哪里,听名字似乎是蒙古某个偏远的地区。但桐英的家人既然能送信到那里给他,至少证明那是个可以住人的地方,而且蒙古各部与朝廷关系不错,以桐英地身份,应该会受到照顾才是。

    她深知桐英是端宁从小到大最要好的朋友,他失踪达三月之久,可想而知哥哥有多担心了,于是安慰道:“我记得桐英哥自小便文武双全,骑射与武艺都是极好的。人也很聪明,他既然敢只带一个从人在大漠上闯荡,想必是有所依仗地。也许他过两天就回到家了呢?哥哥先别担心。往后多去他府上打听就是了。”

    端宁苦笑道:“他这个人,说是文武双全。其实只是骑射功夫好些。武艺在宗学只是中上而已,他最大的长处是聪明。想什么都很周到,但我担心他太聪明了,所以做起事来会托大。你看他只带一个人就在蒙古各部混了那么长时间,哪里知道那样有多危险?”

    “哥哥想太多了,桐英哥做事一向谨慎,他自然知道这些事,况且他在奉天时,就与几位蒙古小王爷交好,那些部落里地人,光是看在那些小王爷的份上,也不会对桐英哥怎么样的。”淑宁轻轻拍着端宁的背脊道,“况且我们在这里担心有什么用?奉天简亲王府一定会派人去找的,想必很快就有消息了,好歹是两个大活人,一定会留下踪迹地。”

    端宁再次苦笑,张了张嘴,有些犹豫。他想告诉妹妹,他先前与奉天的旧同窗们通信,方才知道去年桐英离家时,刚与家人大吵一架;他想告诉妹妹,年后桐英的大哥雅尔江阿,因为纵容属下与大阿哥手下的官兵斗殴,被降了职,简亲王又因为君前失仪,被罚了俸又强令离京,甚至连桐英本人,也被连累降了爵,从贝子降到了不入八分辅国公;他想告诉妹妹,简亲王府的人写信要桐英尽快回家,是为了让他在今年万寿节上再献一次画,只要哄得皇上高兴,说不定就能讨些恩典;他想告诉妹妹……

    他有许多话想告诉妹妹,但不知为什么,当他看到面前那张小脸上的困意,便打消了这些念头,妹妹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有办法解决这些事,告诉她,也只是多添一个为此烦恼的人而已。于是他微笑着对妹妹说:“瞧你那个样子,一定很困了吧?快回屋睡觉吧。”“我不困,我多陪哥哥一会儿吧。”淑宁硬撑着道。

    端宁笑笑:“我没事了,把话说出来后,舒服许多。我也要睡下了,明天还有事呢。”淑宁想想也对,便应了,临走前把碗筷收拾好,放在外间,明早自然有人来收。

    她一回屋很快就睡着了,所以并没有留意到,端宁房里的那一盏烛光,直到四更才熄灭。我是两天后的分割线

    过了两天,淑宁跟着母亲哥哥,又带上堂姐芳宁,回到了房山地别院。张保对芳宁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但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热情,这令芳宁感到很安心。她只在这座宅院里待了半个时辰,便已经感受到,这是个与伯爵府很不一样地地方。

    佟氏将她安置在芷兰院,见她只带了春燕一个丫环来,便另拨了个伶俐的小丫头,以及两个媳妇子侍候她,又对家下人等三令五申,要把大姑娘当成自家姑娘一样尊重。她嘱咐芳宁想什么吃地用地尽管说出来,也不必总到正院里立规矩,只需按自己心意行事便可。芳宁当然不敢照做,但她知道这是三叔三婶一家的心意,便在心中领了这份情。

    第二天天气晴朗,淑宁一大早就拉着芳宁先去逛了园子。在日渐炎热地夏季,一个依山靠水又多花草树木的地方,当然要比别处凉快得多,更何况园中各色鲜花散发着香气,着实令人心旷神怡。芳宁在这里,倒是享受到了难得的闲情。淑宁早让人把芳宁的经书纸卷都送到了观澜亭,对她道:“这里凉快,地方又宽敞,看着水眼睛也清亮些,大姐姐不防在这里抄经吧。只是外头热起来时,要记得回屋去才是。”芳宁打量了周围一番,微微笑道:“这里的确不错,你平日也惯在这里读书写字么?”淑宁道:“这里原本是蔡先生给我上课的地方,两个弟弟便在那边的凌波台上,只是如今天热了,额娘让我们挪到二院去,所以我只在闲暇时到这里来。我叫个小丫头在这里听候吩咐,姐姐只管安心抄经吧。”

    芳宁点点头,坐在案前拿起了笔。淑宁看她抄了半页,便离开了园子,回前头上琴课去。

    不但是上课的地点变了,连时间也从下午改到了上午,这大概也是考虑到夏天午后人容易发困,不利于学习的缘故吧?蔡先生很赞成这种做法,因为他早上精神会更好;至于杨先生,他觉得新做法更利于他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而且在二院上课,对住在旁边院子里的他而言更加方便,当然也不会反对。

    其实佟氏这样安排,固然有天气的考量,更大的原因,却是想空出园子来。因为四阿哥那边传来消息,他最近极可能会再到房山来一趟。

    (我承认,我被一些读者的想法雷到了,所以,今天稍稍玩一下暧昧……)

    一三二、心结

    早在淑宁向母亲提出让四阿哥在花园下榻的建议后,佟氏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正好前些日子有一个仆役家的小孩,在花园中游玩时不慎落水,虽然很快被救了上来,仍落了风寒,不久又有一个小厮在树林里被蜜蜂蛰伤,佟氏便借机宣布了新的家规:花园里从临渊阁左侧的树林边开始,一直到东北角的凌波台山边,这一条对角线以右可以任人进出,但左边的树林、枕霞阁与山林,除了各处执役人等,未经主人允许,一概不许踏足。而且,即使容许家人进出那半边园子,太阳一下山,也要关门上锁封园,不许人随意进出。

    枕霞阁那边,已经收拾好了几间房屋,天天都有专人负责打扫,随时可以住人。但佟氏并没有采纳女儿说的,让四阿哥一行从山上的小门进来的做法,那样毕竟有些不够体面。当初买下园子时,花园与宅院其实是分开的,后来砌了墙封住过道,变成内巷,两头还开了门。其中西边的门,就是位于大路那一边,只是有一个小树林挡着,因此过路的人若非事先知道是不会发现里头有门的。佟氏已经通知了四阿哥,让他们到时从这里进来。为了稳妥起见,佟氏把马三儿两口子安排到过道旁的一处小跨院里,整个院子除了他们夫妻二人,就只放些杂物。马三儿也是知情人了,只要有人敲响那小门,他就会把人悄悄迎进来,送到枕霞阁去。这一路上安排的仆役,无一不是用了多年十分信得过的人。

    淑宁心里对母亲这番安排知道得很清楚。便也开始小心。只要家中气氛一有变化,她便会约束院里的丫环不到园里去,而且再三严令素馨不要随意打探消息。就算打探到了,也不要随便到处说去。

    芳宁对这些事一概不知。只是安安静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抄抄经,念念佛。不过换了环境,又没有俗事缠身,她心情好了许多。有时候见了贤宁与小宝两个,也会和他们说说笑笑。淑宁对此很是满意,又让她在闲暇时多与小刘氏交往。

    小刘氏虽然名义上是他们家地妾,但在伯爵府时一向深居简出,与府中诸人来往不多,更别说同样深居简出的芳宁了。对于芳宁来说,她差不多是半个陌生人,但几次交谈下来,芳宁发觉这位姨娘性情温柔平和。极易相处,人又慈爱,便渐渐地有了亲近之心。

    如今的小刘氏。与当年相比已有了很大变化。她与儿子十分亲近,儿子又知道上进。不论功课武艺。都学得很认真,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佟氏一家待她极好。从没把她母子俩当成外人,她便自我定位为佟氏地姐妹,不再像以前那样总躲着张保,见了面也敢说笑几句,表现得坦坦荡荡地,佟氏也很赞成。

    小刘氏如今事事称心如意,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掉过眼泪了,脸上也再没有了过去的悲苦之色。她本是个温柔可亲地人,众人自然喜欢与她相处。

    淑宁安排芳宁与小刘氏结交,就是打算让芳宁拥有新的朋友,而且小刘氏爱女红,又喜欢唠叨些育儿经,芳宁花时间与她相交,敲经念佛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不过,因为先前早已答应了要带芳宁去礼佛,淑宁还是郑重求了父亲,安排家人马车,五月十三那天送她们去云居寺,参加伽蓝菩萨圣诞的祝圣法会。

    佟氏因要照管家务,无暇前去,便托了小刘氏带她们,小宝与贤宁本是闹着也要去玩的,可小刘氏担心他们会捣蛋,不肯答应,端宁便哄两个弟弟,只要他们乖乖完成功课,他便带他们到外头去骑马,两个孩子这才消停了。

    云居寺是附近一带极负盛名地大寺院,占地极大,其中天王殿后有一处大院落,就是此次法会举行之所。而且在仪式之后,有寺内的高僧在释迦殿前的院里讲经,许多信众都去听。淑宁一行也跟去了,张保事先打听好情况,为她们订了一个小厢房,就像许多前来听讲经的富贵人家女眷一样,隔着一门帘子听外头的僧人讲解经文,若有不明白的地方,便用纸笔写下,托外头的小沙弥送上经坛,自有高僧当众讲解。

    芳宁听得极认真,还送出不少纸条,都一一得到了解释,心里只觉得豁然开朗。回家路上,她高兴地对淑宁说,此行受益斐浅,早知道到这种大寺庙里听高僧讲经,会有这么多好处,她早就该来了。淑宁微笑着附和,心里却添了忧虑,这不知算不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四阿哥果然来了,他傍晚时到达,当时淑宁一家正准备吃晚饭。佟氏一接到消息,就带着端宁到后头去了,饭桌上只有张保带着淑宁贤宁芳宁以及小刘氏母子在。虽然宅院里并未像上次那样禁止下人通行,日落后封园的措施又已经持续了一段时日,家里人并没有怎么起疑,但气氛还是多少有了些变化。芳宁似乎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微微有些不安,淑宁便谈起今天法会地所见所闻,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晚上,淑宁还特地到芳宁院里,拉着她去找小刘氏聊天,专门找她们喜欢的话题聊,直到一更过了才离开。第二天,佟氏知道女儿做地事后,淡淡一笑。我是转换场景的分割线

    话说附近村里原来地大地主余家,最近又有了新地变化。那个被关进死牢的儿子,终于定了秋后处决,任凭他父母如何求人都没用了。可能是因为过惯好日子,而余家自从败落以后,没法再象以前那样大手笔地贿赂狱卒。那个儿子染了重病,在判决下来后没两天,就病死在牢里。

    余家地父母受到极大的打击。双双病倒,家计落在年轻地女儿身上。往日他们为救儿子欠下大笔银两。那些债主此时也纷纷找上门来逼他家还钱。余家老父本来是打算把女儿许人换些银两,却被女儿余桐拒绝。余桐那时已掌握家中大权,毅然请亲友长辈出面,把家中大宅卖出,得来的银钱还了债只有些许剩余。她便在村中另赁了一座小院,带着父母家人搬进去,凭着自己做些女红针线,或是浆洗衣物,或是带几个蒙童挣钱。

    她父母无法谅解女儿卖掉祖宅的行为,但又卧病,只能靠她赡养,每日都责骂不绝。但村民们倒是对余桐十分佩服,又见她针线活好。又识字,待人也和气,便常常帮衬着些。那卢家小姐。本来也曾讥笑过余桐,但见她这样。倒收起嘲笑之心。时不时地分些活计给她做,让她多赚些。因此余桐虽然日子不太好过。倒也勉强能养活一家人。余家地事附近人家很快就传遍了,淑宁家自然也不例外。佟氏在与家中女眷闲谈时说起此事,对余桐的心气与决断十分佩服,听说她扎得一手好花,还擅长打络子,便说要请她来家里帮着打几个。淑宁留意到芳宁眼光有些黯然,似乎隐隐有些悲伤。

    事后淑宁私下问芳宁为何难过,芳宁道:“我只是为那余小姐伤心,她为家人做了那么多,却只换得责骂,我有些替她叫屈。”淑宁默然,难道说余小姐得不到家人谅解地事,勾起了芳宁对自己与生母陈姨娘关系的心结?

    过了两天,淑宁禀明母亲,请余桐到家里来教自己和芳宁打络子,地点就在芷兰院。余桐教得极用心,连配色的诀窍也传给了她们,什么松花配桃红,葱绿配柳黄之类的,还教了好几个花样。淑宁学了很久,才学会了梅花与方胜两款,而芳宁虽然只学会了一样,却打得挺漂亮。

    那余桐临走时,芳宁特地另给了她五两银子,这本是她积下的月钱,但余桐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芳宁吃惊地问她为何不收,余桐仍是带了一丝羞怯怯地道:“只是教小姐们打几个络子,府上地管家已经付过报酬了,小姐的好意,小女子心领。”

    芳宁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我知你家中不宽裕,只是想尽些心意。你多得些银两,回家也可少受些气。”余桐轻轻摇摇头,道:“我只要凭自己本事能挣多少就挣多少,小姐还是收回这份好意吧。家里人……不过是一时委屈,习惯了也就好了。”

    芳宁收回钱袋,不说话,淑宁见状便把余桐今天打的络子都拣出来,只留下两三个作样板,其余都用一块丝帕包起,塞到余桐手中,见她吃惊,便道:“这本来就是余小姐你做的,我们不敢多占,只要留几个做样子就好,你就拿回去吧。”余桐明白她的用意,正犹豫着,芳宁开口了:“难道你真的执意要拒绝我们的心意么?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儿,你何苦拒人于千里之外?”余桐笑笑,便收下了。

    她正要告辞离开,却又被芳宁叫住了。芳宁咬了咬唇,才问道:“余小姐,我想问你……你父母这般待你,甚至想拿你去换取财物,你可有过一丝怨恨?”余桐愣了愣,微微笑着道:“他们生我养我,供我锦衣玉食,已是天大的恩情,虽然他们有过糊涂地念头,但血浓于水,在我心里,他们仍是我最敬最爱的父母亲人。”

    淑宁送余桐出了院门,回头看见芳宁仍在发呆,便推了她一把。芳宁恍若初醒般,对淑宁道:“三妹妹,我有件事要好好想一想,你先回去吧,明儿再来。”

    第二天,淑宁再次见到芳宁时,发现她眉间的忧郁散了大半,笑容也比之前更温暖,便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开心地事,芳宁只是笑而不语。

    也许是心境有了变化,也许是饮食营养丰富,也许是常在屋外走动,芳宁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人也胖了些。佟氏为此感到很高兴,叮嘱她要继续下去,不要再总是吃素食了,应该多吃肉多喝奶。

    芳宁长年惯吃素菜,即便有肉,也是不多地,因此很是苦恼。淑宁偷笑,把羊奶端到她跟前。芳宁瞄了她一眼,苦着脸喝了下去,然后把另一碗羊奶端给淑宁,忍笑道:“现在轮到你了。”这回到淑宁苦起脸来。

    最近被母亲监督着喝羊奶,淑宁很是头痛。她知道那对身体有益,不但能长高,还能增白,但那股膻味她无论如何也不能习惯。她隐约记得从前不知在哪看到过去除羊奶膻味地法子,似乎是用杏仁,她也不记得到底是穿前还是穿后看到的了,索性叫人去试。结果加了杏仁去煮地羊奶,膻味果然消了许多,已经能入口了。从此以后,她便不再把喝羊奶当成是苦刑了。

    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成道之日,云居寺又有法会。因小刘氏有些中暑,不能跟去,淑宁与芳宁便多带了几个家人仆役。法会有些长了,姐妹俩只好留在寺中用斋饭。

    一桌四位女客,与她们姐妹同桌的人里,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打扮虽不华丽,但服饰干净整洁,行止文雅,让人很有好感。而另一位三十来岁的妇人,似乎是商家女眷,虽然衣着华丽,吃饭时却屡屡有失礼之处,不但咀嚼声响亮,还时不时地咳几声,似乎想把喉咙中的痰咳出来。那老妇频频皱眉,淑宁也看得有些心惊胆战,不知她会不会把痰咳到桌上的饭菜里。

    芳宁淡淡地劝那妇人?br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