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脸红心跳

三国第一妹控第107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三国第一妹控 作者:rouwenwu

    己已经有很久没陪着孩子们一同玩乐,略想片刻也就答应下来:“好,吃过午饭,便带你们出城。”

    “爹爹最好了。”甄恬欢呼一声,就从甄尧身上爬下去,小步子直迈,不一会就出了厅堂,估计是向一帮哥哥、弟弟报讯去了。

    “这个丫头。”甄尧不禁摇头,一口闷下杯中酒酿,也就不再多喝。

    甄尧出游,虽然是在城外游玩,但排场还是不小,即便没有文士、战将追随,麾下百余亲卫开路还是避免不了的。

    一出城,几个小辈就撒开腿的往外跑,只有甄昂骑着匹战马,紧跟在自己父亲身边,虽然他也很想过去和弟弟妹妹玩。

    “去吧,难得有机会放松,照顾好弟弟妹妹。”既然是出游,甄尧也不会让甄昂扫兴,摆了摆手,便示意他自己玩去。

    甄昂脸色一喜,立刻翻身下马跟着跑了出去,虽然他比众多弟弟妹妹要大,但也只是十二岁的小娃,让他规规矩矩的看着别人玩,显然不可能。

    一群人就在城外山下草地边玩耍,而甄尧也乐的在野外摆下酒食,与众佳丽欢笑。不过这时总有来捣蛋的,甄恬丫头似是玩累了,便要甄尧抱着,休息好以后,又开口道:“我要骑马,爹爹教我骑马啊。”

    “陪恬丫头去玩吧。”一旁张瑛也笑着开口。

    “好,好,”拉了拉甄恬的脸蛋,甄尧将小丫头抱了起来,并让人把自己的坐骑牵来。

    “不要这个,要那个。”哪想甄恬还不买账,居然嫌弃甄尧的坐骑,然后指了指另一边的红色战马,正是当年吕玲绮怀孕时,吕布送来的小马驹。

    五六年过去,小马驹已然成长开来,虽然还未至生命巅峰,但现在已经有了点顶级战马的模样,至少那一副生人莫近的样子,与它‘父亲’赤兔很有一拼。

    “骑‘虹影’?也行。”甄尧都已经起身,自然是随女儿的意了,让兵卒把马牵来,就让小甄恬坐上去。因为‘虹影’没有安置马鞍,所以坐上去并不算舒服,不过小丫头现在正兴奋着,自然感觉不到,还不停催促着‘驾~~驾~~’。

    甄恬刚坐上马背,由着甄尧牵马往前走,便被一众小辈瞧清楚了,这下可好,除了本身就会骑马的甄昂外,从甄皓到甄烨,都嚷嚷起来:“爹爹,我也要骑马,我也要骑马。”

    而走在最后,仅仅两岁的甄弘也鼓着手,虽然他对骑马并没有什么概念。

    “一个个的来,不要急。”被众多儿子环绕的甄尧一阵头大,最后只能把甄昂招来身边,开口道:“昂儿你来带他们骑马,要小心些。”

    “孩儿省得。”甄昂倒是觉得很有趣,高兴颔首。

    不过他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当甄恬绕着周围转一圈后,小屁股就受不住,要下来。可该谁上去又是个问题。

    甄皓说自己是二哥,应该他先上马,而甄豊立刻就说马是外公送给他的,该他先骑。就连参与其中,不过三岁的甄烨也结结巴巴的说:“我,我最小,我,我先。”

    甄尧坐回地席边,张瑛将削好的水果递给甄尧,口头上却略带戏言的开口:“夫君倒是轻快,把事情都丢给昂儿!”

    甄尧一口咬下水果,吞下腹中才不以为意的说道:“这等小事,他自然能办的妥帖。”

    “夫君便是理多。”貂婵戏谑一笑,年纪虽然不小了,但依旧充满妩媚。

    闲暇时陪着众妻妾,看着自己儿女欢闹,这种场景让甄尧甚是满意。而就是因为满意,甄尧才不允许有任何人,将自己的生活打破。为此,他一直都在努力,如今总算有了点成果。

    一直到日头西沉,甄尧才带着一家人回城,这次出游家里众小辈也是过足了瘾,短时间是不会缠着自己玩耍了。

    心情不错的甄尧正准备大被同眠,可老天却不让甄尧如此清闲,一名府丁匆匆踏入府邸内院,并在甄尧身边耳语道:“主公,辽东有急讯,使者就在府外。”

    “辽东?”甄尧眉头微皱,那穷山沟的地方,能有什么事?公孙度数月前逝世,自己也算给他面子,派了天子使臣前去吊唁。也将下一任平州牧的位置,给了其长子公孙康,他辽东还能有什么?

    虽然不解,但甄尧开始在府中接见了从辽东远来的使者。一番缘由听罢,甄尧的好心情可是瞬间降至冰点。脸色阴沉的看着使者,就差开口骂人了。

    “公孙康他是做什么吃的?小小高句丽都摆不平?”手掌重拍案桌,甄尧怒视着身前使者:“兵败?他还有脸说自己兵败?还有脸求援?”

    身为辽东长吏,此次出使柳远也不好过,见甄尧发怒,连忙叩首道:“我,我主因受丧父之痛,才会有此败,望,望中山公明鉴。”

    “你先下去,此事某自有定夺。”甄尧此时是不想再看到此人,偌大辽东,大汉边地大将,被高句丽那种边陲小地袭扰也就不说,现在出兵也败了,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诺。”柳远哪敢多呆,连忙弓着身子往后退,直至走出了厅堂才敢转身。

    柳远走后,甄尧也没心思什么大被同眠了,将府内传信兵招至身前,让他挨个把郭嘉、贾诩、赵云等文武都叫来,今晚不给出对策,那是谁都别想睡觉的。

    郭嘉等人被传信兵从睡梦中拉出来,就知道有大事了,不敢怠慢,一个个的迅速穿衣着装,以最快的脚速来到中山公府报道。

    ‘辽东兵马出征高句丽战败’,这则消息传到众文武的脑子里,那是惊呆了所以人。

    虽说自秦汉时,边疆就不得安定,但那绝对不包括什么高句丽,仅仅指的是鲜卑、匈奴、乌桓等游牧民族罢了。如今这几个强族先后被解决,高句丽反到雄起了?

    要知道现在的高句丽,可不是几百年后打的杨广、李世民兵败,让汉人(杨广、李世民自称是汉人,实际上呢,不说也罢)损兵折将几十万的牛x存在。

    现在的高句丽依旧处于奴隶社会,或者说它刚刚脱离石器时代更恰当。就这样一群手拿木棒、木箭,连战马都没有几匹的民族,也能击败大汉将士?

    在甄尧的印象中,公孙度手下将士也不至于这般废柴吧,不是公孙度一死,一个二个的都准备战死沙场、追随而去吧。

    “主公,公孙康这仗,败得破有些蹊跷。”许攸思虑一会首先开口,他怎么也想不通,高句丽凭什么在战场得胜?靠百姓人数?还是靠那连文字都不全的民族信仰?

    郭嘉摇头冷叹:“公孙度刚亡,依照常理,公孙康不该于此时出兵。若郭嘉所猜测,此战绝非将士之过。若要寻得兵败缘由,恐怕还得从辽东内部入手。”

    “内部?”甄尧眉头一皱,郭嘉此言就差明着说辽东出现叛徒,勾结高句丽了。

    郭嘉嘴角浅笑,似是找出了关键:“公孙度有二子,长子康,幼子恭。试想,若公孙康出兵征伐高句丽,却战败归来,主公、天子必然动怒,到时何人得利?”

    “好个兄弟相残。”甄尧眉目阴霾闪烁,公孙恭和公孙康相斗,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若是殃及了大汉,甚至导致百姓损失惨重,甄尧就很恼火了。

    相比文士的思虑算计,武将想的就简单很多了,阎柔最先出列,抱拳道:“主公,末将愿领兵前往,攻破高句丽!”

    之前跟着甄尧南下邺城,并没有捞着战事,眼下好不容易出来个机会,阎柔可不想错过。

    “末将愿战。”虽被人抢先,但徐晃、赵云还是紧跟着开口请战。

    这一仗,是肯定要打的,但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目的,都还没定下来,甄尧自然不可能先行定下出征兵马。是以仅仅点头以表自己清楚后,开口问道:“奉孝,辽东之事,你可有主意?”

    “主公,此乃天赐囊括辽东之良机,不用岂不可惜?”郭嘉眼角闪烁亮芒,并开口道:“公孙一家经营辽东数十载,原本主公不好轻动,现今兵败消息传来,公孙家声望已降。”

    “平州?”甄尧嘴角默念,要知道这个新州治还是他上表通过的,当初的目的,如今也都达到,似乎有必要将它收回了。

    许攸再次躬身道:“主公,以幽州如今钱粮,大军远征完全无需毋极支持,单靠幽州便足矣。况且出兵高句丽无需太多兵马,以攸观之,一万将士足矣。”

    打个高句丽,甄尧有信心,麾下任何一员战将出马都行,不过甄尧的野心从来都不小,既然高句丽要打,为何不干脆将周围地盘也都打下来。三韩地区,似乎也有十几万人口呢,就是抓回来当奴隶去开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甄尧自己还没考虑清楚,就没有说出来,又议了议出兵辽东可能碰上的事情,甄尧便挥手让众文武回家去,明早再商定出兵事宜。

    等到众人离开,张瑛端着食盘走了进来,低声道:“夫君,先喝点汤养胃。”

    “好。”没闻到香味,甄尧还不饿,但一看见有吃的,不争气的肚子也跟着咕咕叫了起来。让张瑛坐在自己身侧,一同享用夜宵,并把刚才议事随口说出。

    跟在甄尧身边也有好几十年,张瑛对大汉及周边时局还是很了解的,当即不解问道:“高句丽弹丸之地,何需夫君如此重视?”

    甄尧也不知道如何与张瑛解释,难道要说这是穿越而来所附带的情结?逼开这些问题,甄尧小声道:“这一次,尧想让昂儿跟着几位大将一同出征!”

    “昂儿?”事关儿子,张瑛如何不失态,惊呼道:“他还这般小,夫君怎能让他上战场?”

    就知道张瑛会是这副表情,甄尧无奈摇头:“并非要他上阵杀敌,而是要他去看,去学。一直呆在毋极,就如闭门造车,如何能成?何况此番辽东之祸,起因便是公孙度死后二子争风,尧想让他亲眼看看,如此对他将来有好处。”

    “夫君,这”甄尧的话不需要挑明,让甄昂去目睹这种事情,可以说甄昂那继承人的地位,已经很是牢固了。原本作为母亲,张瑛应该感到高兴。但她却笑不出来,只是有些愁苦,儿子还这么小,就要去了解许多残酷、恶劣的事情。

    右手环抱张瑛,甄尧笑着说道:“为了将来,也为了我们后辈,就算再舍不得,也必须让昂儿去闯一闯,瑛妹可知尧的考虑?”

    “嗯。”如蚊鸣般细语答应,张瑛整个都埋在甄尧怀里,闭上眼睛,不再去想这些。

    第二日,甄尧将自己的命令下达,高兴的是赵云、阎柔,两人得到了出征的将令,而且还不是单单打一个高句丽,还有高句丽南边的东沃沮,以及三韩半岛。

    两位毋极上将,配给一万五千兵马,粮草辎重保证充足,有这般条件别说打高句丽、三韩,就是出海继续往南打,也是足够的。

    这些安排并没出郭嘉等人的预料,可甄昂也随军前去,就让很多人表情数变了。郭嘉心底想的是自家主公总算开始锻炼后辈,而赵云、阎柔却是觉得,此番出征得小心再小心,就算再败一场,也不能让少主公有伤。

    时节入秋,上万大军从毋极北门出发,而前来送行的,还有甄尧家中一群佳丽。

    甄尧的决定,可是让众女很是心疼呢,甄昂才这么点大,骑马都是刚学会不久,能否适应得了兵马行军?而且战场刀剑无眼,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出征筹备的几日里,吕玲绮也不止一次向甄尧请求随军出战,姐妹们都很是支持。奈何甄尧是铁了心要儿子出去吃点苦头,任由众女如何求,也不曾软下口来。

    为此,甄尧还过了好几个独睡的夜晚,这让习惯于睡枕温柔乡的甄尧异常难受。好在还是张瑛明事理,知道甄尧这么做都是为儿子好,瞒着姐妹晚上偷偷蹿入甄尧房内,又让甄尧过了把‘偷吃’的瘾。

    兵马缓缓出城,张瑛依旧舍不得儿子,给小甄昂拉了拉背后的披风,勉强笑道:“昂儿,在外边一定要听子龙将军、坚正将军的话。多向两位将军求教,知道了吗?”

    甄昂年龄不大,但却因为甄尧多年的费心教导,性子还算沉稳,小脸蛋上满是兴奋、刚毅之色,对着自家母亲点头道:“娘,放心吧,昂儿会听话的。”

    张瑛絮絮叨叨的说完,又轮到貂婵把他拉到身边:“过来,昂儿,要记得,要按时吃东西,饿了不要硬撑,你还在长身子。”

    貂婵说完,蔡琰、吕玲绮、甄宓也都嘱咐了几句,与甄昂并非十分亲密的二乔、糜贞,见几位姐姐都说了,当然不能落下。虽然重复来重复去都是那么几句,但嘱咐一番,总归是众女的心念。

    甄尧在一边看不过去了,上万兵马几乎都出了城,家中众女还拉着甄昂,莫非以为这样就能让他免去出征不成。咳嗽两声,开口道:“好了,大军出征,怎能让一小娃耽误时辰。”

    “去吧,上马跟着两位将军,万事多想,少言,去吧。”张瑛最后嘱托一句,便让甄昂踩着马镫跨上战马。

    小家伙虽然没有披甲执锐,但一身习武时所穿紧衣,配上刚好合适的披风,一手拉着坐骑缰绳,一手回扬的样子,却是卖相不差,活脱脱的一个少年将军。

    要走的肯定留不住,众女中与甄昂感情深的张瑛几女都不禁落泪,望着小家伙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城外。

    “回去了,又非生离死别,何故哭哭啼啼!”口头上这么说,但甄尧自己心底的不舍,也不比众女少,但他身为夫君,身为主公,就必须有一份担当,很多事表里不一,也属无奈。

    且不提因为甄昂远走,而连续半月情绪低落的甄家众女,只道第一次随军出征的甄昂,当最初的兴奋劲头过去后,就很是难过了。

    首先是身体上的,从来没有长途跋涉的骑马行军,甄昂的屁股早就被震的发麻,手脚也变得无力,只是倔强的双眸直视前方,任由赵云、阎柔如何劝,都不肯下马改乘马车。

    而连续几个晚上都是一个人睡在冰冷的大帐中,没有母亲,没有弟弟、妹妹,没有好吃的,更没有舒服的床。年仅十二的小甄昂,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孤寂。

    听着帐内隐隐传来的低泣,阎柔几次想要掀开帐帘,最后都放下手臂,与赵云相视一眼,低叹道:“少主若能挺过去,日后绝不会比主公差多少。”

    听到这番话,赵云同样郑重点头。

    第三卷 风起东都 第四百一十八章 十里小才、万里人杰

    第四百一十八章十里小才、万里人杰

    “老师,老师,有人找您。”洛阳城司隶学府内,一身灰衣,手捧书卷的文士抬起头,听见自己所教学子走进屋内,并低声说着。

    “何人?”灰衣文士是学府内的讲师,将手中书卷放下,略微皱眉开口问道。

    听其言,学生恭谨答道:“来人称是老师族兄。”

    “兄长?”灰衣文士眉宇间闪过丝丝诧异,起身向屋外走去:“你们都回去自学,为师去去便回,稍后还有考校!”

    听得此言,一众以为可以‘放假’的学子无不扫兴,还是要读书啊。但师命不可违,只能耷拉着脑袋走回讲堂,读书的读书,练字的练字。

    洛阳学府虽然不及毋极学府,但也不是谁都能进来的,除了老师、学生外,就是在学府内打杂的,都只能从后院小门进出,管理可谓严谨。

    走至府外,灰衣人便看到了自家兄长,当即走出去,颔首笑道:“兄长不在家中安乐,怎么想着前来看小弟了?”

    “仲达,今日难得来洛阳,陪为兄出去喝一杯。”说话的,正是河内司马家的小辈老大,司马朗。说是小辈,但他年岁可不低了,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在洛阳还是都城时,就已经出仕为官了,只不过因为洛阳董卓之变,又弃官归乡。

    而司马朗的弟弟中,表字‘仲达’的,那就只会是一人,司马懿,司马仲达了。司马懿会呆在学府内教学,也是他故意为之,暂时他还没出仕的心思。

    “如此甚好。”司马懿笑了笑,知道自家大哥此来肯定是有要事,但也不点破,随司马朗离开学府,沿着洛阳街道便向远处走去。

    “当年的洛阳,也不及现在繁华。”于大街上走着,因为快要秋收,所以不时就能看到面带笑意的百姓走过,往来间的人流,几乎看不到面色愁苦的。

    司马懿来学府‘上班’已经有不少年头了,所以对洛阳也是熟悉的很,自然知道这些年洛阳的变化有多大。刚从袁绍手中夺下时,洛阳几乎看不出半点帝都应有的气派与沉淀,现如今,若非那皇宫已成空室,想必都还以为此处是帝都吧。

    望着往来百姓,司马懿点头道:“田元晧之才俊,大汉少有,司隶一地的恢复,此人居功至伟。”说罢,似是感慨的又摇了摇头。

    “仲达不比他差。”司马朗对自己弟弟的本事也是很清楚的,指了指前方的一处酒楼,笑着说道:“这酒楼,前年来时尚未得见,进去瞧瞧。”

    司马懿对这些无所谓,也就点头跟着哥哥走了进去,以两人的身份,是不会在大厅中吃东西的,选了二楼一处幽静偏角的隔间,才满意入座。

    这时候的隔间其实没什么隔音效果,只有两扇屏风挡着,除了好看并没其他优点。但这一点很是符合士族子弟好面子的性格,所以大多数酒楼便选了屏风为隔墙。

    趁着酒菜未上,司马朗开口问道:“仲达,你以为如今大汉形势如何?”

    司马懿摇头低叹:“分分合合,朝代更替,乃大势所趋,人力不可挡。”因为是与自家兄长说话,所以很多事情必须说的很深,直接点不会太累。

    “是啊。”司马朗也清楚这一点,也正是清楚,所以当初天子被劫去长安后,他就干脆回家‘养老’了。一方面是静观变局,一方面是保持着游离各方实力以外的姿态。

    “兄长为何有此问?”司马懿摸了摸才长出没多少的胡渣,眯眼说道。

    司马朗眉头一拧,见有侍者端着食盘走来并没说话,知道吃食放下,侍者走人后,才缓缓开口:“如今毋极甄尧,囊括大半天下,又如何?”

    “覆之,无可图。”简短四字,是司马懿对甄尧的评价。若是不明白的人,肯定以为司马懿说的是甄尧现在手中握有的权势,很难让人撼动。但司马朗知道,自家小弟说的是甄家,或者说甄尧的势力,那种在大汉士族中,所拥有的势力。

    因为甄尧与甄宓的婚事,孔昱、蔡邕等人也是在大汉上层人中,将甄尧的身世彻底公开,并且表示支持甄尧。这样一来,原本仅仅是异军突起、根基不稳的甄家小辈,就成了大汉先儒之后,众多当代大儒之友,可想而知,甄尧在士林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袁绍因为是李膺的女婿,而被许多文士所推崇,而甄尧,是杜密在世间唯一的儿子,虽然过继给了甄家,但他体内,就是流着杜家血液。他的出现,对如今士坛,影响多大?

    换做曹操、孙权,司马懿完全能做到,想理就理,不想理我就躲一边。可如今大汉最强势的诸侯是甄尧,是手中权势,自身影响力均为大汉之最的人物,司马懿给他做评价,却是不得不慎之又慎。

    “即便可图,又如何能做?此念万万不可有。”司马朗倒是被自家小弟的话给吓到了,当今形势下,还想着颠覆甄家的人能有几个?就算是曹操恐怕也有心无力。

    司马懿随即哂笑两声,他知道自己大哥什么都好,就是思维依旧陈旧的很,眼下正是改换朝代之际,即便做不到,想想有何不对。

    不过这些话司马懿也不会说出来,只是拿起酒壶,给大哥和自己斟酒。这番动作,也就表明他暂时不想谈这些事情,兄弟难得见面,好吃好喝一顿再说。

    其实,兄弟间除去了闲聊朝堂之事,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说的,比如现在老家怎么样了,家中长辈如何如何。而司马懿到现在都没有娶妻,身为老大,司马朗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弟弟把这事办妥当了,马上又言及自己知晓的,哪个大家族有哪些很好的待嫁闺阁的妹子。

    一直闲聊了大半时辰,从正午一直吃到子时过去,实在不想听大哥说什么女人的事情,司马懿才开口道:“兄长今日来,可是为了毋极之事?莫非近日有何变动?”

    司马朗摇头一笑,自己总算占了次上风,低声道:“仲达可知,毋极已然出兵辽东?”

    司马懿虽然整天都只是在学府里教书,但消息也不闭塞,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清楚。

    司马朗再次开口,语气却是重了三分:“那仲达便应该晓得,甄尧长子昂,此番随军前去了。以此来看,甄昂日后继任,已成定局。”

    司马懿依旧没有说话,他在琢磨一件事,那就是自家兄长来此的目的。既然提到甄昂,而且是甄家最有可能的继承人,想想现在甄昂才多大,司马懿心中便有底了。

    “兄长之意,是要懿前往毋极出仕?教习甄家长子?”不愧是年少老成的家伙,不过片刻就琢磨出了司马朗的话中之意。

    “非为兄,而是你我司马一族。”轻轻指了指自己与弟弟,司马朗开口道:“朝代更替,士族起落,我司马一族若无作为,落寞必成定数。”

    “为了司马家吗?”司马懿扭头看向一旁酒楼窗外,细语呢喃,片刻后颔首道:“大哥之意,懿省得。”无须说太多,说的多不如做的多,司马懿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小弟自幼比为兄聪慧,些许小事自然明白。”司马朗先是笑着回应一句,然后又面色慎重的开口道:“且记住,妄为不得,甄尧不是那般好糊弄的。”

    “这些,小弟自然省得。”司马懿面色不变,实际上他现在也没什么计划,所以根本提不上任何‘妄为’。一切都得等回去部署之后,再看情况而定。

    两兄弟谈完,将司马朗送出城后,司马懿就回转学府了。来到讲堂,扫视着底下正襟危坐的几十名学生,缓缓开口道:“今日你等便散了吧,明日为师会教你等新的知识。”

    学生们对于明天学新东西并不是很感兴趣,但现在才刚过中午就能休息,那可是难得的福利,一个个的眼中闪烁着亮色,就等司马懿离开后大肆庆贺。

    司马懿自己也才二十来岁,比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大不到哪去,但因为性格老成,加上一双如凶狼般的眼睛,导致学生都很怕他。哪怕已经宣布了休息,都没人敢动。

    宣布完自己的打算,司马懿也不再讲堂多呆,他还得回去准备新的‘教案’,从明天开始,他就要为司马家而努力,换教学内容只是第一步。

    在洛阳学府,每个老师带一个班,教学也是有所规定的,当第二日司马懿将洛阳学府的课本换掉,自顾自的讲教新东西时,学府内其他的老师就对他有意见了。

    大家都是拿统一的‘课本’做教材,你司马懿就能自己随便教?本来就看司马懿是大家族子弟而不爽的寒门教师,这下更是有理由折腾了,似乎就是要做出一副不把你赶出学府,我们就誓不罢休的架子。

    最后这事便传到了名誉上的学府院长田丰耳朵里,学府乃自家主公慎重交代要特别注意的,田丰也认为这样有助于大汉,自然不会轻怠。

    将司马懿找来府上,田老头子摸着胡须开口道:“仲达,他们都来老夫这告状,说你胡乱教学,败坏学府之名誉,可有此事?”

    面对老一辈的大汉名儒,司马懿还是保持了晚辈的恭谦,低身答道:“懿确有删减‘课本’所教内容,但却无败坏学府之事。”

    “这一点老夫也相信。”当初能将司马懿收入学府,出任执教年龄段最高的学生,就是看中了这小子的才学,又因为他不肯出仕,否则司马懿早就入仕为官了。“可学府内,众多讲师却与你不和,况且你又随意更改课本与课程,此事老夫也未必能帮你。”

    “州牧,懿有一言。”司马懿再次行礼,开口道:“如今大汉几近安定,何须太多智谋高绝、军法韬略娴熟之辈?如今学府内诸多学子,还需八至十年,尚能学成出仕。而那时,大汉或许已然一统,州牧以为晚辈所言为实否?”

    田丰捋着短须的手不禁顿了顿,两眼直视司马懿良久,才开口道:“与老夫细说。”

    司马懿当即答道:“懿删减学府课本中过于高端之文段,去其兵法韬略之战例。只教众学子其十里文吏之小道,亦是为他们着想。”

    “试问,当十数年后,天下太平,众学子肩负旷世之才有何用?十里之才与万里之人杰,所学本就不同。此乃懿一人之偏见,请州牧示下。”

    “十里小才,万里人杰?此论老夫记下了。”田丰有些新奇的看了眼司马懿,暗自将他所说于脑海中比较,虽然说未必全对,但亦是有其道理。

    “懿,告辞。”司马懿当即躬身,缓步离开州牧府议事屋室。

    司马走后,田丰仍旧坐在首座上思索着,约莫半柱香时间,才睁眼叹道:“司马懿,司马家幼子,此人不好再留于洛阳。还是进言于主公,看主公之意吧。”

    而田丰并不知道,他这么做,却是高好中了司马懿下怀。司马懿要完成家族给他的目标,就一定要去毋极,不过半月,机会就来了。

    若是换做寻常人,在有家族托付之下,肯定会弃了教师一职,直接前往毋极出仕。但司马懿不同,他不会做的太过主动,就像现在,他的举动与他的目的,从表面上看似乎就一点关系也没有。可他却偏偏达到了目的,这就是司马仲达的老成谋算。

    洋洋洒洒数百字,先是把司马懿提出的‘十里、万里’之论简单讲述一遍,然后就说到现在大汉各州郡的学府应该做出的变革。在最后,田丰也就顺带着提了提司马懿,正也算是一种举荐了。封了信,交给府内传信兵,让他带去毋极。

    从洛阳到毋极,路途虽然,但因为中途有不少城池驿站,有专门送信的兵丁,所以这封信砸路上并没有半分停歇,仅仅十日就到了毋极,并呈递至甄尧的案桌上。

    事情便是这么奇妙,甄尧不久前还在想司马懿会在那个角落里看戏,现在便有书信提到他。看到信中所说这家伙已经在洛阳学府呆了有三四个年头,甄尧却是有些意外,看来最早有所动作的,还是这个闷声发财的‘死马’。

    不过在这封信中,甄尧最关心的并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懿所提出的问题。自己所创学府,并且让州郡依例创办,其中有多少弊端?

    各州郡的课本,其实都是毋极内城所印刷,可以说是大汉各学府都是一样的。学生们从最简单的字词开始,到最后便是学习朝堂为官、将帅征战之道。

    究竟有没有必要让学子学这么深的知识?这是一个必须想清楚的问题,当初创办毋极学府时,甄尧也是想让它为毋极供给人才。而现在随着大汉一统的趋势更加明朗,自己的治地越发稳固、兴盛,学府是否应该进行削弱?

    这种事情甄尧自己一人肯定是无法决断,当即便把郭嘉、贾诩,连带着学府里的胡昭给找来,将田丰所写信件递给他们看,自己则继续思索。

    其实这种事,对于郭嘉等人而言,是毫无压力的,虽然学府内可以学到很多,并且有名师指导,但要成为像他们这样大汉屈指可数的顶尖人才,那就更需要的天赋与运气。

    不过这不代表几人就能无视此事,特别是胡昭,身为毋极学府最早的老师,他已经能隐隐察觉到这其中的不安定因素。

    以毋极学府现在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刻苦程度,一百个学生学文,出现八十个可塑之才是肯定的。而这八十人中,有三十人左右能达到百里之才,接近半数的人可以达到千里之才,而剩下的少部分,则有可能成为万里人杰。

    若是十几二十年前,战乱横生、灾祸遍野,即便成才学生更多,也是可以安排上合适的职位,甚至还会有空缺。但现在,大汉大部州郡已然安定,百姓生活安康,治地亦无匪患灾荒,为任官员至少能有三十至四十载的仕途寿命。

    现任官员人数充足,入仕学子又渴望展现抱负,双方必然会有矛盾,到时候该怎么处理?是让官员就此隐退,还是放弃年轻才俊不用?或者让千里之才行十里之事?

    文官尚且如此,武将矛盾更为激烈,以在座几人的眼光,不难看出大汉分合之势,不会太长,短则七八年,长则十余年。

    只待战事一经结束,大汉内部、周边疆土都已安定,兵将何去何从?到时且不说出仕为将的年轻一辈,便是老辈将士,如何安置都是麻烦。

    大汉其余诸侯都还在为手上可用之人太少而烦恼,甄尧却是已经开始考虑给文武减员了。毋极学府每隔几年就会培养出许多优秀年轻后辈,还有其余各州郡的学府,届时甄尧要安排这么多人的‘工作上岗’,都得掉光满脑袋的头发。

    不过也正是因为甄尧事事都走在各路诸侯的前列,眼光永远比他们要远,思虑也比他们多,所以才能一步步的拉开各路诸侯并随之超越。

    贾诩、胡昭两人还在思索如何能在保存学府的情况下,解决这个矛盾,郭嘉却似想到什么一般,双眸闪过亮芒,躬身道:“主公,嘉以为,主公当年所思分层教学一事,可以开始部署了。”

    ……

    第三卷 风起东都 第四百一十九章小甄昂初献策

    第四百一十九章小甄昂初献策

    “教学分层?”甄尧眉目微挑,若不是郭嘉提醒,他都快要将这些记忆给遗忘了。

    记得自己和郭嘉说这些的时候,毋极学府也才刚刚成型没多久,那时郭嘉并不赞同将学府分为低级与高等不曾层次。但是现在,时机却是成熟了。

    学府分层的念头,自然是脱胎于后世的教学模式。小学、中学、大学,在前世是大部分学生都得经历的一个过程,想躲也躲避不了。

    而现在,甄尧想做的,就是把这样的教学模式稍作改动,运用至眼下汉代。乡学,县学,郡学,州学,甄尧当年连等级名称都已经想好了。

    见贾诩、胡昭对此并不是十分明白,甄尧便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因为有后世的教学制度可以借鉴,所以整个框架还算完整,胡昭两人认真听着,也是可以听明白的。

    “若以此分层,恐天下士族不允。”贾诩老头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甄尧的心思,但困难就更多了,士族与寻常百姓间的矛盾,会因为此事剧化。

    大汉的先进科技,或者是入仕之道与求学之道,一直都是被各大士族把持,就算有名儒开设学园,收的也大家族子弟,这之间并没有任何不妥。

    可一旦让下层百姓也掌握了先进的知识,那对士族可谓是最大的冲击。眼下虽然各地县城内都有学府,但因为身处战乱,官员变更本就很快,人才凋零的快,就显现不出这种矛盾,或者说矛盾被暂时压下,可一旦战争结束,开始大治之世,矛盾将不可调和。

    州学、郡学要实施,反弹不会太大,因为天下州郡不多,十三州,百余郡,至多也只能教万余学生。而其中肯定是以士族子弟居多,所以高端学府,要办起来难度还不算太大。

    但县学、乡学就不行了,可想而知,到时候入读乡学的,除去少部分士族子弟,更多的将是寻常百姓。而大汉有多少乡县?百千之数,不可计也。

    大汉各士族,绝不会允许过多的‘文盲’百姓,忽然有一天能看得懂檄文了,能够张口闭口之乎者也了,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挑衅。

    甄尧也知道,自己如此做是在走钢丝。历史上,曹操办设‘招贤馆’,就已经惹得士族不满。而现在,自己不但大半学府,还想让士族失去他们数百年来所掌控的知识力量,那几乎是要断他们的根,结果很有可能是天下士族群起反抗。

    但甄尧更清楚,若是不拉近中下层百姓与高高在上的士族的距离,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而且将知识力量禁锢于最顶层的人群中,本来就是一种浪费。

    现在甄尧行事阻力不大,一是因为乱世尚未结束,各士家主要的注意力还是瞄着乱战的局势。并且甄尧自己本身的实力与人脉也足够,寻常家族想要跳出来找事只是寻死罢了。

    “主公,嘉以为,其细节还是要再做变更。”作为寒门的代表,郭嘉虽然是荀爽的徒弟,但他却从没忘记自己的身份。他希望教学政策能够执行下去,这是有利大汉千万年的决策。

    甄尧略微皱眉,开口问道:“如何变更?”

    郭嘉虽然希望下层百姓与寒士也能饱读诗书,但眼下局势还是要注意,当即抱拳道:“主公若要另设乡学,所教内容还需考校,短时内,文字是万万不可的。”

    甄尧眉头一皱,沉声道:“不教习文字,那要县学、郡学何用?”

    “此事急不得。”郭嘉摇头苦笑:“主公可使人开办乡学,教化乡间百姓。以故事之说,如毋极幼儿课本那般,口头传教。”

    “而县学,所教内容也要删减,只教习简单短文,与寻常儒文。同时,学费也要再加重,入学百姓,不宜太多。”

    “郡学,主公可细分各类学科,不过以大汉目前形势而言,郡学中几乎都是各地士族子弟,也就不必删减,只需要做出侧重。”

    “最后的州学,嘉记得主公曾说过,可进行考校测试,便从郡学中选出优秀学子,送入各地州学。州学内有名儒教导,肯定不少人打破脑袋都想进去的。”

    郭嘉说了这么多,甄尧其实已经想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实就是把前世的‘幼教’给搬出来取代‘小学’。先行教化,缓缓图之,日后再从乡学中加入‘小学’部分。

    这不失为一个缓解自己与士族间矛盾的办法,毕竟识字的百姓不会因此多多少,而就算县学可以学到系统知识,那高昂的学费也能让众多百姓望而生畏。

    甄尧右手轻点案桌,片刻后开口道:“奉孝、贾诩,此事便由你二人琢磨,若可行,便整理成册递交与我。孔明兄,还望你在此事上,多多相帮奉孝二人。”

    胡昭、贾诩都是士族大家之后,郭嘉现在也算是士族新贵,但他们有共同点,那就是没有那些老牌士族的守旧与自私,能够于天下有益的事,他们也乐意去推行。

    “诺(昭省得)。”三人相视颔首,或许心底也有小小的兴奋,毕竟这件事的难度不可谓不大,但要是真的能够在他们手中完成雏形,那他们的大名,一定能够流传千万年而不衰。

    说完这事,甄尧才回过头来琢磨田丰提到的司马懿,以甄尧前世对司马的记忆而言。这家伙就是那种闷头发财的主,从来不喜欢在人前出风头,老老实实的呆在洛阳学府几年,怎么这时候突然来个一鸣惊人。

    相比甄尧的猜疑,胡昭就是完全欣赏这复姓司马的年轻才俊了,笑着说道:“恭喜伯高,帐下又将多出一位智囊,以此人思虑之远,恐怕非奉孝、文和不可敌。”

    对于胡昭的恭喜,甄尧不知是该应承还是该苦笑,司马是他的一块心病,因为历史上这家伙可是把魏蜀吴挨个收拾了,并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晋朝。

    这或许就是穿越而来的不好影响,总会被一些大事件所羁绊。甄尧眉目深思,而一旁贾诩忽然停下了拨动短须的右臂,低声道:“主公,司马仲达出此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