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全)第35部分阅读
宋帝江山(全) 作者:未知
深了不少,但因为连日的大旱,河中的水并不多,如果推了下去,恐怕会被填满。
直到最后一个人也回到城中的时候,萧山才一个闪身,跳入正在关闭的城门中,有一个金兵已经冲了过来,萧山大喝一声,将他拦腰砍断,半截尸体留在了城中,半截留在了城外,肠子被夹在了紧闭的城门处。
萧山一回城便马上冲到了城楼上,接过一旁送水的士兵递过来的碗,咕嘟嘟的灌了一大碗凉水后,又将另外一碗淋在脸上,用来洗去脸上的血。
他将水胡乱的从脸上抹掉,躲在城楼上远眺,果然已经看见远处大军逼近,一万军队聚集在城门处,摆散开来,好像秋天的蝗虫一样,而且让萧山心情跌落谷底的是,他看见了敌人的步卒退运过来的东西——不下五十架抛石车,其中还有专门发射火炮用的机车,以及工程专用的鹅车和挖地道用的铁皮车。
刚刚的只是先头部队,此刻敌人已经抵达了城下,激烈的攻城战,正式开始。
城楼上的箭矢不断的射出,敌人的火炮和巨石也间断的砸了过来,城中临近城门的房舍很多都着了火,张孝祥指挥着城中的百姓用平时收集起来的马粪和灰土灭火。
而城楼上的了望兵则举出不同的旗帜,指示出敌人抛石机的位置,城楼下的两门单梢炮的炮兵,就根据这种位置来发炮。
为了避免被金人发现城中仅存的两门大炮的位置,每发射两炮,就要有五六个人将单梢炮搬动位置。
城外鼓声大振,敌人已经架起云梯,开始了强攻,城楼上纷纷的拿出撑杆,将云梯推倒,偶尔有爬上城楼的金兵,便展开了激烈的肉搏。
先前跟随萧山出城,拼杀过数个回合的八百步卒根本不能够得到任何休息,就要加入到这种战斗中,一轮又一轮的攻防中,太阳已经到了头顶,是正午时分了。
敌人鸣金的声音传来,正午的时候,金人怕热,暂歇。
萧山也趁着这个机会,清点了一下部队的人数,同时估计敌人的伤亡状况。
让他比较欣慰的是,在这种战斗中,宋军伤亡人数并不多,仅死了十人,伤了十五人。而敌人至少损失了两百余人。
这应该是很不错的战绩了,完全得力于平时的严酷训练。可萧山手中的人数少,即便是这种程度的折损,也会让他陷入被动的境地。
萧山被抵着城墙,一边啃着窝头,一边扭头查看敌情。敌人的军队有异动,北面攻击不能够让其成功的拿下城墙,他们开始朝着东面移动。
萧山将一些体力严重消耗的士兵调去做炮兵,而将略微做了休息的士兵迅速的集结到东门处。
下午的时候,又是一番苦战,比上午更加严酷,伤亡也有所增加。
直到太阳落山,金人才放弃了今天的攻击,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半夜不会来x福扰,更不意味着他们明天就回退去,放弃攻击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天黑了不方便作战,金人占据绝对优势,没必要冒这个险。
萧山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他和伍峦,张孝祥以及军中的几位队将商议:敌人的抛石机足足有五十多辆,这样下去,明天的损伤会更大,我们必须趁着夜色的掩护,出城捣毁敌人的工程器具,才能够夺取一点点的胜利。
前半夜是伍峦带着五十人去的,这五十人中,有十多个都是光复会的,今天作战十分勇猛,行动也非常的迅速。
伍峦出去了半个时辰就回来,每个人身上都有伤,但并没有严重的伤,也没有人死亡,得到的消息让人振奋,已经捣毁了敌人十辆抛石机。
然而这并不能够让人安心,敌人还剩下四十辆抛石机,并且他们还可以现场制作。
萧山和另外的五十人已经休息了半夜,下半夜该他出去。
萧山害怕惊动敌人,亦不敢骑马,吊着绳子出城,然后悄无声息的潜伏到敌人的前沿,摸掉其暗哨,潜入营中,因为有了伍峦前半夜的行动,后半夜敌人防守的更加严密,将这种重型的攻城武器都收到了大营中,营寨外巡逻的士兵根本不断。萧山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等到了机会。他先是随便找了个地方防火,等到敌人大营有着片刻混乱的时候,就趁机的往抛石机上浇油,然后烧掉它们。
这一次敌人的反应比萧山想象的要快,只干掉了五两抛石车,便被敌人追到,只能撤退。
撤退的时候有一个士兵不幸被敌人砍断了腿,萧山无法回救,只能忍痛将其抛弃,迅速回撤。
天明的时候敌人再次发动攻击,这次的攻击力度比前一天小了很多,城中的士气却非外的高涨,由于士兵伤亡,人手不够用,便临时招募城中的青壮年充当士兵。
夜晚的时候依旧是萧山和伍峦轮流出去捣毁敌人的工程器具,一次比一次困难,这一次一整夜,也只能捣毁三辆抛石车,外加一辆鹅车。
信阳被围,城中的粮草,武器都是缺乏,然而金人的粮草却源源不绝,亦开始在城外砍伐树木,重新制作抛石车。
五天之后,张孝祥告诉萧山,城中的石头已经不够用了,这样对于抛石机的准头,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八天之后,城中的箭矢也不够用了,每天萧山都会派人出去,将扎在城墙上的箭矢拔下,重新回收了用,但消耗依旧很大。
十天之后,城中储备的粮食也开始了短缺。
即便每个人的眼中都布满了红丝,即便有人的脸上已经因为睡眠不足而开始浮肿,即便有的人因为伤口恶化,没有足够的伤药治疗而死亡,但每个人的斗志,却前所未有的燃烧着,所有的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和金人死战!
在守城十五天的时候,萧山靠在城墙上喝稀粥,这是清晨,金人以往都会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但今天却出奇的安静。
“这不科学!”萧山在心中默默的想,但还未等他琢磨出来到底是哪里不科学的时候,金人便已经给了他答案。
数百名金甲武士从敌营处列阵而出,走到了城门下,伍峦准备放箭,萧山立刻制止了他。因为看这个情形,金人是要过来谈话。
果然,等到敌人的金甲武士在城下站稳之后,便呈两列排开,从中间让出一条路来,一名全身重铠,连鼻子都被头盔护住的将领策马走了出来。
他身上穿的是黄金所打造的铠甲,是真正的黄金,在太阳下显得有些微微发红,腰间束着金带,蔽膝上绘制着日月山河的纹样。
这种装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使用的,萧山微微的眯了眯眼,山河日月乃是天子的象征,来的这个人是?
金甲将领开口:“你们守城的头儿是谁?让他出来,本将有话要跟他说!”
萧山心中一跳,这个人的声音,他认得。虽然他自称“本将”,但凭借他露在外面的眼睛的嘴唇,萧山依旧认出了,这个人正是金国的皇帝——完颜亮!
93、解围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金国的皇帝完颜亮!
张孝祥听到金人问话便站了出来,身穿墨绿色的官袍立在城墙上,官袍的衣角随着清晨的微风微微扬起,端得是一副儒雅之象。
完颜亮的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张孝祥站在城楼上朗声道:“下官是信阳军知军,不知阁下是哪位将军,为何无故攻我大宋?”
完颜亮哈的嗤笑了一声,道:“原来是个娃娃,看来南朝是没人了,弄个小孩子来当知军!”
张孝祥微微笑了笑,道:“这位将军看起来也不过二十多岁,也不过就比下官大了两三岁的样子,难道金国也是没人了,弄了个娃娃来当将军?”
城楼上一起哄笑了起来,完颜亮的脸涨的有些发红,皱眉道:“南宋本是我大金属国,本将军不过是过来玩玩儿,你们竟敢阻挡,伤我大金将士?”
张孝祥依旧面带微笑:“宋金议和,条款有定,双方不得任意过界,我大宋年年遵守和义,从未有过出轨之举,不知道金国为何忽然犯边,是将军不听金主号令私自行动,还是金主御下不严?”
完颜亮被张孝祥噎住了,眼珠一转道:“胡说,双方议和中,明明规定只有我大金才能称‘大’字,区区南宋属国,竟然敢在我大金面前自称‘大宋’,还说没有破坏和议?”
张孝祥刚准备说话,萧山走了过去,在他耳边低声道:“知军大人,这个就是金国皇帝完颜亮,我认得他!”
张孝祥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复朝着城楼下的完颜亮看去,完颜亮此刻也看到了张孝祥身边年轻将军,只觉得有些眼熟,没认出来是谁,却依旧继续朝着张孝祥道:“信阳知军,不过一个六品芝麻小官,本将看你有些本事,来我大金,给你封个三品的兵部侍郎!”
张孝祥神色肃然:“下官食宋主之禄,绝不敢叛国!金国皇帝此次御驾亲征,犯我边疆,唯有死守!”
完颜亮一愣,心想对方怎么知道自己身份,他又朝着萧山看去,终于认出来了,朝着萧山大叫道:“萧山,居然是你!果然是你!”
萧山见自己被认了出来,便也朝着城楼下大声道:“完颜亮,你不在金国当你的皇帝,泡你的嫂子,睡你部将的老婆,跑这里来做什么?”
完颜亮被萧山揭开疮疤,登时勃然大怒,当即便勒马想要冲上前来,却被他身边的金甲侍卫拦住,萧山暗叫可惜,刚刚揭他伤疤,如果能够引得他愤怒失去理智上前十多米,一旁的七星散炮就能要了他的性命。
完颜亮大喝:“姓萧的,你胆子好大!见了朕,还不快过来下跪行礼?赵构见了朕,也要恭恭敬敬的叫一声‘爹’!当爹的到儿子的地盘来转两圈,你们竟然敢阻挡?”
萧山重重的呸了一声:“过来转你一个人过来,带着上万军队,分明就是想要南侵!我等奉命保卫大宋,凡是有人敢入侵半步,就让他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完颜亮大怒:“在朕面前,你还敢自称‘大宋’?”
萧山大声道:“在我宋朝子民的心中,宋才是自己的国家,当然称呼大宋!大宋!”
他这样一喊,城楼上的士兵登时一起大声怒吼:“大宋!大宋!”
怒吼声中,山摇地动,完颜亮厉声道:“那次相遇,带的人少,被你讨了便宜,今天你既然也在信阳,也省得朕到处跑了,活捉了你回去,看你还神气什么!”
萧山更不再跟完颜亮废话,手一挥,城楼上炮石箭矢乱飞,完颜亮急急后退,两军再次交火。完颜亮却再也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而是回到了自己的中军大帐,搂着自己强抢的手下大将之妻感叹:“小小一个信阳城,竟然十多天都攻不下,还说守城的人是谁,原来竟然是这个祸患!”
萧山在战斗的间隙,趁机问张孝祥:“大人,这里发生的事情,可通知了附近的州县?”
张孝祥点头:“当天你回来的时候,我就往襄阳,荆州,鄂州三处重镇报告了情况,也同时上表通报了朝廷。但却没想到完颜亮会亲自过来,他这是……准备大肆南侵?”
萧山点了点头,完颜亮亲自过来,南侵必是无疑了。但之前并没有听到确切的消息,相信这次规模并不大,应该只是属于试探性质的。但也很有可能一举成功的话,试探会马上变成真正的大举入侵。
而根据宋金边界的地理位置来看,襄阳和金国接壤,如果完颜亮对这两处也用兵的话,这两个地方能够出来救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鄂州和荆州却靠近后方一点的位置,应该能够赶来救援,只是不知道自己要坚持多长时间了。
在这些天中,城中所有的人都从未有过半点松懈,但想要出城吃掉敌人的一部分,恐怕已经是很困难了。在这些天交战中,萧山也弄清楚了城外一万余人的组成部分,真正的金人很少,只有不到五六百人,大多数都是汉人充当的伪军。如果自己手上有个两千兵力,倒是可以找机会,吃掉敌人的一部分。
但现在人实在是太少了,将近半个月的守城中,能够出战砍杀的强壮士兵迅速的减员,最多能够凑过来五百人,而且马匹也不够,只能暂时坚守。
炮石不够用,萧山便在城中拆房子,挖路基,用来充当炮石,一些富户虽然心疼自己的房子,但也深知如果一旦城破,自己会更加倒霉,也算得上是配合,城中所有的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女人和孩子负责运送食物和热水,包扎伤员,青壮年经过短促的训练,便做一些工程方面的简单工作。
完颜亮足足在城外又呆了一个月,萧山终于得到了相邻另外三个重镇的消息。隔壁的襄阳亦发现了敌军,襄阳两旁都是山,是中原通往南边的必经要道,长江上游的重镇,凡是想要南下,无不要经过这里。襄阳城外的敌军比这里还多,不可能前来救援了。
而且从这两处的敌军安排和布置来看,完颜亮显然是大的两面夹击的主意,能够通过襄阳的话,将是一条坦途,但其防备多年,赵构就算是再昏庸,也知道此处是上游的重中之重,绝不会忽视。接道信阳,虽然路窄,但守卫也相对的薄弱,比较好攻取。
萧山明白了这一点,且完颜亮不去坐镇襄阳,反而跑来这里,估计是他自己也知道,拿下襄阳并不容易,所以才柿子找软的捏。
兵贵神速,完颜亮初次南下,就在小小一个信阳军逗留多日,肯定是着急了,所以希望能够御驾亲临鼓舞士气,否则不会今天才见到他的人。
事实也是如此,自从完颜亮来到后,金兵作战比之前要勇猛很多,萧山也吃力很多,城中近乎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只是苦苦支撑而已。
张孝祥的眉头,这些天是越来越皱的深,简直成了一个川字:“萧将军,如果朝廷再不出兵救援,恐怕守不住了。”
萧山心中微微叹气,赵构估计多半不会下诏出兵救援的,最多会再次向完颜亮上表请和。但现在连身为信阳知军的张孝祥也露出了这种失望担忧的神色,如果自己也跟着他一起哀叹,只能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萧山站起身,握紧了手中的铁枪,斩钉截铁的道:“荆州和鄂州,却都安然无恙,我们这里是大宋上游的门户,绝不能轻易失守!如果一旦失守,金兵就能从这里长驱南下,围攻襄阳,占据上游。到时候兵锋直指临安,离亡国就不远了!”
张孝祥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当死守!”他这样说着,眼神中已经露出了决然的神色,是当战死,也不后退半步。
萧山被他的这种情绪所感染,他在京城,见到的官员多是趋炎附势,卖国求荣之流。要不就是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秦桧死前死后都一样,却不想在信阳城,这位年轻的知军,竟会有这样的决心。
萧山想了想,道:“不会死的,这不过是开头,我们都还年轻,怎么会就这样就困死?荆州离得远,且当地知州我也不熟悉,但鄂州带兵的统制官李道,我和他有些交情,当亲自写一封信送过去,希望他能够发兵相救!”
萧山当时便写了信,将金人的情况说了,又说现在李凤娘已经和皇家定亲,虽说不是和皇子赵瑗结亲,可恩平郡王府亦是尊贵,如果其父为朝廷效力,保卫疆土,立下奇功,将来会对李凤娘在王府的地位多有帮助。
十日之后的正午,萧山城中的箭矢已经基本上全部用完,围城已经有一个月了,城中的粮草也已经不足,现在每天作战的将士只能够喝稀粥饱肚子,他又搜集城中的柴刀,门钉等铁骑,召集城中的铁匠,将铁器打造成箭矢。城中的铁匠做出来的兵器和临安的兵器监做出来的东西相比要差了很多,但能够用就好。
这日晚间,萧山派出的探子又回来禀报,说完颜亮果然在附近砍伐树木,制作抛石机,已经完成五十余架。若是明早这些抛石机同时上阵,信阳城坑坑包包的城墙决经不起再次攻击了。
萧山决意今夜,再次出击,前去捣毁敌人的攻城器械。
午夜子时,一百余人身穿黑衣,从城墙上溜下。金人的抛石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摆在营中,都只是放在旷野,仅有一小队士兵看守。萧山明知这是完颜亮的诱敌之计,要引诱自己派精锐过去捣毁这些东西,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一百余人身负长弓,腰带铁剑,身穿皮甲,背着油壶和火种,迅速的朝着夜色中敌人的抛石机移动。
猛地,这些人停下脚步,全部改成匍匐前进,只有十余人猫着腰,朝着抛石机迅速的跑了过去。
正离抛石机还有五十米的距离时,果然听见一声炮响,周围埋伏着足足三四百步卒,是萧山所带人手的三倍。
在他身边的伍峦有些犹豫:“将军,还……去吗?”
萧山猛然从地上跃起,大声喝道:“出击死战!”
随着他的喝声和杀喊声的响起,金人大营也开始亮起了火把,马蹄声隐隐作乱,然而只是片刻的慌乱,便已经变得有序了起来。
时间,这一刻抢的就是时间!
宋军并没有被预先的埋伏吓到,行动的速度非但没有迟缓,反而更加迅捷,他们十人一组,形成一道屏障,抗击着外围涌过来的金军步卒,而剩下的二十多人,则迅速的跑到了抛石机旁,一边砍杀冲过来的敌人,一边迅速的将油泼在抛石机上。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速度,也嫌太慢,包围圈迅速的被合拢,如果这个时候防火,势必会将自己也一起烧起来。
萧山环顾左右,见敌人的骑兵已经准备整齐,立刻下令:“立刻撤退!”
人奔跑的速度,根本无法和马匹奔跑的速度相抗衡,很快,萧山等人就被追上,有迅速的散开到一旁的山野丛林之中,各自寻找逃命的去出。
萧山不退反近,单身一人冲向离自己最近的一名骑兵,手中的铁剑挥出,正架住敌人砸过来的铁锤。
那力道好大,萧山只觉得手臂都被这力道震得酸软,他手中的剑顺势一引,飞身跃起,单掌击出,砰的一声闷响,在半空中将那名骑兵击下马去。另一只手手腕未转,抓住马匹的缰绳,就上了马,双腿一夹马肚子,便飞奔而去。
身后完颜亮的声音传来:“那个就是信阳的主将萧山,落单了,活捉他,活捉他!”
萧山一人飞奔在前,身后百余骑死咬不放,他紧紧地趴在马背上,百忙之中从怀中掏出火种,在空中晃了两晃,点燃三支火箭,忽的回身,拉满长弓,箭指向苍穹。嗖嗖嗖的三声,三支箭同时从他手中射出。完颜亮一看那火箭的去向,也马上张弓搭箭,希望能够在中途拦截到火箭,他一旁的金兵亦跟着放箭,然而萧山这三箭射出的力道甚强,速度又快,有两枚被拦截了下来,却有一只在半空中将夏夜的空气刺破一道弧线,直落在刚刚被浇了油又放在一起作为诱饵的抛石机上。
轰的一声,火光大亮,油一见火星,便迅速的窜起一道火龙,顷刻间,完颜亮新造出来的抛石机,陷入了一阵火海。
也就在同时时刻,萧山只觉得背上一疼,他伸手回身一摸,后背中箭了。
为了行动方便,他这次所穿的是纸甲,对抗远程的射击有防护作用,但是刚刚因为回头射箭,跑的慢了,敌人相隔不过五十步,一箭便能够射穿盔甲。
萧山咬着牙,伸手将背后的箭杆折断——留着这东西只会影响自己的速度,继续低低的伏在马背上疾奔。
这战马经过训练,今夜完颜亮为了伏击,有特异的喂过黄豆拌鸡蛋的高级口粮,此刻精力异常旺盛,跑的飞快。金军不会做纸甲,身上所穿都是厚重的铁甲,马的负重要大得多。金军虽然人多,紧咬萧山不放,却也一时半会追不上。
完颜亮在后面大叫:“萧山中箭了,快追,捉到他的赏白银百两!”
萧山心中微微有些失望——还以为好歹要赏个黄金百两,原来只值一百两银子……
月色下,萧山一人在前,背后的追兵耀武扬威,滚滚的烟尘卷起,半城都是烟沙。
萧山现在根本不敢往信阳城跑,他一个人能够引开这么多追兵,那就意味着自己带出来的人能够趁机进城,他只能朝着城外跑去。
然而尽管如此,金人还是越来越近了,萧山所骑的这匹马并非是上等的好马,但金人骑兵之中,已经有少数一些体力上佳的马,渐渐的和萧山拉近了距离。
眼看着那一排烟尘,离萧山越来越近的时候,忽然在南边的天际,响起阵阵的闷雷,犹似战鼓。萧山侧耳倾听,不是犹似战鼓,而是根本就是战鼓声!
是援军到了!
萧山微微抬头,朝着前方看去,只见月色下,一队三百余人的骑兵,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旷野之上。
萧山认得那领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在宣州平定妖贼王不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的,大将刘錡手下的三百铁骑。
萧山即刻调转马头,他身后的那三百铁骑亦认得他,一场骑兵对冲的战斗,在旷野之中展开。
雷声依旧隐隐,猛地,一道紫色的闪电划破长空,紧接着,倾盆大雨瓢泼而下,双方就在这样的暴雨旷野之中,展开了生死相搏。
萧山和身边的骑兵一道并肩作战,他们已经有过数次配合,此刻亦配合的默契,迅速的包抄,围剿,冲击,刺杀。
三四个回合后,完颜亮带的人少,开始败退。
正在他们退回的时候,亦有鼓声再次在东面响起,萧山接着闪电,看得清楚那军队的旗号,正是驻守在鄂州的李道,派了队伍前来救援。
李道所部皆是步卒,他们迅速的在平地上组成各种阵型,阻截想要突围的金军。
金军的大营中,亦发现了这次的冲突。一场夜间偷袭,迅速的演变成了一场城下大战。
一直杀到雷雨停歇,金主完颜亮只身狼狈逃回大营中,萧山所有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超过三千人,旷野追击有利可图,但如果直逼金人大营,还是不能。且酣战一夜,众人都已经筋疲力竭,只能收兵回城。
完颜亮回到大营之中,看着自己那些被火烧燃,后又被雨水淋湿,现在已经变成木炭的抛石机,摇头兴叹:“竟然襄阳和鄂州同时出兵救援,看来他们早有准备!久闻长江上游是当年岳飞的驻地,当年其军队勇猛无敌,还以为岳飞死了十多年后会不堪一击,如今看来,却还是难以从这里下手。”
他身边的谋士道:“陛下在信阳耽误太多时日了,如今看来,一个信阳尚且如此,襄阳宋军经营多年,恐怕会更加难攻。”
完颜亮重重的哼了一声,勃然大怒:“都是萧山!如果不是他,早就攻下了信阳城。如今我且不去跟他计较,只找赵构的麻烦!这次南下,本来就是试探,既然长江上游难以攻克,那就去淮西看一看!淮西的宋朝军队都是脓包,不能拿下我愧姓完颜!”
完颜亮的打算萧山并不知道,萧山此刻正在和张孝祥一起,为赶来的救兵接风。
城中吃食根本没有什么,接风也没有酒,只有一些凉水,交谈之中才得知,刘錡奉命驻守襄阳,遭遇了金人的部队和萧山送去的消息之后,原本以为完颜亮是想要进攻襄阳,岂料其兵力虽然布置的多,但却根本围而不攻。刘錡这些天都没见到完颜亮,恐怕他亲自坐镇,夺得了信阳,便派了人连夜赶到,正算及时。
李道本来是不想调兵出来,接到萧山的信后思来想去还是怕得罪这位储君面前的红人,又为了自己女儿的腰板会更加硬一些,便将城中的兵力全部抽调,赶往信阳救援。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虽然解围,但却没带粮食,萧山将这些人全部安置了之后,对张孝祥发愁道:“完颜亮要是还不走,粮食就麻烦了,只够吃个四五天!不能这样被动,明天当再次出击,吃掉它一部分兵力,逼他退去!”
拂晓时分,萧山再次发动攻击,完颜亮万万没想到入夜交战,才不过一个时辰,萧山会再次发动攻击。
他一面安排撤退,一面仓促应战,金人的伪军一看自己的抛石机被烧毁,久攻不下,萧山还有了援军,主帅又在准备撤退,根本斗志全无,有的甚至在交战的时候大喊“萧将军我是汉人,饶命!”
这种情况倒是非常出乎萧山的意料,他根本不知道完颜亮准备走人,只以为完颜亮军中出现了变故,在观察到完颜亮撤退的旗帜东倒西歪,队伍纷乱之后,立刻传回号令,全线追击,并且号称自己的援军有两万之众,又命骑兵马尾巴上绑树枝,来回奔跑以虚张声势。
这次战斗很快结束,在萧山的一句“丢下兵器,宋军不杀自己人!”的叫喊声中,上千伪军一齐丢掉兵器,坐在地上。完颜亮准备撤退却万万没想到竟会被萧山在这个时候抓到了空子。他一时也不知道萧山到底有多少兵马,只是昨天夜间见到人不少,各个都是精兵强将,此刻见自己的伪军头像,更加顾不得他们,单带着自己的嫡系和亲信,仓皇离去。
完颜亮这样一跑,萧山就追的更加带劲,直到此刻,萧山才能深刻的理解到《战争论》中的那句“战果一般都是在追击的时候获得,并且会迅速的扩大”是个什么意思。
本来的交战是萧山稍稍凭借一己之勇站了点点上风,而在这种追击中,优势迅速的扩大,完颜亮所带兵力迅速的瓦解,短短两三天,就已经缴获丰厚。
萧山带兵追击,他人少不敢追的太紧,害怕完颜亮狗急跳墙回来找自己拼命,他追一阵停一阵打扫金军散落的物资,交货俘虏,一直追出宋朝边境,接近金人城池才收兵回来。
此次战役可谓宋军大获全胜,萧山缴获了战马五百余匹,俘虏千人,物资粮草不计其数。他将此事上报朝廷,也没对赵构做太大的指望,以为对方对多说一句“卿须努力”。但他却万万想不到,一个月后,在他血战信阳,身负八处创伤,尚且伤痕未愈的情况下,收到的不是朝廷的表彰,而是赵构的责备——汝等不遵和议,挑起事端,实在有负朕之期望。念卿昔日有功,此事不在追究。若再有金兵前来,当约束部属,不要追讨过界,勿慢朕言。
94、第一更
让萧山没有想到的,是他血战信阳,身负八处创伤,等到的不是朝廷的表彰,而是朝廷的责备。
萧山明明知道赵构这种表现很正常,但也忍不住有些失望。张孝祥摇头叹息:“我等如此艰辛,为天子守土,朝廷未免有失偏颇了。”
萧山听了这话,心中一凛,来这里这么长时间,周围的环境熏染,他竟差点忘记了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战。
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宋朝再振,为了中华安强,为了实现他和赵瑗当初两人的约定,为了沦陷地的大宋子民……在众多的理由中,并没有一条是为了赵构。那么现在赵构怎么做,怎么看,又有什么关系?
萧山拍了拍张孝祥的肩膀,正色道:“不是为了皇帝一个人守卫疆土,而是为了国家。他一个人,并不能代表国家。”后世常说,政府和国家不是一回事,爱党和爱国也不一样,虽然在萧山所受的教育里面是党国一体,但这种说法他并不陌生。上千年前的张孝祥却不能接受天子不能代表国家这种话,但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道:“萧兄,这种话可不是你我该说的。”
刘锜倒是安慰了萧山一番,又夸奖他这次打得不错,并且替赵构解释:“官家也有他的难处,我们做臣子的,不可和他置气。”
萧山一笑,将这件事情丢到了脑后。
十多天后,朝廷又送来了一批兵器,说是补上之前折损的,附带的还有一些伤药,以及两名大夫前来给萧山治伤。萧山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虽然并不需要额外的治疗,但上面的这个举动让他的心中稍微好受了一点,毕竟武器和伤药,比起书面的表彰起来,更加让人振奋。
长江上游一带,平安无事,虽然赵构说不准追讨过界,又说不要违背宋金和议,但刘锜还是命萧山又多派了一些探子,过界前去打听情况。
敌情很快的打探了回来,这次是完颜亮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对南边用兵,出动的兵力也不多,仅有十多万,在信阳损失掉小部后,依旧有十万之众。
而根据其粮草的调动和行军的意图来看,完颜亮带着这些兵马,绕道而行,一路往东,意在淮西。
这次的消息是萧山所派的人报告回来的,萧山立刻将这件事情报告了刘锜,并且也给临安的朝廷送了急信,告知完颜亮怕是要南侵,金军不日就会出现在淮西一带,希望能够早做准备。
信阳离临安千山万水,兵马调动恐怕要走上一个多月,但送信的只一个人,走的快,七天之后,信已经送到了临安枢密院中。
签署枢密院事汤思退将此消息报告给了赵构,赵构有些难以相信完颜亮会真的南侵,他一方面下手札给两淮处得将领命其严加守备,另一方面,却不做任何调动军力的准备,反而是给完颜亮上表请求两国永世修好。
完颜亮要南下的消息,并瞒不住,第二天基本上临安所有的重要官员都知道了。
以汤思退、叶以问,万俟思等为首的官员,都说此次不过是边境冲突,不易在国内大肆调动兵马,以免引来金国的责问,给其借口大肆入侵。算是附和赵构的意见。
而以陈俊卿,史浩,赵瑗,虞允文等为首的官员,则主张立即调动兵马,前去御敌,争取主动权。
赵构在众臣的劝说之下,只是死死的抱定议和,根本不相信完颜亮会南下。
直到淮西前线,邵宏渊,王德等人传来战报的时候,赵构依旧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完颜亮,竟然真的带兵南下了!
临安城陷入一片混乱,不少富户都在收拾细软包袱,准备随时逃走,连赵构也不例外。
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赵构,深知自己手下的一帮军队都是什么样的货色。
当年金兀术率军南征,尚且还有岳飞,韩世忠这种大将能够抵挡,即便是后世名声不怎么好的张俊,也不是每次都打败仗。
然而现在,赵构环顾国内,岳飞已经死了,韩世忠在秦桧死后一年便也去世,张俊已经六十五岁,且赋闲在家多年,前些时又生了大病,连路也走不稳了。吴磷镇守四川,刘锜在长江上游,这些人且不说不能动,就是现在调派,恐怕也晚了。
唯一一个能够指望的就是殿前司指挥使杨存忠,但赵构并不准备动他——因为自己万一要逃跑,还要让他带兵保护。
前线的战报一封封的传来,赵构又没办法睡个好觉了,常常半夜三更一听说前线传回来消息,便马上从床上跳起来看奏报,然而得到的消息却让他更加心惊。
完颜亮十万之众,长驱南下,两淮重地,竟节节败退,长江以北尽数丢掉了,金军已经在准备渡江,如果渡江成功,轻骑突袭,抵达临安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一旦金兵抵达城下,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
赵构一开始还只是私下准备,等得到金兵已经准备渡江的消息后,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宫里的太监来来往往,开始收拾东西。他也调集临安东边海船,准备随时出海逃跑。
他的这些动作,瞒不了任何人,朝廷中主张留下来的大臣们,都开始苦苦相劝,让赵构不要跑,留下来坐镇——如果皇帝都跑了,那金人长驱南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赵构不为所动,在一次朝会的时候,公开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靖康年间,金兵南下,朕就曾劝大哥逃跑,当时他说天子当守土,结果被金兵围城,二帝北狩,从此天下大乱。后来他给朕来信,说万分后悔当初没听朕的劝告。”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说服赵构这只惊弓之鸟留下,赵瑗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他率先出列,对赵构行礼道:“陛下,我大宋尚有兵力,可以与之一战,未必就会让金兵渡江。臣恳请陛下留下,御驾亲征,必然能够鼓舞士气,将金贼驱除出境!”
赵构的脸都变得白了,连连摇头:“建王不可意气用事,万万不可!”
陈俊卿,史浩等人,都一齐跪下:“陛下,不可出海啊!”
赵构心中又急又怕,匆忙退朝,回到后宫,去见韦太后,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韦太后气的大骂:“老妇还以为回来能过两天安静的日子,九哥要跑,是想要留下我们孤儿寡妇的给金兵欺负吗?在北边受金兵的气还不够,来了南边,还要到处逃跑!”
赵构被亲娘一顿痛骂,心思稍有犹豫,又去见吴皇后。当年他一路南逃,吴皇后随身保护他,然而现在的吴皇后已经三十多岁,头发上竟有了一丝白发。
吴皇后跪下垂泪道:“官家,宋金议和十多年,十多年前金兵南侵,尚且能够一战,今日竟要仓促逃跑么?”
赵构在心中叹了一口气,这些年吴皇后养尊处优,长好了不少,看来已经不复当年了。她的头上也有了一根白发,眼角虽无皱纹,但已经显露出疲惫之意。
赵构摇了摇头,任何人的劝说,都不能改变他的心意,他依旧命人准备车驾,自己又转到前朝,前朝有些臣子已经离去,然而赵瑗等人依旧跪在地上,希望他不要逃跑,能够承担起一个皇帝该承担的责任。
此刻天气依旧炎热,虽然太阳已经落山,但暑气未去,赵构见到赵瑗所跪的地方根本没有任何挪动,便招手让他过来,拉着赵瑗的手,道:“瑗瑗,你年纪轻,不知道其中利害。长江眼看着是守不住了,你也回去准备一下,跟朕一齐走吧!”
赵瑗双眼通红,他早就听闻赵构当年四处逃窜,狼狈懦弱,但没想到现在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赵构就要跑!
赵瑗心中热血上涌,站起身,愤然道:“阿爹要跑,儿子不敢阻拦,恳请阿爹让儿臣?br /